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收入幾百元的國家,卻擁有高度信仰文化,親歷緬甸出家儀式


誠實來講,在我到訪過的所有國家中,緬甸,是最具矛盾感的國度。這個國家的建築與環境,比我想像的更為髒亂差,但他們的民眾,卻是我見過最有幸福感的人群,這種巨大的現實差異來源於他們的信仰文化。

緬甸素有“萬塔佛國”的美譽,90%的民眾信仰佛教,僧侶人數高達50萬人以上。

去寺廟出家儼然已成為一種社會風俗,很多寺廟中,甚至能見到5,6歲的小僧侶。在緬甸,每個家庭會在孩子出生之時起開始存錢,這筆錢,就是用來給孩子辦出家儀式,在孩子5-10歲左右,父母會為孩子舉辦一場盛大的儀式。他們會邀請孩子的叔叔伯伯,阿姨姑母等所有親戚,給孩子買好全套的出家行頭,住在城裡的家庭包輛車,將孩子盛裝打扮,開車到當地最出名的寺廟,住在鄉村的家庭,則會更有儀式感一些。


這次緬甸之行我親眼目睹了當地人的出家儀式,在去蒲甘的路上,路過一個村莊,只見路邊車水馬龍,鑼鼓震天,走近才發現原來是當地村莊幾戶家庭聯合起來舉辦的一場出家儀式,隊伍的最前面,是一群十幾二十歲的姑娘,捧著檳榔盒,花盒,還有準備佈施給僧侶的各種供品,隊伍的中間,有好些騎馬及坐牛車的孩子們。

這些孩子看著年紀都很小,騎在馬上的男孩畫著濃妝,穿著盛裝,肩披當地的綬帶,打扮成小王子的模樣。最可愛的是,隊伍中有好些小男孩,一臉正氣凜然,很是像模像樣。

坐在牛車上的,則都是女孩,一個個濃妝豔抹,穿著非常正式的禮服裙,也是規規距距的坐在車上,遇到相機和攝影機,非常禮貌的站起來揮手打招呼。

當地的嚮導告訴我們,在緬甸,沒有比信仰更重要的事,所以送孩子出家就像節日一樣隆重,父母們會提前告知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到儀式那天,所有人會趕來祝賀,有人牽馬,有人撐傘,條件好些的,還會騎象前行,整支隊伍浩浩蕩蕩。

除此之外,家裡還得辦好幾天流水席宴,晚上請來劇團唱戲,通宵達旦。到了次日,父母們會趕到廟裡,跪坐地上,一邊誦經一邊將杯裡或壺裡的水一點點灑在地上,這種舉動稱之為“分福”,意為要將功德分享給大家。

條件普通些的家庭,可以整村適齡孩子的父母共同出錢來舉行儀式,也會有村裡有錢人捐助。被送去做僧侶的孩子們描眼塗眉,裝扮一新,敲鑼打鼓,而參加儀式的人們也會穿上最正式的衣服,進行一番盛大的慶祝儀式後再送到寺廟進行剃度。剃度儀式的當天上午,還需要在鼓樂的伴奏下到大金塔轉一圈,再請主持為孩子剃髮,穿袈裟,聽戒規,佈施齋飯。

看到隊伍中還有些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很是好奇,“難道他們也能接受剃度,出家做和尚?”嚮導解釋說,緬甸的人均收入非常低,普通上班族約合人民幣七八百元的月均收入,更別說靠種田維生的村民,但即使這樣,身為父母,依然想帶給孩子最好的待遇,所以有些兩娃或者多娃家庭,會在家中年長孩子舉辦出家儀式的時候,將其餘孩子們一起辦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能力有限。

在緬甸做僧侶,除信仰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孩子們在僧侶院能夠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孩子剃度以後,有些做個一週或者一個月僧侶即可還俗。還有的從此就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