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红星照耀神州


在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并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朱祁镇应该是普通的妃子所生,最终被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孙氏抱养为自己的儿子,孙氏最后依靠这个儿子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在起初的时候,朱祁镇依靠嫡长子的位置获得太子之位,进而登上皇位。所以在这个时候,朱祁镇这个皇位来也是相当之正,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孙氏由皇后进封为皇太后,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一点上讲,两母子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孙氏由皇贵妃身为皇后的时候,朱瞻基因为和孙皇后感情好,所以强行将没有过错的胡皇后给废掉。而背后的理由是孙氏生了儿子,胡氏没有儿子。但真正的历史孙氏也没有生儿子,只不过把别人生的儿子据为己有而已。

在之后朱祁镇碰到了瓦剌入侵,结果朱祁镇不懂军事,却率领军队御驾亲征冒险出击,结果导致明军被瓦剌打败,自己也被瓦剌给俘虏了。这个时候群臣强烈要求立皇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断绝瓦剌的野心,而孙太后这个时候只不过作为皇族最德高望重的成员,对这一结果予以确认而已。孙太后这一行为做得很不错,她在关键时刻避免了明朝覆灭的可能。当然由于孙太后和朱祁镇的关系,她在立朱祁钰以为皇帝之前,先行确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希望将皇位尽量留在朱祁镇这一系。

当然朱祁钰当上皇帝之后肯定不甘心这一点,所以在皇位稳固之后,强行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掉,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他们这一系没有皇帝命,朱见济在当了太子一年之后就夭折了。而朱祁钰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了。而石亨等人在发动夺门之变之前,曾经去找过孙太后,得到了孙太后的默许,最终成功的发动了夺门之变,将朱祁镇重新扶上皇位。孙太后此举虽然是为了朱祁镇,但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当时的政局,因为当时在那种情况下,皇位回到朱祁镇这一系来是最好的结果,可以使国家稳定,避免动荡。否则的话有可能牵起很多腥风血雨,所以孙太后和朱祁镇此举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需要而已,谈不上多么无耻。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孙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当年为立她为后,明宣宗不惜废掉原配妻子胡善祥皇后,让胡皇后出家当了道姑,而后孙氏才上位,当了皇后。


史书有记载“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一案。说是当初还是贵妃的孙氏为能当皇后佯装怀孕,而利用手段控制宫女怀孕产子。再偷梁换柱把宫女所生的男孩据为己有,而这个男孩就是朱祁镇。然后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后。

此事如是真的,那么,朱祁镇就不是孙皇后的亲生儿子。孙皇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在“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中,孙皇后都以丰富的政治经验与皇太后的尊严,力挽狂澜,成功地驾驭了两“变”,对国家在非常时期保持安定发挥了作用。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二十多万(一说五十万)精锐部队在土木堡遭瓦剌骑兵围歼,皇帝朱祁镇被俘并被挟持继续攻掠明朝北方重镇,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摈弃了部分朝臣南逃的主张,采纳了于谦等主战派的建议,让皇帝异母弟朱祁钰即位,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积极备战,坚守京都,取得了北京保子战的胜利,化解了大明的危机。

在打退瓦剌进攻后,朱祁钰恋栈皇位,幽禁被遣送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镇,又废除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孙太后任凭景泰帝朱祁珏的废立,她处心积虑地保护好被幽禁的朱祁镇和被废的小太子朱见深,静观时势之变。



朱祁珏命途多舛,儿子与妻子杭皇后相继死去,且再无子嗣。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珏病重,又拒绝朝臣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奏议。孙太后站稳立场,支持徐有贞、石亨等实施“夺门之变”,拥戴朱祁镇复辟,又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一次危机。

从以上陈述来看:孙太后的人品如何值得商榷!但有政治谋略,为大明作出过贡献!


说朱祁镇厚颜无耻并为过。

朱祁镇由于年轻无知:既无沙场争锋经验,又无运筹帷幄的谋略。好大喜功,为个人留名青史,在阉人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导致大明二十多万精锐土崩瓦解!

将士们殒身牺牲后,他没以身殉国,还当了游牧民族的俘虏。在明知瓦剌也先以自己为人质,攻取大明城池,损害大明利益的情况下,还苟延残喘,根本无自杀殉国的举动,没民族尊严与气节!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朱棣和朱由检想比,简直是太祖朱元璋的不孝子孙,是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真正厚颜无耻!


