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单位忙的人总有干不完的活,闲的人总是闲着,是领导看不到还是欺负老实人啊?

大鹏视线


这是典型的职场“微生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从员工角度来理解,就会陷入“被欺负、太委屈”的恶性循环。必须从领导者角度来回答。

职场火锅好歹多年前也当过数千人企业的头头(实际是集团下面的三级基层单位而已,职级低,员工规模大),后来一直在企业总部做部门负责人,级别高了,但直接管理的下属也就40多个,遇到的问题比基层数千人还复杂。对题主提出的这种“微生态”非常头疼。主要有几点建议:

第一,按照管理幅度,直接下属50人的,上司基本比较了解下属情况。尤其是国内体制内,普遍存在这种典型的“帕累托效应”。

如果上司眼睛不瞎,智力不傻,对50人以内的下属,相处一年左右,都会基本有一个了解(超过50人,可能记不全)。所以,题主认为领导看不清,那是片面的。

国内职场,特别是体制内的职场,帕累托效应比较明显,20%的骨干承担80%的主要工作;80%的普通员工承担剩余的20%基础工作。

比如,我部门手下40人左右,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的群体。骨干层,大约有10个人,能力强,独当一面;潜力培养层,10人,可以培养提升;普通层,20人,各自承担一点环节性的具体事务。(但这20个人没有服气的,哪怕只干一个存档的工作,也都觉得自己能当总经理。)

所以,员工对岗位、对忙碌、对清闲的认知是有偏差的,甚至与上司的认知是相反的。作为领导管理者,就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用在其实。比如,把这40个人用在机器的各个部位,让机器转起来,发挥出团队整体功能就好了。

领导“看不见”忙闲不均现象,有几种原因:

一是想管也管不了。比如,没有用人权。这些人员,不是他调来的,未必听他的。他也没有开除权,就算给他开除权,傻子才去得罪人。真的不是不敢管,比如,你训斥一通,有的员工还喊,“你有本事开除我啊”。

二是根本不想管。像题主说的这种“单位”,关系户、愣头青、资源户、坐地虎、“惹不起”、“佛性青年”等类型员工,傻子才去招惹。招惹一个,会耗费你70%的精力擦一屁股的麻烦。

三是失望。有些员工的能力和悟性无法提高,还有些员工心态不好,消极怠工,比如,我对手下20人中的混日子的人,早就“哀莫大于心死”。

四是优化管理精力。我是看透职场红尘了,抓好骨干层、带好潜力层、哄着普通层,让团队发挥出整体功能就行了。让每一位员工都满意,咱没有那么大本事,也不想浪费那些精力。别人对我说,你怎么不带好每一位员工呀?我说,我既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大本事,更不想操那些多心思。

第二,领导管理者角度,如何看待“忙闲不均”?

职场的帕累托效应(二八定律)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单位重一点,有的单位轻一点,但基本普遍存在的。“忙闲不均”,“忙得忙死,闲得闲死”,所有管理者都心知肚明。

实事求是地讲,尤其是体制内的企事业单位,忙的人,大多数是那些老实本分、踏实肯干、能力强、出手快、没怨言的人,正因为这样,上司用起来顺手,就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因为交给他们上司才放心,造成了“忙人越忙”,鞭打快牛。领导者也是没有办法。

写职场文的太多是“职场作家”,而非职场管理的实践者。比如,他写职场文,肯定会分析,你忙是因为你不会时间管理,你忙是因为你不懂拒绝,你忙是因为不会用某个提效工具,等等,然后就推销他的书或者课程。学了他的课,就可以“闲”下来了?反正,我手下,我没见过效率高而清闲的员工,你效率高,那加活一定多,反而让你更忙。

如何正确看待“忙”与“闲”呢?

正常的职场状态下,忙,一般是事情比较多,或追求工作质量;闲,就是事情比较少,或者不想负责任。所谓的“工作效率高就清闲”,可能有,但不常在。聪明的上司不傻,不会让你清闲的,否则,也不存在“忙者越忙”的悖论了。

作为员工,如何看待忙闲不均呢?总体上说,忙比闲好。人间正道是沧桑。

忙,证明你的任务比较多,相对显得重要。这是一个晋升的有利条件,但是你如何处理忙与邀功、晋升的关系,是下一个章节才能讲透的事情了。闲人,除非的背景强大、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强大,否则,你的上司和同事不会希望看到你提升的。

忙的员工,肯定非常委屈。忙,挣的钱又不多。忙,提拔的机会,都给了关系户。忙,用习惯了,就总是给你加任务,什么好处都没有。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职场环境,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你是不是关系户,你不会拍马溜须,你不愿意去送礼,那么,你的出路是在哪里?

