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每月生活費150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魏晉美人


我也是給兒子1500的生活費。

但是其他的開支,買衣服等,或者是學校要交什麼費用,就另外給錢


陽光



我的大學是在外地的一所大學,因為離家遠,生活費都是學期之處父母給的。和我一樣的同學很多,到學期結束的時候,沒錢吃飯的同學很多,找我借錢的也不少。

我大一的生活費當時一學期是5000,學期結束的時候爸爸一般還會打500-1000。因為很多父母知道子女估計用的路費都不剩,回不來啦。大二開始的時候,基本一學期的生活費在6000左右,大三在8000左右,大四最後找工作之類的基本一學期父母給到10000。

回想起來,其實也挺羞愧的,大學4年算上學費和其他開銷,差不多用了家裡差不多有10多萬,我媽媽當時還說:孩子,你自己記賬,以後我們老了,你就把大學以後花的錢養我們就好啦。

我說:哪裡能啊,以後我十倍百倍養你們啊。現在想想,百倍的話就是千萬,目前來看我自己的努力離這個標準還差的太遠啦。

我在大學的時候,屬於班級裡面條件中等的學生,比如我有一個大連的室友,他的月生活費基本在3-5000,那個花錢如流水啊,哎,不過人家條件好。當時,我還特別記得,一個+7的武器1400買的,丟上去強化一下碎啦。算上強化的100塊,就是1500,頂我一個月吃飯啦。

其實,大學裡面開支最大的是吃飯,早飯來碗粉、雞蛋、牛奶就是七八塊。中午2個葷菜、1個熟菜、1個飲料就是10快。晚飯也不便宜,差不多也要七八塊。有時候還有個夜宵。同學室友之間經常也吃個燒烤,喝點啤酒,吹吹牛啥的。還要繳納一些網費、電話費、水電費、買點衣服等,基本1500,如果不節約的話,也不結餘。

當然,我有個師妹的開支都是控制在月花費500元以下,她基本不去逛街,不買什麼衣服,化妝品就更少啦。不過現在她也熬出頭啦,進了高校任職,也嫁了個好老公,最近也生個可愛的閨女呢。

體驗的話,如果是1500,在大學比較普遍,不嘚瑟的話,沒啥體驗,哈哈。當然,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有女朋友的話,1500裡面的大部分你懂得,哈哈。


帥小西De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今年大三。來自南方的我,選擇了到北方上學,就是想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這三年的生活,在生活起居方面的花費是最多的,父母一個月大概給我1000塊,但是對於一個家庭生活並不好的我來說,1000塊就夠我生活了,而且還能剩點,而每個月1500對於我來說是挺奢侈的!


讓我來給你算一算一個月什麼地方能花錢。

①伙食費每個月600:我這裡伙食費比較貴,早餐吃兩個包子2塊(能吃飽最便宜的了),中午和晚上一肉兩素9塊,一共18塊,這是正常的,有時候吃麵就便宜一點(我這裡物價比較貴)。

②洗澡每個月50塊:雖然我是一個南方人,但是我保持了十幾年天天洗澡的習慣,所以不論打雷,下雨,下雪,我都會步行10幾分鐘去澡堂洗澡,每次洗大概1.5-2塊,就是一個月大概50塊。

③花費每個月50塊:我有兩張卡,一張移動是8塊錢最低套餐費,一張大王卡18塊一個月,加上平時用流量的費用,加起來就差不多是50塊左右。

④買衣服鞋子的費用每個月100:因為我不會問家裡人給錢買衣服買鞋,所以平時想買就要從伙食費裡面省點,一個學期算最少買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加起來200,一雙鞋200,平均一個學期(大概4個月),那麼每個月要省100塊。

⑤雜費每個月50:隔斷時間會去買點水果,買點零食,牙膏,洗髮水,沐浴露等等。


那麼總共是600+50+50+100+50=850,850塊是最極限的,可能我每個月會省下100塊,然後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有一個就是我不喝酒,不抽菸能為我省下不少錢。另外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單身,單身能為自己省下不少錢,畢竟現在用的是父母辛辛苦苦的錢,所以我還是自己一個人過吧!

