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腳部乾燥嗎?不要急,教你3個緩解腳部乾燥方法

孕晚期婦孕腳腫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水腫明顯,且無緩解,則應進一步檢查。通過減少鹽分和水分的攝入,避免吃難消化、易脹氣的食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很多孕婦容易出現腳腫的情況,一般是由一些正常原因所導致的,如懷孕後血容量的增加、子宮增大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等,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但如果水腫明顯,且無緩解,則應進一步檢查有無其他妊娠合併症,及時診斷與治療。

在懷孕後,孕媽媽從懷孕第6 周開始血容量就逐漸增加,34 周達到高峰,並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週才恢復到孕前水平。由於血液增加時,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而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要比非孕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妊娠後子宮增大,使骨盆內壓力增高,從而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這也是下肢浮腫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浮腫如果休息或睡眠後見輕,是屬於生理性的,不必擔心。


孕期腳部乾燥嗎?不要急,教你3個緩解腳部乾燥方法


而孕期出現腳幹而且還裂口這種症狀是很常見的現象,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不要太過緊張,很可能是平時不注意護理導致的,平時多泡腳,尤其是在秋冬的季節,儘量穿一些比較厚的襪子,保持腳部的皮膚溼潤,這種症狀是會慢慢消失的,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儘量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孕婦有了腳裂先不用著急,腳部更是不比其他部位,呵護更是要尤為注意。冬季空氣乾燥,溼度不足,水份流失嚴重。腳部因為行走經常摩擦,很容易引起粗糙、開裂的情況。腳後跟更是裂口的嚴重部位。因其角質層跟身體其他部位相比都要厚,彈性也相應的更小,加之腳後跟沒有毛孔,缺乏皮脂滋潤。作為孕婦在懷孕期間由於很多人飲食單一,就會缺少很多營養元素,比如維生素E,嚴重起來甚至會出現流血,並伴有深深的刺痛感。


孕期腳部乾燥嗎?不要急,教你3個緩解腳部乾燥方法


溫水洗腳

用溫水泡腳,因為溫水不僅可以軟化角質層,也能夠及時鎖住腳後水分。但切記泡腳時間不要過長。(控制在半個小時內即可)平時還注意腳部的保暖,因為這樣有利於促進血液的循環。做到不要光著腳在家裡走動,在襪子上選用上也儘量選擇純棉製品。

足部護理霜

泡腳後,不要立即擦乾雙腳,直接塗抹七安堂腳裂膏來保溼滋潤,癒合裂口,可以很好促進肌膚的營養深層吸收,很好的解決腳後裂口的情況。準爸爸可以輕輕地給準媽媽按摩一下腳部,這樣可以緩解孕媽媽的腿部痠痛還能促進夫妻感情呢。


孕期腳部乾燥嗎?不要急,教你3個緩解腳部乾燥方法


補充維生素

多喝溫水,積極補充身體缺乏的水份。在飲食上,也要注意補充油脂類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的食物。如豬肝、豬皮、胡蘿蔔等。孕婦更應該多吃水果蔬菜等,補充身體所缺的維生素。

孕媽媽要避免光著腳在地面上走來走去,不然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引起腳後跟乾裂、脫皮甚至出血。而且如果生活習慣不好,不按時洗澡,容易造成腳後跟乾裂。

身體內缺乏維生素容易讓皮膚乾燥、脫皮,缺乏正常的彈性和水分。氣候乾燥或者室內太乾燥,由於腳後跟的角質層比身體其他部位都厚,彈性就會更小,在溼度不夠的情況下,腳後跟的脫皮、乾裂情況就會特別嚴重,這點在北方的冬春季節尤其明顯。所以不管是哪裡的孕媽媽都需要注意做好孕期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