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瀚海说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不说别的,任何一个人瞅着这题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汉武大帝的残暴,居然诛杀了他的第一功臣的全家,这不忘恩负义吗?好歹那也是他姐夫,他也配这千古一帝的称号?

现在到底是咋回事,不给自家的老祖宗脸上整点黑,这就过意不去是咋得啦!咱得要点脸好不啦!

汉武大帝是杀了卫青的家人,但人家也没干掉整个家族,咱说话要有依据不是。

那么这究竟是咋回事呢?咱今天就借这一亩三分地把这事弄明白一点。

卫青

话说卫青这人,搁到咱大华夏地头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将。那会匈奴骑着高头大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牛掰的不要不要的,咱拿这货还真真的没啥办法。

可就这卫青,怼上匈奴人,七战七捷,愣是用匈奴人脑瓜子做自己的垫脚石,硬生生的从一个平阳公主的骑奴,一家伙就变成了大司马,封长平侯,还顺带把自己原来的主子平阳公主拐跑了做了自己的老婆,汉武大帝回头瞅的时候,发现这人已经成为了他姐夫。

作为一个男人,居然能做到了这份上,咱除了伸一大拇哥说一声高之外,还真没啥可说的。

就这身份和地位,搁那会,这朝堂上,除了汉武大帝之外,就他最有威望了。

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要是俺搁这位置上,那尾巴都不知道翘那好了,整个就一烧包的老孔雀天天的开屏给人看了。

可您瞅瞅人家卫青,烧包?拉倒吧!开头是啥样子,现在还是啥样子,谨慎谦和那不必说了。

搁那会,人一旦达到了一定的地位,就会搁自己家里养士。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嘛叫养士?”

其实就是养食客,搁自己家里养一帮子智囊团,或者武力值杠杆的人物,或者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物。

就这养士,一般人可养不起,毕竟这帮人不事生产,天天的白吃白喝的,您没有巨大的威望和财力,压根就养不起。

但卫青是啥人,论威望,论资历那都够格,但人家压根就不养。

为嘛呢?因为养士这玩意,听着好听,似乎能给自己博一个好的名声,但这东西的隐藏属性就是埋藏了巨大的政治野心和权利图谋。

但凡是个明白的皇帝,都防着这一手,毕竟这帮人一旦组织起来,这可就是私兵外加军师,堪比一股小型的特种部队啊,不能不防。

您感觉汉武大帝是个糊涂蛋吗?不像吧!卫青那更是个明白人,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再进一步,你是想当皇帝还是想干嘛?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人家压根就不养这烧包的东西。

为这别人还为他可惜,哎!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所以卫青这辈子,过的平平安安,也算是君对得起臣,臣对得起君啊!

可后边,这就有点子走调了。

这也就是题主说的这事。

卫青死后

话说这时间点上,汉武大帝老了,满脸的褶子,年轻的时候脾气就暴,这老了脾气更加的暴躁了,那火苗子一点就着,呼呼的。

咋说呢?这皇帝一老,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选取候选人的问题,为了这事不仅是皇帝本人操心,一帮子儿子也拼命的表现,在加上一堆能文能武的大臣纷纷站队给你捣蛋,那叫个乱啊,没事都能给你整点事出来。

本来卫青活着的时候,皇位继承人就是太子刘据的,压根就没啥争议。但卫青这一死,想摸个边的人就多了,啥小人,弄臣这就蹦跶出来了。

这不,汉武大帝晚年,最大的一桩案子巫蛊之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年汉武大帝就派了个小人江充来办这案子。

咱老话老是说,小人弄权,小人弄权的。这小人一旦有了权利,哪怕是芝麻大一点权利,他也会成天的瞎掰呼,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别人不害怕他。

所以这江充拿着汉武大帝发给他的彻查案子的权利,这就到处的嘚瑟,抓那些个他看不上眼的人,就是为了让大家伙知道,他的厉害。

“瞅见没?俺是大爷,你不叫俺大爷,俺弄死你!”得咧,这朝堂上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啊!

