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能不能不吃藥?

用戶110502576146


三高患者能不能不吃藥?其實吃不吃藥,完全是個人選擇,醫生讓你吃藥,你偏不吃,那也沒辦法是不是。但對於三高患者來說,吃不吃藥,還是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不吃藥能夠通過嚴格自律的生活調理來控制好輕度的三高問題,保持各項指標的達標,減少三高帶來的健康風險;而另一種情況是,有三高問題,光通過生活調理控制不下來,或者根本就不生活控制,就是不吃藥控制,那就要自己去承受三高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不要等出現心梗、腦出血等大問題時,再去後悔,個人選擇的因,就要去承受後來的果。

三高患者可以考慮不吃藥的情況

三高同時出現的幾率並不大,之所以最終發展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問題,很多還是因為不注意提早預防和控制的結果。比如說一位年輕的朋友,體重嚴重超標,最早出現了單純低壓高的問題,醫生囑咐他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儘量的減肥,把體重控制下來,但是由於沒啥感覺,也沒有在生活上注意加強自我管理,慢慢的單純低壓高發展成了血壓全面超過140/90的高血壓,一測血脂和血糖,同樣也出現了升高的情況,終於成了名副其實的“三高”患者。如果他在一開始就注意加強體重的管理,飲食的管理,運動的管理,其結果則可能完全不同,如果體重下來了,血壓不但有很大可能會恢復正常,而且血脂和血糖的代謝出現異常的幾率也會大大減少。

對於輕度的出現血壓,血脂,血糖升高的朋友,比如說血壓升高但屬於正常血壓高值,還未超標,血脂甘油三酯2.3,而其他指標都在合格範圍偏高的水平內,血糖屬於空腹血糖受損,還未超過7.0的情況,這時候身體就已經給予我們警示了,如果我們能夠重視這些升高的趨勢問題,積極的進行生活調理,去應對和改善,往往三高問題都是可以改善的,血壓能降下來,血脂也能調理下來,血糖水平同樣也可以恢復到正常,這種健康生活方式調理三高的方式,是最基礎也是最安全身體健康獲益最大的調理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談了很多了,就不具體細說了,總結下來主要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方面——

1. 控制體重,管理好腰圍;

2. 合理飲食,營養平衡不過剩,適度飲食不過量;

3. 加強運動,循序漸進,堅持運動鍛鍊;

4. 戒菸限酒,避免吸菸和二手菸,儘量少喝酒;

5. 保持平和心態,積極樂觀心態,平和麵對生活;

6. 保持良好作息,不熬夜,保持衝粗睡眠。

這些方面做到了,對於控制輕度的三高問題和預防三高問題,以及真正出現三高問題以後的輔助控制,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高問題該吃藥不吃藥,可能產生的後果

如果對於通過生活調理無法有效控制的三高問題,一般都會建議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其實都屬於慢性代謝性的疾患問題,感覺不明顯,對身體健康,心腦血管,腎臟等逐漸形成影響,因此,如果這三個指標控制不好,都會對身體健康逐漸帶來危害,甚至在某些誘因的影響下,產生急性的冠脈及腦血管的相關重大疾患問題。

高血壓會使的血管和心臟長期承壓,對於心血管健康影響頗大,但身體的耐受性較好,血壓逐步升高,除非高到一定程度,往往沒有太大感覺,但靠感覺來覺得服不服藥是不靠譜的,沒感覺而血壓一直偏高,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還會導致心臟功能,腎臟功能出現改變,真正出現器質性病變時再去控制,就有些太晚了。

高血脂會對血管壁造成炎性反應,低密度脂蛋白還會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積並導致動脈硬化和斑塊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的風險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是首要風險因素,因此動脈血管的硬化,狹窄,梗塞等問題,都與高血脂問題息息相關。控制好血脂,穩定斑塊,才能減少梗塞性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血糖升高如果不注意控制,會有多個器官受累,除了高血糖對血管壁健康的不良影響,導致動脈硬化加速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外,長期高血糖還會影響人體的腎臟健康,周圍神經系統,眼部健康等多個方面的健康問題,糖尿病的併發症除了心腦血管疾病,還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這些疾病哪一個出現都不是小問題,等併發症出現再去控制血糖,是不是也太晚了?

總之,如果真的對自己的健康重視,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於已有三高問題的朋友,吃不吃藥,不取決於有沒有感覺,也不該取決於個人意願,而是應該早干預,早控制,早治療,儘早的把三高指標控制好,減少三高帶來的身體健康危害,才是最重要的。


李藥師談健康


三高對健康的危害很大。雖然得三高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嗜好造成的。但僅僅改變生活習慣戒掉不良嗜好是不夠的。必須藉助藥物來控制三高才是正確的選擇。怕吃藥會帶來副作用,這是一種偏見。因為吃藥產生的副作用與三高對身體的傷害相比微不足道。比如得了高血壓,傷害的是腦,心,腎,眼。甚至會造成腦溢血等威脅生命的後果。用藥才能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單純用運動,飲食,戒菸限酒是難以控制的。


柴文燦


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在嚴格觀察下,通過飲食和改正作息及心態的情況下進行調節。如果不能達到正常範圍,一定要藥物治療,不然可能引發心腦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