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旅居攀枝花印象

關振多


10月25日,從米易乘坐中巴車走214省道,去攀枝花路程80公里,票價22元。

出了米易,中巴車沿著安定河左岸向南行駛著。安定河山谷比較寬闊,河面平鋪,水流平緩。經過丙谷鎮,公路開始在山崖上穿梭了,到了埡口鎮以後,山谷變窄,水流湍急,公路在山體間上下盤繞跨越著溝塹。偶爾可以看見高速公路筆直的高架橋直接跨越溝塹,不像省道這樣費時勁力地盤旋繞行著。

在行駛到雅礱江與安定河交匯口時,可以看見雅礱江的江面寬闊,江水流量很大,著名的二灘水電站就在匯合口上方的雅礱江河段上。安定河匯入以後仍然叫作雅礱江,江面又增寬了許多,江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

過了鹽邊縣,兩岸依然是高山聳立,汽車還是在半山腰的山崖之上行駛著,直到攀枝花都是這樣的狀況。

雅礱江在攀枝花與金沙江匯合,匯合後還叫金沙江。跨過金沙江大橋,大巴車還是在左岸行駛著。當汽車進入攀枝花之後,第一感覺這是一座建設在山溝裡的城市,與山城重慶如出一轍,或者是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中巴車司機的介紹下,我們沒到終點客運站就下車了,下車處是渡口大南橋頭。這裡是攀枝花的交通中心,是東區、西區與仁和三個區的交匯點,從這裡去哪個區都很方便。下車以後,兩人拉著行李箱站在馬路旁躊躇之際,恰逢一個年輕女同志走過來,在她的熱心幫助下,住進了金沙江路金禾旅店。

原想先住下來再去其他地方找合適的旅店或租民宿,結果找了兩天都不如這裡合適,於是,就在金禾旅店安營紮寨,過了一個月的旅居生活。

現將在攀枝花一個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付諸文字,饋贈讀者。

攀枝花的由來

攀枝花以前叫渡口市,1987年改名叫攀枝花市。

攀枝花是一種樹的名字,也叫木棉樹。聽攀枝花當地的朋友說,這裡的攀枝花樹特別的多,每年三、四月份是攀枝花盛開的季節,到處都是開滿花朵的攀枝花,把攀枝花市染得紅紅的,所以這裡才叫了攀枝花市。

到攀枝花,沒有能看到這如火如荼的場面,只是看見了一種叫做美麗異木棉的樹,在開著花淡粉色的花朵,雖然沒有木棉花開得那麼熱烈,倒也是色彩斑斕。攀枝花市人大辦公樓院子前面有一株美麗異木棉樹,開著滿滿的一樹淡粉色的花朵,在這個百花蕭殺的季節裡更顯得分外妖嬈。

攀枝花市的市花就是攀枝花,而且攀枝花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

攀枝花是花,也是樹,更是一座城,是一座伴隨中國三線建設而誕生的城市。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攀枝花境內的金沙江河段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在流經攀枝花市區時是以S型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雅礱江在穿過鹽邊縣以後與金沙江匯合,攀枝花是在這兩江匯合口的上方位置。

攀枝花的水利資源十分豐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引進德國技術建設了當時裝機容量最大的二灘水電站,它就座落在鹽邊縣上游的雅礱江段上。

金沙江在攀枝花市區轉了好幾個S型彎道,在沒有開發建設攀枝花之前,這裡沒有橋,要依靠船擺渡才能過江,兩岸之間往來十分不便。現在的渡口大橋所在之處就是過去的渡口,1965年為了開發攀枝花鋼鐵基地,在渡口處修建了一座大橋,叫作渡口大橋。當時大橋建成通車的儀式十分隆重,而後大橋兩頭都有哨兵守衛,可見其在攀枝花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渡口大橋所在位置是金沙江由北向東的一個轉彎處,我所居住的金禾旅店就在渡口大橋南橋頭的山坡上,我住的房間窗子正對著金沙江的轉彎處和渡口大橋。站在旅店的窗子前就可以看見金沙轉彎的河道,我每天都要站在旅店的窗子前瞭望著金沙江。

清晨的金沙江,團團江花前呼後擁著像一群出圈的羊群,擁擠著直向南岸撞來;傍晚的金沙江,在太陽餘暉的照耀下,江面上一片明亮耀眼的光環閃爍、湧動而來。望著這晝夜不息滾滾而來的金沙江,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我喜歡水,喜歡大海,喜歡江河湖泊。無論是站在大海邊還是站在江河湖泊岸邊,都會久久地凝視著水面。

