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中国古书画鉴定真伪混淆的情况很棘手,徐邦达先生说,他搞了一辈子书画鉴定,不只是要谦虚,而是越搞越“心虚”,那是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即对一些被古人、被他自己曾经认定的真迹产生了怀疑,又尚不能有根据地辨为伪迹。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元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引用题为《艺术品鉴定:一项并不精确的科学》的报道,其中所谓的“不精确”是因为“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本人的作品,还是其工作室或弟子、追随者的作品——即使是有艺术家的签名”。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赵孟頫《急就篇》(左)与邓文原《急就章》(右)对比(局部)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薛怀《芦雁图》

如何做到鉴定中的精确,大概绝非某时、某人、某种科学技术所能做到的,只能在去伪存真的实践中逐渐前行。就此勉为谈一些看法。

类似西方绘画中,一些大师的画作多由其工作室、弟子、追随者仿作完成,即使有大师签名,亦为鉴定难点,此类现象在中国古今绘画中也很普遍。

鉴出一些书画家的仿代者及仿代作品,是近代老一辈鉴定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远未完成的书画鉴定课题。当我们面对一件伪董其昌的书画作品时,在排除了一般模仿者的低劣产品后, 还要排除七八个为其代笔者的仿作,而我们对这些代笔者又有多少深入的认识呢?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署款(左);赵孟頫《道德经》署款(右)

如清边寿民只是扬州画派中二流的书画家,其外甥薛怀不仅为其代笔,也会仿伪其书画。本人近年来研究发现,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文博单位,其所藏边氏书画中均有一定数量的薛怀伪作。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凡著名、知名书画家,其弟子、门生、追随者,甚至他们相知的朋友,都有可能成为其书画的仿伪者,作伪状况复杂。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宋)梁楷《右军书扇图》石岩跋,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发现的伪书画有梁楷《右军书扇图》、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尤其是后者,因为兼具六种书体,为我们提供了可资比较的以伪证伪的范本。正是通过比较,发现上述书法珍品与伪本的相像,才引发了再考、再鉴。

古书画鉴定侧记:作者弟子或亲友所作伪书画,仍有研究价值

陆士仁《四体千字文》(左);赵孟頫《六体千字文》(中);俞和《篆隶千字文》(右)对比

由此引发出的思考是:一些被鉴为伪迹的、被普遍当作资料的赝品,在书画鉴定中其价值、意义不亚于珍品书画,它们所别具的书画面貌、书法中的文字、显示出的作伪方法以及与传世书画间的某些联系,均有举一反三的提示作用,让我们将似乎各自存在于不同时代、归属不同作者的作品联系起来,跨越了鉴定中惯常的比鉴范围,毕竟作伪不限定时代、作者。

内容整编自:肖燕翼《古书画鉴定中的疑难杂症》《艺术品鉴》2019年11月刊,感谢艺术品鉴杂志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