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侯”許褚的兒子竟死得如此窩囊,原因為何?

憧靈


殺雞儆猴的犧牲品

魏滅蜀之戰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先後執政,在此期間蜀漢並沒有大規模北伐,二人主要致力於休養生息,認為丞相那麼厲害北伐都不能成功,更何況我們這些人。蔣琬費禕都等待戰機,待中原有變,再大舉出師北伐。

姜維可就急了,他是繼承諸葛亮遺志的人,雖然說他是天水郡投降蜀國的魏國將領,但是他興復漢室的理想非常強烈。蔣琬費禕在的時候,嚴格約束姜維,只給他不到一萬人的部隊玩玩,勝也小勝,敗也小敗,於國力幾乎無損。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徼倖,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公元253年,即蜀國延熙十六年,大將軍費禕被投降的魏國將領郭脩刺殺。同年,興奮的姜維率領蜀軍主力出石營進攻魏國南安郡,又遇到了和諸葛亮一樣糧草不繼的問題,被迫撤退。

此後姜維先後多次北伐魏國,三國演義中講九次,正史上實際是十一次,連年征戰,耗損國力巨大,兵困民疲,到最後一次北伐於公元262年,侯和之戰中姜維為鄧艾所敗,加上朝廷內部黃皓亂政,姜維不敢回成都怕被削兵權,於是乾脆在蜀國西北部的沓中種麥,休整軍隊。

魏國方面,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掌權,司馬昭考慮蜀國國力比吳國弱,滅蜀後也可順流而下滅吳。姜維連年北伐,百姓疲憊,財力將盡,司馬昭認為伐蜀戰機已到。

朝臣們都反對伐蜀,惟有鍾會支持司馬昭,景元三年冬,司馬昭以鍾會為伐蜀總指揮。

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

第二年秋季,魏國揮師十多萬分兵三路大規模伐蜀,這個進攻戰略是司馬昭和鍾會深思熟慮大半年的成果。

西路:鄧艾率軍三萬多人進攻駐守沓中的姜維。

中路:諸葛緒率軍三萬多人繞到沓中後方的武街、橋頭切斷姜維回援的道路。

東路:前兩路是偏師,鍾會才是主力,十多萬魏軍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入蜀國漢中。

穿過秦嶺的道路,不論是哪條路都不好走,虎侯許褚之子牙門將許儀負責在大軍前方修繕道路,鍾會率軍緊隨其後,不過過橋時,因為橋修的不牢,馬蹄踏陷橋洞,鍾會大怒,下令處決。

許儀,成為激勵士氣,震懾軍紀的犧牲品,鍾會殺許儀的後果就是“諸軍聞之,莫不震竦。”殺一個沒什麼能力的官二代許儀,能使軍紀嚴明,為何不殺?況且現在朝野中是司馬家當政,又不是曹家,皇帝曹奐不過是個傀儡,許褚是曹家的功臣,和司馬家有什麼關係。


譜寫歷史長歌


許褚的兒子許儀確實死的挺憋屈,他是因為鍾會想在軍中立威,所以拿他當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許褚是大家熟知的三國名將,他以勇猛出名,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在曹操身邊也是屢建奇功,一直做到了武衛將軍,牟鄉侯。許褚死後,許儀繼承了他的爵位。在鍾會伐蜀時,此時身為牙門將的許儀作為先鋒一路修路搭橋。然而鍾會一次過橋時,橋面洞穿,馬蹄陷了進去,鍾會大怒,認為是許儀辦事不利,就將他處死。

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

許儀隨軍出征,一仗沒打就被鍾會砍了腦袋,確實挺憋屈。而鍾會下此狠手,主要是為了在軍中立威。

鍾會是個聰明人,早在司馬懿和曹爽兩人在朝堂上明爭暗鬥的時候,他就看好司馬懿。在司馬懿被排擠的時候依然堅定的跟隨於他,因此此後迅速成為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心腹。此後鍾會多次為司馬兄弟出謀劃策,成為他們倚重的謀士。