我喜歡站在大海邊望著浪花湧動的潮水;我喜歡站在湖泊岸邊看著平靜如鏡的湖面;我喜歡站在江河的大橋之上,看著滾滾的江河之水翻卷著水窩奔騰而下。

金沙江渡口大橋的北橋頭有一個菜市場,經常去那裡買一些菜蔬和副食品,每次往來大橋之上,都要在橋上站立許久。舉目向上遊瞭望,不盡長江滾滾來……;放眼向下遊巡視,滾滾長江東逝水……。雖然是枯水季節,江面依然是那麼寬闊,江水依然是洶湧澎拜,翻卷著水窩,湍急地向下遊奔去。

望著滾滾東逝的金沙江,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人的一生與長江相比是多麼短暫的一瞬間啊。世間萬物都在生生滅滅,唯有這一江春水永遠奔騰不息,萬世不竭。

攀枝花的氣溫

攀枝花氣候獨特,屬南亞熱帶亞溼潤氣候類型,具有春季乾熱、夏季溼熱,秋季涼爽、冬季溫暖、四季不分明的特點,是長江流域唯一的亞熱帶氣候區域。

初到攀枝花的幾天,是陰到多雲天氣,氣溫在26-17℃之間,過了幾天後天空就放晴了,到了11月10日氣溫升到 28-15℃。

在攀枝花居住期間沒有下雨,氣候乾爽,洗衣服掛著房間裡一夜就可以晾乾。身體感到很舒適,清晨和傍晚戶外會感到涼意,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們都穿著厚棉衣,而年輕人卻穿著體恤衫和裙子。

在攀枝花居住時看見一種現象,金沙江河谷兩側的山體裸露著,山坡都是光禿禿的沒有植物,其他溝谷確實植被茂密。後來查閱資料才知道,這是由於金沙江河谷風侵襲造成的。

金沙江從上游流經到攀枝花海拔由四千多米降到一千多米,落差巨大,上游高緯度的氣流沿著溝谷向低緯度直衝下來。到了夏季這股氣流帶來的是乾燥的熱風,使得這裡高溫燥熱,少雨乾旱。於是,金沙江在攀枝花地段就形成了乾熱河谷氣候特徵,不利於植物生長,使得山谷兩岸形成裸體的山體。

據當地的朋友講,自從修建了二灘水電站以後,攀枝花夏季的氣溫好像降低了一些,沒有以前那麼炎熱了。

攀枝花的道路和公共交通

攀枝花的道路除了上下坡和彎道多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所有道路都特別狹窄,而且沒有非機動車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行車道。可能是由於坡度太大蹬不動的緣故吧,大街上也看不見有人騎自行車。這裡道路的坡度很大,記得青島的道路坡度就很大,青島出產過大金鹿牌自行車,這個自行車很特別,是牛頭把、倒蹬閘的,為的就是適應大坡度道路騎自行車的需要。由此說來攀枝花道路的坡度要遠遠大於青島。

攀枝花人與引力搏鬥的激烈程度要比其他地方人多付出很多,就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坡道要去攀爬,上下坡是他們生活裡的必修課,而步行是他們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成為了他們出行的方式。作為攀枝花的老年人更是要擔負著爬坡給他們造成的沉重負擔。

由於攀枝花地形坡度太大,很多道路不得不沿著等高線修建,這麼做能使道路趨於平緩,但與等高線相交的路也有很多,於是就出現了用臺階把它們連接起來的道路特點。

在金禾旅店居住期間,幾乎每天都要從大渡口街走到華山市場,去菜市場或超市買東西。走在街上感覺到空間太小,道路狹窄,樓房緊貼著路邊而建,呈兩張皮貼在道路的兩旁。

還看到攀枝花中心醫院建在一個坡道的下面,醫院的門診掛號處就在醫院大樓門外的道路上,排隊掛號的隊伍都站到馬路上去了。空間太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在攀枝花無論是市一級的政府機關大樓還是區一級的政府辦公樓都是緊挨著馬路邊建設的,大樓直接迎著馬路。沒有大院子,更別說政府樓前廣場了。包括位於東區的攀枝花中心廣場,也只是巴掌大的一塊場地。

人們總是把"山城"這個稱號掛在重慶的頭上,其實,攀枝花才是一個真正的山城。

實事求是的講,攀枝花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適合建立一座城市的,環境條件太差了。

