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幸福者徐渭。

他在中國藝術史上至少為自己修建了

詩、文、書、畫、戲曲五座開滿鮮花的墳冢,

一座比一座高大。

還有被稱為"文藝理論"的第六座墳(《南詞敘錄》),

以及疑似《金瓶梅》作者的第七座墳(這算是個疑冢)。


隨著時間的磨洗,

他靈魂的氣場越來越濃烈,

簡直要露出音容了。

他應該算是中國五千年文藝史上不朽者中的不朽者。

他那些隨靈感井噴出來、

被稱之為藝術的各類"花樣",

實在不是誰個都可以學、可以比、可以趕超的神蹟。

只能用"天才加通才"來勉強概括。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徐渭由無名而有名,

由大名而盛名,由盛名而神名,

一路照耀而來,

可謂光爭日月,名播環宇。

這顯然是才華與時間抗爭的結果。


這世界只有才華能夠與時間相抗衡。

造物讓他來到人世間受苦、受難、受罪,

彷彿是一種惡作劇的挑逗,

刺激他釋放巨大的能量,發出天才耀眼的光芒。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他謎一樣傳奇的一生,

如同神靈的一個玩笑。

一連串殘酷"考驗",讓他從不幸到不幸,

從一敗塗地到一敗塗地,

埋沒草野,無人問津,

只等死後實至名歸,

供藝術史發現、膜拜,供後人仰視和讚歎。

400年過去了,依然如同日月高懸……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不幸者徐渭。

他三個月大時父親病故。

四歲時,二嫂楊氏去世,

他能夠像大人一樣迎送弔喪賓客。

十歲時,家道中落,

生母被遣散出門,

僅僅十歲的他與逃跑的僕人對簿公堂。


十四歲,嫡母去世。

二十歲,入贅潘家。

二十一歲,二哥去世。

二十五歲,大哥徐淮去世,家產被無賴霸佔。

二十六歲,妻子潘氏去世。

四十一歲之前的八次鄉試初複試皆不中。

四十五歲時,

他因擔心受胡宗憲案件牽連入獄

而精神高度緊張抑鬱以至神經錯亂,

數次自殺未死。

四十六歲時,又娶小婦,

因疑她與外人通姦而殺之,遂入獄。

四十八歲時,生母病故,

短期出獄辦理喪事。

五十三歲時,

萬曆皇帝改元大赦,

在張天覆、張元忭父子幫助下出獄。

六十一歲,心情抑鬱舊病復發。

六十九歲,醉酒跌傷肩骨,臥床不起。

七十三歲,貧病交加而死。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他死前寫有《畸譜》,

記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正如他在自己詩中所說:

"天下事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徐渭(1521年—1593年)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72歲的徐渭在自己破舊的小屋中離開人世,

身下是雜亂無章的稻草。

門外,是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這個漢族出身的紹興山陰人。

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

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

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

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

白鷳山人、鵝鼻山儂、

田丹水、田水月,

詩人、散文家、戲劇家、

書法家、畫家、軍事家、殺人犯、行為藝術家。

其坎坷曲折的一生,

多方面的天縱才華,

常常另藝術史家感到驚訝和困惑。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文學家袁宏道讀到其文字,

驚為“明朝第一” 。

湯顯祖讀其南曲《四聲猿》後,

認為是“天地間一段奇絕文字” 。

張岱說他的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 。


在此,

不談其詩、其書、其文、其戲曲,

僅其繪畫之縱逸曼妙,

也足以讓後人一代代談下去、論下去。

而在徐渭心目中,其畫僅排在第四。

他認為自己" 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徐渭慣於用繪畫來麻醉自己,

他遭遇太不幸、太痛苦了,

才情更不可作尋常觀,

故其作畫象飲酒,而且是豪飲——期在必醉。


但他即便在醉中也依然醒著。

其繪畫貌似狂書醉寫,使性弄氣,

而內在秩序井然,

極盡暢神達意,筆墨合乎法度,

出於傳統而不離傳統。

古人云: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取法乎下,又下下矣。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徐渭詩、文、書、畫、戲曲、

甚至小說(疑似《金瓶梅》作者),

樣樣達於至上,入化境,通神明,

即使將其放在整個世界藝術的宏觀背景上去縱橫考量,

也是個奇蹟中的奇蹟。

其作品如同神蹟,

可觀可賞,可贊可嘆,但不可學。

時代過去了,

各人根性、境遇不同,資質、稟賦有異,

一代天才加通才的衣缽,

豈可隨意任人披在身上。

象王逸少、李太白之不可複製,

徐文長更不可複製,

他佔據著大寫意花鳥畫金字塔尖,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

也斷不會冒出第二個“青藤道人”。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世界再大、再久、畫者再多,都不再有“徐青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