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是否有對錯論?

“我感覺他做得不對!”

“他應該承擔其他的責任,在我最難過的時候他要馬上察覺到哄我開心”

“他就是死不悔改!只要他改了我們就沒啥問題了”

“我忍你第一次,你不改;第二次,你不改;第三次,你永遠都不會改了,那就滾吧”

“我那天試探了他一下,他果然忘記了我對他說過的話”

“我趁他睡著看了他的手機,果然跟很多女孩子聊過天,即便他沒出軌肯定也快了,這下被我抓到了!”


親密關係中,是否有對錯論?

01.探究對錯還是完善自我?


我不明白,你興奮的是個什麼勁兒?為什麼你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放在去評判他的對錯上,而不是放在如何讓他越來越愛你?又為什麼你把大部分的腦細胞殺死在探究他到底愛不愛你這件事上,而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呢?你把精力用在什麼事情上,那麼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當我們把時間、精力和金錢用在讓自己越來越好的事情上,我們收穫的是更好、更自信的自己;當我們把這些用在探究對錯上,那麼,他就錯給你看!


02.對錯如何而來?


武志紅曾經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

我們在童年時代經歷了什麼?各種評判,來源於父母,來源於老師,來源於各色各樣的人。

還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媽帶我去看她的朋友,是一個很和善的大叔,一上來就對我說:你這小子很溫柔、很細心,而且很孝順,很不錯,你爸就是個好脾氣,沒什麼野心的男人。我心裡聽了很不爽,回家跟我媽抱怨,我媽很不解,他是在誇你爺倆呀!我卻說,他是在評價我們!

當某一個人沒經過你同意就對你做出評價時,他就把自己凌駕於你之上,才能獲得評價你的資格。

突然某一天,我回想起這件事,明白這個大叔的無意冒犯不過是習慣而已,它的內在模式早已習慣了別人評價他以及他隨意評價別人,為了獲得好的評價,那就只好不讓自己犯錯,或者看起是對的。

這種模式也內化到了我的心裡,我努力便顯出一副積極的樣子,在和別人交往中,我無比重視細節,送禮物要有來有往,讓別人先動筷子等等,就是怕得到一個差評。

可人的精力就那麼些,除了要搬磚來填肚子,餘下的精力有限,所以我的朋友但凡超過5個我就很累,到最後才發現,差評還是會有,朋友們跟我相處也很累,我們在玩兒了一個誰也不許錯的遊戲,卻沒有人贏,玩兒到最後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點崩潰,拼命想辦法刺激別人犯錯,自己好站在道德高點宣佈勝利,結束遊戲帶來的疲憊。可,贏了又怎麼樣呢?



親密關係中,是否有對錯論?

03.愛情,是一個輪迴


愛情,是一個輪迴。你越抗拒的東西越會約束你,你越逃避的東西約會回來找你,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換個泳池也不會游泳的,除非你試著去學,剛開始只會狗刨,後來你學會了各種花樣,而且越遊越開心。

友情都如此講究對錯,更何況愛情,我們在他人那裡,用了許多時光學到了評判對錯,可是評判完了又能得到什麼呢?

我覺得成長就是意識到自己終究只是一個平凡人,這個世界所有人不過都是凡人,做不了神仙,超人也是在人,我們可以選擇不平庸的生活,但我們也得知道凡人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徒生虛妄帶來的是自己的痛苦,你可以盡情的作,但希望你累了的時候能給自己一點點寬容,允許自己犯錯,在不斷地犯錯中我們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平凡,給自己寬容,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才明白,原來對方也不過是一個凡人,接納自己才會接納別人。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愛情踩個剎車,比如:當他在跟你強調他有多累的時候,你承認,說是。接下來才有得聊。


我們要麼不斷地探究對方的對錯,要麼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攻擊力,哪有時間享受愛情帶來的愉快呢?

不如在又陷入到不安的情緒裡的時候,去體驗,去覺察,看看自己內在的模式到底是什麼,當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時,對方也會改變。

當他不斷地糟糕對待你的時候,不妨想想,我為什麼會被這樣的人吸引?當你想明白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你是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去或留,可以選擇優雅舒適的人生,而非陷入到雞毛蒜皮、孰是孰非裡羨慕著別人,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


親密關係中,是否有對錯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