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孟达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先说一个前提,这里还是借用了田余庆先生的益州人、东州人、荆州人分野的模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分野并没有那么严重,更不能形成所谓“党”;不过作为松散的利益群体,同一圈子里的连带利益还是存在的。

孟达,扶风郿人。扶风地处三辅,因此,孟达是汉末进入巴蜀的东州人中,来自三辅的一支。在刘璋益州统治后期,孟达与同乡法正积极迎刘备入蜀。据《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兵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

目标虽然一致,但命运却在此出现了转折。法正随刘备入蜀,日后成为刘备身边的第一号红人;而孟达虽然获得了4000人的部队,却再没有回到蜀地。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定蜀,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

宜都郡辖有夷道、佷山、夷陵三县,是刘备集团荆、蜀之间的交通要道。在孟达之前,负责此地军政要务的是向朗。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宜都郡后来被东吴又进一步分出了建平郡,图中的宜都郡+建平郡,即孟达辖区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

作为荆州世家大族,向朗属于第一批投靠刘备者。刘表去世以后,向朗就已加入刘备集团。此外,向朗的人际关系也值得一提。

《向朗传》裴注引《襄阳记》:

朗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

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的介绍人,为向朗师;徐庶、庞统是刘备下属,为向朗友。因此,刘备得以放心将这条交通孔道交给向朗管辖。刘备定蜀,改派孟达来担任宜都太守,以保证荆益交通,且此前已将法、孟带来的4000部曲悉数交与孟达,足见刘备对孟达还是较为信任的。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刘备对孟达,既重用,又有所猜忌

但这种信任与法正比起来,就颇显尴尬。特别是,作为东州人的孟达,其基本盘尚在蜀地;而宜都地处荆州,归董督荆州事的关羽管辖。孟达守宜都,距离自己的基本盘较远,与最高领导人刘备中间又隔着一个关羽,从孟达仕途的角度,是与法正的条件无法相比的。

对此,我们尚不能判断,素来以“识人”称道的刘备,是否已经隐隐觉察到孟达本质上是一个“反复之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孟达的种种不利条件,在五年后确实让他与刘备变得疏远,也确实让他逐渐失去了刘备的信任。


孟达立功后被剥夺军政大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刘备逼退曹操,占领汉中,取得空前胜利。与此同时,孟达奉刘备之命北伐东三郡。《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云:

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

孟达由秭归北伐房陵,同时刘封自汉中顺水而下。这场战役相当成功,房陵郡被孟达攻克,西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兄弟在孟达与刘封的两面夹击下被迫投降。孟达与刘封在上庸胜利会师。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孟达与刘封合供东三郡

战后,作为东三郡豪强的申氏兄弟受到羁縻,不仅担任太守如故,还加了将军号。

此前担任副军中郎将的刘封,也因军功进号将军。《刘封传》: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孟达攻占的房陵,并未由孟达担任太守,而是由邓辅充任。此事未见于《蜀书》,邓辅上任也未见于是年五月。不过在《吴书》中却略有提及。《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这是后来吕蒙偷袭关羽、陆逊入峡时的情景。吴军兵峰当未及东三郡,此处的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或许是入峡支援的。当时孟达尚未叛刘归曹,因此短短几个月中,更换房陵太守的几率不大。

不能担任房陵太守就罢了,至少孟达此前还是宜都太守。然而此刻宜都太守也被人顶替了。《陆逊传》:

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孟达的宜都太守,已经由樊友接任。

史书亦未曾提及孟达加将军号,但孟达确实是将军。《三国志·蜀书·郤正传》记载郤正之父郤揖:

揖为(大)将军孟达营都督,随达降魏,为中书令史。

可以肯定的是,孟达降魏之前,已为将军;不能肯定的是,孟达在北伐前就已经是将军了,还是在北伐后才加的将军号。但其实这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孟达在东三郡战役中的指挥权,已经被刘封取代了。《刘封传》:

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也就是说,北伐前,孟达是宜都太守,驻守荆益交通要道;北伐中,孟达一度是东三郡战役的指挥;北伐胜利,孟达却什么也不是了。

这样的结局当然很不正常。要解释这种不正常,只能看看北伐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刘封传》: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显然,先有“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才有“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