这还不算,江充就瞅着那以前得罪过他的太子刘据,这就想着法的把这巫蛊之案引到了太子的身上,这就想一家伙弄死太子。

你还别说,这家伙还就成功了。

高兴!太高兴了!瞅着汉武大帝爷俩都斗起来了,江充感觉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身边也聚齐起一帮子,闻到鱼腥味的小人。

结果太子这人,他也不是吃素的,先一步把这江充给弄死了。

其实江充这事,和当年秦始皇身边的赵高何其相似啊!这历史总是在一步一步的重演着过去,只是这江充赵高没有当好,当了一个死了的赵高,没能做到扶持一个皇帝出来,把持朝政的地步。

毕竟这太子刘据可不是当年的扶苏,一家伙就先弄死了他。

咋说呢?老了的汉武大帝,他依然是汉武大帝。太子还是太嫩了,兵败自杀。

就这破案子,死了两太后,俩丞相,太子外加俩公主,皇孙还死了,掀起的的大浪卷进去的人就有十万人。

在这个案子中,汉武帝一直就想不明白一件事,这天下本来就是你的,你为嘛要整这巫蛊之术害俺?为嘛要提大兵造反?不应该啊!

所以这案子汉武帝一直在查,这一年后,终于明白了。

太子是被冤枉的,祸首就是那已经死了的江充。

汉武大帝表示很生气,一家伙就诛了江充的三族。那些个跟着江充架秧子起哄的,也没落个好。

其中有一个,还伤过太子,最后当了北地太守,逍遥了一年,回头汉武大帝就把这货从上到下的一家子全给剁了脑瓜。

岂止是一个恨字了得。

那些个和江充勾连的大黄门小黄门,也砍了不少。

所以皇帝身边那帮子太监,天生就阴毒。

卫青的后人

而卫青的后人也就在这案子中被株连了。但也仅仅是大儿子卫伉被杀,但卫伉的子嗣没有遭到株连。

另外的俩儿子,卫不疑和卫登也没有被杀。后来人家老卫家又在汉宣帝的时候复家,到了汉成帝和汉平帝,人家老卫家又得到了不少的封赏。

您要说这老卫家真要是被诛杀了,还复啥家呀,还整啥封赏呀,人都没了。

所以题主说的这不靠谱。

汉武帝仅仅杀了一个卫伉,这也能看出卫青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就算是再老糊涂,他也没拿卫青的后人咋样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卫青死后15年,朝廷发生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杀,卫青长子受到株连。

题主的说法有三个错误,首先汉武帝并未想诛灭卫氏家族,只是卫氏家族收到了巫蛊之祸的牵连。其次汉武帝没有“急着”动手,是在卫青死后15年才发生的。最后,卫青只是长子被牵连杀死,其余两个儿子应该没事。

题主这个问题倾向性很明显,大约想说卫青因为功劳太大引起汉武帝猜忌?可是卫青在世时候就有意识不养门客,缩小自己的权势,让汉武帝安心。

真正让卫氏家族倒霉的,是发生在卫青死后10多年的巫蛊之祸。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农历冬天,当时一个被追捕的“侠客”朱安世,上书告发大臣公孙贺(卫青的另一个姐夫)之子公孙敬声(卫青的外甥)与阳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于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父子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在这以后,“巫术诅咒”成为宫廷斗争的大杀器,动不动就检举揭发。汉武帝有一天也做梦梦见自己被木头人殴打,怀疑有人诅咒自己。酷吏江充和卫子夫、太子刘据有仇,趁机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数万人。最后,他说在太子宫中发掘出了大批木头人 。刘据害怕被父亲杀死,先下手为强捕杀了江充。但这就构成了造反。汉武帝命丞相调兵镇压。一场大战,长安血流成河。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也自杀。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卫青的姐姐和外甥死于非命。

不过,汉武帝后来查明是江充污蔑太子,很是懊悔,怀念太子。到了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又得到皇帝的诏书,恢复了富贵。


巴山夜雨涮锅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

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卫氏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卫青未死前,已开始受汉武帝冷落。而卫氏家族兴衰与一个人的关系最密切,这个人就是卫子夫。

还要说明的是:汉武帝非昏君,虽有“巫蛊之祸”昏招,但也借此改变了汉朝立国后“外戚干政”的传统,对有汗马功劳的卫氏家族没有斩草除根,使卫氏家庭血脉得以延续。

1、卫青生前就开始受到冷落

为什么会受冷落?这与霍去病崛起关系密切。二人原本为舅甥,卫青用兵持重稳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厉,汉武帝从内心来说更欣赏霍去病的用兵策略。