司馬昭決心推行伐蜀建立大功,好取魏而代之時,魏國大多數大臣都認為蜀道難行,難以攻打,只有鍾會大力贊成。因此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率大軍伐蜀。

然而鍾會雖然此前在司馬師、司馬昭歷次軍事行動中出謀劃策,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獨自領軍這卻是第一次,在軍中缺乏威望。對於鍾會來說,必須儘快在軍中樹立威信,許儀之事無疑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許儀雖然不過是一個區區的牙門將,但是他是功勳大臣許褚之後,鍾會連他都說殺就殺,普通的將士更是不用說了。說白了,鍾會就是想殺雞儆猴,許儀運氣不好,被當成了那隻雞。鍾會殺死許儀以後,確實效果不錯,諸軍震竦,都不敢懈怠,乖乖的服從命令。

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應該說鍾會此舉確實達成了他預期的目標,不過這種靠殺人立威的方式在軍中建立威信,有威無恩,並不持久。所以後來鍾會試圖發動兵變時,也並沒有人支持,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吧。


不沉的經遠


都說虎父無犬子,許儀作為許褚的兒子卻表現平平,最終卻因瀆職的罪名而被殺。

公元前263年,魏將鍾會率領十萬大軍攻伐蜀國,詢問:“吾需任命一元大將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誰願前往?”,帥帳中的許儀搶先走出,抱拳道:“某願前往!”,帳中諸將見許儀已出,便附和道:“此乃先鋒不二之選!”鍾會道:“你父乃虎賁之將,今眾將保舉你為先鋒,你可率領一千步兵,五千騎兵,直取漢中。今你領中路,出斜谷關,左軍出駱谷,右軍出子午關。此處皆崎嶇險要之地,你當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必需保證後軍暢通無阻,如有不怠,必軍法處置。”

許儀率軍到達南鄭關前,欲立頭功,心想攻破此關就可直入漢中,見關上人馬稀少,便率公眾強攻。蜀軍守將盧遜,在知道魏軍前來之際,在關前左右擺放木柵欄並埋有伏軍,且架設十連弩。就在許儀攻城之際,蜀弩箭如雨下,魏兵大敗而回。

鍾會率軍前來當得知許儀大敗,便率軍前來查看,欲到關前時,城頭箭弩再次箭如雨下,鍾會撥馬便逃,此時的盧遜見此率五百蜀軍殺出關來。就在鍾會騎馬路過一溪澗小橋時,突然馬腿被卡住,鍾會欲棄馬逃跑時,盧遜率軍已追上,抬槍向鍾會刺去,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魏將荀愷轉身射出一箭,將盧遜射落馬下。鍾會趁此時機,率軍反攻,城上蜀軍因擔心誤傷本部兵馬而不敢放箭,導致城關被攻破。

戰後鍾會任荀愷為護軍將軍,並且把自己的全副鎧甲皆賜予他。招許儀到賬下時說:“你是先鋒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你的職責。我剛到橋上就馬陷前蹄,差點墜橋,如若不是荀愷相救,我必命喪至此!今天你既違反軍令,我當按軍法處置!”隨機便命左右將其推出問斬。諸將雖上前言其父有功於朝廷,希望都督能夠網開一面,然鍾會心意已決,亦無法更改。許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父子團聚了。

在已攻克南鄭關的情況下,為何鍾會一定要殺許儀呢?

