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小小说)

落榜生(小小说)


董豪连着三年落榜,父亲董大升已断了念想,给他准备了一副麻花挑子,打算让他配合自己卖麻花,做个小生意算了。

可是,董豪不乐意。他仍想冲击第四次高考。老实巴脚的父亲没办法,只好自己挑着麻花挑子四处游乡,来供唯一的独子继续求学。

第四次复读的董豪,心里落差很大,毕竟一再受挫,自尊心大受伤害。这一年,每周骑上那辆破旧自行车,带着干粮去学校复读时,他都羞于从村中的大路经过了。他怕村里的熟人问:"豪子,上学去?""豪子,还在上啊?"碰到这样的问话,他真的想钻地缝。所以,为免这样的尴尬,每次周末回家取干粮和换洗衣服时,他都是昼伏夜出,非万不得已,轻易不在白天回家。

董豪的压力来源两个方面。一则村里同龄人,早就放弃幻想,老实务农了,有几个已经成家抱上娃娃了。二则,他的貌相实在差强人意,跟其父一样,五短身材,面相丑陋,且年少时就已花白头发;到了高中时,乱糟糟的头发几乎全白。

内心压力重重的董豪,由于一心考大学的心念太过浓烈,以至于待人接物的能力,都大大退化了。直接反应是:他跟人谈话,羞于看人的眼神,说话磕磕巴巴,欲言又止,已经不是一个正常青年的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你能想到,董豪再度冲高考的把握有多大。此时,已是八O年代中期,高考录取率仍然极低。这一年,董豪虽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无奈,仍与大学无缘,且分数比前一年离录取线更远了。这让他十分沮丧。得知分数后,他连续几天没有出家门。

落榜生(小小说)


父亲董大升做他的工作:"豪子,甭想那么多了,大(爸)知道你尽力了,也就无怨了,咱就没那个命。你不想想,村里又不是你一个考不上大学,全乡好几百呢,不都好好在家过日子吗?咱本就种地的,考不上也没啥丢人的。要我说,你也无需再考一次了,越考越糊,你的心性差了,却不自觉,你考虑可是的?"

董豪躺在床上,一本书盖在脸上。父亲就坐在旁边的条凳上,给他做工作,治心病。董大升说了好长时间,儿子始终不搭一语。其实,书本盖着脸的董豪已经默认了父亲的看法。不是父亲的一番话,他原本真想换个学校,再作第五次尝试的。

父亲看他不说话,怕他不死心,又道:"老话说,一而再,再而三,凡是事不过三,这就是规矩、定数,过了这个界,大多没啥好结果。这都是老祖宗琢磨出的戒律。你不妨想想,是不是这回事?"

董大升说到这,董豪从脸上揭开了课本,他眼睛瞪着房梁道:"大(爸),你甭说了,放心吧,我不考了。"

"这就对了,凡是可不敢死心眼。那好,从今往后,家里你想干啥,就干啥,我不逼你。"

父亲条件够宽泛,也够通情达理,董豪自然没有话说。几天后,他提出跟父亲学做豆腐。父亲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嫌担着麻花挑子做生意,拉不下脸面。董大升高兴地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不过一个月时间,董豪就摸清了做豆腐的全部套路和技巧。从此后,在老娘的配合下,董豪的豆腐手艺越做越精。父亲每早起来,先去就近的村子卖半天麻花,中午回来,再推着板车去卖豆腐。

不几年,董家的日子大大改观。已经二十五岁的董豪早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起初,因他一直在复读,没人给他提媒。其后,有人看他家两项小生意,都做得像模像样,便主动上门给董豪给了一门亲。女方年方二十,芳名何莲玉。

落榜生(小小说)


莲玉姑娘相貌平平,但性情温婉,初中毕业,配起其貌不扬的董豪来,确是绰绰有余。莲玉应了这门亲,主要是觉得董家做着小本生意,家道殷实,且董豪又是独子,家里负担轻。这是莲玉和父母亲的一致想法。

嫁到董家后,莲玉和董豪小两口,扎扎实实做起了豆腐生意。读了多年书的董豪,爱动脑筋,他觉得父亲的豆腐生意,总是局限在附近几个村子,难以赚大钱。他一声不响去了镇里,四处打听房租行情,并连续半个月时间,反复选址,在生菜零售和家禽买卖区交汇处,租了一个六十余平米的门面。

董豪回到家,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后,父亲董大升有些担心:"咱这小买卖虽说挣不了大钱,可是踏实;你去镇里,租费一月就两百多,万一赔了咋办?"董豪说:"大(爸)你放心,我估算过,就算头半年不挣钱,咱起码能把租费挣回来,这样的话,大不了也就白出了半年力。却也赔不了多少钱。我是观察了镇上平时和逢集时的人流量估算的,可不是冒说的,我有八成把握。"

董大升听了儿子的分析,心里明朗了些。他想,儿子毕竟上了多年学,脑子比自己好使,况且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了,又成了家,就索性让他自己去闯闯吧;真像他说的,最多赔半年的劳力,赔就赔了,人,不经摔打咋能成事呢。