蒯祺并不是一般人物,他是诸葛亮的大姐夫。《襄阳耆旧记》卷二“蒯钦”条:

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孟达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无意中得罪了荆州人

蒯祺出自荆州大姓蒯氏,又是荆州人在蜀领袖诸葛亮的大姐夫。孟达又为东州人,其攻房陵而杀蒯祺,极可能引起荆州人的集体愤怒。也正是在蒯祺死后,刘备才“阴恐达难独任”,乃以刘封来统领孟达,盖迫于荆州人之压力,不得不以封统达。刘封为刘备义子,刘备以其来解决东三郡倒逼蜀中的危机,亦足见刘备对蒯祺之死后果的重视。

如此,也就解释了为何孟达立此大功,却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不过说一句公道话,孟达杀蒯祺,本出于无心。史言蒯祺“为达兵所害”,而不言“为达所害”。所谓打仗刀剑不长眼,蒯祺之死,绝非孟达有意为之。


刘封夺孟达鼓吹的严重后果

攻克东三郡后,孟达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如果前面推论蒯祺之死引起荆州人愤怒为实,那么来自汉中的刘封,自然知道朝中特别是荆州人对待孟达的态度。何况刘封本人亦是荆州人(虽然与以文职居多的荆州人未必抱团)。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刘封与孟达会师后的大半年里,一直在肆无忌惮地侮辱孟达。

这种侮辱,在刘封夺孟达鼓吹后,达到了高潮。《刘封传》: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与《三国演义》不同,历史上的刘封与孟达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鼓吹,即军乐队。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云:

汉制,万人将军给鼓吹。

可见不是什么人都能有鼓吹。不过《宋书·乐志》却另有说法:

魏晋世给鼓吹甚轻,牙门督将五校,悉有鼓吹。

看来从汉至魏晋,鼓吹有一个逐渐普及化的过程。那么汉魏之际的情况又如何呢?

曹魏方面,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有鼓吹。《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注引《魏略》所载诏书:

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皆假节鼓吹,给中军兵骑六百人。

持节护乌丸校尉田豫有鼓吹。《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

又如归顺曹魏的鲜卑归泥,受封归义王,有鼓吹。《三国志·魏书·鲜卑传》:

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

东吴方面,士燮早年割据交州时已自有鼓吹。《三国志·吴书·士燮传》: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

孙策时,周瑜有鼓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

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孙权时,诸葛恪也有鼓吹。《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

至于曹操、孙权,则更不会缺少鼓吹。曹操有鼓吹,见《御览》卷574引《英雄记》:

建安中,曹操于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于马上舞。

孙权有鼓吹,则见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甘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孟达叛降曹魏真相:立功却被免职,只因得罪了诸葛亮?

汉代画像砖上的鼓吹图

曹操、孙权乃一代雄主,士燮是一方诸侯,司马懿、陈群为名号大将军,田豫乃守边重将,归泥是少数民族内附首领,诸葛恪则平山越而甫立大功;至于周瑜,受鼓吹时虽不过建威中郎将,但其时孙策也不过杂号将军,而周瑜在孙策集团中的地位则是很高的,何况又曾为孙策雪中送炭,所谓“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刘备方面虽然疏于记载,但在汉魏之际,情况也应大体相似。

可见汉魏之际,鼓吹依然是一种很高规格的配置,虽未必一定要授予“万人将军”,但也还没沦落到后来“甚轻”的地步。

再来看孟达。《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魏略》:

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余家归魏。

以此看来,孟达北伐时,所率本部人马仍是当年从蜀中带来的4000人。我们不知孟达北伐时是否统有其他部队(如前引《先主传》提到的李平,田余庆先生谓此李平或即李严,其实未必。当然,即使孟达统有他部,在与刘封会师后,这些部队也当已归刘封节制),如果有,我们亦不知孟达统兵是否及万人,是否获得了汉代万人将军领有鼓吹的资格。但无论如何,孟达能够有鼓吹,说明他在北伐之时确实是有一定地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鼓吹已成为东三郡战役结束后,孟达仍然享有的唯一荣耀。刘封夺孟达鼓吹,无异于将孟达的功名剥夺殆尽。这岂止是侮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寿在记录孟达降魏前,要特别提到“封寻夺达鼓吹”。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