第一種原因:政治派系

我們都知道鍾會在最後是因為謀反被殺的,謀反這種事不是心血來潮,基本都是個人基因裡就有造反的因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骨崽。許儀作為保皇派的後裔,對其將來的打算肯定是有一定的威脅,在這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下正可將其斬殺,對其今後的謀劃亦可減輕阻礙。

第二中原因:殺人立威

攻伐南鄭時的鐘會還很年輕,對於很多軍中宿將來說,他只是個乳口小兒。此時的許儀作為勳貴之後,正好可以給其殺人立威,以震三軍。我個人是不太贊同這個觀點,因為當時南鄭關已被攻克,鍾會挾勝利之師足以威震三軍,完全不必要在得罪元老功勳的基礎上去殺許儀。

第三種原因:殺人洩憤

歷史中對鍾會的評價往往是能力強,性格寡恩,好利。在逃跑之餘差點摔落馬下,對於鍾會來說肯定不能容忍,讓她丟面子的人,必須死。相傳嵇康一日在家打鐵,對於前來拜訪的鐘會全然無知,鍾會生氣徑直拂袖而去,至此對嵇康懷恨在心,最後也死於鍾會本人對他的構陷。

許儀的死對於後人而言只能看到表示,真實的原因是什麼現今已無從考證,我們只能從歷史文獻和野史傳說中去臆斷。如果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謝謝!

謝歡的朋友請關注+點贊哦,小可拜謝啦!


鄧壇拜將


許褚這麼猛,其中許儀也不簡單,也是軍中的牙門將。牙門將,這魏延和趙雲都曾擔任過的崗位,屬於那種衝鋒陷陣,協助主帥的猛將。

景元四年(263年),魏將鍾會、鄧艾率軍攻蜀。鎮西將軍鍾會統軍十萬伐蜀,由於漢州地勢險要,而且多以窄道為主,故而大軍走的很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鍾會令牙門將軍許儀為先鋒,給大軍開路,填平道路,修理橋樑,鑿山破石,勿使阻礙。許儀領命而去。

但是在鍾會經過一座橋樑的時候,橋樑突然破了個洞,馬蹄陷入洞中,鍾會差點被掀了下來,喪命,故而鍾會大怒,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的功績,以違抗軍令,將許儀斬首。


歷史錄益


答:他爸得罪人了。

得罪的人中有沒有鍾繇我不知道,反正《三國志》說他爸“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跟著就把他爸得罪人的事說了一遍:

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責褚曰:“徵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籓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

徵南大將軍曹仁,打臉了!😄,曹仁一片好意,熱臉貼冷屁股,想和許褚說幾句話都被拒絕了,不但被拒絕了,還送給曹仁一個稱謂“外藩”?能把宗室重臣說成外藩的也只有許褚了,言外之意就是我許褚才是內臣,我和你一個外藩有什麼話好說得!哈哈哈……

曹操還真為此升遷他為中堅將軍,越發的“內臣”了。曹仁知道這件事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後來曹仁執政(大司馬)時,曹丕依然保持對許褚的熱情!這個仇算是報不了了,鬱鬱而終。

莫非曹仁的遭遇也在鍾繇身上重現過?否則鍾會不會因為一個小漏洞就把許儀給殺了。曹仁若有在天之靈,定當長長的舒了一口惡氣………………………………


中行偃1


“虎侯”許褚的兒子竟死得如此窩囊,原因為何?請聽小姐姐給您解答。

提起許褚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他是曹操口中的“此吾樊噲也”,更是人們眼中的“虎痴”。多年來跟隨在曹操左右,征戰四方,名聲大噪。俗話說得好:“虎父之下無犬子”,那按理說許褚的兒子也不簡單啊,但他最後卻死得如此窩囊,這又是為何呢?