实事求是地讲,你的出路只有“忙”出成绩来,这一条路!

相信我说的话,领导用人至少三分之一,给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忙人”。一是因为领导者还会仅存一点良知,二是领导者毕竟还要能人干活。

第三,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处理忙闲不均的现象呢?

我的原则是,保护忙人,避免造成忙人多干多错的委屈,优先提拔忙人,平时多关系忙人。始终理解他们,不被“闲人”的风言风语左右。


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手下一个大忙人,写了一篇大材料。马上就有闲人同事来我这里反映问题,说材料里有个严重的文字错误,他是为了部门整理利益,才来向我汇报的。我说,感谢你的认真,发现了问题,但这个问题,交给我处理,你就到此为止。

我是这样做的,我撤回稿子,自己修改了笔误,重新发出去。我不会告诉忙人,说,同事指出你一个错误,或者说,我帮你改了一个错误,你以后注意云云。

对。我一个字,都不会提。以免对他造成“干得多错得多”的委屈,更不能造成“我干99%,1%的错就抹杀我100%”的寒心。

对那位同事,我知道他的本意是来打小报告的,但本质起到了促进了工作的作用。给予私下口头表扬就行了,但要控制住负面效应再扩大。你总不能不让闲人反映问题吧,但处理起来,就要谨慎。不要当众表扬闲人挑错,不要惯出这个毛病。

一是,你有用人权,就要积极维护忙人的利益,优先提拔忙人。让老实人不吃亏。

二是,你没有用人权,上级就喜欢用关系户怎么办?你作为中间层,就要善于为忙人说话,比如,采取搭车法。上级提一个闲人,你要求搭配提拔一个忙人。

三是,平时要注意引导团队风气,要理解忙者,要支持忙者,不要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能排挤孤立忙者。

四是,平时的资源,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向忙者倾斜;但是,好处要悄悄地给忙人,不要让闲人知道太多。如果让闲人知道了,眼红嫉妒,到处告状,把好事搅黄了,损失的还是老实人


职场火锅


我回答一下我的看法,我觉的领导应该看的到,但是也有可能欺负老实人!

首先应该判断的是,忙的人是真“忙”还是假“忙”

我以前有个同事,平时工作时间很长,甚至周末都要加班处理工作,有时候也忙的焦头烂额,上报个东西,总是一推再推,很少有按时完工的,工作表标准也不够高,但是仔细观察,他是在干工作,但是你能说他真的很忙么,他这个忙是原因是他工作效率很低,做事缺乏计划性,导致旧账未平,新帐又起。

其次如果忙的人是真“忙”,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

  1. 因为经常忙的人,是完成工作比较好,完成工作比较快,办事让领导你放心的人。因为你做事让领导放心,领导就喜欢用你。领导交给别人做这个事,不如你完成快,完成的好,领导当然会让你去做事,但是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领导又比较信任你,遇到好的领导更是能有好的发展。

  2. 因为领导是新到任的领导,一些老员工工作上不配合,确实也会有这种现象,但是也不一定是欺负老实人。因为他刚到,根基还不强,需要慢慢处理好单位的各种关系,所以他会在工作中会先安排年轻的员工,或许让人感觉是欺负老实人。

最后忙得忙死,闲的闲死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造成

  1.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老员工可能就像轻轻松松工作,新员工不仅要完成领导交代的事情,可能还要处理老员工的工作,特别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即使这样,领导也不会视而不见,他自己都清楚,只是心里清楚。

  2. 因为一些企业管理、文化出现了问题,造成了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奖惩不利,就会导致很多“聪明”人钻空子,这就会导致一些年轻的涉世不深的“老实人”吃亏,在这方面也许领导会有察觉,也许因为领导水平的问题就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那么,总结楼主的问题,关于忙得忙死,闲的闲死,究竟领导是看不到还是欺负老实人:

1、先判断是不是真忙,如果不是真忙,那就是个人问题;

2、如果是真忙,那么忙的人肯定领导心里有数,也有可能是欺负老实人;

3、这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现象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是领导看没看到,欺负老实人的问题。

欢迎关注@结构性思维,专注做职场思维,期待与您一起进步!

