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道”這三個字是哪裡的方言?

農人小張哥哥


這是我們唐山的方言,我是90後。

但是,我們叫知不道,老一輩的人會叫zhibudao(最後一個二聲),和不知道一個意思。

唐山還有一些方言,大家和唐山交流更容易理解:

行:中。(肯定)

討厭:膈應,厭惡。(形容詞)

是:額dei(肯定)

的:dei。

鬧心:心窄。(形容詞)

(灤南,樂亭,玉田,灤縣口音應該和市區,豐南,古冶不大一樣,歡迎繼續補充。玉田的口音很特殊,有些像是灤南樂亭,也有普通話成分,離北京很近)

(天津寧河,漢沽,塘沽,寶坻也接近唐山口音)

唐山能玩的地方:

清東陵。

淺水灣。

南湖公園。

特產:皮皮蝦,螃蟹,桃,蘋果,麻糖,燒雞。

出行:唐山西站,三女河機場。

東西最便宜的地方:小山,荷花坑。

房價:新樓盤一平最高兩萬,但是比北上廣便宜多了。新小區基本碧桂園和萬科的項目。

學校:唐山師範,華北理工(儘管後者被形象工程毀了)。


放學後的teatime


山東日照東港區是這麼說的。

我小時侯,同家鄉人一樣,一直這麼說。意思就是不知道。後來文化水平高了,突然覺得這麼說很可笑啊:明明知,為何不道。但既然大家都那麼說,就跟著大家一直那麼說。

考上大學、參加工作以後就不那麼說了。特別是學的是中文,更覺得不應該這麼說了。

方言是隨著時代不斷髮展變化的。現在回老家,老家的人一般也不這樣說了。




懂得36699


“知不道”是哪裡的方言?知不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句方言,山東省很多地方,包括濟南的人,都說“知不道”。不光老百姓這麼說,官方人員也這麼說。知不道大家注意沒有,前段時間電視劇《特赦1959》中,戰犯王耀武是山東人,劇中的他好幾次都說的是“知不道”。不過他這一句“知不道”的臺詞,是用普通話說出來的,少了山東話的“滷”(魯)味兒,也就丟了山東方言特有的魂兒。


人心厚道


知不道”不光是魯南地區的方言,中國北方的許多地區也同樣用“知不道”表示“不知道”。有同學說這是倒樁,或者說這是方言導致的,其實都不是,這個詞是有歷史的!空口無憑,我們還是要從中國浩瀚的古籍當中尋找線索,不要拿一些“彷彿是這樣”猜測來進行論斷。

在典籍中,“知不道”原本被寫作“智不到”。

譬如宋代《五燈會元》:

泉曰:“智不到處,作麼生宗?”

“智”是“智力、認知”的意思。

“不到”就是“不到”。

旁人問:“關於木牛流馬如何運作,懂得麼?”

你說:“我智不到。”

其實是在說“我認知不到位”,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宋代陳與義《再用跡字韻成一首呈判府》有這麼一句話:

貪人積胡椒,智不到鬼錄。

說的是貪婪的人窩藏胡椒,認知根本就達不到積陰德的地步。胡椒在唐代是珍貴物品,一宰相家搜查出滿屋子的胡椒麵。大家也知道,古語中的“智”是通“知”的。所以我們看很多時候,“智不到”也就被寫成了“知不到”。

譬如宋代《朱子語類》:

曰:「眼前凡所應接底都是物。事事都有個極至之理,便要知得到。若知不到,便都沒分明;若知得到,便著定恁地做,更無第二著、第三著。止緣人見道理不破,便恁地茍簡,且恁地做也得,都不做得第一義。」

這裡意思很明顯了,“知不到”就是現在北方話“知不道”的意思。依舊是“認知沒達到”的意思,後來就逐漸混同,寫成了“知不道”。

譬如清代《聊齋俚曲集》:

都知不道是甚麼緣故,扒開那小燕子嘴,看了看,個個都銜著蒺藜,才知道是後孃使的狡猾。鳥且如此,何況是人。

這裡的“知不道”,與幾百年前的“智不到”其實是一個意思,是一脈相承的。與其他地區的“不知道”意思很接近,但也略微有一點點的不同。

不知道,是對“我知道”這個詞的否定,意即“我對這件事不知情”。

知不道,是“沒意識到”“認知沒達到察覺知曉你提出的問題的地步”“對這件事無人知”。

有些人說“知不道”就是“知而不道”,知道了故意不說。在一些語境中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這是有流變的,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語序問題”。


鄭懋君


這也是我們青島黃島區的方言,至於在山東佔面積多麼大,那就知不道了!