歷史上的許褚可謂是“硬漢”的形象,他對曹操可謂是忠心耿耿,常年伴隨曹操左右,為曹操掃除一切危險,若不是有他在,就算曹操有九條命估計也不夠用呢。這其中就有一件事足以證明,在公元211年,曹操率兵去潼關征討韓遂、馬超,他先下令讓大軍先行一步。而此時許褚則率領一百多位護衛來保衛曹操。在他們正要渡河時,馬超率二萬騎兵突然襲擊,並向他們放箭,想要劫殺曹操。在此危機關頭,許褚保護曹操上船,並讓餘下的部隊包圍在四周。許褚一邊為曹操擋箭,一邊還要划船渡河。在他眼中曹操的生命比自己的更重要。




  • 但也正因如此,許褚死後讓他的兒子許儀處於危險的邊緣。生前,在許褚的眼中只有曹操,容不下別人。對於那些權勢比他大,戰功比他多的人,他也是置之不理,有時更會做出一些得罪別人的事,從而讓那些人心中產生了很大的怨恨。所以在許褚死後,他們自然會找機會抓許儀的小辮子,然後大做文章。以此來解心頭之恨。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山已改。在三國後期,曹魏的政權早已被司馬家族獲取。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就起兵攻下京都,掌握了政權。所以許儀當時已身處於司馬家族的統治之下。雖然他的父親許褚當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那也只是曹魏時期的事了,現如今,司馬家族又怎麼會念及那些呢?所以,許儀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但是官職卻很低,且並不被司馬家族重用。

  • 再加上當時許儀違反了軍令,被人揪到了小辮子,又怎會輕易放過他?當時許儀奉命去修路,命令如下“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樑,鑿山破石,勿使阻礙。如違必按軍法。”然而當時的主帥卻發現橋上有很多橋坑,一不小心就會深陷其中,這不就表明許儀違抗了軍令嗎?所以通過這件事,許儀被送上了斷頭臺。沒有人為他求情,他就這麼窩窩囊囊地死去了。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人們似乎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一朝天子一朝臣,君君臣臣。失去了曹魏政權的庇護,許儀的命根本就不值一提,也難怪死得這麼窩囊了。


小姐姐講史


虎侯許褚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英雄,在三國之中可以說是一流虎將,也是曹操最喜歡的英雄之一,在曹操手底下是混的不錯的,曹操對他是非常的信任,就是因為他性格非常的直爽,雖然有時候就像一個老漢子一樣,但是曹操還是比較信任他的,從來不會懷疑他能夠從自己身邊走來走去都沒有什麼問題。



就是因為曹操對他的信任,所以大家對他是非常的認可,而且他的武功非常高強,所以大家都稱他為虎侯,在許褚活著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榮耀,但州死後他的兒子卻過得非常的不好,沒有他父親那種英雄氣,最後是被別人欺壓而死,實在是太可憐了。


許褚是一個英雄,但是伸出了一個孬兒子。

許褚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曾經和張飛都交過手,並且是和張飛是差不多的,還有和馬超交過手,當時打的是驚天地泣鬼神,曹操都開呆了,想不到馬超竟然能夠和他手底下最厲害的將軍許褚相比,而且許諸當時被馬超下計謀了,許褚保護著曹操,可以說是躲過了刀槍劍雨最後是活了下來,所以曹操是非常的感激。

許褚而且是渾身是膽,就算是趙雲都無法和它相比,就算是讓他下刀山火海的話,只要曹操下令的話,絕對是能夠完成任務的,像這樣的厲害人物,所有人都是非常的敬佩,把它當做神一樣來對待。唯一能夠壓得住的就只有曹操這一個人,只要提了曹操的名號或者是有曹操關係的人,都是能夠利用曹操來壓制住的,除了曹操他誰也不怕。



但是他的兒子卻不行,沒有他父親那麼強大的實力,而且性格也是非常懦弱的,最後是被別人欺壓著,而這個人就是終會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想要奪魏衛國的權利,就想要殺死那些阻擋的人,尤其是殺雞儆猴,結果許褚的兒子就被當做了試驗品。

鍾會殺死了許褚的兒子。

鍾會從小就非常聰明,在魏國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神童,而且從小也喜歡讀書,長大之後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所以曹丕對他非常的喜歡,最後把他當做一個很好的人才,培養他擁有很大的權利,而他那個時候正在軍隊裡接受歷練,越能夠培養自己的威信力,所以他必須要殺幾個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這個時候許褚的兒子就被考慮到了。



