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小小說)

落榜生(小小說)


董豪連著三年落榜,父親董大升已斷了念想,給他準備了一副麻花挑子,打算讓他配合自己賣麻花,做個小生意算了。

可是,董豪不樂意。他仍想衝擊第四次高考。老實巴腳的父親沒辦法,只好自己挑著麻花挑子四處遊鄉,來供唯一的獨子繼續求學。

第四次復讀的董豪,心裡落差很大,畢竟一再受挫,自尊心大受傷害。這一年,每週騎上那輛破舊自行車,帶著乾糧去學校復讀時,他都羞於從村中的大路經過了。他怕村裡的熟人問:"豪子,上學去?""豪子,還在上啊?"碰到這樣的問話,他真的想鑽地縫。所以,為免這樣的尷尬,每次週末回家取乾糧和換洗衣服時,他都是晝伏夜出,非萬不得已,輕易不在白天回家。

董豪的壓力來源兩個方面。一則村裡同齡人,早就放棄幻想,老實務農了,有幾個已經成家抱上娃娃了。二則,他的貌相實在差強人意,跟其父一樣,五短身材,面相醜陋,且年少時就已花白頭髮;到了高中時,亂糟糟的頭髮幾乎全白。

內心壓力重重的董豪,由於一心考大學的心念太過濃烈,以至於待人接物的能力,都大大退化了。直接反應是:他跟人談話,羞於看人的眼神,說話磕磕巴巴,欲言又止,已經不是一個正常青年的行為。

在這種背景下,你能想到,董豪再度衝高考的把握有多大。此時,已是八O年代中期,高考錄取率仍然極低。這一年,董豪雖用盡了吃奶的力氣,無奈,仍與大學無緣,且分數比前一年離錄取線更遠了。這讓他十分沮喪。得知分數後,他連續幾天沒有出家門。

落榜生(小小說)


父親董大升做他的工作:"豪子,甭想那麼多了,大(爸)知道你盡力了,也就無怨了,咱就沒那個命。你不想想,村裡又不是你一個考不上大學,全鄉好幾百呢,不都好好在家過日子嗎?咱本就種地的,考不上也沒啥丟人的。要我說,你也無需再考一次了,越考越糊,你的心性差了,卻不自覺,你考慮可是的?"

董豪躺在床上,一本書蓋在臉上。父親就坐在旁邊的條凳上,給他做工作,治心病。董大升說了好長時間,兒子始終不搭一語。其實,書本蓋著臉的董豪已經默認了父親的看法。不是父親的一番話,他原本真想換個學校,再作第五次嘗試的。

父親看他不說話,怕他不死心,又道:"老話說,一而再,再而三,凡是事不過三,這就是規矩、定數,過了這個界,大多沒啥好結果。這都是老祖宗琢磨出的戒律。你不妨想想,是不是這回事?"

董大升說到這,董豪從臉上揭開了課本,他眼睛瞪著房梁道:"大(爸),你甭說了,放心吧,我不考了。"

"這就對了,凡是可不敢死心眼。那好,從今往後,家裡你想幹啥,就幹啥,我不逼你。"

父親條件夠寬泛,也夠通情達理,董豪自然沒有話說。幾天後,他提出跟父親學做豆腐。父親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嫌擔著麻花挑子做生意,拉不下臉面。董大升高興地答應了兒子的要求。

不過一個月時間,董豪就摸清了做豆腐的全部套路和技巧。從此後,在老孃的配合下,董豪的豆腐手藝越做越精。父親每早起來,先去就近的村子賣半天麻花,中午回來,再推著板車去賣豆腐。

不幾年,董家的日子大大改觀。已經二十五歲的董豪早到了該說親的年紀。起初,因他一直在復讀,沒人給他提媒。其後,有人看他家兩項小生意,都做得像模像樣,便主動上門給董豪給了一門親。女方年方二十,芳名何蓮玉。

落榜生(小小說)


蓮玉姑娘相貌平平,但性情溫婉,初中畢業,配起其貌不揚的董豪來,確是綽綽有餘。蓮玉應了這門親,主要是覺得董家做著小本生意,家道殷實,且董豪又是獨子,家裡負擔輕。這是蓮玉和父母親的一致想法。

嫁到董家後,蓮玉和董豪小兩口,紮紮實實做起了豆腐生意。讀了多年書的董豪,愛動腦筋,他覺得父親的豆腐生意,總是侷限在附近幾個村子,難以賺大錢。他一聲不響去了鎮裡,四處打聽房租行情,並連續半個月時間,反覆選址,在生菜零售和家禽買賣區交匯處,租了一個六十餘平米的門面。

董豪回到家,跟父親說了自己的想法後,父親董大升有些擔心:"咱這小買賣雖說掙不了大錢,可是踏實;你去鎮裡,租費一月就兩百多,萬一賠了咋辦?"董豪說:"大(爸)你放心,我估算過,就算頭半年不掙錢,咱起碼能把租費掙回來,這樣的話,大不了也就白出了半年力。卻也賠不了多少錢。我是觀察了鎮上平時和逢集時的人流量估算的,可不是冒說的,我有八成把握。"

董大升聽了兒子的分析,心裡明朗了些。他想,兒子畢竟上了多年學,腦子比自己好使,況且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了,又成了家,就索性讓他自己去闖闖吧;真像他說的,最多賠半年的勞力,賠就賠了,人,不經摔打咋能成事呢。

