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也能走上人生巔峰

“撿漏”一詞,用我們俗語來說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者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

要想通過“撿漏”走上人生巔峰,你也得有撿漏的資本才行。

但歷史上確實有些名人通過撿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韓信趁機偷襲佔領齊國,登上齊王寶座

韓信作為劉邦的大將軍,接連滅掉魏國、趙國、威嚇燕國投降。本來準備要兵發齊國的。

結果這時得到消息,劉邦的謀士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齊王,齊王準備投降劉邦。


“撿漏”也能走上人生巔峰

酈食其劇照

韓信也就想撤兵不戰了。蒯通卻勸他說:將軍您受漢王的命令進攻齊國,漢王劉邦秘密派使者去遊說齊國,並沒有讓您停止進軍。為什麼不去攻擊呢?況且酈食其一個書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讓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投降。將軍您率領好幾萬軍隊,一年多才佔領了趙國五十多座城池,您擔任將領好幾年,難道還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

韓信認為他說得對,聽從了蒯通的計策,渡河攻打齊國。這時,齊國因為準備投降了,就撤去了防守。韓信通過偷襲齊國在歷下的軍隊,攻打到了齊國都城臨淄。

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史記·淮陰侯列傳》

號稱“兵仙”的韓信,雖然之前也戰功赫赫,但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他“撿”了酈食其的“漏”,佔領了齊國。

之後,韓信以安定齊國的需要請求做代理齊王。而劉邦當時正受困於項羽,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封韓信為齊王。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史記·淮陰侯列傳》


“撿漏”也能走上人生巔峰

韓信劇照


韓信當上齊王,手下又有軍隊,又有地盤,是他最風光的時候,連劉邦也不得不對他進行籠絡。可惜,韓信情商太低,最終還是死在了老流氓劉邦手裡。

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鷸蚌相爭”,晉王李治“漁翁得利”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本來被立為太子,可他又十分寵愛非常聰明並且才華出眾的魏王李泰。

李承乾後來腿又出了毛病,行走不便,內心十分自卑。做事也就越來越荒唐。不僅養男寵“稱心”,還在太子府搭帳篷,自稱單于,模仿部落打仗。手下不努力做的,李承乾就懲罰他們,有的甚至毆打致死。

魏王李泰也起了爭奪太子之心,出處排擠李承乾。李承乾被逼無奈,想發動政變,讓李世民下臺,自己好提前登基。

李世民發覺李承乾的異常,很輕鬆地就平定了這場政變。


“撿漏”也能走上人生巔峰

李治武則天劇照

李世民原本想立李泰為太子,李泰一句自作聰明的話卻讓李世民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泰對李世民說,如果父皇立自己為太子,等自己要死的時候,就把兒子殺了,立弟弟李治為皇帝。

李世民開始挺感動,可在大臣的勸說下,覺得李泰這話不符合人情,一個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吝惜的人,怎麼會把皇位傳給弟弟呢。

他覺得,李泰如果當了皇帝,一定會骨肉相殘,殺死李承乾和李治。

為了保住這幾個兒子的性命,李世民覺得,只有晉王李治當了皇帝,李泰和李承乾才能活命。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

就這樣,原本性格仁慈,年齡又小的李治是最沒有機會當太子的,沒想到,李承乾和李泰的爭鬥,讓太子的帽子落在了他的頭上。

韓信和李治都通過“撿漏”走上人生巔峰。但所謂的“撿漏”也是本身實力的體現,韓信沒有龐大的軍隊,沒有出眾的軍事才能也不可能佔領齊國,並且打敗來爭奪地盤的楚國將領龍且。李治如果沒有一定的政治才能,還有仁慈孝順的品格,李世民也不會把皇位傳給他。

朋友們,我是“北冥說史”,愛歷史,愛文學,書寫有深度的歷史,做一個優雅的探索者。感謝您的“

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撿漏”也能走上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