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據《大明一統志》雲:灤州因灤河而名,灤縣因灤州而得名。灤河古名渜水,因發源地有眾多溫泉而得名,後來訛為濡河;濡與灤音相近,唐朝演化為灤河,元朝稱御河或上都河。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燕山南麓,孤竹國曾建都於此。

這裡歷史上是冀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北方文化體系的重要支撐,被孔子和孟子尊為聖賢的夷齊兄弟曾生活在此。這裡是老馬識途、尋蟻求水等歷史典故的起源地;誕生了中國第二大劇種評劇;這裡有獨特的帝王文化,康熙帝有“寒邊遠繞至灤河,澈底清明不見波”的詩句,乾隆皇帝留下了“攬景目難給,千古此灤州”的詩句。

這裡屏京津而扼守關外,素有“京畿鎖鑰,兵家咽喉”之稱;素有關西第一州之稱;這裡是中國近代工業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史載“津東工業,唯灤最盛”;是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城市、中國灤河文化之鄉、中國皮影藝術之鄉、中國地秧歌之鄉、中國評劇藝術之鄉。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灤州市地處河北省東部唐山市東部,四周與盧龍縣、昌黎縣、灤南縣、豐潤區、古冶區、開平區、遷安市、遷西縣為鄰據《遼史·地理志》記載: 本古貢洛城;據《大明一統志》雲:灤州因灤河而名,灤縣因灤州而得名。灤河古名渜水,因發源地有眾多溫泉而得名,後來訛為濡河;濡與灤音相近,唐朝演化為灤河,元朝稱御河或上都河。上源閃電河源出豐寧縣巴延圖爾山北麓,在樂亭縣入渤海,全長877公里。有小灤河、伊遜河、武烈河、老牛河、瀑河、潵河等支流,其中青龍河長度最長。

下轄4個街道、10個鎮:灤河街道、灤城路街道、古城街道、響嘡街道,榛子鎮、雷莊鎮、九百戶鎮、東安各莊鎮、楊柳莊鎮、油榨鎮、茨榆坨鎮、古馬鎮、小馬莊鎮、王店子鎮,其中榛子鎮是京東四大名鎮。市人民政府駐灤河街道灤河西路,總面積為1028平方千米,人口57.3萬。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據考證,原始社會境內已有人類在此生息。唐虞時屬冀州與幽州。商朝屬古孤竹國。春秋戰國屬燕國。秦朝分屬右北平郡和遼西都。漢朝先屬燕國,後歸海陽等四縣,東漢屬幽州。三國屬魏國遼西郡。隋朝先後屬新昌縣、盧龍縣。唐朝先後屬石城縣、臨榆縣、馬城縣。遼天贊二年(923年)契丹析平州地置,治義豐縣(今址),,為灤州建置之始。金屬中都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義豐縣省入灤州。

北宋宣和七年(1125)屬中都路。天會四年(1126)灤州改為節度使,。崇慶二年(1213)灤州入蒙古。元太祖十年(1215)平州改為興平府,屬之。大德四年(1300),平灤路改為永平路,隨屬。洪武元年(1368)灤州屬京師省(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平府;次年義豐縣併入灤州。清朝襲明制,京師省改稱直隸省,屬直隸省永平府,不再轄縣。

民國二年(1913)灤州改稱灤縣;次年屬津海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民國三十八年(1949)3月,灤西縣併入灤縣。1949年屬唐山專區。1954年6月灤南縣併入。1958年11月改為唐山市為灤州區,次年6月復為灤縣。1961年屬唐山專區。1962年析南部置灤南縣。1968年屬唐山地區。1983年設立地級唐山市,隨屬。2014年灤州鎮、響嘡街道鎮,改設灤城路街道、響嘡街道。2018年9月撤銷灤縣,設立縣級灤州市,由河北省直轄,唐山市代管。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境內地勢大致北高南低,燕山丘陵與灤河三角洲結合部;有低山丘陵、沖積平原、河漫灘等地貌;中南為灤河沖積平原。有灤河、沙河、橫河、溯河、灣河等河流,其中灤河是河北省第二大河流;有小龍潭水庫、馬臺子水庫、迷谷水庫等人工水庫;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溫差異較大。

這裡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鐵礦保有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有鐵、白雲岩、花崗岩、鉛鋅等礦產,鐵礦總儲量達30.36億噸;有玉米、小麥、甘薯、花生等農產;是國家商品糧、花生生產基地縣,生豬生產和瘦肉型豬推廣基地縣;有郝家火燒、灤縣花生、灤河紅鯉、灤州蜜瓜等特產。



老馬識途典故的起源地,以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命名,千古此地灤州市

這裡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並重,有最美人文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最美旅遊生態示範縣、中國最佳旅遊服務示範縣、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城市等美譽;這裡有大氣的帝王行宮,有莊嚴的佛寺道觀,放眼可觀山河美景,觸手可探歷史風情。有巖山虎踞、灤水龍翔、偏涼虛閣、橫井浮煙、圍山泉瀑、天渠應候、金泉渠月、龍溪地橋等灤州八景;有灤州古城、灤河風景區、響水橋、夷齊廟、灤河老鐵橋、港北起義紀念碑等景點。

灤州古城是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旅遊區。她以北方契丹文化為主導,以灤河地域文化為核心,有關帝廟、文廟、灤州衙門、接官亭等古典建築群,復原了古城門、楊三姐告狀的老縣衙、鐘鼓樓、灤州閣、和園、文姬樓等古蹟;打造了小吃燒烤街、韓國風情街、婚俗文化街、民俗文化街、緬甸玉石街等特色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