攀枝花市的主要街道是沿金沙江走向而建的,是以東西走向為主的道路。渡口大橋是攀枝花市的交通樞紐,去往各市區的道路都要經過這裡,1路、7路、12路、63路、等貫穿東西城區的公交車都要經過這裡。

攀枝花公交車的票價挺高,2元錢起價,分段計費,路程長的要付6元的車費。外來人口不給辦理老年卡,辦理月卡可以優惠百分之五,我們只住一個月,辦理公交卡沒啥意思。因此,我們每次上街都要花二三十元錢的公交車錢,零錢的支出量很大,於是便去銀行一次換100元的1元小鈔,便於使用。

攀枝花的火車站在城東的釩鈦新區,遠離市中心。從客運中心到火攀枝花車站28公里,乘坐64路公交車,36站,一個半小時的行程,票價4元。

途經一個叫尾礦路的公交站,可看見江北的一座山坡上全都堆滿了礦山剝離的尾砂,大型載重車在上面往來著。

去攀枝花周邊景區可以在仁和中心廣場做中巴車去阿速達的農家樂遊玩。也可以在體育館乘坐小巴車去紅格溫泉和普達康養基地,還有去鹽邊縣和二灘水庫的小巴車,30公里票價20元。

攀枝花的橋樑

"由於工業而繁榮的攀枝花,對橋樑有著特殊的自豪感",攀枝花具有橋樑展覽館之稱,它的橋樑數量和種類確實很多。

當攀枝花市還叫渡口市的時候,雲集而來的建設者們,對攀枝花的建設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逢山開路,臨水架橋"。只要能開採出礦石,能建成鋼廠,什麼激流險灘、懸崖峭壁,都會勢不可擋、勇往直前。

在中國的橋樑使用上,小橋蘊含的是歷史文化底蘊,小橋流水,韻味十足。大橋一般都是在近代修建的,更多是顯示著工業文化的底蘊。

由於工業發展而繁榮的攀枝花,對橋樑也有著深深的自豪感。他們在跨越金沙江的行為上很有成就感,在有限的江段上建成了十一座大橋,真正做到了"數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其中尤以金沙江大橋最據代表性,它那180.8米的塔高排居世界橋樑結構高度的百強之內,它的索塔高度在中國內地僅次於上海徐浦大橋、楊浦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二橋。

攀枝花的城市佈局

攀枝花既是一座城,又是一樹花,攀枝花是全國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走在攀枝花的大街上,可以看見許多地方寫有"英雄攀枝花,幸福養生城"的宣傳標語。對攀枝花更多的宣傳是"中國釩鈦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1953年,在確認了攀枝花及其周圍地區存在著一個巨型的鐵礦後,為了加強國防建設,黨中央和毛主席就確定了要將釘子釘在攀枝花,在這裡建設一個鋼鐵基地,以備在未來的戰爭中發揮作用。中國整個三線建設的實施,就從攀枝花拉開了序幕,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成為了中國三線建設的重點項目。

為了建設攀鋼,從全國調集了數十萬建設大軍,硬是在一個深山大溝之中,建設了一個攀枝花鋼鐵基地,建成了一個攀枝花城市。

攀鋼建設初期的口號是一切為了生產,所建設的都是工業建築,後來又慢慢添加了住房的建設。由於攀枝花地區的地表溝壑縱橫、連綿起伏,根本沒有平坦的地方,只能隨著山溝的走向進行建設,毫無規劃可言。為了滿足建房的需求,有很多的房子都是建在陡峭的斜坡之上,更有甚的是許多房屋是用懸空的墩柱支撐建成的。

攀枝花在城市建設中最不容易的就是對付高差。從渡口大橋開始,包括整個東區在內,隨處可見一幢樓房孤立在一個山包或溝窪之處,這樣的樓房都是攀鋼的家屬宿舍。從攀枝花的地圖上可以看見標有許多樓號,有的地名就是用樓房號命名的。當初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住的是蓆棚草房,能分到一套樓房別提有多高興了,哪管它是在多高的山坡上呢。現在這些人都上歲數老了,每天上下爬坡很費力氣的,然而,他們對此毫無怨言,似乎已經習慣於此了。

大渡口區域

攀枝花的大渡口是歸屬東區管轄,它的位置很特殊,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金沙江渡口大橋位於金沙江的一個急轉彎處,以此為界線,它的西面是西區,以東是東區,仁和區在東區的南面。渡口大橋是連接市三區的樞紐,所有往來於東區和西區以及通往仁和區的公交車都要路徑渡口大橋。

