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大約從寶寶6個月以後開始,尤其是一歲左右,會愛上一種“新遊戲”——扔東西。

只要到了寶寶手裡,他才不管是玩具還是書本,統統可能被“扔出去”,同時還要笑呵呵看向家長、咿咿呀呀地讓家長撿回來、再扔出去,無限循環……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對於每天辛苦工作、辛苦帶娃的家長來說,這麼折騰可真是累呀!寶寶樂此不疲,家長可是“跑斷了腿”滿屋子收拾,那要阻止寶寶扔東西嗎?

千萬不要!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寶寶喜歡“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

手臂能力發展

寶寶在6到12個月左右,會出現“手臂發育敏感期”,也就是說,寶寶的手臂能力開始快速的發展。

在扔東西的過程,寶寶可以感受自己手臂的力量,並且通過不斷重複“扔東西”的動作,來鍛鍊大腦掌控自己手臂動作的能力。這個階段寶寶會自然而然的開始用手抓取身邊的物體,然後扔出去,這是天性如此。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自我意識發展

寶寶在15到30個月左右,會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這一時期,寶寶不僅會逐漸的明白“自己”的概念,也會逐漸瞭解“物與我”之間的區別。

寶寶會明白自己和玩具等物體是可以分開的,而且自己可以對物體進行掌控,其中扔東西就是孩子對物體進行掌控的一種方式,寶寶會覺得:扔東西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而且很有樂趣。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空間意識發展

一歲左右的寶寶在扔東西的時候會驚奇地發現,有的東西扔得離自己近,有的東西扔得離自己遠。在不斷扔東西的過程中,寶寶是在對自己周圍空間的不斷探索

在孩子行走能力有限的時候,活動區域比較小,所以扔東西就成為了孩子為數不多的幾種探索空間的方式之一,等到孩子兩歲左右,可以滿屋跑的時候,這種不斷扔東西的方式就會被“上竄下跳”、“捉迷藏”等方式取代。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情緒表達能力發展

一歲之前寶寶的情緒非常的簡單,比如困了、餓了、尿了……表達方式更簡單,基本只有“哭”和“笑”。

在一歲之後,寶寶會逐漸掌握更多複雜的情緒,比如委屈,生氣,害怕,傷心等等,但一開始的時候寶寶還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表達能力,所以只要遇到負面的情緒,就會通過哭鬧、扔東西、尖叫、滿地打滾等肢體動作方式來表達。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寶寶

引導孩子分辨哪些物體可以扔?哪些不可以?

寶寶進入愛上“扔東西”的時期,家長粗暴的拒絕會影響寶寶上述能力的正常發展。

家長可以將孩子的餐具、杯子、奶瓶等必需品從易碎的玻璃換成不鏽鋼之類的抗摔品,同時,每次孩子扔餐具、易碎品等東西時,家長就將它們撿起然後“沒收”,重新拿柔軟的玩偶、球等可以摔的玩具給寶寶。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讓寶寶參與“撿東西”

在寶寶愛上“扔東西”遊戲的同時,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引導寶寶學習“撿東西”,通過和寶寶比賽看誰撿得快?誰撿得多?既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同時也讓寶寶更多的鍛鍊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

陪寶寶玩個夠

處於幼兒期的寶寶,每天的生活都是以玩為主,這個階段親子游戲時光尤為重要,所以當寶寶喜歡上這種扔東西的遊戲時,家長不妨準備出一個空間陪寶寶玩個夠。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引導寶寶用正確方式表達情緒

如果寶寶開始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家長先不要急著懲罰寶寶,可以先幫助寶寶平復情緒,比如解決問題、轉移注意力或者抱一抱他,之後問寶寶為什麼要扔東西?是不是感覺很生氣?或者是不是感覺很委屈?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小筆記也是親身經歷了才明白,家長講道理寶寶聽不懂,打一頓也是“治標不治本”,帶娃還是要靠智取!陪孩子玩遊戲、講繪本和小故事才是讓寶寶懂道理和規矩的最好方法。

小筆記給大家推薦兩套親子繪本:

這兩套繪本適合0~3歲的寶寶,有30冊,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目標,每冊用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個好習慣或行為,比如:大聲回應、懂禮貌、勤洗手、承認錯誤、不挑食、安全意識等。

寶寶愛上反覆“扔東西”,是這4種能力在發展,家長別急著阻止

繪本的故事簡潔有趣、畫面童趣幽默,通過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的做法來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行為習慣,教會孩子各種小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