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絳龍興寺留傳著趙匡胤的故事


新絳龍興寺留傳著趙匡胤的故事

新絳龍興寺

龍興寺位於山西省新絳縣城北街的高坡上。該寺始建於唐代,因供有碧落天尊像,初名碧落觀。唐咸亨元年(670年)改稱龍興寺。至唐會昌五年(845年),由於武宗李炎搞滅佛,拆寺毀廟之風盛行,寺內建築損毀殆盡,只有塔院寺倖存。宋代前,趙匡胤曾寓居於此,後來這裡又恢復了龍興寺之名。

對於宋太祖趙匡胤,上下一片讚譽之聲。明太祖朱元璋讚歎:“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國祚延三百,天下文明,存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也!”

對口碑好的帝王,無論百姓或僧人,總喜歡與當地的寺廟、名勝聯繫起來。接上“帝氣”,不僅面上光彩,還能表達懷念之情。新絳龍興寺就留傳著趙匡胤的故事。

趙匡胤真龍顯形

趙匡胤年輕時,在老家唸了幾年書,便想外出闖一番事業。他風塵僕僕地來到山西絳州,想找父親的好友王御史謀點事做。誰知未見到王御史,卻遭到下人冷眼相看。他離開御史府,住宿吃飯已身無分文,只好投奔碧落觀而來。老道見他器宇軒昂,談吐不凡,認為他不是常人,便留宿幾天。臨走時又送他一些銀兩銅錢,並告他去東方投軍,很快會交好運。趙匡胤再三感謝老道,離開了碧落觀。

他出城走了二十多里,路過鳳凰嶺。站在嶺頭,望見嶺上有座龍香院,谷底一泓清水,碧波粼粼,清澈見底。他神清氣爽,來到龍谷泉邊,脫衣下水,想洗個痛快澡。此時竟化成一條金龍,張牙舞爪,翻花作浪。眨眼間,天地搖晃,暴風驟起,墨雲低流,大有世龍昇天之氣象。龍香院的老和尚,朝下一看,知道是天子沐浴龍泉,真龍顯身了。便默唸著:“善哉,善哉!”心想如不出面干擾,定要招來麻煩。便手指西北方位,口中唸唸有詞,此時颳起陣陣清風,吹散烏雲。老和尚將趙匡胤請到後院,待為上賓。

趙匡胤在龍香院住了三天,老和尚又引誘他抽籤問卜。趙匡胤第一卦問:能否吃糧當兵,成為一個小頭目?神卦卜示不吉;他第二卦詢問,能否當御史、將軍?卜意又不吉;最後一卦他有點生氣地說:“能否位極人臣、面南為君?”卜示大吉。老和尚當即要行君臣大禮,被趙匡胤阻擋:“求神問卜,未可全信,日後若登大寶,我當修葺廟宇,重塑眾佛金身。”老和尚稽首致謝,連念“阿彌陀佛”。

趙匡胤走時,老和尚贈詩一首:

為人有志事竟成,

蒼天豈肯困英雄。

蛟龍原非池中物,

只待春雷響一聲。

趙匡胤走了幾年後,陳橋兵變時黃袍加身,登了天子龍位。他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撥款修了碧落觀和龍香院。此後兩處寺院皆名龍興寺。

侯馬增建姊妹塔

話說山西侯馬有座無影塔。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無影塔仍然傲然矗立在紫金山上,即現在李家山西南邊。即便相距幾十裡遠,行人每每駐足觀望,也能領略到它的雄姿與孤傲,許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能對它的情況描述一二。

新絳龍興寺留傳著趙匡胤的故事

侯馬無影塔復原圖

民國十七年《新修曲沃縣志·山川略·見龍泉》載:“縣西南山下,兩峰對峙,盤踞蜿蜒……,其顛有塔名‘無影’。”無影塔沒影子,多傳說其原因在塔內。塔內藏有鎮塔之寶,在陽光照射時,寶物將陽光折射,太陽照不出塔的影子;另一說法是無影塔太高,塔內寶物將影子折射到澮河或汾河中,所以看不見它的影子。不管無影塔有無影子,這個名字卻帶給人們無限地遐想。伴隨著這些遐想,也曾流傳著不少故事。

據說唐朝時佛教盛行,佛家在曲沃和新絳,同時修了兩座寺院,建了兩座姊妹塔。新絳寺院名龍興寺,曲沃寺院名感應寺。宋太祖趙匡胤曾在新絳龍興寺暫住,並引出一段有趣的傳說。

龍興寺方丈向趙匡胤誇耀兩座姊妹塔,趙匡胤順便說了句,“兩座塔看都看不見,怎麼能叫姊妹塔呢?”趙匡胤順便一問,問得方丈語塞了。幾年之後,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了皇帝,這可愁煞了寺院方丈。他急忙召集僧人商量此事,有個僧人想出增建一塔的辦法,於是在紫金山西峰上,增建了這座無影塔。無影塔修到頂端時,果然東可以看到感應寺塔,西可望見龍興寺塔,這樣三座塔便可彼此瞭望。

到了清朝後期,有兩個南蠻子慕名來到紫金山。他們探察觀望了半個月,終於摸清了塔中寶物的秘密。乘一個月黑風雪之夜,他們盜走了塔中的寶物,無影塔從此成了有影塔。

新絳龍興寺留傳著趙匡胤的故事

曲沃縣感應寺塔

無影塔有影后,又未能逃脫動亂時的厄運。“文革”時期,駐隊幹部以“破四舊”為名,強令村民拆掉該塔,用拆下的磚石蓋成學校。在拆塔過程中,人們發現塔上既無匾額,又無碑文。在塔磚和底座的石板、石盤上,也未發現任何文字。從塔上拆下來主要是兩種磚,一種是長方形,一種是方形,磚背後均排列著方形內劃x字的圖案。經侯馬文管站初步考查,認為符合宋金磚特點,究竟該塔建於何時,還需進一步求證。

無影塔無端被毀後,這可氣壞了她的姊妹塔,感應寺塔被氣得漲破了肚皮,塔身從上到下裂開一條縫;龍興寺塔則氣得怒氣沖天,不時出現“冒煙”的奇觀。

現在再上紫金山,在李家山西南的無影山頂上,仍能看到無影塔的瓦礫。《彌勒救苦真經》雲:“老母降下通天竅,無影山前對合同”。該經文引發了人們的遐想,也使侯馬無影塔、無影山名揚海外。在僑商看來,祖要歸宗,葉要歸根,無影塔、無影山將要成為佛家復興之地。近年來,已有三四批僑商到侯馬考察無影塔地理位置。一個籌建無影塔、無影寺的方案,正在僑界醞釀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