我居住的金禾旅店距渡口大橋近在咫尺,乘車往返於各區非常方便,這也是我最終確定在此居住的主要原因。

渡口大橋是攀枝花最早建設的一座大橋,攀鋼在大渡口北面的一個不太高的山坡上,大渡口橋北的道路叫做攀鋼大道,廠區裡煙囪林立,道路上往來的載重車很多,塵土飛揚。

東區區域

東區在大渡口以東的金沙江兩岸就是東區,這裡的房屋都是呈階梯狀建築在兩岸很陡的山坡上。只要能建房的地方都建有房屋,道路也是山坡下坡起伏幅度很大。

金沙江的北岸從攀鋼向東,山上沒有植物,只能看見礦山開採的剝離土方堆積,還可以看見載重車往來於土方壩體之上,這就是蘭尖鐵礦所在的山體,整個東區的金沙江河谷就被攀鋼的煙霧和蘭尖鐵礦礦山的塵土瀰漫和籠罩著。

攀枝花市政府、市委、人大都在東區的炳草崗一帶,炳草崗是一個繁華的城區。東區政府則是在金沙江的一個小支流仁和溝的下游,從鑫南路站到東區政府這一帶也是一個繁華的城區。

西區區域

西區位於的渡口大橋以西,金沙江上游的河谷山溝裡。去西區要在大渡口橋南乘坐2路公交車,坐20站到西區政府下車,票價3元。

公交車沿著金沙江北岸一路上行。過了攀鋼大劇院開始,路兩邊就出現廠房了,到了荷花池大橋北站,就是攀鋼的釩鈦精粉車間,一輛輛載重車往返著。過了荷花池大橋,在山溝裡、山坡上都是攀鋼的工廠區,煙囪冒著煙,發電廠在江南的一個山坡上,礦山開採尾礦的溜槽和山體剷出的切面很高。

這條路貼著攀鋼的廠區行駛,一路上濃煙蔽日,塵土飛揚, 溝谷被煙霧籠罩著,汙染十分嚴重。一直到清香坪站蘇鐵中街才不見了工廠,進入市區後就全是高樓住宅了。

西區也是建在一個山溝裡的城區,道路上下起伏,房屋建築緊密擁擠,西區最大的商業圈瑞星時代廣場顯得很狹小。瑞雲綜合市場和沃爾瑪超市距離很近,沃爾瑪地下超市的入口緊貼著馬路邊,西區政府大樓也是緊貼著馬路邊,西區政府大樓對面的玉泉廣場也沒有多大的面積。這樣的現象只能說明平整度空間太少了。

仁和區區域

仁和區位於金沙江的一個小支流"仁和溝"的上游地段。東區政府位於仁和溝的下游地段,去仁和區要經過東區政府再向南走。仁和區遠離大渡口和金沙江河谷,沒有受到攀鋼和蘭尖礦山的汙染。

仁和區好像是一個新區,地勢平坦,街道寬敞,綠化程度也高。房屋建築比較新潮靚麗,樓房成群出現,還有仁和溝公園和仁和溼地公園。攀枝花火車南站就在仁和溼地公園的附近,是一個還沒有投入使用的新修建的動車站。

仁和區是一個有著北方陽光和南方溫度的城區,比較適合北方人過冬養老。

攀枝花給我的印象就沒有一塊像樣的平地,攀鋼的廠區建在山坡上,住宅樓和商業圈建在山坡上,道路和橋樑也是建在山坡上,與平原相比在城市建設成本上,要付出更多的人財物力的,這裡是不適合建設城市的。

攀枝花的東區空氣不好,攀鋼和礦山的工業區散發出的煙塵瀰漫在整個金沙江河谷。相比之下西區在攀鋼的上風頭,汙染程度要低許多。仁和區的環境最好,地形開闊,建築較新,空氣清新。

作為康養基地,只有溫暖的陽光和樸實的物價是不夠的,還要具備清新的空氣。攀枝花在空氣方面與海南相比,還是稍遜一籌,只有一個仁和區條件還算不錯的,可以作為康養基地。老年朋友到攀枝花旅居過冬的,一定要選在仁和區居住。