职场那些事儿


感谢有机会回答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在某些企业很常见。

茉莉以前离职的一个公司就是典型的情况,有次我们开领导会议,然后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中层副职就说安排谁谁做,经理突然很感慨的说,我们公司几百人,说来说去,每个部门大概就只有十个人能调动起来,然后我们一边说,某某太忙了,不好安排他再做了,但是真的在分配的时候,我们又只能给他做,一个是图他放心,第二是他牢靠,说来说去都是那个理由,剩下的人我不能指望,也不敢指望。

然后几个领导面面相觑,没有什么好回复的。同理,我们这些经理到上级单位开会,总是吵闹着说人手不够,然后上级领导一句话就把他们噎死了,你们几百人,编制内是够的,为什么还说要人呢,你门作为领导,怎么调动员工积极性,怎么安排工作?

第一不是领导不安排,是没法安排,我们有些领导都亲自上阵的,几十岁了还在半夜加班,累的浑身是病,可能还要闷声受气,我们竟然有个副职,教我们的 事情是:如何苦中作乐。妈呀,这不是正常的吃苦啊。

所以在这样的公司,要不就是没有绩效管理制度,要不就是绩效只是用来做个样子的。

当然愿者上钩,不少同事还在那里,然后一边抱怨一边挨日子,图什么,能到退休不会被炒呗,或者是干脆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等退休。

当然茉莉出来后也有觉得现在自己也蛮辛苦的,但是总是觉得这才叫苦中作乐。

有时晚上下班,看到路上忙碌着还没有下班的人,想想自己还算是要知足,能在劳动中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Molly小秘书


反正我是出生低贱 吃饭挣钱全靠自己干活流汗 甚至有时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都有 在我眼里都很正常 假如听到同事说谁谁离婚了或者出轨了 这些都不算什么 很正常的事 有几个人能顶住天天拼命加班不停的干活的人 坐办公室这样子都很伤神


哟哟哟切克闹696


每个单位,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一下,马上就能看出总有一批人整天东游西荡,到处乱窜,不是说说家长,就是聊聊八卦,闲若无事;


然而另外一批人一天到晚都是忙得不可开交,走路都像去救火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为什么在同一单位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闲的闲死,忙的忙死,难道领导不知道吗,看不见吗?答案肯定是大错特错,领导心中当然有数,近在咫尺,就在眼皮底下,怎么会看不见呢?领导心中跟明镜一样。


既然领导清楚,心中明白,那又为什么让这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存在呢?其实领导也有领导的苦衷,也有领导的盘算,更有领导心中那不怎么见得人的小九九。

一般单位里面的闲者都是:
A,年龄偏大即将退休的人员。B,有后台有关系的群体。C,领导的心腹。D,领导不敢招惹的刺头人员。E,能力薄弱,不能干事的人员。
这些人员,对要完成一个具体事情来说,有的是领导没有办法用,有的是不敢用,有的是用不得,有的即使是用了,领导也不放心,因为不一定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所以闲者是越来越闲。

每逢具体工作来临时,老实忠厚且工作能力强的人就被领导垂青了。


要说领导看不到,那是一句笑话,就工作在领导身边与眼皮底下,而且本身就是为领导工作的,不是为这个领导服务就是为那个领导工作,怎么能说看不见呢?


要说是欺负,话也不能说得这么难听,但不能说没有这种成分在内,有时领导也确实是事在两难,万般无奈,有属于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这一点也应该确实考虑。

为什么?

一,这种人一般来说心地善良,领导安排的事情是不会拒绝的。


领导有具体事情要做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这种人,因为领导心中有数,只要自己吩咐了,这种人是不会推辞的,即使自己再忙再累,也不会张口拒绝,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让领导为难,都甘于接受。


所以在单位里,所有领导有大大小小的具体事情要办时,毫无疑问,都会直接一古脑儿地交给这批人,这批人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人也就越来越忙。最后成为人们眼中那种总有干不完活儿的人。


二,这些人都能干,在单位里是个通才与多面手。

这些人工作能力特别强,单位里的许多部门的工作都驾轻就熟,融会贯通,很容易轻松上手,是个多面手,都是单位里的工作骨干与标兵,有时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刚忙完这个部门的事情,那个部门的工作又来了。
所以领导在要人做事的时候都特别喜欢这类人。