希望星晨58298869


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明英宗朱祁镇这一对母子?用厚颜无耻没有底线这8个字,有点过分了。我个人对这两位的评价是:

孙太后:心地善良,忍辱负重。

明英宗:宠辱不惊,敢于担当。


我们先说孙太后:她是一位善良的人。

提起孙太后,我们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女人,她叫胡善祥。在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还是孙子的时候,明成祖朱棣便让胡善祥做了皇太孙妃。后来朱瞻基当了太子,胡善祥又做了太子妃。朱瞻基当了皇帝之后,胡善祥就做了皇后。

可就这个皇后一生无子,只生两个女儿。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朱瞻基就废掉了他的皇后位,让孙太后(也就是朱祁镇的亲妈)做了皇后。

孙太后做了皇后之后,对这个前任皇后依然是礼敬有加,在朝廷有宴会的时候。坐在皇帝身边的还是让胡善祥坐上去。一直到胡善祥病故。

从这一件小事上来看,孙太后实际上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女人。


当年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孙太后又支持吴妃的儿子朱祁钰,做摄政王。

因为那个时候瓦剌军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孙太后义无反顾的支持朱祁钰做了摄政王,只让自己两岁的亲孙子做太子(那个时候朱祁钰是没有儿子的)。

可不成想:朱祁钰做了20天摄政王之后。觉得还是自己当皇帝比较好。就直接干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

景泰三年的时候,朱祁钰废掉了他大哥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换上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还软禁了他的哥哥,朱祁镇。孙太后不得不担心着自己的儿子,拉扯着自己的孙子,小心翼翼忍辱负重的生活(因为谁也不知道朱祁钰会不会杀掉朱祁镇和杀掉见深)

直到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当成了皇帝。这一切的情况也才得到了改观。

所以孙太后她是一位心地善良并且能够忍辱负重的人。


我们再说一下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一位奇葩皇帝,但敢于担当,有热血。

朱祁镇一生最大的败笔,是御驾亲征瓦剌的时候被人俘虏了。没有做到他老祖宗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果他当时战死了或者自杀了,那他也名垂千古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毁誉参半,或者说被人黑的不轻。

针对他御驾亲征这件事,我想说两点:

1.他有热血,敢御驾亲征。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御驾亲征的就不是好皇帝。但敢于御驾亲征的一定是有热血的皇帝。敌人入侵,他敢拿起刀枪保卫家园,这是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

2.他被俘虏一年没有出卖国家利益。我们不知道朱祁镇在瓦剌军这一年是怎么过的?但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明朝有赔款,割地,和亲,纳贡这样的事。所以我判断他没有出卖国家利益。


针对他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做皇帝这件事,我也想说两点:

1.当时的皇帝景泰帝朱祁钰病重,而朱祁钰没有太子(他的儿子朱见济夭折了)。一旦朱祁钰去世,当上皇帝的就两个人选:一个是原来的皇帝朱祁镇;另一个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而朱见深那个时候只有八九岁,所以朱祁镇重新当皇帝的可能性更大。就算明朱祁镇不发动夺门之变,等朱祁钰死后,他依旧会做皇帝。

2.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是被逼的,有三个主谋分别是曹吉祥,石亨和徐友贞。

曹吉祥的作用是联络孙太后,取得了太后的懿旨。

徐友贞精通天象,属于狗头军师那种,给大家做精神支持。

石亨掌管着皇城钥匙,把兵马带进了紫禁城。

当这三人带着兵马找到朱祁镇的时候,朱祁镇还在看书呢。

说朱祁镇敢于担当,是因为他敢御驾亲征。说朱祁镇宠辱不惊是因为他由皇帝变成太上皇,又变成囚犯,又变成皇帝。这一辈子是能当人上人,能做阶下囚。

最后讲一个历史记载的小故事

当明英宗复辟成功之后,钟鼓齐鸣,百官朝拜。而这个时候,明代宗景泰正在洗漱。

他听到这个钟声之后,就问周边的太监们说这是不是于谦造反了?周围的人说不是,是太上皇复辟了。

朱祁钰说:哦,是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杨瑄 《复辟录》: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从这看,当哥哥的朱祁镇和当弟弟的朱祁钰感情上其实挺好的。


少校柳下惠


现在影视剧里面对于历史上的人物篡改太多,有很多都不是真实的事。

对于明英宗和孙太后我这里分别举几个事迹来说说。


先来明英宗吧。

我们都知道明英宗因为仓促出战,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皇帝自己都被俘虏了,可是说明英宗此次被俘,就相当于是明朝塌了半边天,把一个鼎盛大明朝开始步入衰落。

