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導語: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神的來源,從灶神來源的角度,分析民間對灶王的詮釋,具有功利性和不虔誠性

臘月二十三了,中國民間很多地區都有祭灶風俗,灶神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稱呼,有灶王、灶君、灶公灶母、灶君菩薩、東廚司命、司命灶君、護宅天尊、定福神君、灶王爺等,是我國民眾信仰歷史最悠久的俗神之一,其中灶王是唐代以後民間對灶神的別稱。

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灶神的起源有一定差異,其職能也有一定差別,通常來說,灶神被民間通常被視為掌管一家福運的家神,通常具有掌管飲食、司掌命運、監察善惡等三種職能。灶神(灶王)是我國民間信仰,流傳歷史久遠,它究竟來源於哪裡呢?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灶神最來源於自然崇拜,特別是火崇拜與太陽崇拜是灶神源頭的主源,火和太陽在早期給人類帶來光明,也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在原始社會人們對火和太陽的敬畏之心,產生了對火和太陽的崇拜。

早期人類都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火是早期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別是人類會使用火,使人類學會將生肉等生食轉變為熟食,這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這也意味著灶神的真正產生。

黃帝演變為灶神

太陽和火早就存在於早期人類的自然崇拜中,而火神炎帝、祝融又是太陽神和光明之神,這是一個太陽神家族,而黃帝又是炎帝的同母異父兄弟,同炎帝、祝融一樣也兼任灶神,炎帝、黃帝又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祖先,所以黃帝在民間演變為灶神也就不難理解了。

黃帝在民間之所以被演變為灶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是繼炎帝之後又一位人類飲食的創造者,神農嘗百草(炎帝)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飲食狀態,學會了用火,學會製作簡單的炊具;炎帝之後,人類在黃帝的帶領下,刀耕火耨,播種五穀,收穫穀物,還學會了烹飪技巧,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人們把黃帝創作了飲食養生的經典書稱為《黃帝內經》,由此可見,黃帝與人類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其被奉為灶神的原因之一。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此外,關於灶神的來源,還有女性先飲的傳說,到了漢代,灶神已經被完全人格化了,在《後漢書陰識傳》,東漢許慎《五經異義》,唐人段成式《酉陽雜姐》,隋朝杜臺卿《玉燭寶典》以及民間道教經典《灶王經》等史籍記載中,灶王不僅有名有姓,有人的外貌和衣著打扮,甚至還有妻女,過起居家生活。

灶王來自於圖騰說

遠古時期的人們信仰很多,有太陽信仰、火的信仰,還有圖騰信仰,他們認為本氏族都源於一種特定的物種,或某種動物、或某種植物。古人相信萬物有靈,把灶神等同於蟑螂,因為蟑螂是紅色蟲,是灶房中最常見的一種蟲,把它看作灶神的原型,是一種動物崇拜。

蛙為灶神,以蛙崇拜和蛙圖騰在我國遠古時期文明中較為普遍,此外蛙和灶神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古漢字中“灶”的原形為灶中有蛙的形象,灶中主要用的是火,火雖然有益,但也常常引起火災,因而人們對它既需要又畏懼,希望有一物能鎮住火,這時候蛙就出現了。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蛙是水陸兩棲動物,與水有密切關係,《酉陽雜俎》記載“灶無故自溼潤者,赤蛤蟆居之,去則止”,《楚辭·天問》中也記載“臼灶生蛙,嗆去無顧”,由此可見,古人將灶中的蛙視為要發大水的徵兆,蛙是可以鎮住灶中的火。

蛙被視為灶神,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炊事活動離不開火,但也離不開水,古代將水視為火之夫,以蛙司灶,既能控制大火成災,又能提供烹煮之用水,這是水火相輔相成的思維在信仰中的反映。

狗為灶神,在我國喜馬拉雅地區生活的門巴族、珞巴族至今還保留供奉圖騰的傳統,將狗視為灶神。獵狗與他們朝夕相伴,是獲得食物的得力助手,所以將狗視為家神、保護神和灶神。

民間傳說的演繹也是灶神的來歷之一,這些灶神形象有善有惡,有褒有貶,有反面的懶漢、好色鬼、好吃的官吏以及帝王,也有一些正面角色,這些故事經過歷代多次加工,至今仍然流傳不息。例如《張郎休妻》、《貼灶王的習俗是怎麼來的》、《灶王為何是皂王》、《灶馬爺成精》等等傳送故事。這些傳說演繹的情節不一,灶神形象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在民間觀念中影響很廣泛。

灶神信仰如何流傳?