三,准时完成任务,领导用得顺手,也放心。

这类人不但有才能,而且对领导的要求也说一不二。对于领导交待交办的事情,一定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会出现纰漏的,即使有困难,自己也会想办法克服完成。
领导在交给他们任务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的担心与疑虑,因为心中有数,这类人不会耽误事的,会百分之百地完成。
对于这类人,领导用得既顺手,也安心。当然这类人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四,这类人不会邀功请赏,居功自傲,而是默默无闻。

这类人虽然在单位里都是工作能手与骨干,份内份外做了许多事,但他们不会邀功请赏,居功自傲,而是默默无闻,一如既往,而不是像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那样,做了一丁点事,就到处喊破天,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功劳被埋没。
这类人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那种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是人中的老黄牛。只知道一心踏踏实实地干事,而不是耍心思钻营去当官,捞好处。

总结: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为什么在一个单位里,忙的人忙得要死,闲的人闲得要命,不是领导不知道,看不见,也不能完全说这就是领导欺负老实人。

之所以有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发生,综合考虑,应该是既有这类人能力特别强,又特别能干事的问题,也有这类人性格软弱方面的原因,当然也与领导好指使老实人又不求回报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这里本君要真诚地呼吁一下:在职场上,既然要老实人多做事,请也不要寒了老实人的心!


梦笔大画


能做上领导岗,一般都不是傻子,下面的人谁忙成狗,谁闲的蛋疼,都了如指掌。那么为什么还养这些闲人呢?

1、他有核心竞争力,公司或领导离不开他。

之前公司有个女同事,虽然不一个部门,但是在一个大的办公室办公。

她休完产假后那个哺乳假过的滋润程度让所有人羡慕。

早上上班前打个卡,上一个小时班,上午十点多钟就回家。下午三点多回来,发会呆,再打个卡。

几乎天天如此,一个月最多忙两天。工资还超好高。

好多人就不解,她领导就不知道吗?(她领导在另外一个办公区),肯定知道。

每个人每个月干了多少活儿领导门清儿,吗为什么还这么纵容她呢?

因为她有超级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写稿能力强,而且是给董事长写稿。

其他人写的都不行,就她能准确吃透董事长喜欢的词语,每次稿件都是她负责。

所以,如果你有独特的优势,你也可以这样滋润。

2、他有很强的关系,养着他就能赚取很大的利益。

之前公司引进了一个人,啥都不会,也不去学,领导还没有任何意见。

后来才知道,这人是政府财政局某高层推荐的,引进这个人,虽然不干活,但是关于政府的回款,因为这个人提前了十天。

几个亿,提前十天到账是什么概念?光利息就多少?

所以,好吃好喝的供着财神爷。

3、有些人能力不行。领导心里门清儿,故意架空他,不给活儿干,让他犯错误,然后逼迫辞职。

无故辞退员工是要付经济补偿金的,但是如果有些人真的是能力不行,还不听领导的话,真的很头疼,让这类人干活,说不定越干越倒退,索性,啥也别干了,等真的犯错误了,那就离职吧。

总结:所有公司都有忙的人和超级闲的人,看看你想成为哪类人,是否又成为“闲人”的资本。遇到这种人时,千万别嫉妒和生气,记住自己的目标,估量好自己的价值,面对变动时会更从容!





李yi夏


没事的人闲的要死,事多的人忙的要命,这在职场是非常普遍的。究其原因,一般有三种。

欺软怕硬

职场有很多老实人,但也不乏刺头。比如有些人有着复杂的背景,什么活都不干,主管领导也无可奈何,甚至还要讨好巴结。刺头不干活,只能老实人来干。很多人说,这是职场不公平。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能如意的地方。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

能者多劳

有些人,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把工作交给他,领导不放心。这样的人,在职场是很常见的。哪怕一个简单的会议纪要,都写的跟小学生作文似的,领导想改一改,都无从下笔。所以,领导只好把工作交给既老实又有能力的人。其实,这不是欺负老实人,算是无奈之举吧。

重点培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人才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培养。领导想提拔一个人,一定会让他熟悉所有的核心业务和工作流程。给他安排很多的工作,俗称压担子,促进人才尽快成长和成熟。所以说,在很多情况下,没事并不是好事。没事干,说明你没有什么价值。