攀枝花鋼鐵廠和礦山的狀況

站在我所居住的旅店窗子前向金沙江對岸望去,從渡口大橋北橋頭開始掃描,景物呈梯狀由下向上排列,江邊是橋北菜市場、小公園、攀鋼大劇院、攀鋼文化廣場、攀鋼釩鈦大樓,在他們的身後是攀鋼大道,山坡上有攀鋼賓館、攀鋼家屬住宅樓,再向上的山頂就是鋼鐵廠了。幾根高聳的大煙囪,兩個大儲存罐,還有廠房之類的建築物,這些建築都被山坡上的桉樹遮擋著,渡口大橋的江北岸被攀鋼整體佔據著。

當年,攀枝花的建設者們用爆破的方法將一塊麵積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平整成4個大臺階和23個小臺階的臺階平地,在這個人造平臺上建設了攀鋼。

從渡口大橋繼續往金沙江的下游望去,那裡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炳三區,河谷兩岸的房屋建築呈立體排列在金沙江兩岸陡峭的山坡上,炳草崗大橋跨越在金沙江上,連接著兩岸之間的往來。

再向遠方看去,在新密地大橋江北的山上,就是尖蘭鐵礦的採礦場和選礦廠。乘車去鹽邊縣在金沙江大道行駛,遠遠地就可以看見攀枝花的礦山開採、選礦、冶煉的陣勢,它們在金沙江北岸由東到西一字排開,整個山體都是土黃色的,是沒有植物的不毛之地。開礦堆積的尾礦土石大壩、礦山採場、選礦廠的上空煙塵瀰漫,籠罩在金沙江河谷的上空。

三線建設造就了攀枝花鋼鐵基地,鋼鐵基地給攀枝花帶來了現代工業汙染,這樣的負面影響是攀枝花今天所要面對的現實。

攀鋼建成五十年以後,這個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企業最終陷入了鐵礦資源匱乏的困境,然而在新的契機下,又使攀枝花變成了中國最大的釩鈦高新產業基地。

攀枝花的博物館

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位於攀枝花仁和區炳仁路,從大渡口街乘坐63路,途徑東區政府、巴斯箐、四季花城、田房箐、彎腰樹在鑫南路下車,再轉乘9路公交車就到博物館了。

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每週一、週三、週日開放,憑身份證領取參觀門票。

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佔地面積59畝,建築總面積24023平方米,投資3.4億元。這個博物館是國內面積最大、展陳最全的三線主題博物館,全面展示了全國13個省區三線建設的歷史面貌。

博物館展陳內容由全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黨中央的決策發動、十三省區三線建設的展開情況、三線建設推動發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點項目、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的攀枝花開發建設、三線建設的調整改造和成就、三線建設的精神傳承這七大部分組成,以及大量的視頻資料。在展廳裡可以聽到毛主席 "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著覺"的講話錄音。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很值得去看一看,特別是年輕人應該去看一看,看了以後才會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建設有多麼偉大,成就有多麼斐然,中國人的骨頭有多硬。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中國苴卻硯博物館

歷史上在攀枝花曾經出產著一種很名貴的硯臺,它就是苴卻硯。

苴卻硯的"苴"字的發音是彝族語的發音,讀"zuo",同"左"音,由於它是彝音,在新華字典中要輸入"ju" 的拼音才能查出來。

苴卻硯它集中國"四大名硯"之優點於一身,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政治家方毅、啟功、溥傑、黃胄等名人讚譽為"硯中珍品"。

苴卻硯的石材產於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懸崖峭壁之中,具體位置就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大龍潭鄉境內。因為古時候這裡的地名叫做"苴卻",生產出來的硯臺就得名"苴卻硯"。

攀枝花仁和區出產的苴卻石層理豐富、色彩豔麗,被譽為"中國彩硯",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傳統苴卻硯在民國初期就失傳了,現在的苴卻硯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羅敬如先生重新開發的新品,這種新品的苴卻硯同樣被國內外視作精品,其中有一方"百鳥爭春"硯被一位外商以1.5萬美元購走。

去中國苴卻硯博物館可以乘坐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路歇橋站下車,就到博物館了。博物館是一幢二層樓,建築面積很大,建築造型就像一個橢圓形的硯臺。博物館上下樓層都有展廳,各種製作精美的大小硯臺琳琅滿目,展品上沒有標價,估計價格不菲。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攀枝花大渡口金沙江路攀枝花建設紀念館(十三樓)

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

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位於東區,在金沙江路工商銀行處進入大渡口北街,上一個距離只有幾百米坡度很大的坡路,就可以看見一幢二層小樓。這就是原渡口建設指揮部招待所,也叫十三樓。