得到父親的支持,董豪和妻子蓮玉便把做豆腐的整套傢什和一應所需資料物品,用三輪輛載到鎮裡的租房裡。

最裡牆角,他們小夫妻支起了一張高低床,掛了一條塑料簾子,當作私人空間。外間三分之三的空間,全部當作生產和銷售區。最外側並排擺了兩張兩米長的條桌,擺放豆腐和豆皮,盤秤之類。經過三天的準備,董豪的"董家豆腐"的門匾也正式掛上了。

落榜生(小小說)


開張那天,他自己放了一掛鞭炮,引來不少人圍觀。頭兩天,他和妻子蓮玉對所有顧客,一律優惠;稱完斤兩後,他們給買主,再贈送一小塊豆乾。買者自然很開心。小兩口沒想到,開張頭一週,生意格外順。雖是優惠價的買賣,但根據每天二三百,甚至四五百的營業額算來,除去成本,利益還是相當可觀的。

董豪仔細算了下,按這樣的銷售額,一週的利潤,就可把房租費賺出來了。尤其鎮上十天三個集,一到逢集日,他們的豆腐、豆乾,根本不夠賣,只好把父親喊來,一塊幫忙。有時,一個集從早上七點至午後一點,營業額都高達五六百元,這令董豪既興奮又緊張。他感到錢賺的順手、太超出意外了!

賺了錢的董豪,出於本能,總是壓抑著興奮。經營一個月後,有鎮上或趕集的顧客,常羨慕對他道:"老闆生意好的很啊!"董豪便說:"嗯,馬馬虎虎,勉強餬口吧。"

半年過去,董豪盤點後,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結論:六個月淨賺三千餘元,遠遠超出他的預估。異常歡喜的小兩口,為了多賺錢,又增加了買賣品種:兼賣豆皮、豆漿、豆牙、海帶、鹹菜等家常調味品。

過了兩年,蓮玉懷孕快要生產,便回家準備待產。董大升便接替兒媳,跟兒子一塊在鎮上做起了生意。這期間,沒有集的日子,董豪便讓父親看店,自己則帶上一筐豆腐樣品,坐中巴車去八公里外的相北市考察生意。

一個月時間裡,董豪先後走訪了二十餘家商場(商店)、飯店,推銷自己的豆腐生意。第一次上門的商場、或飯店,不論對方有無訂購意向,董豪一律一家奉送一斤豆腐,作為投石問路的資本。第二次前往的時候,他仍每個商戶一家奉送一斤豆腐。第三次,對這些商戶,他仍一臉誠懇,給每戶奉送兩斤豆腐。道是:"您嚐嚐,跟上次味道可有變化?"意在用誠心打動這些商戶。

落榜生(小小說)


終於,在第四次上門奉送豆腐的時候,有九家商戶表示願意訂購"董家豆腐"。董豪很開心,心算了下,只要給這九家商戶,供應兩次豆腐,就可把前期投入的成本,全部收回。

由於相北市的商戶,逐步擴大,鎮里門面生產的豆腐遠遠供不應求。董豪果斷又租了一間百餘平米的門面,且連同父親,又僱了三個幫手。

半年後,蓮玉順利生了一個女兒。忙於掙錢的董豪,也無暇顧及孩子不是兒子而不悅了。又隔了一年多,反覆論證後,董豪將"董家豆腐"店開到了相北市。鎮裡的生意,他交給父親和兩個僱工去打理。自己則帶著七八個夥計,全力拓展城裡的生意。

到了後期,董豪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聯繫發展客戶上,而將豆腐系列產品的生產加工,交給一個叫小陶的小夥子全方位打理。

不知不覺,五六個春秋倏忽而去。董豪的豆腐經營卻一年比一年火旺。此時,出於某種本能,他已率先在相北市買了一處門面房、一套自住房,也配上了大哥大。凡有生意,都是靠電話聯絡了。

落榜生(小小說)


這時的董豪,早已擺脫當初連年復讀的猥瑣表情,而代之以自信大方的熱情示人。不幾年,在相北市餐飲行業,人們都知道有個大名鼎鼎的董老闆。別看其貌不顯眼,但誰都不敢小覷。

在相北市買了門面房後,董豪沒有繼續做豆腐生意,而是試水轉行做起了飯店。他四處打聽挖來了一個精於做炸醬麵的師傅,開起了炸醬麵館。掛牌"董家炸醬麵"後,不到一個月,就吸引了眾多回頭客。

生意風生水起的董豪,早忘卻了當年復讀考大學的壓抑。有時夜不能寐時,想想過去,他甚至慶幸當年的連年落榜。因為他的周圍有許多例子,當年奔走相告考上大學的幾個同學,如今也僅是公司或機關普通工作人員,無非有個城裡人的身份。在鄉下務農的那幾批同學,更不用說了,他們不是在家老實務農,就是奔赴南方打工去了。

成為相北市民的董豪,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後來,為了報答父母,他又在相北買了一套大房子,把父母親接來一塊住,享受天倫之樂。鎮上的生意,連同設備物資,全讓董豪轉讓出去了,他已看不上那點利潤。

昔日的落榜生,如今的董老闆,兩種身份,有時候讓董豪想來,就像一場夢。慶幸的是,他的夢境轉換快,抓住了時機,才迎來了創業的步步驚喜。

落榜生(小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