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大约从宝宝6个月以后开始,尤其是一岁左右,会爱上一种“新游戏”——扔东西。

只要到了宝宝手里,他才不管是玩具还是书本,统统可能被“扔出去”,同时还要笑呵呵看向家长、咿咿呀呀地让家长捡回来、再扔出去,无限循环……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对于每天辛苦工作、辛苦带娃的家长来说,这么折腾可真是累呀!宝宝乐此不疲,家长可是“跑断了腿”满屋子收拾,那要阻止宝宝扔东西吗?

千万不要!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宝宝喜欢“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

手臂能力发展

宝宝在6到12个月左右,会出现“手臂发育敏感期”,也就是说,宝宝的手臂能力开始快速的发展。

在扔东西的过程,宝宝可以感受自己手臂的力量,并且通过不断重复“扔东西”的动作,来锻炼大脑掌控自己手臂动作的能力。这个阶段宝宝会自然而然的开始用手抓取身边的物体,然后扔出去,这是天性如此。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在15到30个月左右,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这一时期,宝宝不仅会逐渐的明白“自己”的概念,也会逐渐了解“物与我”之间的区别。

宝宝会明白自己和玩具等物体是可以分开的,而且自己可以对物体进行掌控,其中扔东西就是孩子对物体进行掌控的一种方式,宝宝会觉得:扔东西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且很有乐趣。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空间意识发展

一岁左右的宝宝在扔东西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有的东西扔得离自己近,有的东西扔得离自己远。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是在对自己周围空间的不断探索

在孩子行走能力有限的时候,活动区域比较小,所以扔东西就成为了孩子为数不多的几种探索空间的方式之一,等到孩子两岁左右,可以满屋跑的时候,这种不断扔东西的方式就会被“上窜下跳”、“捉迷藏”等方式取代。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情绪表达能力发展

一岁之前宝宝的情绪非常的简单,比如困了、饿了、尿了……表达方式更简单,基本只有“哭”和“笑”。

在一岁之后,宝宝会逐渐掌握更多复杂的情绪,比如委屈,生气,害怕,伤心等等,但一开始的时候宝宝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表达能力,所以只要遇到负面的情绪,就会通过哭闹、扔东西、尖叫、满地打滚等肢体动作方式来表达。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宝宝

引导孩子分辨哪些物体可以扔?哪些不可以?

宝宝进入爱上“扔东西”的时期,家长粗暴的拒绝会影响宝宝上述能力的正常发展。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餐具、杯子、奶瓶等必需品从易碎的玻璃换成不锈钢之类的抗摔品,同时,每次孩子扔餐具、易碎品等东西时,家长就将它们捡起然后“没收”,重新拿柔软的玩偶、球等可以摔的玩具给宝宝。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让宝宝参与“捡东西”

在宝宝爱上“扔东西”游戏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宝宝学习“捡东西”,通过和宝宝比赛看谁捡得快?谁捡得多?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也让宝宝更多的锻炼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

陪宝宝玩个够

处于幼儿期的宝宝,每天的生活都是以玩为主,这个阶段亲子游戏时光尤为重要,所以当宝宝喜欢上这种扔东西的游戏时,家长不妨准备出一个空间陪宝宝玩个够。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引导宝宝用正确方式表达情绪

如果宝宝开始用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家长先不要急着惩罚宝宝,可以先帮助宝宝平复情绪,比如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力或者抱一抱他,之后问宝宝为什么要扔东西?是不是感觉很生气?或者是不是感觉很委屈?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小笔记也是亲身经历了才明白,家长讲道理宝宝听不懂,打一顿也是“治标不治本”,带娃还是要靠智取!陪孩子玩游戏、讲绘本和小故事才是让宝宝懂道理和规矩的最好方法。

小笔记给大家推荐两套亲子绘本:

这两套绘本适合0~3岁的宝宝,有30册,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目标,每册用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个好习惯或行为,比如:大声回应、懂礼貌、勤洗手、承认错误、不挑食、安全意识等。

宝宝爱上反复“扔东西”,是这4种能力在发展,家长别急着阻止

绘本的故事简洁有趣、画面童趣幽默,通过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的做法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各种小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