得到父亲的支持,董豪和妻子莲玉便把做豆腐的整套家什和一应所需资料物品,用三轮辆载到镇里的租房里。

最里墙角,他们小夫妻支起了一张高低床,挂了一条塑料帘子,当作私人空间。外间三分之三的空间,全部当作生产和销售区。最外侧并排摆了两张两米长的条桌,摆放豆腐和豆皮,盘秤之类。经过三天的准备,董豪的"董家豆腐"的门匾也正式挂上了。

落榜生(小小说)


开张那天,他自己放了一挂鞭炮,引来不少人围观。头两天,他和妻子莲玉对所有顾客,一律优惠;称完斤两后,他们给买主,再赠送一小块豆干。买者自然很开心。小两口没想到,开张头一周,生意格外顺。虽是优惠价的买卖,但根据每天二三百,甚至四五百的营业额算来,除去成本,利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董豪仔细算了下,按这样的销售额,一周的利润,就可把房租费赚出来了。尤其镇上十天三个集,一到逢集日,他们的豆腐、豆干,根本不够卖,只好把父亲喊来,一块帮忙。有时,一个集从早上七点至午后一点,营业额都高达五六百元,这令董豪既兴奋又紧张。他感到钱赚的顺手、太超出意外了!

赚了钱的董豪,出于本能,总是压抑着兴奋。经营一个月后,有镇上或赶集的顾客,常羡慕对他道:"老板生意好的很啊!"董豪便说:"嗯,马马虎虎,勉强糊口吧。"

半年过去,董豪盘点后,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六个月净赚三千余元,远远超出他的预估。异常欢喜的小两口,为了多赚钱,又增加了买卖品种:兼卖豆皮、豆浆、豆牙、海带、咸菜等家常调味品。

过了两年,莲玉怀孕快要生产,便回家准备待产。董大升便接替儿媳,跟儿子一块在镇上做起了生意。这期间,没有集的日子,董豪便让父亲看店,自己则带上一筐豆腐样品,坐中巴车去八公里外的相北市考察生意。

一个月时间里,董豪先后走访了二十余家商场(商店)、饭店,推销自己的豆腐生意。第一次上门的商场、或饭店,不论对方有无订购意向,董豪一律一家奉送一斤豆腐,作为投石问路的资本。第二次前往的时候,他仍每个商户一家奉送一斤豆腐。第三次,对这些商户,他仍一脸诚恳,给每户奉送两斤豆腐。道是:"您尝尝,跟上次味道可有变化?"意在用诚心打动这些商户。

落榜生(小小说)


终于,在第四次上门奉送豆腐的时候,有九家商户表示愿意订购"董家豆腐"。董豪很开心,心算了下,只要给这九家商户,供应两次豆腐,就可把前期投入的成本,全部收回。

由于相北市的商户,逐步扩大,镇里门面生产的豆腐远远供不应求。董豪果断又租了一间百余平米的门面,且连同父亲,又雇了三个帮手。

半年后,莲玉顺利生了一个女儿。忙于挣钱的董豪,也无暇顾及孩子不是儿子而不悦了。又隔了一年多,反复论证后,董豪将"董家豆腐"店开到了相北市。镇里的生意,他交给父亲和两个雇工去打理。自己则带着七八个伙计,全力拓展城里的生意。

到了后期,董豪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联系发展客户上,而将豆腐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交给一个叫小陶的小伙子全方位打理。

不知不觉,五六个春秋倏忽而去。董豪的豆腐经营却一年比一年火旺。此时,出于某种本能,他已率先在相北市买了一处门面房、一套自住房,也配上了大哥大。凡有生意,都是靠电话联络了。

落榜生(小小说)


这时的董豪,早已摆脱当初连年复读的猥琐表情,而代之以自信大方的热情示人。不几年,在相北市餐饮行业,人们都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董老板。别看其貌不显眼,但谁都不敢小觑。

在相北市买了门面房后,董豪没有继续做豆腐生意,而是试水转行做起了饭店。他四处打听挖来了一个精于做炸酱面的师傅,开起了炸酱面馆。挂牌"董家炸酱面"后,不到一个月,就吸引了众多回头客。

生意风生水起的董豪,早忘却了当年复读考大学的压抑。有时夜不能寐时,想想过去,他甚至庆幸当年的连年落榜。因为他的周围有许多例子,当年奔走相告考上大学的几个同学,如今也仅是公司或机关普通工作人员,无非有个城里人的身份。在乡下务农的那几批同学,更不用说了,他们不是在家老实务农,就是奔赴南方打工去了。

成为相北市民的董豪,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后来,为了报答父母,他又在相北买了一套大房子,把父母亲接来一块住,享受天伦之乐。镇上的生意,连同设备物资,全让董豪转让出去了,他已看不上那点利润。

昔日的落榜生,如今的董老板,两种身份,有时候让董豪想来,就像一场梦。庆幸的是,他的梦境转换快,抓住了时机,才迎来了创业的步步惊喜。

落榜生(小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