《汉书》对此有记载:“是岁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青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青军入塞,凡斩首虏万九千级……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汉书》记载的这次战争发生在汉元狩四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步兵等总共10万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敌阵建功立业的“敢死队”都跟随了霍去病。这次战争卫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广、孙贺、赵食其(yi ji)、曹襄等组成强大的“将军级团队”。结果自然是匈奴大败,但单于逃脱,追击200多里没有追上,杀敌1.9万多人并获得匈奴积蓄的军粮等。但这次战役中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获罪,原因是他们从东面进军却迷路,战役结束才与卫青汇合,李广因此自杀,赵食其被贬为平民。霍去病带着同样多的军马,但手下没有副将,只任用李敢等作副将。他率部追击2000多里兵锋直指匈奴左贤王军队,斩杀和俘虏敌人的功劳超过卫青。

此战卫青虽胜,但折损大将李广,赵食其被贬,追击200里就停步。霍去病在没有副将情况下追击匈奴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军队兵锋相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两相对比,可见卫青用兵的保守、指挥的失当等问题。对此汉武帝也有评价:“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是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带着俘获的敌兵,深入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转攻左大将双,缴获军旗战鼓。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获俘虏70443人,汉军伤亡仅十分之二(按领兵5万计算伤亡1万人)。而且夺取敌人的军粮,行军极远而粮草供应不断。

此战后霍去病获得极大封赏,史载“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赏很多。卫青没有加封,手下官兵也没有受封。“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此后,卫青权势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许多旧友和门客去投靠了霍去病,并得到官爵。

通过本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出汉武帝面对横空出世的天才将军霍去病宠爱有加,而卫青显然已受到冷落。那么,仅是一场战争就可使对匈奴从无败绩、七战七胜的卫青被冷落吗?问题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2、卫子夫在卫青死的10多年前就开始失宠

卫氏一门的荣耀都跟卫子夫有关,她可谓汉武一朝中卫氏外戚的支柱。原本是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歌女的卫子夫 ,因绝色美貌得到宠爱,并且因皇后陈氏(成语金屋藏娇中的女主角)无法生育,而卫子夫被“大幸”、“尊宠日隆”后生下三女一男,最终被册封为皇后。

卫子夫得宠直接促使卫氏家族的兴旺,卫青和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卫青还娶了汉武帝同胞姐姐平阳公主。卫氏因卫子夫名闻天下,时人唱道:“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生儿子的别高兴太早,生女儿的不要生气,你要看到卫家因为一个女人而“霸天下”!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后。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为汉武帝新宠,被盛宠15年的卫子夫由此失宠。随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得到宠爱,卫子夫彻底被遗忘。当然,史书中曾记载虽然卫子夫失宠,卫青和霍去病又早亡,卫子夫也一直受到汉武帝的信任。不过,作为大汉皇帝,汉武帝并非不知道外戚的厉害。在冷落卫子夫的同时,是不是也有意同时冷落卫青?因此,我们不得不来说一说汉朝外戚的那些事。

3、汉武帝意图改变“外戚干政”的传统

汉朝的建国与外戚密不可分,吕后一家始终是刘邦平定天下坐江山的重要力量。正是因为忌惮外戚的势头,刘邦曾立誓言:“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不是姓刘的不能称王,谁要是以自己有功为借口提出称王侯,天下人共诛之!刘邦把刘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为刘家看守天下。

但等刘邦一咽气,吕后就开始“上位”,临朝称制,行皇帝职权,追封已故的大哥为悼武王,二哥为赵昭王,随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为鲁王,封二哥的儿子为沛侯,封外甥为扶柳侯,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吕氏大有取代刘氏的势头。

等到了吕后咽气,吕氏外戚被灭后后,众臣议立新帝,都说外戚吕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辈,而刘邦嫔妃薄姬有仁心、良善,所以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尊刘恒生母薄姬为太后,史称薄太后。虽然薄太后被后世称“母德慈仁”,没有太过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为侯,出任车骑( jì )将军。在汉朝,车骑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与三公同列。最重要的是,掌管着京师的卫军。

史书有一个关于薄昭之死的记载,从中可看出外戚的权威。史载:汉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阻挠。将军钟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贵斩杀。薄昭把凯旋的钟毓抓捕起来,威逼对方认罪无果而斩于自家屋前。汉文帝于是下旨处斩薄昭。薄太后闻讯后找到儿子,痛斥皇帝无情无义……当然,最终薄昭没有逃脱处罚,自杀了事。但由此看出,皇舅爷的威势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将军抓起来私下处斩。

外戚与汉朝的藕断丝连没有因吕后而消亡。薄太后死后又出现一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女人——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熟知汉武历史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位喜好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在汉武帝初登皇位时二人没少发生冲突。史书曾记载如下:汉武帝推行新政,折腾了一年后,窦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二人均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全被免职,新政也被废除……这是多大的权威啊!以汉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变汉朝立国以来“外戚干政”传统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是汉武帝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4、“巫蛊之祸”最终成为导火索。