言归正传,明英宗被瓦刺首领也先俘虏后,因为明英宗的积极配合,倒也没受什么罪,甚至过的还非常滋润。

一、明英宗被俘虏后,自己作为也先的向导,帮助也先前往边关的城池索要财物,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皇帝汉奸第一人了。



二、夺门之变后,听信徐有贞的谗言,诛杀了对大明有再造之恩的于谦。这还远没有结束,第二次当上皇帝后,不肯正视自己弟弟景泰皇帝对于大明做出的贡献,甚至在其死后,还给了一个恶谥,“戾”,并且还将景泰皇帝明代宗迁出皇陵,而明代宗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进皇陵的皇帝。

三、在明英宗当上皇帝后,大破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任用王振,开启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明英宗一生可谓是劣迹斑斑,何德何能封“英”为庙号。

那么来说说孙皇后。

在土木堡之战后,孙皇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并不是选出一个稳定朝局之人,而是积极的敛财,希望能够向也先赎回明英宗,这里我也只有呵呵,也是按这种方法,也许一个大明帝国应该是够了。


在这个几乎失败后,朝廷一致希望拥立新君,而这时孙太后又不想立景泰皇帝朱祁钰,还想立朱见深这个两岁的娃娃皇帝,这对于朝政有何用,但是要的就是一个强力的新君。

所以朝堂上一起向孙太后施压,孙太后才

同意立朱祁钰为新君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两母子是什么样的人了吧,可能也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出这样软弱的儿子。


这个历史很正


朱祁镇即明英宗,明朝第六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长子,其母为皇后孙氏。

朱祁镇出生四月就被立为太子,即位时年仅九岁,“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当时,宫中传言要襄王为帝,太皇太后张氏力挺朱祁镇登基,并重用贤臣辅国。

张氏驾崩后,土木堡之变使朱祁镇失去皇位,后又经夺门之变重新上位。

孙氏,曾被丈夫明宣宗评为“德义之范,冠于后宫。”被尊为皇太后之后,在儿子被瓦剌俘获之际,果断否决南逃主意,采纳于谦主张,立庶子朱祁钰为帝,化解了大明空前危机。驾崩后,被尊为孝恭孙皇后。但,史书有“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之说。

朱祁镇37岁驾崩,经土木堡之变后,回国又被软禁8年,终于体会到如何当皇帝。所以再次复出后,他重用贤臣,平定石曹之乱,遗诏废殉葬制,“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综上所述,这一对母子都做了以他们身份该做之事,值得后人肯定!


2许云辉


孙太后作为一名实干政治家,她对大明朝的兴衰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用“厚颜无耻、没有底线来”评价孙太后,十分不妥。大家同情胡皇后,认为是孙贵妃的原因才导致胡皇后无过被废的。事实上孙贵妃跟明宣宗朱瞻基青梅竹马、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如果不出意外,皇后本来就是孙贵妃的。胡皇后如果生了儿子,那自然不会被废后,结果他只生了两个公主。

由于胡皇后没有生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以此为借口要求胡皇后退后,立孙贵妃为皇后。孙贵妃当了皇后以后,并没有迫害胡皇后,没有像武则天对付王皇后、萧淑妃那样折磨人。因此我认为孙皇后并非一个恶毒之人。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后,孙太后支持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工作,避免了明朝像北宋一样丢失半璧江山。

明英宗朱祁镇在蒙古期间,孙太后同意立朱祁钰为皇帝,避免了瓦剌用朱祁镇来威胁大明朝。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孙太后和钱皇后立刻筹措一批珍宝作为赎金送出,以使皇帝获释。明英宗被俘居于漠北之后,孙太后数次给明英宗寄去御寒的棉衣。明英宗还朝之后,被明景帝幽禁在南宫,孙太后多次前去探视。这些行为表明孙太后是一位能干能善良的人,她不是为了权力而杀戮儿子的人。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期间,保持了一位皇帝的尊严,他没有像宋徽宗一样磕头纳降。朱祁镇回到北京后,他被弟弟幽禁,这期间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住在宫中,没有四处联络武将,发动复辟战争。朱祁钰的儿子死后,没有留下其他继承人,因此当皇帝的只能是朱祁镇或者他的儿子朱见深。当时朱见深才七八岁,如何能执掌朝政? 为了大明朝的安危,朱祁镇才同意复辟为帝的。生在帝王之家,或者生在巨豪之家,很多时候家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至于毁誉对错,让后人说去吧!