因為這個人犯了一點錯誤,所以總會就想要利用這件事情來做,就算他是許褚的兒子又怎麼樣呢?只要鍾會抓住了他的把柄,就可以去殺掉他,在軍中就是這樣子的,所以很多人也只能夠唉聲嘆氣。可惜了許褚這麼厲害的人物,想不到兒子卻被別人這麼欺負。

你們認為許諸要是知道這件事會怎麼樣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


公元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三路大軍討伐蜀國,許褚的兒子許儀跟隨鍾會大軍前進,由於道路險阻,鍾會命令許儀率領大軍修橋,如果過了日期沒有修好橋則處斬許儀。由於天下大雨,道路泥濘,橋樑沒有按期修好,鍾會盛怒之下攢了許怡。

這裡就有問題了,許儀盡到自己職責,只是天下大雨,道路泥濘而誤期,按理不該致死。況且中將領一再求情,並且提到其父許褚有功於國。在這種情況下,鍾會依然處斬許儀。不僅使我聯想到在洛陽司馬昭應該對鍾會有所交代,反映了司馬昭的險惡用心,也就是要除掉對曹魏政權忠心耿耿的人。


谷老師


虎侯許褚確實是三國時期一名勇將,雖說在軍事能力上不及張遼、徐晃,但是在武力值上能讓馬超這樣的勇將都畏懼三分。

先來看看許褚功績。漢末黃巾起義時,許褚在家鄉安徽亳州募兵建立武裝抵禦強賊。公元197年,曹操佔據許褚家鄉時,許褚率部追隨曹操,當即就被曹操拜為都尉,作為自己的貼身保鏢。同年,曹操南征張繡,因為強娶張繡嬸母,逼反張繡,害死典韋這個猛將,從此,許褚主要負責曹操的安全工作。

從此,許褚從來不離開曹操身邊,伴隨左右,並在官渡之戰時斬殺敵營來的刺客徐他等人,深受曹操的器重。公元204年,攻打鄴城時,許褚有戰功,賜爵關內侯。

公元211隨曹操征剿馬超、韓遂於潼關,曹操大軍撤退渡過黃河時,馬超率軍截殺,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許褚左手持馬鞍擋住飛箭,右手推著曹操坐船過河,可以說,此戰沒有許褚,曹操早就命喪九泉。

而後,兩軍陣前,曹操僅帶許褚一人與韓遂、馬超陣前談話,馬超想仰仗武力將曹操擒獲,奈何旁邊是許褚,不敢下手。許褚也因多次護衛有功,官至武衛中郎將,都督中軍宿衛禁兵。

曹丕即位後,封許褚萬歲亭侯,升為武衛將軍,總督中軍禁兵。可以說,曹氏家族的警衛工作都是許褚一人負責,可以說深得曹氏家族信任。曹叡即位後,進封許褚為牟鄉侯,邑七百戶,同時亦賜其子一人為關內侯,不久死去,追諡為壯侯。

可以說,許褚是十分忠心於曹氏家族的一名戰將,勞苦功高,但是兒子許儀卻沒有什麼好下場,公元263年,鍾會伐蜀,派牙門將許儀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許儀就死在這搭橋上,鍾會率大軍過橋時,橋樑突然破了個洞,馬蹄陷入洞中,鍾會大怒,毫不顧及許儀先父的功績,將許儀斬首。作為許褚的兒子,更是作為一名將軍,死於此事,確實窩囊。

那來看看為什麼鍾會為什麼不念及許褚的功績而堅持殺掉許儀?