专权近半世纪的卫氏外戚,最终因“巫蛊之祸”而被拨除。“巫蛊之祸”这根导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孙敬声。公孙一家同属卫氏外戚集团,公孙敬声的父亲叫公孙贺、母亲叫卫孺,而卫孺是卫子夫的姐姐。公孙敬声被人诬告与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天子”。随后,公孙贺被抓,父子俩死于狱中。史载,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再也没有母亲家的人在朝堂上为他撑腰了。

因为“巫蛊之祸”,涉案人员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处死,卫青长子卫伉连坐被杀。卫不疑、卫登等被夺去王侯之位。汉武帝宠臣江充则构陷太子,逼迫太子刘据起兵诛杀了江充等人,汉武帝则“发兵讨逆”,刘据兵败自杀。在刘据“谋反”事件中,卫子夫曾把皇后玺绶给儿子助他起兵,此时汉武帝要卫子夫交回玺绶,卫子夫则自杀明志。至此,卫氏外戚最大一棵树倒下,让汉武帝耿耿于怀的“外戚干政”烟消云散了。

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又远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无情,卫青长子卫伉虽然被杀,但卫伉的子孙、卫青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没有受牵连。从汉宣帝开始,卫青后人被“皇帝诏命复家”,卫氏一族得以延续。

后人猜测除了汉武帝手下留情外,也与同属卫氏家族的霍氏有关。《汉书》记载,“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

这就说明了:虽然卫氏淡出汉朝政坛,同属卫氏一门的霍氏尚在,而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汉武帝死前被指定为辅政大臣。由此看来,汉武帝对霍氏的忠诚没有产生怀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卫氏,并为卫氏后人留下一条活路呢?这也是许多学界所热衷研究的话题之一。

最后讲个插曲:这个霍光辅政汉昭帝后,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即皇帝位,但是仅27天就被举报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刘贺贬为平民,史称汉废帝。随后,他同群臣商议迎来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史称汉宣帝。霍光则效法殷商的伊尹,废立天子摄政天下,尽管被后人尊称为“伊霍”。但其死后一族被满门抄斩,被牵连灭族的有千余人家。


指动济南


公元前105年,一代名将卫青死病逝,而就在其死后14年,因巫蛊之祸的牵连,汉武帝下令连诛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在此之后,卫青的姐姐、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连同太子一起也被株连,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巫蛊之祸上闲人的栽赃嫁祸。汉武帝也算是一代明君,为什么会这么鲁莽的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一切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是怎么一回事呢?此前,汉武帝就因为先前的擅闯宫闱事件,对一些江湖术士很不看好。结果有一段时间,连续几日汉武帝每晚都做噩梦,梦见有很多木头人想要杀他,汉武帝逐渐被噩梦困扰到心神恍惚。这时的长安流行巫蛊之术,也就是用小人当替身诅咒或者祭祀,这一套在宫中很是流行。汉武帝在听到这样的怪事之后,不禁联想起了自己的噩梦,于是认定是有人用巫蛊之术诅咒了自己。所以,汉武帝就在宫闱之中掀起了一场“检举揭发”之战。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与阳石公主通奸,成为了当时的皇室丑闻。被公孙敬抓捕的阳陵大侠客朱安世在狱中先行诬告此事与公孙敬有关,公孙敬的罪名被证实,丞相全家遭到株连,惨遭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原因当然是狗咬狗式的相互揭发,公孙敬的妻子是卫青的姐姐卫君孺,因此牵连到了卫氏家族。

与太子有矛盾的江充害怕刘据继位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诬陷刘据诅咒汉武帝。刘据知道后大怒,起兵要去诛杀江充,汉武帝亲自平定了叛乱,至此,太子刘据被逼自缢,其母亲卫子夫也遭受牵连。

一场闹剧竟然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决战,汉武帝时真的不明白还是在装糊涂呢?答案很显然,汉武帝是在装糊涂,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根除大汉王朝中的外戚强权。

首先,从卫青时期开始,卫氏家族就在朝堂后宫建立势力。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丞相之子公孙敬的老婆又是卫青的姐姐卫君孺,而后期的卫青,更是汉武帝的心腹重臣,位极人臣,在“内朝”’行事。这样的危机是个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太子的母亲终究有一天会母仪天下,到那个时候,朝堂之上被卫氏家族主宰,后宫之内被卫子夫把持,那大汉天下岂不是姓了卫?

