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提起北洋,大部分的人并不陌生。李鸿章辛辛苦苦建立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被日军所击败。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北洋政府。当然了,更为人熟悉的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个派系,他们为了利益互相攻伐,混乱不已。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北洋集团在近代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不管是北洋水师,还是北洋军阀,这里的“北洋”是什么意思呢?最早的北洋实际上是地理概念。当时的定义是这样的:

“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由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北洋成为政治概念,实际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李鸿章。清朝当时设立了南北洋通商大臣,其职责非常广泛。由于李鸿章担任了北洋大臣长达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形成了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就是最早的北洋集团。当然的人们称李鸿章的势力为北洋势力,“北洋”也因此成为李鸿章的代名词。

李鸿章去世以后,袁世凯接替了李鸿章的位子,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在李鸿章的基础上,袁世凯进一步光大了北洋,形成一个比李鸿章势力更强大的军事集团。比如1907年的时候,东三省的督抚徐世昌、唐绍仪、朱家宝等人都是出自北洋,并且都是袁世凯所举荐。东三省是清朝的发源地,在清朝意义非凡,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成员担任督抚,足见当时北洋集团的影响力。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那么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为什么能够崛起呢?有句话说得很好时势造英雄。没有好的时机,英雄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袁世凯所处的时代。清朝发源在关外,最终建立了一个以八旗为核心的封建王朝。虽然八旗人数不多,但是绝对是王朝的中坚力量。比如在地方上、总督、巡抚可以说是封疆大吏,乾隆十三年,11个总督中有9位满族,可见当时清王朝的权力掌握在谁手中。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朝的权力架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清朝经过二百年的太平统治,满清贵族养尊处优,无法应对太平天国运动。因此朝廷不得不让各地自行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在这个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崛起了。大批汉人督抚掌握地方实权,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财权、人事权、行政权。比如1876年到1883年,44个总督,其中34个是汉人。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朝廷对地方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控制力,地方督抚影响力越来越大,袁世凯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崛起的。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小站练兵建立自己班底。

除了好的时机,任何人想要成事还得拥有自己的班底。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历史上单打独斗的人是不可能成事情的。袁世凯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团队呢?他抓住了一次重要的机遇,那就是小站练兵。

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说真正震动了国人,使得从朝廷到百姓都想要训练出一支新式军队。那么为什么袁世凯会得到这么好的机会?首先,袁世凯素质过硬。袁世凯出身于李鸿章的淮军,自身能力强。他的军事才能在两次驻朝平定事变中均有表现。当时的大臣对袁世凯评价很高,并且他倾向于洋务。

然后,当时光绪皇帝召见了袁世凯,咨询他官员变法练兵的事情。袁世凯表现出色,呈送了13000多字条陈,给光绪皇帝和西太后慈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加上督抚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以及盛宣怀等人的推荐,袁世凯获得了小站练兵权。袁世凯也不负众望,短短几年时间在天津小站训练出大清朝第一支新式军队。对于袁世凯个人来讲,小站练兵使得袁世凯有了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的北洋集团的主干力量。文职干部有徐世昌、田文烈、阮忠枢等人;武职人员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陆建章等人。可以说小站班底是北洋集团的核心,在清末明初的政治舞台上独步一时。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袁世凯如何笼络人心?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跟着袁世凯干?不得不说袁世凯善于治军。袁世凯为小站练兵费尽心血,苦心经营,工作非常敬业。对于这一点,当时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袁世凯给予了高度评价:

“袁氏之练军也,能与士卒共甘苦,故士乐为用。”

从这一点看,袁世凯练兵有汉朝大将李广的风范。不过袁世凯的军纪要严厉许多,正如他对张之洞所说:

“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的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

袁世凯制定了严明的军纪,全军必须服从。很多高级军官都受到过处分,比如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除了惩罚以外,袁世凯还是非常会笼络人心的。在练兵场上,袁世凯严明军纪,但是私下里他和手下之间关系极为亲密,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收买人心。对于小站班底来说,跟着袁世凯干能够拥有一个光明的政治前途。袁世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不断提拔小站班底,使他们能够成为清朝的官员。哪怕小站班底的成员仕途不顺,袁世凯也是不断给予关照和照顾的。比如毅军统领姜桂题奉命镇守北京,每年要送袁世凯几千两银子,而袁世凯把这笔钱送给了倪嗣冲和段芝贵,这二人在当时都是被弹劾革职的人。正如段祺瑞后来所说的那样:

“以大总统知祺瑞之深,信祺瑞之坚,遇祺瑞之厚,贻无可加,是以感恩知己,分虽部下,情愈骨肉。”

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的小站班底和北洋军听命于自己,而不听命于朝廷的原因。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义和团运动中北洋集团崛起。

袁世凯有了自己的班底和军队以后,又遇到了一件关乎生死的大事,那就是义和团运动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不得不佩服袁世凯运气好,加上他能力强,他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庚子事变以后朝廷依靠的主要力量,从而使得他成为晚清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任务。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仿照德国陆军,人数有一万两千人。由于他练兵效果好,朝廷支持他再扩军三千。不过随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改编为武卫右军,而袁世凯的扩军计划暂时搁浅。由于当时德国和意大利在山东有动作,袁世凯的部队奉命开赴山东,这使得他的武卫右军能够离开京津地区。因为随后八国联军侵华,如果武卫右军没有到山东,多半和聂士成的武卫前军一样,遭受灭顶之灾。不得不佩服袁世凯运气好,武卫右军成功的保存了下来。

到了山东以后,袁世凯成为地方封疆大吏,拥有实权。他改造了山东的旧军队,又建立了一支部队,那就是武卫右军先锋队。同时,袁世凯还获得了江南自强军。所以此时的袁世凯拥有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和自强军三支新军,人数两万人。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当然了,袁世凯的表现也是对得起朝廷的。山东当时不仅面临中列强入侵,而内部则是义和团风起云涌,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施展自己的才能基本维持了山东的稳定。山东义和团高达10万人,如果不是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队,局面是不堪设想的。当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后,慈禧太后仓皇逃离。袁世凯立刻派人送去现银30万两,绸缎200匹,水果200桶。对于慈禧太后,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由于袁世凯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朝廷让他接替了李鸿章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位子,并且还被授予太子少保,他成为了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更重是袁世凯的班底在袁世凯的保举下纷纷升迁,各类受奖人员达到200多名,这为北洋集团掌握大权打下基础。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

清末新政北洋集团形成。

庚子事变以后,慈禧太后终于明白了,大清必须变法,必须实行新政。在这个过程中,袁世凯对直隶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造,使得直隶成为清末新政的样板。袁世凯新政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新军,当然这也是朝廷所希望的。前面提到过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拥有三支新军,到了直隶以后,他进一步大力扩军,使其部队扩大为北洋六镇,拥有七八万人。有心的读者可以可以大致估算一下,袁世凯小站练兵手里1万多人,到了山东拥有2万人了,清末新政又扩大为七八万人,可想而知袁世凯实力增长迅速。

在清末新军中,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具有绝对优势。因为1905年北洋六镇成军的时候,此时南方只有张之洞的第八镇。由于北洋六镇是清末新军的主体,武器先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在这个过程中,北洋集团以直隶为大本营,控制山东、东三省和江北地区,成为了实力庞大的地方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