如果給我1500一個月,我還是會按照1000塊的過法,然後把多的錢留到下個月用,下個月就可以叫父母少寄一點錢來了,因為父母工作很辛苦。所以給我1500塊的體驗,我還是會過得平淡一些,等到自己賺錢了再奢侈點也無所謂。喜歡的給小編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鄭小小小四


在大學每個月生活費1500元不是非常普遍與正常嗎?想當年上大學時,每月有150元生活費我就謝天謝地了。當然今非昔比,現在每個月1500元生活費也屬於正常水平,家庭條件好點的,上浮到2500元,條件差點的,下降到800元也能過下去,也可以兼職掙部分費用。大家根據自身家庭條件理性消費,千萬不要攀比,從而去借校園貸,也不參與網絡賭博。

一、吃飯的費用。其實伙食費每月1000元基本差不多了,除非是東部城市或一線城市。我們屬於中部三線小城,物價水平不是太高,也不算低。根據我的觀察,早餐一般同學吃碗麵應該在6元,中餐一般水平8到10元就可以了,晚餐跟中餐差不多,也就8-10元。這樣一來,每天在22至26元左右。一個月下來僅吃飯在660到780元的樣子。當然學生可能比較喜歡吃零食,常常買不少零食當夜宵,所以僅吃的這方面700至1000元屬正常水平。

二、交際費用。還有一個比較大的開銷就是同學、室友、老鄉交往的費用,生日或其他節日出去玩玩,聚下餐什麼的,這個也是必要的,對走上社會進行適當的鍛鍊有好處。這方面花費跟家庭條件、學生性格等有關,花費在200元至500元屬正常水平。

三、其他費用 。當然生活費不僅僅用於吃飯,還有其他的費用,比如通訊費、生活用品購置費等,一個月有100至200元。至於衣服鞋子什麼的,那就差距太大,有些人喜歡名牌,一年衣服鞋子就花萬元以上。有些人就隨意一些,2000元就能解決。另外還要留出往返家庭與學校的交通費等。

當然越到高年級,學生的花費越高,一方面社會交往會更多,還有部分學生會談愛,花費肯定會上升,再就是到畢業前,還要實習找工作等,費用會更多些。

四、可自己掙得的費用。有些家庭條件就那樣,不可能提供更多的生活費,要想自己日子過得更滋潤,得靠自己去爭取。比如成績搞好,爭取拿國家獎學金或大學其他獎學金。比如自己兼職賺取一定的生活費,從而在父母給的生活費不足的情況下,也一樣過得比較好。

五、不能借的校園貸。這裡要提醒部分學生及家長一定要注意,要量力而行,不要攀比。有些學生家庭不寬裕,自己又想買高檔手機,從而在網上借貸。校園貸是一個害人的東西,大家千萬不要去借,就是高利貸,好多人因為校園貸而還不起賬,從而影響學習,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六、禁止參與的網絡賭博。再就是家長要注意自己的孩子,看他的消費是否超出正常,多跟學校輔導員、班主任溝通。我曾經接到過家長電話,說某小孩花錢太多了,這個月要了3000元了,是不是學校有什麼費用要交?說實話,這些家長在外打工,也不是那麼非常富有的人,為什麼小孩一個月要花3000元而不夠呢?經過了解與談話,原來網上有一種賭博,這孩子參與網上賭博而輸光了生活費。

總之一句話,生活費1500元是正常的消費水平,大學生要根據自家的條件理性消費,不要攀比,不要參與網絡賭博。如果要過得更滋潤,可以自己去爭取,畢竟自己也長大了。你們家孩子一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這個標準太奢侈了,可以當土豪的感覺。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一份米飯2毛錢,一份素菜1元錢,1份葷菜2-3元錢,湯一般是免費提供的,一天的飯錢大約不超過8元錢。早上最喜歡吃的是我們學校三食堂的方便麵,如果上午沒課的時候,是一定要去吃的;中午最喜歡吃的是二食堂的拉麵,如果想吃了,每次去都要排隊好久,不過因為總排隊,不是太經常去。晚上有時在食堂吃,有時去外面的小吃街,最喜歡吃的是一家米線店,小碗1.5元,大碗2元,每次都吃的大碗,那時候感覺超級好吃,每週必去3-4次,老闆都認識我們了,大學四年一直沒漲價。我畢業後過了幾年又去到了那個米線店,老闆竟然還認識我,雖然價格漲到了5元,但是感覺一點都不好吃了,再也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大約和朱元璋的珍珠白玉湯是一個道理。每週改善生活最經常去學校門口的一個小飯館,那時候也覺得做的超級好吃,一般3-4個好友,土豆絲、紅燒茄子和啤酒鯰魚是必點的,每人平均不到10元錢。

除了吃飯,再買點衣服、買點平價化妝品也用不了多少,我們那時候還不流行化妝,大家大部分時候都是素面朝天,大概也和我們理工科學校有關吧,所以這個花費也很少。一個月總體下來也就幾百的樣子。

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月這些錢也是絕對夠用的,以我叔叔家妹妹為例,在我們山東某高校上學

伙食費:

早餐1元包子+1元雞蛋+1元粥=3元

午餐米飯1元+2元素菜+4元葷菜=7元

晚餐米飯1元+2元素菜2個+1元粥=6元

一天合計16元,一個月合計約450元

零食水果費:

1個月約100元

電話公交費:

1個月50元

遊玩交際資料費費:

1個月200元

衣服基本家裡給買,自己偶爾買下:1個月100元

化妝品:平均下來1個月100元

合計:1000元左右。

平時買手機、電腦等等大件家裡給購置。相比來說山東高校的消費並不算高的,所以1500元綽綽有餘,如果多出來500元,累積下來,一年還能去外地旅遊幾次,小日子是非常滋潤的。

以下是網傳的各地大學生活費對比:


煮酒論高考


身為一個正在唸大學的大學生,沒有人比我對這個問題更能有深刻了解了,本人也是一個月一千五的生活費。
這是姐姐給我打的生活費,事實上我剛剛開通頭條號,至於為什麼,真的是因為自己太窮了。

按照常態來說,我處在一個旅遊城市,物價稍微高一點,但是,如果只是吃飯,和保持平常的開銷的話,事實上是足夠的。

至於為什麼我會說要分情況呢,那是因為每個大學生群體都是不一樣的,並不能大家看到一兩個例子給你們算了一下,生活費完全足夠。就覺得所有人都夠了。

有的人寢室教室食堂三點一線,有的人市裡影院ktv,有的人球場健身街舞一樣不少。

這個時候差別就出來了。如果你只是在寢室吃個飯,上上課,那絕對足夠了,但是大學生的生活想要多一些精彩的話那是絕對不夠的。

就說我吧,我喜歡羽毛球,在學院的院隊裡打球,平常的訓練球就是36塊錢一桶,裡面只有十二隻,也許一下午就可以打完了。(羽毛球真的是一項燒錢的運動。)這個花銷自然要算自己的,每天都訓練的情況下你就知道有多耗費錢了。

而且樓主還健身,在學校辦健身卡比較便宜,但是也是將近上千,這自然不能讓家裡負擔,只好現行借錢以後兼職來還。

這還是在樓主沒有女朋友的情況下。

試問一下,有多少愛好燒錢?

攝影,cosplay,健身,戀愛,遊戲,音樂,繪畫,旅遊,時尚,化妝品,口紅,衣服,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而且有的時候還可能同時佔了其中幾樣!

樓主說這麼多,並不是抱怨家裡給的生活費不夠,而是在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在學校無法供應自己生活費用的現狀是多麼的嚴重。

有的人家裡優渥,自然可以多多支持,但是很多的大學生只是普通人,他們該如何實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所以,1500只是一個標準,只是一個大學生來限制自己不要太過鋪張浪費的標尺。如果全國大學生都有錢,我相信他們的話費絕不會只是這些。

現在應該討論的不是1500夠不夠的問題,而是當代大學生如何能夠提升自身價值與實現工作機會的問題。

很多大學生做著純粹勞動力的活動,但是工資卻低的可憐,連維權都沒有辦法,國家應該從這些方面考慮。

比如降低大學生生活費用的消耗,調整各地物價,之類的關乎切實利益的問題。


不敗書生


我兒子上大學就是每月1500,能感覺到是不夠用的。

每天早餐10元,晚餐10元,午餐15元,這就35元了,電話費,上網費,水果費,熱水費,上街車費,買水,飲料之類的。如果偷偷吸菸的自然花銷更大。

遊戲費,聚會,同學來了請客,等等,偶爾自己網上購物,還有分期買平板的費用,基本上1500根本不夠。但我最多再給交個話費,剩餘不管,自己餓肚子也好,打工也好,家裡負擔不起了。



如果,搞個對象,錢怎麼花的都不知道。孩子們沒有經受掙錢的艱苦,不知道來錢困難,花錢容易。所以,錢對他們好像沒有概念。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錢的重要性吧。

除了有錢任性的,富二代的人,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月1500是一個花銷正常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不少,肯定是不多。所以孩子們,懂得家長的辛苦,錢的來之不易,就是孝順含辛茹苦的父母。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好的。如果,用每月1500的生活費換來的是在宿舍睡覺,打遊戲,和朋友胡喝海吃,或者女朋友閒逛,這錢花的實在冤枉。



在走向成熟的大學生活階段,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應該是有所轉變的,讀書時期,艱苦未嘗不是好事,鍛鍊自己的能力,多少大學生在學校已經賺的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以只要是父母給的,你自己不勞而獲的就不能嫌少。

靠自己能力賺取的,也要有計劃地去花銷。靠流汗賺取的錢,才倍加珍惜。


漫語慢文


我大一的時候是2010年,每個月的生活費是800——而且是在北京。

當時我爸對我有一種錯誤的估計,覺得一個月800塊錢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他就是沒有想清楚這是在北京,不是在我們家那個小鎮子上,更何況大學生根本就不是他那個只要學習就好了的時代。