除上述三种情况之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

工作效率有高低。

有些人老看起来很忙,劳动量就一定比别人大吗?不见得!这跟工作效率有关。我上班的时候,就有一个工作效率特别低的员工。别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干完的工作,他吭哧一天也做不出来。看他整天趴在电脑前忙活,可是并没有结果。

忙是做给领导看的。

其实,任何一个单位,在工作量的分配上,都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忙?很多情况下是做给领导看的。领导不在的时候,上网聊天打游戏,领导在场时,煞有介事地忙忙碌碌。这样的人很多。

作为一个领导,每个下属的能力如何,工作量是不是饱满,其实心里都有数。很多人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实,事少不见得是好事。当领导什么工作也不给你安排,让你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就危险了。没事可干,说你你无才可用,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肯定拿你开刀!


管理那点事


忙的忙死,闲的泡茶,这种情况在不少单位都会发生,在机关事业单位里更是不少见!

老刘是一位军转干部,转业后成为一个单位的人事科长。在单位里,这个岗位都是比较重要的,在这个岗位上呆过的领导后面都提拔成处长了。但是,到了老刘这一任,干了5年还是没有一点动静,为什么呢?

老刘虽然是军队出身,但是干事一点也不利索,领导交办给他的任务,他都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要么说自己忙,要么说自己不会,反正脸皮够厚,不怕领导骂。而确实是份内的工作,也都交给下属的科员去处理,基本上什么活都不干的。久而久之,领导也都知道老刘是什么人了,工作也不会分派给他,宁可直接找科室里的干部。

而科室内本来还有两个科员,结果其中一个科员回家生孩子去了,剩下的那个年轻干部,每天写材料,打电话通知会议,一个人把科室的活都给干了,三天两头加班,一肚子的苦水。但是作为年轻人,还是希望能够升迁的,没有强大的关系背景,为了自己未来的政治前途,只能加班加点认真干活。

而单位领导其实心里也都很清楚,但是在体制内,没有犯错误不能降职,更不能开除,所以虽然老刘没有被提拔,但是科长的位置还是坐的稳稳的,不过后面一次人事调整的时候,老刘被调到了一个不重要的岗位。

所以,在单位里想当闲人,要么是真蠢,要么得装蠢,而不管是哪一种,如果没有天线,闲人是得不到提拔的!而越肯干、越能干的人,领导用得顺手,自然也更愿意将工作交托给他,但是能不能晋升这个也不一定!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流雷电


为什么有些单位忙的人总有干不完的活,闲的人总是闲着,是领导看不到还是欺负老实人啊?

这几乎是每个单位的现状,有人曾经总结为三个“三分之一”:一个单位,三分之一的人在干,三分之一的人在看,三分之一的人在玩。

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一些单位的领导,很多都会有一个感叹,现在当领导有些累,关键是手底下没人,人太少了。

如果再仔细问下去,你会发现,这个单位不是没有人,而是人太多了。可是领导几番计算:比如某些同志年龄大、快退休了,比如某些同志干不了事,比如某些同志干自己的事,计算过来计算过去,发现能够为单位所用的人,真的就不多了。

于是计算的结果,一个单位也就三分之一的人能够干活。可是职责所在,单位还是有那么多的任务,原本一人一个职责,结果变成了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儿,你来说说,不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如此之现象,领导难道会看不见?实际上,看得见,心里也清楚得很,但他们有办法吗?没有,只能如此。

第一,有的人天生就是干事的命。

有两位领导曾在一起闲聊,自我解嘲道,“我们天生就是干事的命,不干事又能干什么呢?投机钻营你不会,溜须拍马又不愿,八面玲珑做不来,看来,这辈子只能与干事有缘。”这番话看起来解嘲,实际上这社会真是如此,人是各有各的路径。

第二,不做事的也有自己的命。

有不少人总结某些领导的特点,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不干事”,几年下来,你真的总结不出做了什么事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你再仔细发现,他们这些领导又往往平步青云,做官比谁做的都好,反而是那些干事的,怎么也升不上去。

有些人深谙此道,他们认为,在职场,不做事比做事的要好。不做事,永远不会有错误,永远不会得罪人。而且把不做事的大把时间花在与上级的关系经营上,人既轻松,又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种人不仅深得其理,更是运用自如。真不是那些能做事的人可以相比的。

第三,有时候真正用人的人往往又不在干事的位子上。

什么样的人,就会用什么样的人。虽然有规则摆在那里,但人才是决定因素。毕竟所有的规则用到人的身上,没有一个十分客观的标准。那么,那个用人的决定者才是最为关键之所在。

