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78岁生日因肺鳞癌去世!早筛查、早治疗是关键

1月16日,正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78岁的生日,但就在这天他却因罹患肺癌去世,大家在悲恸之余不禁惋惜。据他的儿子赵方发文悼念称,父亲在2019年底身体突然消瘦,腿部开始发肿,在家人的劝说之下才去世纪坛医院检查。经医院诊断发现,赵忠祥罹患的是肺鳞状细胞癌(又称为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并已扩散。

赵忠祥78岁生日因肺鳞癌去世!早筛查、早治疗是关键

据上游新闻综合报道,3年前赵忠祥在例行检查身体后发现体内出现结节,经医院穿刺检查后鉴定为良性。后因赵忠祥觉得穿刺特别不舒服,在此后连续3年都拒绝体检。

“他患的是肺癌。”赵忠祥的生前好友魏明伦表示,赵忠祥生前极少去医院,去年10月份摔倒后,仍然选择不去医院。过了一段时间,赵忠祥身体就出现问题了,心脏憋闷、头昏、全身浮肿接踵而来,这才去了医院。”魏明伦称,此前赵忠祥家人并不知道他有肺癌,也是到年底才在医院检查出来。

近些年来,罹患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肺癌早期会表现为结节,结节可能是良性结节,而恶性结节约占30%~40%,此时患者身体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很有必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是在体检中被发现的。而赵忠祥老师在确诊为良性病变后就放松警惕,选择连续3年拒绝体检正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若是能够在此时发现,结节越小,治疗的手段越多,治疗的效果也会越好。

肺鳞癌究竟有多凶险?6类人群需警惕!

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占25%~30%,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胸管腔内生长的倾向,肺鳞癌早期常引发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性肺炎,预后较差,全球每年约400000例患者死于鳞癌。肺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多,5年生存率较高,但其对放疗、化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肺鳞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密切联系。据悉,赵忠祥有长达37年的吸烟史。综合上述高发因素不难发现,赵忠祥不仅是肺癌的高发人群,而且长期吸烟可能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赵忠祥78岁生日因肺鳞癌去世!早筛查、早治疗是关键

【肺癌高发人群】

1.年龄>40岁者

癌症的发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据相关研究显示,60岁左右的老年人罹患癌症的几率是25岁年轻人的50多倍。因此,中老年人是癌症高发人群,应该定期行防癌体检。

2.长期吸烟的老烟枪,吸烟≥20年包(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不足15年者;

吸烟是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80%以上的肺癌被认为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吸烟的人得肺癌的风险要高出10~25倍,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风险就越高,约有82%的男性肺癌患者有吸烟史。

3.被动吸烟者

二手烟中的化学物质非常复杂,达到7000多种,其中有毒物质有上百种,而且70多种为致癌物。这些致癌物被被动吸烟者吸入体内,这些致癌物附在支气管粘膜上皮,久而久之容易发生癌变。据了解,经常吸二手烟的人会比平常人患肺癌的几率高30%。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即职业癌症,包括放射线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化工厂油漆厂职工、核电站、矿山工人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做防癌检查。

5.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具有肿瘤家族史者比正常人罹患癌症的概率更高,所以要积极进行定期检查预防癌症,最好是每年1次。

6.有癌前病变者

肺癌在发病前,可能会表现为某种良性疾病,若未能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就有恶化的风险,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病等。

面对肺癌的威胁,应当如何防控?专家们建议要趁早,即早筛、早诊、早治,特别是有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群应特别注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长利教授表示,肺癌早期常常因为病灶小或肿瘤部位对周围组织影响不大,因此患者没有临床症状,等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所以要重视体检,要有“没病找病”的健康意识,不要等到身体难受了再去医院检查,临床上80%~90%的早期肺癌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的。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肺癌的防治重在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早期肺癌被筛查出来,尽早治疗,临床上完全可达到治愈。“临床数据表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很多患者活过了10年、20年。”

而体检中一般都会有胸部X线片检查这一项,但单纯的胸片会漏诊部分早期肺癌,专家们建议重视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及早发现早期肺癌信号。首先,在平时体检时,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应增加肺部CT检查项目,以弥补因为X线片检查敏感度不够而可能带来的漏检。由于肺癌高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人群,因此这部分人群通过CT检查,早期检出率会有明显提高。其次,应该要提高预防防护意识。即从根本预防角度上禁烟,同时加强防护,需要提升进行早期检查的意识。

不要对穿刺活检说“不”,病理检查才是金标准

随着胸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前X线片或普通CT难以发现的肺内细小变化通过高分辨率CT都能够清楚地被筛查出来。因此建议容易罹患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每年都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体检。

即便是体检结果是良性,也不能掉以轻心,盲目偏信。恶性肿瘤的确诊需要足够充分的证据,医生从不会仅凭临床诊断或影像学检查就给患者“下判决书”。通常来讲,肿瘤的诊断需要经过5个步骤:即临床诊断、影像诊断、手术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这5步可靠性依次递增,组织病理学诊断是最高级、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

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良性还是恶性,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切多大范围,是否需要放化疗,表面看来,都由临床医生决定,可实际上,说了算的另有其人,他们就是“隐藏”在临床医生背后的病理医生,一群被称为医界福尔摩斯、肿瘤裁决“法官”的人。而病理医生的诊断,也常常被视为病情的终极判断。因此,不要轻易对穿刺活检说“不”。

提到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小编特意提醒下各位读者,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医院病理科的整体水平和病理医生的经验。对于病理科医生,诊断的正确与否既与规范专业的训练有关,也与自己的丰富经验有关,每一个病理医生都可能误诊。赵忠祥老师在三年前的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而在去年底确诊时肿瘤已经进展到无法可治的程度,短短三个月内去世,会不会三年前的诊断就是错误的呢?我们无法定论。但是,对于癌症患者,全球肿瘤医生网专家强烈建议患者在获得医院第一诊断后,把病理切片送往国内或国际知名医院病理科接受病理会诊,才能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避免误诊误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