汉武帝的高瞻远瞩,是致力于防范于未然。他借助巫蛊之祸,在初期将丞相势力一举消灭,由于卫青已死,其长子卫伉为主要对象,经过对长子和丞相势力的平定,外朝卫族势力全部消失,卫氏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子又做了一些出格的举动,卫子夫便因此倒霉。其实汉武帝的目标并不是太子刘据,而是卫子夫。刘据之死是因为他实在害怕之际导致自缢。卫子夫一倒台,卫族后宫势力全部消灭。汉武帝此招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汉武帝杀了卫青的两个姐姐与长子,解除了卫氏家族对皇权的威胁之后,汉武帝并没有再动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这就更能佐证汉武帝的用心,名为巫蛊之祸,实为扫除外戚,这就是帝王之道!


秦风汉韵论古今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这是为何呢?

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

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预朝政,不亚于后来的武则天、慈禧。汉代皇太后的权力不亚于皇帝。

吕后

汉武帝刚继位时,有着两个太后,一个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另一个是他的母亲王太后。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时期都很有势力,其代表人物是窦婴(窦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两代外戚对汉武帝的压制都非常厉害。比如窦太后曾经罢免了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担任丞相时,仗着姐姐王太后撑腰,也是专权跋扈,令汉武帝非常气愤。刚继位的汉武帝,对窦太后、田蚡都是无可奈何。

随着窦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较少干政),汉武帝逐渐开始大权独揽。汉武帝很了解外戚得势后的嚣张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势力过于强大。

窦太后

汉武帝废掉了出身高贵的皇后陈阿娇(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之后又开始提拔卫青,这是在培植自身的亲信势力。卫氏出身低微,在汉武帝看来,是易于控制的。

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卫氏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皇家的豪门大族,皇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大将公孙贺,公孙贺后来官至丞相)。卫氏已经成为朝堂上最庞大的势力,实力更胜过前代外戚。当然,卫青为人忠厚谨慎,并不贪权。但汉武帝不会因此就对卫氏放松警惕。

在卫青最受宠幸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卫青晚年,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剥夺了侯爵。卫青去世后,又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刘据、卫伉(卫青长子)、公孙贺(卫青姐夫)等都死于此次事件。卫氏主要成员几乎全部死亡。

汉武帝继位之初,地位不稳,需要扶植卫氏作为羽翼。等到卫家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被汉武帝削弱、打击是必然的。


国史拾遗


汉武帝诛灭卫青家族,根本原因是其宠信法家思想。



其一、韩非子认为,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王后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也就是说,除了太子外。皇后卫子夫也希望刘彻早死。卫青整个家族都希望刘彻早死。所以,刘彻重用法家酷吏杜周、江充,假借巫蛊之祸,屠戮皇族,包括卫氏满门。

刘彻也知道太子和卫子夫不信巫蛊。但刘彻认为,不用巫蛊诅咒我。照样用其他方法诅咒我死。

汉武帝唯一信巫蛊的儿子刘胥,却活了下来。因为依据法家思想。刘胥最不想让皇帝死,皇帝一死,太子即位,他就没戏了。

其二、还是法家思想。

韩非有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功高震主者,必诛。

韩非又称: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那杀谁?

且看韩非之言:近爱必诛。刑不避大夫。即首先是国君的骨肉至亲,其次才是大臣。

基于以上原因,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其中,大将军卫青和皇后卫子夫家族,是重点屠戮对象。

此外,卫子夫所生的长公主,是汉武帝最最最最宠爱的女儿。依据法家思想,长公主是太子的亲姐姐,她也希望皇帝早死。于是,长公主被腰斩,驸马全家被灭族。


杨朱学派


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为什么卫青死后整个卫家都被汉武帝诛杀?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不过卫青家族并没有整个被诛杀。

一、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如: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预朝政,不亚于后来的武则天、慈禧。汉代皇太后的权力不亚于皇帝。



二、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太子刘据经常劝汉武帝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经常夸耀刘弗陵像自己,甚至打算废了太子刘据,改立刘弗陵做太子。

三、卫子夫已失去恩宠,不受皇帝的待见。卫青也去世,皇后也失去了保护伞。朝中一些大臣早已想找机会陷害,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一起巫蠱案有关,是典型的宫廷斗争事件。当时汉武帝卧病在床,经常迷迷糊糊出现幻觉,一些大臣借机谗言与巫术有关。汉武帝命大臣江充撤查,同时给了这些大臣扳倒太子和皇后的机会。

