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員工來說,辭職的成本有多高?

創騏雲課堂官方賬號


辭職對員工來說,成本是比較高的,不只是在金錢方面,還有付出的努力及新單位領導的認可等。

1.工資方面的損失。如果辭職前不向單位提前說明的話,很多單位要扣一部分工資,如果單位有年終獎的話,辭職人員就會沒有。獎金也不會給。有些單位把職工交的住房公積金返還,單位交的住房公積金就被扣留。

當進入新單位後,一般單位都有試用期,試用期工資是比較低的,大概有2~3個月的損失,各種保險、住房公積金、福利待遇都會沒有。

2.進入新單位後,開始階段是比較困難的。

要熟悉新單位的業務。即便是同行業跳槽,工作流程也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每個工廠的具體環境、客戶資源不同,工藝、操作也有區別,如果是熟練工,領導會讓你儘快上崗,基本沒有學習時間,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還有領導不信任問題。當到新的崗位以後,領導對你各方面不是很熟悉,對你能力會持有懷疑的態度,如果短時間內不能上手,或出現了錯誤,你的能力在領導心目中的就會大打折扣,有些人因此會被辭退,所以工作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3.每個工廠都有各自的特點,也就是說企業文化不同。進入新單位後,對他們的管理方式不一定適應。還有,原來企業的缺點新單位可能也會有,工作是否順利、舒心都是未知數,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辭職問題,搞不好就會回家待業。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能不辭職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辭職。如果工作有困難的話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通過辭職來逃避。新單位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困難,當困難解決的時候,自身的能力就會提高一步。

如果因為工資問題跳槽也要慎重考慮。工資高自有工資高的原因,不是勞動強度大就是技術要求高,老闆沒有白出的錢,就要看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考察好再行動。

2.進入新單位前要考察清楚再做決定。不要只聽招聘人員的一面之詞,要去企業實地考察。

看企業員工的工作狀態。如果職工工作過於散漫或過於緊張,對於想跳槽的人來說,都不是好現象,如果進入這樣的企業,都會有不少麻煩。

另外,到應聘的工序去看看,和職工交流一下,一方面瞭解一下工作情況,另一方面觀察職工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很不友好,那麼以後的工作氛圍也不會好,可能會有排擠現象,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擺平。

當然,擁有出眾的能力還是首要條件,能力強了才會有更高的工資、更好的工作環境,所以,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才會顯得尤為重要。





日出1218


寫寫自己的真實經歷吧,剛剛因為考上公務員從單位申請離職了,6月30號遞交的辭職報告,31號交接完畢,就沒再去上班了。

1、人事的同事說15號以後申請離職的,次月的公積金可以停繳,但社保沒辦法停了,所以需要我把7月份社保個人及公司繳納的部分補一下,繳了5000千多塊錢;

2、離職後,參加公務員面試培訓,報了一個協議班,2.5萬;

3、離職後,7月份到現在沒有工資了,本來每月到手1萬上下的,公務員錄用流程複雜,7月份面試通過,但上班估計要到10月份了,意味著三個月無工資,那麼這三個月的時間成本3萬。

三個月的成本及支出共計6萬塊錢了。而且這個還是在確定公務員錄取了,如果裸辭,一時找不到工作,那麼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

俗話說,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所以離職請三思,一定要給自己找好退路!



一蓑煙雨任平生81


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我看好多朋友是說的員工離職,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員工個人付出的成本。

實際上,員工離職個人付出成本的高低,主要看個人離職的時機、個人專業化水平和個人社會影響力。我舉兩個身邊的例子。一個是朋友小張,2002年從一家銀行去了一家保險公司,離開時是一名銀行客戶經理,年收入四至五萬元。到保險公司後被任命為部門經理,底薪加提成能拿到七至八萬元,但幹了 不到兩年,因公司合併他又離開了保險公司,去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年收入大體在三萬左右。但大家知道,這些公司都是私人企業,經營時好時壞,員工收入波動比較大,不到二十年他換了四家企業,現在閒置在家,房子還是住的二十年前的房子,妻子有病、孩子上學,基本沒有什麼存款。但他離職後的近二十年時間 ,正是銀行從業人員的收入黃金期,一般員工拿到手的收入至少在五至六萬,部門經理要在十萬以上,光從工資收入看,他這二十年時間少收入至少在近百萬元,這就是他的直接經濟成本。其他如社會關係成本、公共資源成本等還不包括在內。

另一個朋友小陳,在2004年的時候從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去了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國有銀行時是基層行的行長,年收入在十至十五萬元。小陳是名牌大學的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到城商行後先是在總部任部門經理,年收入在二十至二十五萬,兩年後到基層行幹行長,年輕人在三十萬左右,三年後任總行副行長,年收入五十至六十五萬。他離開國有銀行十五年,比在國有銀行多收入在三百萬元以上。這樣算起來,他的離職是純收益,沒有離職成本,並且還大賺了一筆。

所以,離職、跳槽對個人來說,只要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選準時機、找準路子,還是值得嘗試的!