十三樓前有一段石階,石階的左下方豎立著一個一人多高的鐵錠,是攀鋼第一爐鐵水鑄成的。鐵錠對著馬路的一面刻著"十三樓"幾個紅色大字。

十三樓始建於1964年10月,建成後接待的第一位領導人便是鄧小平,1965年11月30日鄧小平到攀枝花視察,聽了彙報以後他說"這裡得天獨厚"。十三樓是當年攀枝花檔次最高的招待所,這裡還先後接待過彭真、賀龍、彭德懷等100多位領導人。展覽館的每個房間都標註著某年某月某日某位領導在此住過。

1995年,十三樓被命名為攀枝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開闢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2012年7月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承擔了反映和展示攀枝花開發建設歷史的職責。

在十三樓的二樓還有一箇中建三局的業績展廳,中建三局為攀枝花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所處的金沙江路,被政府打造成了一條"渡口記憶,三線文化"特色街區。街道路旁的崖牆上設有很多圖片牆,展現了攀枝花三線建設的精神。在金沙江路的一個偏僻的老建築物上寫著一條標語:抓革命、促生產,好人好馬上三線。時代的印記牢牢地打在了攀枝花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打在了每一個攀枝花人的心裡。

攀枝花的景點和公園

攀枝花市區的公園有攀枝花公園、竹湖園公園、仁和溼地公園和金沙江公園。金沙江公園就在渡口大橋旁邊,去了一趟發現是一個廢棄了的公園。

去攀枝花公園可乘坐1路、12路或63路公交車在體育下車。攀枝花公園的面積大得很,要乘坐索道纜車才能進入公園,纜車上行25元,下行15元。在索道纜車樓前有一堵水泥假山,上面刻有 "攀枝花公園"字樣,落款是方毅。

竹湖園是一個休閒公園,植物繁多,空氣清新,是晨練好去處,也是老年人活動的場所。每日清晨這裡都是滿滿的人群,遛彎跳舞唱歌打太極拳,各得其樂,滿滿的快樂和快樂。

仁和溼地公園是沿著仁和溝河修建的一個休閒公園,是對仁和溝河道進行治理的基礎上,在河岸兩邊種植了大量的花草樹木,這裡樹木種類很多,各種植物花開不斷,繡球、米蘭、美人蕉、芙蓉花,有羊蹄甲、大花紫薇、美麗異木棉等熱帶樹木全都囊括其中。在溼地公園的最南端還有很大一片荷花塘,花開時節別樣紅。如何溼地公園不失為一個休閒的好去處。

攀枝花周邊的景點有阿速達、馬路寨、漁門鎮、二灘水庫等。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攀西大裂谷、二灘水庫、紅格溫泉。

鹽邊縣老縣城叫漁門鎮,從那裡坐船可以到二灘水庫的庫區裡遊玩。紅格溫泉是硫磺泉,有農家樂可以住宿、吃飯和泡溫泉。這些景點可以從體育館乘坐小巴車前往。

迤沙拉民族生態旅遊區距離攀枝花有41.5公里,格薩拉生態旅遊區距離攀枝花80.9公里,四月份可以看杜鵑花,彝族人將杜鵑花叫做索瑪花。這兩個景點比較遠,沒有公共交通,只能打車前往。

攀枝花的植物、果蔬和物價

攀枝花獨特的氣候類型造就了攀枝花的植物和果蔬的與眾不同。

海南的植物在攀枝花差不多都有。這裡最多的樹就是攀枝花,學名叫木棉樹。它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的落葉大喬木,在攀枝花大量存在著。由於我們到攀枝花的季節不對,木棉樹的花期已過,只有木棉樹,未見木棉花兒開。不過,在攀枝花的大街上仍然可以看見諸如三角梅、羊蹄甲、美麗異木棉的花朵在開放著呢。

攀枝花的超市和農貿市場有很多個,大渡口北橋頭有個菜市場,比較蕭條一些。

東區西海岸炳草崗農貿市場規模很大,市場裡琳琅滿目、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到這裡去要在榕樹街下車,走到轉盤丁字路口向南不遠,路右手有一個民眾巷,往裡走就是西海岸生活廣場。

仁和區聯通街有一個農貿市場和水果批發市場規模也很大。

攀枝花最大的農貿市場是仁和區大河社區大集。每個週日開集,好像是整個攀枝花的人都來趕集一樣,好多的人啊,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這個集市佔據了好幾條街道,每條街道都是人的海洋,有的地段人都擠不過去,只能是摩肩接踵隨流蠕動。這裡有小商販擺臺賣貨的,也有村裡的老鄉們把自家的果蔬拿到集上來賣的,市場裡什麼都有賣的,琳琅滿目,目不暇接。