小時候,老人常問,你在外邊一天不著家幹什麼了,誰家有什麼事了,學習怎麼樣了,常常回答知不道!以後小字語文老師給我們解釋,知不道,就是知道不說!你回答問題知道而不說,這不是態度問題嗎?這才改便了這口頭語,回答問題用不知道,不會了!

其實,細細思索,一個地方何方言,有好多奇妙之處!它更能形象地展現地方的文化特色。現在小孩全是普通話,雖然全國便於交流,但這地域性文化卻必將湮滅,包括這種種方言土語,因此從這方面講,保護挖掘一下也未嘗不可!

知道乎?知不道!





果凍布丁踏終南


座標山東萊蕪,靠近濟南, 泰安。 我們這裡的方言說‘不知道’就是“知不道”。

比如說很冷, 就會是“qiao冷”或者是怪冷的;

老一輩人有時候說喝水就是ha水;

怎麼辦啊 就是“怎麼治”。。。

這都屬於各地的特色吧。 方言也是地方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但是現在我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幼兒園小朋友都在學習普通話, 即便是在家裡或者日常生活家長也是強調普通話, 好多小孩子都不會去說家鄉話了,覺得說家鄉話很土, 很俗, 但是這會不會造成地方方言的斷層甚至消失?有點小擔憂


藍豚


唐山地區,灤縣等地都這麼說。


冰戈


北方許多地方都有樣的方言,徐州豐沛縣也是這樣說,把不知道叫作“知不道”。

其實這是漢語從單字詞過渡到雙字詞後否定方式的變化。例如:記住的否定可以是記不住,認清的否定可以是認不清等等。否定副詞放在前面和放在中間,其含義有時相同,有時略有差異,比如不知道和知不道,不認清和認不清,許多場合意義相同或相近,但是有些場合有稍許不同。不知道和不認清有主觀上就不想知道,就不想搞清楚之意,態度比較強硬堅決,而知不道和認不清有知而不道,認而不清之意,不是主管故意,態度比較婉轉。

另外,有些地方方言將“不認識”講成“認不識”,有誰知道這又是哪裡的方言呢?請不要回復“知不道”。


莊家漢喝寶豐酒


老家唐山,從小就這麼說,,記得還有一句順口溜“知不道,道不知,給你兩錢買屁吃”。

唐山最典型的幾句話:

表示疑問是“啥”

詢問理由是“咋著”

痛快答應是“中”

否定或拒絕“知不道”

急了罵人是“操行”

唐山人以產業工人為主,乾的活很累,沒工夫多說話,不想太浪費時間,唐山很少有打嘴仗的,有圍著圈罵街的,說話大多一兩個字蹦出來,而且能用手解決的事絕不費事用嘴!

唐山是我傷心之地,大哥一家四口人全死於那場大地震,我家原住於鳳凰山公園東邊的“十七所”,震後處理完大哥一家的後事後,就再也不去了……傷心💔💔💔,在北京聽到有人說“知不道”就不由得多看他幾眼,家鄉人啊!






貓咪有九條命450217


不是某個地方的方言,是某片區域的。

在山東鄒平工作是,那裡都是說知不道,章丘也有說知不道的。因為靠近鄒平,但是,具體中心區域屬於哪裡,個人沒有研究過。

在北京工作時,和河北保定的一塊,他們也說知不道,而且,發音和山東那兒的差不多。

我是豫北平原的,我們那兒說“不著”!有異口同聲的嗎!來一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