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家長需要深思

在許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乖"來衡量孩子的素質。在學校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他們總是對孩子說,"你要聽話,如果你不聽會發生什麼……"父母見面,談論他們的孩子,往往會互相稱讚"你的孩子真乖"等等。

但其實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他們過早地重視他人的感受,放棄訴求的權利,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不敢在親近的人面前任性。

為什麼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家長需要深思

過於懂事,把苦放在心裡

孩子過於懂事是會讓自己吃虧的,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當孩子遇見困難或不情願做一些事的時候,會因為"懂事"而妥協,而埋在心底,哪怕自己在外面吃了苦,也埋在心底,不願和親人訴說。

他們在內心也認為自己的需求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讓大人開心。他們默默地為父母著想,小小的年紀卻無法表達。他們小心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害怕給他人帶來一點兒麻煩。

當一個孩子長大了之後,他的後半生,就會依然重複幼小時候的心理模式,因為聽話、順從、懂事是他的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心理反應,更是一種應付外界不安全的保護措施。

為什麼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家長需要深思

讓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所以,為人父母,衡量自己給孩子的愛是否足夠和適合,要看你的孩子是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刻意取悅和討好,自信且敢於表達自我。

當然,這和"熊孩子"不是一回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在兩個對立的極端去看。童言無忌、活得真實自信且快樂和缺乏教養,是兩回事。

真正的懂事應該是孩子能夠正確解讀人際交往規則,不自卑,不狂妄,遇事時能夠明晰、簡捷的表達出自我願望。能夠學會與小夥伴的談判,與成年人的常態交流。

為什麼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家長需要深思

懂事不是孩子的天性,不是遇到欺凌的退讓,不是遭遇不公的不作為,更不是為了滿足成年人的顏面。真正的懂事應該是隨著年齡增長,一步一步能夠正確瞭解人際交往,不軟弱,不自卑,遇事充滿自信的表達看法,能與同齡人融洽的交流,用心溝通,絕不做作的態度。

孩子要懂事,前提父母也要懂事,在孩子幼年階段,父母的一舉一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心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