攀枝花的物價還算可以,豬肉與全國一個價,剛來時豬肉漲到35-38元1斤,一個月走的時候又回落到25元1斤了。松茸菌在全國各地的價格都要二三十元1斤,這裡8元1斤。

攀枝花的水果大都產自米易縣,在11月份這個季節裡主要的水果有芒果、火龍果、石榴、蘋果、椪柑等。還有剛上市的枇杷果。

攀枝花具有"南方熱量,北方光照"的優越條件,利於水果吸收光熱,出產的水果與海南相差無幾,那些熱帶水果這裡都有。仁和區的芒果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9-10月份成熟,比國內其他芒果產區晚熟1-2個月。這裡的芒果果肉纖維少、味甜芳香、質地膩滑,要比海南的甜一些,是日照時間長的原因造成的。我們到攀枝花的時候, 芒果已經過季了,市面上只有青色的冬芒果,也要五六元錢1斤。

攀枝花的火龍果以紅瓤居多,價格也是6元錢左右。攀枝花的紅心火龍果還是很便宜的,個頭大個的4元1斤,個頭小個的10元4斤。在海南紅心火龍果最少要8元錢1斤。自己吃無所謂個頭大小,口感都是一樣的,在攀枝花居住期間經常去趕集,每次都要買十多元錢的火龍果往飽了吃。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攀枝花出產的軟籽石榴

軟籽石榴滿大街都是,個大品相漂亮,六元錢一斤,籽能嚼著吃,口感是甜的。硬籽石榴幾乎看不到,因為產量和品相不如軟籽石榴,價格只有軟籽石榴的一半,逐漸被淘汰了。我覺得還是硬籽石榴好吃,酸酸甜甜的才是石榴的味道。

在攀枝花還看見了無花果,個大頭很大,表皮顏色是深紫色的,買了一斤嚐嚐,不是很甜,不如山東榮成的甜。

攀枝花下面一個叫做鹽源的地方出產的醜蘋果,外皮如同高原女人的臉蛋"高原紅",但是它的果肉是糖心的,口感不錯,價格是10元三、四斤。還有一種果凍橙子,無籽,口感糯糯的。

集市上還有新鮮的天麻,就像長相不好的小白蘿蔔。還有煮熟的牛皮、百合、石斛、臘肉、帶皮的羊肉等等。

攀枝花還是我國南菜北調的重要基地,這裡四季都可以種植西紅柿和辣椒,是重要的南菜北調基地。當地蔬菜價格很便宜,葉子菜一般都在1.5-2元左右一斤。老年人在此旅居過冬可以大量食用蔬菜,絕不會存在捨不得的想法。

攀枝花的美食

攀枝花好像沒有自己獨特的美食,移民城市的美食都是移民帶來的各地美食。能夠稱得上本地美食的應該是鹽邊縣的羊肉米線和牛肉米線。

在東區攀枝花大道五十四廣場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裡,看見過一個鹽邊縣羊肉米線店的老闆在收拾羊。一隻個頭不大的黑山羊,吹了氣以後顯得圓圓鼓鼓的大了許多,然後架在熱水湯鍋上,像褪豬毛一樣把羊毛褪得乾乾淨淨,然後又用液化氣噴燈把羊身上烤糊了,再用鐵刮子刮一遍,白白淨淨甚是漂亮,卸開的肉也感覺厚實了許多。

集市上有一家賣熟羊肉的,100元一斤,賣家把熟羊肉切好以後撒上許多種調料,吃上去味道還是很不錯的,是下酒的好菜,只是沒有什麼羊肉味。

到了攀枝花問有什麼美食,當地朋友就會告訴你,一定要吃炒黃牛肉,而且是要到仁和新街的回民飯館去吃。於是,專程坐公交車去仁和區聯通街吃了一次回民飯店的炒黃牛肉,結果是肉少菜多,味道平平。