一格826


我做的事國內比較創新的營銷策劃公司,也就是說,你具備再紮實的營銷理論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到了我的公司,幾乎全部作廢,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學習,所以我基本上員工入職前三個月,必須進行紮實的專業基礎學習和創新方法的訓練。然後再加三個月的實戰學習,也就是說,進入我公司的員工,第一年幾乎無法為公司創造任何效益。

儘管員工不能為我創造效益,但他們的工資卻必須每個月準時發放。如果是剛 畢業的學生,三個月的試用期薪水是3000元/月;如果是有過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則4000元/月。試用期過後會以1000一次的升漲。不管試用期與否,五險一金全部交清。外加一年的培訓投入,如果一個員工在我的公司貸一年後離職,我的損失就是7萬元,如果是2個或者3個以上的員工離職,那損失就要超過20萬以上。

為什麼很多企業不願意花精力培訓員工?就是害怕成本太高,離職又是自由,這就是核心原因!

歡迎各位創業愛好者關注我的頭條號!我努力貢獻更多佳作


沈坤


對員工來說,辭職的成本說高也不高,說低也不低,就看怎樣去理解了。我現在在東莞打工,在我的認知當中有一部分的90後比較的不靠譜,他們今天高興就來上班,不高興,就直接曠工不來了,辭工對他們來說,好像不存在的,直接走人就行了。我們80後70後則不同,我們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輕易的辭職,即使要辭職,也會很慎重的,先找好下一家然後再辭職的。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打工者的心聲。


老範123


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到底有多高?這裡分享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參詳。

小李是一家IT外包公司的TL(項目組組長),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薪資被新員工倒掛,於是他就去找了主管要求漲薪。主管承諾小李將對他的業績進行審核調薪,然而這話說了小半年就了無音訊了。

小李便向公司提交了離職申請。主管沒有做什麼挽留,批了小李的離職申請。

  • 隨後,一個剛來公司還沒到一個月的員工看到自己的TL離職了,整日疑心重重,沒過幾天也提出了離職。

  • 和小李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也知道公司薪資倒掛,眼見小李提漲薪無望,知道自己也沒什麼希望漲薪,就也提出離職了。
  • 一個項目組一下子三個人離職,其他人也變得惴惴不安起來。小李的backup在和小李交接工作時,覺得自己薪資沒漲要做的事情反而變多了,心中不爽也提了離職。這是第四個離職的人。
  • 小李和交接小李的人都離職了,一時間找不到更熟悉項目的人對接客戶方,事情耽擱了下來,引起客戶強烈不滿意。公司給這個項目組的人施加壓力,有人承受不了壓力也提了離職。

這個項目組大概在短短一個多月之內,直接走了五個人。老員工整日趕進度忙得要死,新員工來了也沒時間培訓指導,導致新員工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工作,所以閒得要死。

有時候太閒了也留不住人,新來的沒一個能待過兩個月的。

後面大概因為“跟風效應”,又走了一個老員工。

至此,整個項目組基本癱瘓。項目無法按時交付,客戶基本也吹了,甚至要求公司賠償損失。其他公司聽說了這個事情之後,也對這家外包公司產生了不良印象,導致很多在談著的合作紛紛告吹。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了一個員工的離職。


豆本逗


我是一名HR,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

我們常說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員工的離職表面看似只是一個人流失了,而實際上給公司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如此。有研究表明,一個員工的離職平均會對三個員工產生負面影響。下面來分析一下員工的離職成本:

一、招聘成本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員工離職了,再招一個不就行了嗎?實際上卻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做HR的都知道,招聘一個合適的候選人有多難,尤其是核心崗位。平均每個崗位的招聘週期要一個月,關鍵崗位可能要2-3個月,這其中所花費的招聘費用,人工成本都是人員流失所帶來的,而且招聘來的人員初期仍有流失,根據調查顯示,失敗率達到40%,可能招聘幾個月合適的候選人來了一週就離開,又得開始新一輪的招聘。