不過我也比較硬氣——或者說有點兒賭氣,說的不給錢就不給錢吧,我沒意見,我還就是要看看我一個月最少可以花多少錢。

伙食費的話,每天每頓飯都是一個素菜加四兩飯,一塊二毛五或者一塊五,早飯喝碗豆漿、吃個油餅、來個雞蛋,差不多兩塊錢,有些時候懶得去食堂就乾脆不吃了,所以一個月的伙食費不會超過兩百,然後北京市每個大學生每個月補貼60塊錢伙食費,所以吃飯一個月就一百塊錢多一點。

交通費,基本上沒有。學校是分校區,在郊區,學習也比較緊張,除了有些時候有特別的需要,要到學校本部去的時候,或者要去昌平採購點兒生活用品的時候才會出門,但是去學校本部可以坐學校的班車(就是要等很久,還不一定輪的上),坐公交的話學生公交卡打2折,兩毛錢一趟,也基本上花不了多少強。唯一是地鐵的學生卡沒有什麼優惠,但是那個時候北京的地鐵還是兩塊錢隨便坐,所以也花不了多少。感覺一個月花在交通上也就十幾二十塊錢,學生公交卡充100塊錢可以用好幾個月。

手機話費,實際上就是學校開學時候辦的學生套餐,一個月38還是多少,後來手欠辦了一個當時比較新鮮的聯通3G套餐,發現一下子就手機話費就要花掉將近100了,心疼,沒用兩個月就停了。

零花錢,這個幾乎沒有,當時不喝飲料、不吃零食,好像當時因為覺得壓縮餅乾比較頂餓所以買了一箱,吃了好久。沒買過衣服、鞋子之類的東西,其他生活用品實在想不到還買過什麼,買過吃泡麵的碗筷還有洗潔精?可能一個月就幾十塊錢零花錢吧。

買書,這個是一個花錢的大頭,當時的噹噹網還沒有像現在這麼不景氣,忙著跟京東和亞馬遜打價格戰,所以經常會有那種書籍打兩折然後折上還滿200減100的活動,一時忍不住就總是買,買回來也看,但是看的不是特別勤快,每次搬家的時候搬書都是累得半死。

當時基本上的情況就是每個月800塊錢的生活費一個月還綽綽有餘,為了犒勞一下自己,買了一個Kindle。要知道當時的Kindle可是一個新鮮物件,即便我是班上花錢最拮据的人之一,但是我還是第一個有Kindle的。當時是Kindle3,淘寶上買是1300塊錢——所以你就知道我一個月800塊錢生活費還能夠幾個月省出來一個Kindle是花錢有多節省。

不過一個最要命的問題就是那段時間人特別瘦,半年的時間我直接從160斤瘦到了120斤多點兒(當然,也跟那個時候每天跑步鍛鍊有關),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媽看到我都以為我得白血病了,我爸說不然就把生活費提高到每個月1000塊錢吧?反正後面手頭上稍微寬裕點兒,吃飯也不會那麼吃了(其實當時的生活費單是吃飯的話是夠的——五塊錢就夠吃的還可以了,只是我賭氣不吃而已)。

再後來就是讀了博士,也算是自給自足了,國家和老師都給點兒錢,也不用交學費,這個時候才算真的是比較自由一點兒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了我大學期間的生活費用,每月300元,當然這是20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工資普遍的不太高,每月300元的生活費,對於我來說,僅僅夠我的生活開支。有的學生家裡條件挺好,父親是煤老闆,開著奔馳、皇冠接送。或有的學生來自南方經濟發達的城市,說著聽不太懂的南方方言,粵語、溫州方言等。

現在呢,由於物價的不斷上漲,大學每月1500元的生活費用,要看這所大學在什麼城市。比如在一二線城市,和在三四線城市,那是完全不同的消費概念的。

如果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每月1500元體驗的話,我認為和我20年前的300元差不多了,勉強維持吃飯的花銷,基本就剩不下多少錢了。至於談個女朋友,那是不可能的。我當時也是窮學生中的一員,幾個人有時候買了1.5元一瓶的啤酒,一袋1元的花生米,坐在學校的臥椅上就開始喝起來,侃未來。

如果在三四線城市大學體驗的話,我認為每月1500元屬於中等消費水平了。我所居住的附近就有一所二本學校,外甥、外甥女也在該學校畢業的。如果吃飯的話,1000元足夠,還能剩下500元的零花錢支配,談個女朋友,這點零花錢還算勉強OK。

有機會,真的想去體驗一下大學的生活,彌補我大學沒有談過女朋友的缺憾。哈哈


紅股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