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古代春晚”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


憶往昔:“古代春晚”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


“小年”一過,我們過年的氣氛就開始倍加濃郁起來。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開始忙著籌劃走親訪友,採購年貨、灑掃庭院,尤其是打拼了一年的“新城市人”,更是焦急地等待著駛向家鄉的列車。親情和文化的紐帶將人們從不同的生活空間拉拽到一起,準備共同奔赴這個叫作“春節”的精神家園。

然而,只要說起春節,就得說起“春晚”,因為自1983年以來,歷經多年的陶冶,春晚已經成為了人們喜度春節時一道標準的年夜大菜。在許多人的記憶裡,“看春晚”甚至已經演變成為了中國人過年的一大習俗。即使在當前觀眾口味日益多變的當下,央視春晚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人們吃著飯,喝著酒,看著電視,盯著手機,搶著紅包,可以說是其樂融融。


憶往昔:“古代春晚”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


然而,如今的春晚已經成為了一道年夜大菜,那麼,古代的春晚呢?話說到此,相信有很多看官就會心生疑問?春晚不是從1983年才開始的嗎?對頭。但是,在古代其實同樣有春晚,只不過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現代的春晚是將娛樂活動搬到了電視裡,而古代的春晚則是將娛樂活動融進了人們的生活裡。比如,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春節民俗中的祭灶、貼春聯、守歲、吃餃子、拜年、鬧元宵,踩高蹺、劃旱船、耍獅子、掛燈籠,以及各地廟會、書會、燈展、社火等等民俗活動,這難道都不是古代的春晚嗎?

1,明朝的春晚。

明朝的時候,伴隨著人們春節活動和應酬的逐漸加強,遊藝性也得以進一步發展。於是,明朝的春晚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情景:他們每到新年之際便通過舞龍、耍獅子、唱戲、說書、扭秧歌、盪鞦韆、踩高蹺、跑旱船、做手工、玩遊戲、比才藝等各種娛樂活動,將那個時候的春晚不斷推向高潮,給當時的老百姓帶來了平時難有的歡樂。

2,宋朝的春晚。

宋朝的春晚娛樂活動當然還沒有明朝的時候多,但是,因為當時我們已經發明瞭火藥,所以,每到春節的夜晚,人們就會“燃爆竹”,而春節“燃爆竹”就成為了當時老百姓們心中的春晚。正所謂,“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宋代詩人王安石也在參與了當時的“春晚”之後,激動地賦詩一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此外,就是春節奏樂。樂器雖然在我們中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才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依據歷史文獻,我們可知:當時,只要春節臨近,一些有錢的人家就要僱傭教坊的歌女到自己的家裡進行奏樂。正所謂:“良辰美景奈何天,淚眼裝歡又一年。堪喜歲首無官役,相聚青樓奏管絃。”但是,由於宋代的教坊歌女身價比較高,所以,沒有錢的老百姓,就會僱傭一些地位比較低的歌女,在大街上進行演唱。而這就是當時老百姓的春晚。

總之,古時候的春晚雖然與我們今天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實卻是一脈相承。時間雖然跨越了千年,但中華兒女卻始終都能通過“春晚”這個獨特的形式,將自己的快樂融了進去。正所謂: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情更濃。(呂海峰)


憶往昔:“古代春晚”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