二、替換成本

新老員工在交替的過程中崗位的工作一定是會被耽擱一段時間的,這段時間老員工要離職,對工作沒有那麼上心,新員工剛來不熟悉,工作沒法很快上手,對公司來說也是有影響的,尤其是重要的銷售人員在離開公司的時候會帶走一部分客戶,這個對公司而言也是需要流失的一部分成本。

三、培養成本

無論候選人有多優秀,來到一家新的公司都需要4個月的融入時間,公司也需要花費成本來培養一個新員工,而且可能新員工前幾個月對公司是沒有什麼貢獻的。也有可能培養了幾個月之後新員工也離職,會加大公司的成本損失。同時,老員工的離職可能帶動在職員工的離職,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工齡越長、貢獻越大、職位越高的員工流失對公司產生的成本越高,負面影響也越大。所以,公司要採取措施減少人員流失,穩固員工的心!

我是一名HR,有職場困惑可以關注我哦!


HRGOGOGO


我是具有18年工作經驗的HR總監,請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謝謝!

1、員工的離職成本要看員工的職位、技術、工作年限和個人價值,也需要是看員工公司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

2、從職位上看,生產一線和普通職員的離職成本,只是招聘成本,基本上對公司無任何影響。總經理或銷售副總的離職成本就相對偏大,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因為高級管理人員的離職不僅招聘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整個團隊人員的流失,或公司業績的直線下降。

3、一般來說,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個月的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此外,還有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超過40%的失敗率。員工離職後,從找新人到新人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150%,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

4、工作年限:工作時間。工作時間越久,離職成本越高。 習慣了“你的存在”,到哪裡才能找到像你這樣知根知底,貼心貼肺,價廉物美的人呢?做久了離職,對企業來說,損失不小。

5、個人的市場價值。掌握著公司核心機密的骨幹人員或一些關鍵人員,他們個人的市場價值非常高,他們的離職可能導致公司的嚴重虧損或倒閉。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願你好2018


一個員工的離職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成本都是很高的,我們來仔細算一下,結果絕對是驚人的高。

企業人員流失成本

首先,比如公司有一個15萬元的項目,有3人團隊分工負責,其中有一個突然在項目進行中離職了,他所負責的那一塊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就算有人接過來也做不到他那種效果,最終項目效果受到影響。就這一個案例來說,離職人員的成本有多高。

這個離職的員工崗位薪資5000元,這是公司少支出的錢,可是無形中公司已經支出了比這大許多倍的成本。首先是15萬項目受到影響,項目尾款遭到客戶剋扣,被扣了2萬,2萬減去5000等於1.5萬。

由於項目效果受到影響,導致公司形象受損,以後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到這樣的項目了,就按兩個項目算,就損失了30萬。再加上1.5萬,一共損失了31.5萬。

其次,人員離職完成職位空缺就需要招聘。招聘網站發佈招聘信息,參加現場招聘會,尋找獵頭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比如參加一次招聘會最少需要500元吧,尋找獵頭也是需要付錢的,就按中低檔算,1000元不算多吧。這就1500元了。

還要完成簡歷篩選,電話通知每個候選人,面試每個候選人,HR付出的精力暫且不算,簡歷打印,面試表格打印,電話費,水電費,場地費等等,算起來基本上就要1000元了吧,加上上面的1500就是一共2500元了。

所以一個員工的離職給企業造成的損失至少是31.75萬元了。這還是按照中小型項目算得。

離職者的成本

每月薪資5000元是最明顯的損失了,房租每月1000元,話費每月100元,伙食費每月1000元,水電費每月100元,買衣服化妝品的錢1500元,一月花費是3700元,每月還能剩餘1300元。

可是,自己辭職了就等於沒有收入了,但是每月3700元的花費依然存在,每月1300元的結餘也沒有了,而且自己還要為求職另外付出成本的,簡歷打印,去現場招聘會和麵試的交通費,從開始找工作到正式入職成本基本需要1000元左右的。

而且就算自己正式入職了,也有試用期通不過的風險在。

總之,一個人的離職對雙方來說都是損失巨大的,所以我們求職者只有在看到好機會時在離職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馮少俠聊職場


一般來說,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

· 1-2個月的招聘期

· 3個月的適應期

· 6個月的融入期

· 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

· 超過40%的失敗率

所以1個員工離職後,從找新人到新人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150%,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

更為糾結的是:1個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照此計算的話,如果員工離職率為10%,則有 3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員工離職率為20%,則有6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