大秦铁鹰剑士


无情最是帝王家,不能把厚颜无耻没有底线这种词,用在皇家人的身上。毕竟他们每一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争权夺利。

孙太后或者说是孙若微,她若是想要上位成为皇后的话,肯定是会不择手段的。

正如他把别人的孩子朱祁镇,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后来她也是借着这个孩子当上了皇后的。

只不过他当了皇后,就把胡善祥给拉下来了。胡善祥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孙若微做了这样的事情,是有点不要脸不厚道的意思。

但是,皇帝朱瞻基支持他这样做呀。

所以,即使有人对他不满,也只能对这样的事情选择默认。

孙若微被立为了皇后,这对朱祁镇也是有利的。

因为朱祁镇是他的儿子,所以朱祁镇也就成为了皇太子,未来大明皇帝的接班人。

可是,谁知道朱祁镇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他缺少的是皇帝的雄才大略。甚至他连一个平庸的皇帝都算不上,因为他让大明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在土木堡事变发生的时候,他不但让二十万将士们给牺牲了,更加重要的是国家的几十位社稷之臣,也一起走上了不归路。

从此,大明走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开始由盛转衰了。

说实话在这个危机时刻,若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真的就不复存在了。至少要失去半个江山是肯定的。

要说这样的于谦肯定是功臣吧,可是,经过夺门之变后的朱祁镇,再次当了皇帝,他竟然把于谦给杀了 。

你说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做了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很不要脸,是不是真的很厚颜无耻。

但是,没有办法,毕竟他是皇帝呀。他想要谁的命就要谁的命,他看着谁不爽,谁就要倒霉。他做的事情,就是绝对的事情,即使错了,也没有人敢说。

不得不说这就是封建社会,最为悲哀的地方。

不过也不是仅仅明朝是这个样子,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皇家都是这样。

唐太宗李世民还不是把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给杀了,朱棣还不是把自己的侄子给干没了,然后自当上的皇帝。

拿孙若微和朱祁镇做的事情,来和这些人比,好像他们就成为了善良之辈。所以说皇家的事情,没有对与错,是有永远的利益。

因此,不能说孙若微和朱祁镇是厚颜无耻的。


不才讲史


孙太后舐犊情深仿佛也没有什么错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用上厚颜无耻这个词未免有点太过分。

题主是受了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影响才会有这样的结论吧,其实这对母子,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并没有厚颜无耻没有底线,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当皇帝,孙太后没有错,朱祁镇是明朝唯一一个当过两次皇帝的人,他是明朝第6任和第8任皇帝,朱瞻基死的时候,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另外一个是八岁的皇次子朱祁钰。


朱瞻基去世,继承皇位的肯定是朱祁镇呀,这个没有异议啊,但是当时朱祁镇年仅九岁,还是个未成年人,所以一切的事物由孙太后和几位辅政大臣代为管理,过了几年之后,由于也先实在是太猖獗,忍无可忍之下,朱祁镇决定带领精兵御驾亲征。

他这个出发点虽然好,但是他志大才疏,明军被敌人打的节节败退不说,而且这个当皇帝的还做了人家的俘虏,实在是太丢脸了。这件事情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而“土木堡之变”有点像宋朝的“靖康之耻”因为宋徽宗父子和朱祁镇一样当了敌人的俘虏,不过是宋徽宗父子没有朱祁镇幸运罢了。



一年之后,也先见到朱祁镇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索性就把他放回来了,重获自由的朱祁镇欣喜若狂,但是紧接着又有一件让他郁闷的事情,那就是大明朝已经易主了,而皇帝正是自己的异母弟弟朱祁钰,这让他相当的恼火呀。


他必须要把皇位夺回来,因为他当皇帝当上瘾了,于是策划行动,又发动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硬生生的,把皇位从弟弟手里抢了过来,而这一事件的背后最大的推波助澜者就是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在孙太后的帮助下,朱祁镇又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不过我觉得孙太后没有什么过错,她做的这些事可以理解为“母子情深”


佳宁谈历史


厚颜无耻无底线?——这个评价太过了

孙太后一生经历两次国家大动荡时期:

皇帝被俘虏的人心惶惶时期,安排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为监国,继续保留朱祁镇的皇帝之位。

这一安排,显然不能说错——明英宗虽然被俘虏了,但明英宗并没有答应给也先什么利益,更没有做出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相比明英宗的硬气,朱祁钰和于谦就对不起明英宗了。在也先还没有拿明英宗要挟明朝割让利益之前,于谦就劝朱祁钰急匆匆的即位了。

在明英宗还没有做出损害大明的行动前,朱祁钰就匆忙即位了——难道朱祁钰的监国身份就不能承担包围北京城的责任?非要即位才可以吗?