許褚是曹魏忠臣,許儀被殺時,司馬氏已然掌權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之手,許褚是曹魏忠臣,但是曹魏的天下已然姓司馬不姓曹。許儀雖然承襲其父親牟鄉侯的爵位,但是居然還是一個牙門將,所以司馬氏對這些曹魏舊臣的後代還是進行一定的打擊的,至少沒有重用他們。

所以,一朝天子朝臣,曹魏的皇帝的生死都掌握在司馬氏的手裡,此時殺一個忠於曹魏舊臣之後還是易如反掌。

許儀違反軍令,殺之也合乎情理

要知道,軍令如山。當時鍾會給許儀下達的命令是“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樑,鑿山破石,勿使阻礙。如違必按軍法。”先鋒開路就是探明敵情,填平道路,修理橋樑,而鍾會這個三軍主帥的坐騎在橋上都深陷橋坑,這肯定是違反了軍令。所以說,許儀死得這麼窩囊,只能怪其做事不謹慎,被鍾會給軍法從事了。最後還好,許儀之子還是繼承的許儀的爵位。

浮人語

將門無虎子,這句話確實印證在許儀身上,許褚英雄一世,作為許褚兒子的許儀確實太遜色了。其死因一方面是因為司馬氏掌權,一朝天子朝臣,更大的原因還是自己能力不足,做事不夠謹慎。


參考文獻:

《三國志》等


海浮人



許儀(?-263年),譙國譙(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鎮)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武衛將軍許褚之子。官至牙門將,繼承其父牟鄉侯爵位。

關於”虎侯“許褚兒子的傳記資料非常少,幾乎跟沒有一樣,能夠查閱到的二手資料,也是以《三國演義》為主。

鍾會伐蜀的時候,命令許儀為開路先鋒。鍾會在經過一座橋時,戰馬陷入坑中,幾乎喪命。鍾會大怒,不顧及眾將攔阻,將許儀斬首。

從有關資料分析,許儀是許褚唯一有史料記載的兒子。之所以說許儀死得窩囊,就因為不是許儀挖的這個坑,卻因為這個坑給害死啦。

究其原因,大概是三個方面:

第一,官二代的許儀,不僅繼承了其父許褚的官爵,也繼承了其父的人脈。許褚剛直、忠誠的性格影響著許儀,為許儀謀得曹魏政權一席之地的同時,也與曹魏大臣關係蒙上了陰影。

漢末時期,許褚跟隨曹操大破馬超等西涼諸侯,立下大功,曹操遷許褚為武衛中郎將。武衛這個稱號就是因許褚而設立。曹丕登基後,許褚被進封為萬歲亭侯,遷為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許褚痛哭到吐血的程度。由此看出許褚對於曹操的情感與忠誠。曹操死後,許褚繼續負責曹丕的警衛工作,主要負責宮中的安全,深得曹魏家族的信任。許褚下屬的警衛部隊,很多是劍客,其中有數十人官封將軍,數百人封都尉校尉。

由此看出,許褚是堅定地保皇派,而且手下都是他親自挑選的忠誠於曹魏、武藝高強的武士,代表著極大的勢力集團。

曹操稱許褚為“吾之樊噲”,曹叡繼位後,封許褚為牟鄉侯,不久就去世了,諡號曰“壯侯”。其子許儀繼承其父牟鄉侯爵位,官至牙門將。

許褚對曹魏的忠誠還體現在只對曹魏帝王負責,對同僚的關係相對疏遠。

當初,曹操宗族大臣曹仁從荊州回來朝謁,曹操還沒有從寢殿出來,曹仁就想拉著許褚到外殿說話。許褚說“魏王一會就出來了“,便轉身返回殿內。此舉,招致了曹仁的忌恨。

有人就問許褚:“徵南將軍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說話,這是看得起你,你為何推辭?”

