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孫犁《記春節》(節選)

經典散文:孫犁《記春節》(節選)

記春節(節選)

如果說我也有歡樂的時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歡樂的時候,則莫過於春節。

春節從貼對聯開始。我家地處偏僻農村,貼對聯的人家很少。父親在安國縣做生意,商家講究對聯,每逢年前寫對聯時,父親就請寫好字的同事,多寫幾副,捎回家中。

貼對聯的任務,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識字,一切雜活:打漿糊、掃門板、刷貼,都由他做。我只是看看父親已經在背面註明的“上、下”兩個字,告訴叔父,他按照經驗,就知道分左右貼好,沒有發生過錯誤。我記得每年都有的一副是:荊樹有花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耕。這是父親認為合乎我家情況的。

以後就是樹天燈。天燈,村裡也很少人家有。據說,我家樹天燈,是為父親許的願。是一棵大杉木,上面有一個三角架,插著柏樹枝,架上有一個小木輪,繫著長繩。豎起以後,用繩子把一個紙燈籠拉上去。天燈就豎在北屋臺階旁,村外很遠的地方,也可以望見。母親說:這樣行人就不迷路了。

再其次就是搭神棚……

最後是叔父和我放鞭炮。我放的有小鞭,燈炮,塾子鼓。

春節的歡樂,達到高潮。

這就是童年的春節歡樂。年歲越大,歡樂越少。二十五歲以後,是八年抗日戰爭的春節,槍炮聲代替了鞭炮聲。再以後是三年解放戰爭、土地改革的春節。以後又有“文化大革命”隔離的春節,放逐的春節,牛棚裡的春節等等。

前幾年,每逢春節,我還買一掛小鞭炮,叫孫兒或外孫兒,拿到院裡放放,我在屋裡聽聽。自遷入樓房,連這一點高興,也沒有了。每年春節,我不只感到飯菜、水果的味道,不似童年,連鞭炮的聲音也不像童年可愛了。

今年春節,三十晚上,我八點鐘就躺下了。十二點前後,鞭炮聲大作,醒了一陣。歡情已盡,生意全消,確實應該振作一下了。

孫犁(1913-2002),河北衡水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他的著名短篇小說《荷花澱》《風雲初記》等,開啟了中國“詩化小說”的先河。其中,《荷花澱》《蘆花蕩》分別是孫犁的“白洋淀紀事之一、之二”。

特別聲明: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出於免費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