灶神信仰在我國流傳歷史久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關於灶神起源的傳說不同,灶神形象複雜多樣,祭灶習俗存在地區性和民族的差異性,這也是華夏民族多元化的反映,但其灶神祭祀形式還是有主要的形式和較為共性的模式。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北京風物誌》中《門神社》“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灶王,擺上一桌供品,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乾草一碗水,爐內焚上香,家人都要過來祭拜。

這個儀式代表了全國普遍性的小年祭灶方式和對灶王爺祈願方式。當然由於經濟基礎不同,祭灶差異很大,有窮祭灶和富祭灶,窮祭灶比較簡單,摟土為爐,插草為香,一碗涼水三柱香,三個叩首,把灶王碼兒就地一燒,就算完成儀式了。

富祭灶是非常講究的,從除夕到十五,立天地桌,將香爐、蠟扦、牌位供奉在中間,供品也是十分講究的,種類繁多,有甘鮮果品,關東糖,還有蜜供,月餅等供品,甚至還要糊上翻毛大馬,八抬大轎等飾品。

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之際,灶王爺給天上諸神引路來到凡間,其它諸神過完年就返回天庭,只有灶王爺會留下來,在家中的廚房內,迎接諸神叫“接神”,迎接灶王爺叫“接灶”,只有“接神”和“接灶”完成後,才算真正的過新年。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是一年將盡,新的一年開始的信號,所以,這一天在民間信仰觀念中祭灶王爺尤為被看重。此外,祭灶的時間和儀式在少數民族中差別還是很大的,在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區也是有很大差別的,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展開講解了。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灶神在民間有哪些詮釋?

灶神是一個地位不高的神,但在民間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秉承了民間的信仰觀念,人們認為神靈主宰著自己的命運,對神靈存有敬畏之心,而另一方面,人們在生活中又以世俗的觀點來詮釋神靈世界,實際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神靈完全是人心造的產物,完全是為了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心理需要,進而創造出一種可傳承的文化現象。

灶神在民間究竟有哪些詮釋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有很多地方在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神,有地區在祭灶神時,在灶神紙上畫兩個小罐,一個是善罐,一個是惡罐,誰幹了好事,灶王爺就在善罐上記下一筆,誰幹了壞事就會在惡罐上記下一下筆,顯然這時灶王爺是監視民間百姓行為的。

其實,這是民間百姓揚善抑惡的自我道德約束,“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要告訴人們保持潔身自律,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包括節約糧食,多做善事,以達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目的。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第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民間的潛意識中,會認為生命有輪迴,天下萬物都有周期變換,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一樣,神也不例外。神的力量也是隨著週期變化的,也需要新生,也需要恢復神力。

在辭舊迎新的時刻,送神、接神儀式往往以為神的再生,這也是神需要人們幫助的時候;這裡隱喻著祭神也像季節變換一樣,有興衰枯榮,也有起承轉合,神的上天入地也不過是死而復生過程的象徵,這個時候,人們才能寄希望於神的力量重新激活,再次保衛人間,保護自己。

此外,人們認為灶神是天地之間、人神之間的溝通橋樑和媒介,使人同神界保持接觸,才能不斷地得到神的庇護,福氣財運才能降臨,這也是人們形成在臘月二十三祭神,臘月二十四送百神的習俗。年節期間,灶神上下往返於天地間的儀式,就是所謂“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既補充了自身的神力,也溝通了人神之間的交往。

綜述

筆者認為,灶神信仰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不虔誠性

,家家戶戶都有灶神,家中大情小事都瞞不過灶神,人們又不能時刻保持恭維謹慎的態度,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不敬之處;所以,人們為了更好地求吉攘災,將世俗生活中的處事經驗引入灶神信仰中來,往往在年節時期,通過賄賂等手段買通灶神,這就是獨特祭灶風俗形成的原因。

小年祭灶神,瞭解灶王來源,民間對灶王有哪些詮釋?功利性

例如,祀灶時,民間都鄭重其事,好吃好喝供奉灶神,有些地方將酒糟抹在灶門上,這叫“醉司門”,使灶神沉醉不醒而無法向上天反應真實情況,或者用糖蜜封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傳達好話,或者不讓他說出人們的過錯,這是灶神信仰一種不虔誠的表現。

灶神信仰是一種民間信仰,是民眾自發產生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在這種價值取向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灶神信仰,使人們自覺地意識到,社會是由每個個體組成的,其所處的位置、價值、意義就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不需要捨棄現實的人生,去另外追求來世的天堂或者靈魂超度的世界。

中國的民間信仰與正規宗教最大的區別是,從來不虔誠地追求來世,信仰的目的就是為了今生今世能夠活的更好;而每逢歲末,人們都要用糖蜜封住灶王爺的嘴,就是阻止其上天告狀,這也是典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民間信仰中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民眾現實生活的需要,這就是民間信仰的另一個特點功利性,凡是人們虔誠信仰的,都與本人、本家族、或者本地利益有密切相關的,其目的無非就是求吉攘災,趨福避禍,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參考文獻:《酉陽雜俎》、《話說灶王》、《中國民俗與民俗說》、《中國民俗學》、《左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