許褚回答說:“他是親族重臣,但卻是鎮守外藩的將軍。而我許褚是負責內部守備的,我們有話在公開場合說就行了,何必私下裡說。”

曹操聽說後,更加喜歡許褚,升許褚為中堅將軍。

此事可以看出許褚的政治智慧,但也說明了他只對帝王忠誠,但在處理同僚關係上缺乏變通。

在帝王具有權威、處於強勢的時候不僅會得到重用,而且也是最安全的。但也留下了後患,那就是在帝王勢力削弱的時候,對於帝王忠誠的大臣,首先是被權臣清除的目標。

所幸的是,許褚被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信任、賞識、重用,不僅官位穩定,還能夠壽終正寢。其子許儀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活在父親的福廕下,但也成為有野心的權臣打擊、攻擊的首要對象。

第二,曹魏政權的衰弱,司馬氏等權臣的強勢,給堅定地保皇派帶來了隱患。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駕崩洛陽,年僅三十九歲。其養子曹芳繼位,但由於臨終託孤不當,導致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爭權奪利。曹爽被殺,司馬氏專權,曹魏政權出現了混亂的局面,曹氏已經無法控制朝政。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師獨攬朝政。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昭繼承其兄司馬師的職位為大將軍,專攬國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由此看出,在曹叡死後,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司馬氏徹底控制了曹魏政權。這時候所有的群臣都面臨著一個重新排隊站位的問題。

究竟許儀站在了哪一邊,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沒有站在鍾會一邊。

第三,跟隨鍾會伐蜀,因作戰不力被殺。

鍾會出身潁川鍾氏,是太傅鍾繇的幼子,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官居要職,深得魏帝曹髦賞識。但卻依附司馬氏,是地地道道的權臣。先是跟隨司馬師,典知機密,後獻計司馬昭,敗壞了魏帝曹髦意欲奪回權力的謀劃。之後被遷司隸校尉,開始插手朝廷大小事務。

景元元年(260年),力挺司馬昭伐蜀計劃,拜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魏開始滅蜀之戰。鍾會命令許儀為開路先鋒,自己率大軍在後。在經過一座橋時,鍾會的馬蹄陷入坑中,差點被蜀軍殺死。鍾會為此大怒,斬殺了許儀。

這事說起來,許儀是有責任,但罪不至死。鍾會也是大將,自己在作戰中有坑還要往裡跳,怨不得別人。在戰場上,誰也不知道你會往哪裡逃哦。

官大一級壓死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關鍵還是許儀不是鍾會的人,如果許儀死心塌地跟隨鍾會,絕不會因為這個緣故,就被殺掉。

從後來鍾會、鄧艾滅掉蜀漢之後,鍾會反叛的所作所為來看,鍾會謀反的企圖在力挺司馬昭伐蜀的時候就開始蓄謀。伐蜀的過程,就是鍾會清除異己的時候,許儀自然是在被清除之列。

平蜀之後,鍾會誣陷鄧艾謀反,將其囚禁殺死;又在蜀國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為由,聲言是司馬氏謀害,並假借郭太后遺命,起兵廢掉司馬昭。

鍾會讓眾將士寫下同意為憑證,委派親信率領各路軍隊。但手下的將士並不跟從,於是鍾會把他們全部關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嚴加看守。

後來,鍾會部下邱建的舊屬胡烈,編造謠言說鍾會已經挖好了大坑,要把將官們全部打死,埋入坑中。眾位牙門將的親兵們就發動了兵變,將鍾會和姜維全部殺死。

從這次兵變來看,鍾會殺死許儀,很大的可能就是為了立威,剷除異己。像許儀這樣世受曹魏厚恩,而且是忠臣之後,如果不能明確的站在鍾會一邊,自然是鍾會這些權臣們重點打擊的對象。

沒有史料記載,就可以大致認為許儀的能力、功勞不會是很突出的。在此情況下,又不能根據利益選擇站隊,被抓到一些過失,隨時被殺掉都是可能的。

儘管許儀死得有些窩囊,但也是不能逃脫的命運,是許儀自己左右不了的,這是一個政權在衰敗之際,一個忠臣之後不可避免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