我们这个社会有个现象,干事的人,往往就只干事,对于用人之事往往没有什么发言权。可是用人的人,往往又在不干事的位子上。这样的现象看起来是一种分工,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往往会从自身的立场想问题,尤其是当旁观者时,总会指指点点,反而难以做到实事求是。而当规则相当成熟的时候,或许没有太多问题。遗憾的是,规则往往乏力。

那么人在起决定因素的时候,就会不自然的考虑到“关系”二字,这种“关系”的产生,当然有干事得来的,更有人情、交易、背景等等得来的,甚至要比干事得来的更为可靠,因为干事还有可能产生矛盾。

如此之般,自然就是忙的,反而不如闲的。

第四,有的人之所以闲,反而是领导不敢得罪的。

有些单位不能干事、不想干事的人,反而是领导不敢得罪的。为什么?大概有以下几点:一种是有背景、靠山的,得罪了吃罪不起;再一种是不听话还捣乱的,这种人领导也得罪不起,毕竟做什么事情,哪里会做到万全和合乎规矩,如果得罪了这种人,他们到处找麻烦,也让领导头疼。

由此也引发一种现象,就是老老实实干事的人,往往在职场中得不到调整、提拔或重用,而那些不听话捣乱的人,可能还被提拔重用。有的领导想借此将其调出单位。如此之领导如果多了,一个单位还有什么希望?


碧翰烽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职场,如果你比较勤奋、积极,什么工作都争着去做,久而久之,你势必会越来越忙。而你也会发现一个现象,你的同事,可能拿着和你差不多、甚至是更高的工资,每天做的工作比你少、空闲时间比较多。但领导平时有什么工作还是会交给你。

久而久之,你内心就会很不平衡,觉得大家都拿一样的工资,为什么你要多做那么多的工作?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

1、人在做选择时,总会偏向最简单的方式。

从领导的角度来说,在有一项工作要分配给下属时,会偏向那个最“顺手”的人。这个人,领导知道,交代给他,他不会拒绝、会尽快去完成、完成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因此,领导不会抛弃这个最快捷的方式,转而去用其他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方式,给自己增加一些工作负担。

2、你多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付出额外的努力,都希望有所回报。

在刚入职时,表现得更积极,是想给领导、同事留下更好的印象;之后的工作中,是想拥有更多的机会,无论是升职,还是加薪、学习等方面的。

因此,如果自己相比同事多做很多的工作,但自己工资比同事高,或者领导比较喜欢自己,那对自己来说,自己额外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自己工资和同事一样,甚至是比同事低,而其他方面,自己和同事也没什么差别,必然会觉得自己额外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那自己总是有很多工作,同事很闲,领导是不知道这种情况吗?领导是欺负那些比较积极、老实的员工吗?

答案当然不是。

1、如果自己不反馈,领导对你的工作整体情况是没那么了解的,更何况是你的内心活动。

我们自己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些工作,在你没有真正去做之前,你并不知道你要花多少时间、中途会遇到什么问题,因此,领导也一样,在安排给你一项工作时,对工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努力的感知肯定是低于你这个真正要去完成的人。他只是要最终的工作结果。

因此,如果你没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告诉领导,领导并不会觉得你有多辛苦、多不容易。

而内心的想法更是,在领导的角度来说,多安排给你工作,从正式的角度来说,领导给下属安排工作原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另一方面,领导觉得你是愿意做这些工作的,心里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因此,就不存在欺负老实人一说。

2、同事工作比较空闲,领导或许是真的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但也没那么在意。

一方面,领导真的对自己下属的工作状态了如指掌吗?不一定,尤其是领导管理幅度比较大时。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要求下属每周/天提交工作计划、总结的情况下,领导只会对下属大概的工作情况有一个了解,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总结时,才会相对了解得更详细。

因此,作为领导,不可能对下属时时刻刻在做什么工作都有清晰的了解。

另一方面,即使有下属真的比较空闲,大多时候,只要整体的状态是比较平衡的,领导不会主动去打破这一平衡。从领导的角度来说,并不关心每项工作具体是由谁完成的,而是更为关注工作是否能高效、准时的完成。因此,如果工作都能正常完成,那领导自然也就没那么在意在这个过程中,谁付出得比较多、谁偷懒了。要关注这个问题,更多是在对下属进行考核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