相对明英宗的硬气,朱祁钰就显得耳根子软:

1、即位是于谦等要求下进行的,本来就没有即位野心;

2、迎回明英宗也是在于谦要求下进行的。

朱祁钰要么不即位,要么即位就学宋高宗赵构——死都不提迎回宋钦宗——哪怕是让位给赵匡胤一系,也坚决不给宋钦宗一系有即位机会。

若朱祁钰坚决不同意迎回明英宗,就算没有儿子,也可以让襄王儿子——明仁宗孙子即位,不至于在夺门之变后孤苦无依的死去。

历史上孙太后和各人的关系:

1、明仁宗妻子张太后是其养母;

2、10岁多入宫,和明宣宗一起长大,二人感情很深厚;

3、和废后胡善祥关系虽然不算好,但也不算坏,至少也没有阻止明英宗追封胡善祥皇后谥号;

4、土木堡之变时,让朱祁钰监国,稳定明朝局势;

5、同意石亨的夺门之变,再次稳定明朝局势。

明英宗被黑太厉害——明英宗并非昏庸

明英宗亲征前提拔于谦,让于谦成为明朝军事最高决策人,这才有于谦有资格进行北京保卫战;让朱祁钰留守北京,本意就是让朱祁钰作为监国后备的意思。

明英宗亲征,并非是错误决策,而是效仿明成祖主动亲征故事,表达明朝主动出击骨气。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和明英宗亲征的决定关系不大:

1、亲征决策时间太快,后方粮饷等准备工作根本就跟不上,导致士卒经常缺衣少食,心理充满怨气;

2、满朝大臣不支持,一路上不停的劝明英宗返回北京,取消出征,这就更影响士气——日后的明武宗亲征也是如此;

3、前方战事不利,让瓦刺快速来到,明军对此准备不足。

明英宗在正统9年就要求边将防备瓦刺,当时瓦刺还没有和明朝翻脸;正统12年又再次要求边将防备瓦刺;正统14年4月就让人在大同、宣府练兵防备瓦刺。

在复辟之后,明英宗对于明朝军事依然重视,多次视察京军兵营。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古人对待权力的争夺,财富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过,谁都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即便是出生在皇族的人,也不可能100%的就能当皇帝,所以说要想当上皇帝,必须有些手段才可以,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嫡长子,而这个孙太后就是最近热播的古装电视连续剧《大明风华》里孙若薇的原型。


题主说他们厚颜无耻没底线,这确实有点过份了,厚颜无耻没底线谈不上,但是这个孙太后确实有些手段。

在《大明风华》里,孙若薇原本是“靖难之役”的遗孤,他一开始是想找朱瞻基报仇的,后来渐渐的爱上了他,朱瞻基当时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和孙若薇没有什么仇恨,但是孙若威和朱瞻基的爷爷也就是朱棣有仇,因为“靖难之役”是朱棣发起的,因此孙若薇的父母变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孙若微更加无辜,从此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想找朱棣报仇,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就目把目标指向了朱棣的孙子皇太孙朱瞻基,柿子都是捡软的捏嘛。


后来孙若薇变成了朱瞻基的宠妃,而且是相当的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在皇后胡善祥的封后大典上,朱瞻基竟然堂而皇之的赏赐了孙若薇很多的珠宝,这明明是封后大典,皇帝赏赐一个妃子算怎么回事?这就是在打皇后的脸,皇后是有苦说不出,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朱瞻基和胡善祥结婚后几年,胡善祥只生育了两个女儿,而孙若薇首先诞下皇长子朱祁镇,这让皇帝朱瞻基有了废后的借口,终于在他软磨硬泡软硬兼施下,皇后主动让位,让位后的皇后觉得自己没地方可去,只能去静慈庵出家维尼,就这样,孙若薇名正言顺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朱瞻基命短,还不到40岁就一命呜呼,他去世的时候,皇长子朱祁镇年仅9岁,朱祁镇继位以后,由于年纪太小,由其母孙太后垂帘听政,可是后来朱祁镇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差点把大明变成南宋,朱祁镇被也先抓了去。彻底的成了俘虏,朱祁镇不在的这段时间,满朝的文武辅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上去帝位,但是后来朱祁镇大难不死又被别人给放回来了,回来归回来了,但是他的野心还是有的,既然已经当过皇帝了,就不想再回归平凡,他觉得皇位还应该是自己的。



于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发动了“土木堡之变”目的是要弟弟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这个时候孙太后又出现了,自己亲儿子回来,这有什么好说的,肯定还是自己儿子当皇帝啊,所以他在背后助了儿子一臂之力,朱祁镇这才复位成功,如果就这点说,他们没有底线,也未免太过于武断,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孙太后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