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昨天在平台发布了一条动态(微头条),看到大家的评论,也略微简单的回复了几条。但仔细想想,或可再写一篇小文,稍作进一步阐述,供大家参考。

动态(微头条)如下:

黄宾虹曾评吴石仙的画说,“虽非不工,识者不取,以其无笔也。”

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却是彻底否了吴。

画了一辈子,却被人说不懂笔“无笔”,好惨。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对于黄宾虹的话,大家有争议的地方在于:一是怎么说“无笔”呢?那不也是画出来的吗?二是觉得吴石仙的画挺好看的啊,怎么说不可取呢?


【一】

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些评论很好,起码反映出了当今书画圈对于“笔法”的认知差异。“差异”二字是客观中性的词,因为还是有一些朋友认为黄宾虹的话“一针见血”,但更多的是根本不懂黄宾虹所指何为。

吴石仙的画,先放一边,我们来看看黄宾虹的一幅山水,自题“龚半干师唐郑虔法”: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这其实是黄宾虹师法龚贤(明末清初画家)的临习之作。那么黄宾虹在画中是如何用笔的呢?我们看看细节: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相对而言,局部图没有了“审美”(哇,好看好漂亮啊)的影响,我们可以只仔细看黄宾虹怎么画树、怎么画叶、但是此画还是有湿笔的晕染,那么,我们进一步找来黄宾虹的《临古画稿》,没有了晕染,纯粹赤裸裸的笔法勾勒去临摹古代大师,就是这样的了: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图:黄宾虹临吴镇山水


按这么一个顺序列图下来,其实笔者看画学画是一个步骤,去除吸引眼球的画境渲染之类的成分,挤干水分,只看纯粹的用笔。通过赤裸裸的笔法图,研究画家的画法,判断他们水平的高低。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吴石仙的画,是不是你找不到笔,确实是“无笔”了呢?


【二】


黄宾虹师法的龚贤,笔者在专栏《南宗笔法八讲》中,剖析了其中的“笔法”,如下图是专栏课件中的示意图: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这两张图,一是笔法“横法”的运用实例,一是笔法“竖法”的运用实例。

龚贤师从董其昌,但是别出机杼,我觉得他很伟大,这种极致的古典笔法,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创作出了极具现代派意识的山水画。

看了龚贤的画,再看看黄宾虹的画,相比较而言,龚贤当然又显得传统、而黄宾虹显得现代了。再去看吴石仙的画,除了“哇、好看”之外,确实压根就看不到“笔法”的存在了。

大家都很喜欢八大山人,那就来看看这位大师的画:


书画“无笔”,真是一大悲哀!那么如何以笔入书法、入丹青呢?


八大山人题:“...可知画法兼之书法”。

这画比黄宾虹的笔法更厉害。你看这么大尺幅,没有一丝水墨晕染,全部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

相信学了专栏《南宗笔法八讲》的朋友,就能够看出突兀山石的笔法,不就是“竖法刷写”嘛;其中夹杂着的横画,不就是“横法”的点晴之笔嘛。

只有当你看到了、看懂了八大山人的笔法,你才可能去真正的开始学习。


【三】


当今书画圈的一个认知差异,笔者以为,首先就是“笔法”。

很多人以为,那种笔画中勾一条细线再标上箭头,告诉你这里如何转向、那里如何调锋......就是笔法。

此大谬!

笔法,一言以蔽之,就是用笔之法。

笔法,绝对不是画字之法。

真正的笔法,是不受书法、绘画的区别限制的;它是既可以入书法、又可以入丹青的。

如果你所学的“笔法”,不能有效而灵活的同时运用于书法和绘画,那就值得自己反思了。


做个广告==》学习南宗笔法,如何将最基本的一笔,代入写字、代入绘画,一举两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