為了能夠品嚐到真正的鹽邊縣的牛羊肉味道,在攀枝花期間還多次吃過攀枝花的特色牛羊肉面,結果可想而知,內蒙古人到草原以外的地方去吃牛羊肉,是在嘲笑和不尊重人家。

攀枝花的火鍋與成都火鍋同出一轍,一樣的辣。在金沙江路去往攀枝花建設紀念館的岔路口,有一個叫大嘴魚的飯店新開張,搞活動吃一送一,在那裡吃了一回便宜。看著各個餐桌上紅紅的一層辣椒油湯子沒敢要,只是要了一個菌湯鍋底,要了2斤田雞送2斤,一斤田雞收拾出來只有4兩田雞腿,還要了兩份青菜,沒點主食。田雞退只吃了一半,花銷142元品嚐了一次川味火鍋。

就在這條街附近,還有一家張三丰自貢小飯店,裡面的熊掌豆腐和肉絲炒筍絲不錯,還要了一盤泡菜,覺得要比大飯店吃得可口。

在逛仁和區大河農貿市場的時候,看見了幾樣稀罕玩意。有不少的攤子在賣長滿絨毛的腐乳塊,在"舌尖上的中國"裡見過,在攀枝花第一次看見了實物。本想買點嘗一嘗,人家說不零賣,一份是一竹簾的,20元錢的,把鹹鹽辣椒麵等佐料倒進盆子裡一頓攪拌,猶如雜耍一般,然後裝進一個廣口塑料瓶子裡,說是要過一週才能吃。

作為一名旅遊或旅居者,不管走到哪裡,不但要看它的景色,還要品嚐它的特色小吃,這就叫"賞天下美景,嘗人間美味",這才是旅遊和旅居的兩項任務或者叫兩個目的。

有一位我們內蒙家鄉的朋友,跟他一起出差的時候,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去找"過油肉土豆片"來吃,在他看來凡是沒有"過油肉土豆片"這道菜的地方,就不是好地方。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曾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毛豆腐

攀枝花的房租

到了攀枝花第一天住進了金禾旅店,第二天開始出去找房子,旅居一般是要租民房的,與住店相比價格便宜。

首先去的是市中心炳草崗一帶,民房沒有找到,可以包月的旅店都是沒電梯的老房子,房間裡都帶有一股腐朽的味道,包月要價1200元。順路問了幾家旅店,包月都比這家旅店還要貴一些,雙人床2400元月租,還不能做飯。

又去過南山一帶,這裡民房的價錢低,三四百元一個月,房子質量和居住條件太差,什麼東西都沒有,要自己買所有的用品,半年起租,還要交200元中介費,不可租。

在東區華山一帶,有一個叫凱新印象巴黎的高層住宅小區,房價在1500多元,有價無市,沒有可租的房子了。

還去過仁和區寶興北路仁的碧水陽光小區,這裡是由幾棟二十多層的高樓組成的小區,按照租房屋的廣告打電話詢問,都是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租期最少在半年,不短租,沒有談租金就放棄了。

三天轉下來,感覺哪裡都不如意,可能是先入為主吧,覺得還是住在金禾旅店吧。經過跟旅店老闆討價還價,最後以1000元一個月敲定。雖然住店房費比租民房貴了一些,但不用買被褥,每天都有熱水,還可以做飯,真的是好處多多。後來老闆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電磁爐,自己又買了一口炒菜的鐵鍋,只是做飯要到走廊的盡頭空房子裡去做。

安頓好了以後又買了一瓶84消毒液,將房間徹底噴灑了一遍。

在金禾旅店住了一個月,漸漸地發現住在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這裡的交通太便利了,渡口大橋位於攀枝花市的中心位置,各路公交車都在此交匯,想到哪裡去都是暢通無阻的。老年朋友們如果有想到攀枝花旅居的,不妨住在這裡。

攀枝花,難以忘卻的情懷

攀枝花的歷史很短,建市只有五十多年,但是它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年的建設者們靠的是一股拼命精神,硬是在荒山大溝之中,建設出一個享譽中外的鋼鐵企業。

攀枝花,永不磨滅的記憶

攀枝花竹湖園公園

這些都要歸功於毛主席,是他老人家不但敢於打破一箇舊世界,而且還敢於建設一個新中國。面對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的訛詐,樹立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信念,帶領全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在西南深山裡建成了一個鋼鐵基地,使得中國人民挺起了胸膛,抬起了從來都沒有抬起過的頭顱!

之前,不理解為什麼把攀枝花叫做"英雄城",現在視乎明白一些了,攀枝花不僅僅是一座鋼鐵基地,不僅僅是一座城,最為重要的是它的艱苦創業的精神。

攀枝花,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永遠標榜千秋!


二零二零年一月三日

於泰國芭提雅


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