四、巫蛊之祸。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汉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桐木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太子刘据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诛连,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为巫蛊死了,现在在太子的宫里挖出桐木人,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皇后和我们派去的人都被拦住不报,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了都不知道,奸臣做出这些事,难道太子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死的吗?” 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

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向汉武帝控诉太子,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汉武帝诏遣刘长乐等人收回皇后玺绶,卫子夫选择了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太子逃到湖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不久,新安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

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苏文等人搞的鬼。

结语:

太子三子一女,卫青长子卫伉,受巫蛊牵连被诛杀,但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在后来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心恬澹


卫青出身微贱,本是私生子,少年时替人牧马为生,成年后为平阳公主的骑奴,其姐卫子夫生的仙姿玉貌,后被汉武帝刘彻相中纳为嫔妃(后生子被封后),卫青也由此成为武帝的亲信。

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秋季,剽悍的匈奴骑兵再次大举南侵。汉武帝大胆破格提拔卫青为车骑将军,统军迎击匈奴,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的大幕缓缓拉开。经多年浴血苦战,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率汉军西出定襄,波澜壮阔的漠北之战爆发,卫青深入大漠不毛之地,以少胜多,击溃匈奴主力,迫使部分匈奴人降汉内附,另一部分被迫踏上漫长而艰辛的西迁之路,彻底清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境的巨大威胁。

大将军卫青和其外甥、冠军侯霍去病开启了汉王朝对匈奴人的大反击,彰显了强汉的赫赫声威,让困扰了中原王朝近千年的匈奴闻风丧胆。

对于这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强悍作风,东汉校尉陈汤总结并发出一声震古烁今的的千年绝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即使到了东汉末期乃至兵戈扰攘的三国时,汉家对草原各游牧部族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其强大军事震慑力使 使这些劫掠成性的草原骁骑不敢轻举妄动,但汉武帝穷兵黩武之策也给这个强大帝国埋下了重重隐患, 史家对此亦颇有微词,所以史籍上也有“汉以强亡”之说。

汉武帝生逢其时。他即位时,汉王朝经长期韬光养晦,正处于蓬勃上升期,前有“文景之治”为他打好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他铺好了继续发展之路。因此,武帝上位后,整饬军伍, 起用年轻将领,消弭边患,开疆拓土,应当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好大喜功、耗尽国力、民力、穷兵黩武的另一面。汉武帝以雄才大略著称青史,但他精力健旺,寿命很长,在位长达五十多年,到了晚年,和这世上绝大多数垂垂老者一样,他也变得昏昧不明、疑神疑鬼,不可避免地“晚节不终” 了。

汉武帝执政晚期,常年不休的战争削弱了国家的实力,政局也开始动荡起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帝感觉到自己逐渐衰老,便开始效仿秦始皇千方百计的寻求不死仙药,还迷信鬼神,四处寻仙问道。在太始和征和年间,他数次东巡,企图遇见神仙,赐他长生不老药。但神仙虚无缥缈,踪迹难寻,国家反而水、旱、涝、冰、虫灾不断,粮食歉收,流民四起,把痴迷方术的武帝弄得心烦意乱。

晚年的武帝体弱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几个木偶人用剑袭击他,吓醒后病倒,记忆力也随之衰减,他认为是有人故意下蛊诅咒他,于是便派近臣江充去调查,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随即爆发。

江充、杜周等酷吏四方构陷、八方株连,先是唆使人揭发丞相公孙贺及其子曾请巫婆在宗祠里祷告,诅咒武帝早死 ,并把偶人埋在通往甘泉宫的大道旁,武帝见奏大怒。原来公孙贺的夫人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姐,其子公孙敬声一向行为不端,曾擅自挪用军饷1900万钱,被下狱等待治罪,恰好阳陵大侠朱安世与公孙贺有怨隙,乘机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压胜”之术诅咒武帝。

武帝见奏怒不可遏,竟不分青红皂白,下令逮捕了公孙贺一家。

负责审案的酷吏杜周最擅长罗织罪名,他先将武帝的亲女儿阳石公主扯进案中,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姊妹,诸邑公主是卫皇后所生,与卫后之弟大将军卫青的儿子卫伉是中表亲,彼时卫青已死,由卫伉承袭了父亲的一切爵禄,后因故被削夺,不免口出怨言。就这样,杜周将这些人全部网罗进案,逮捕下狱。后来,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杖毙惨死,卫青子卫伉被处决,另一子常平侯卫元也被处斩,武帝还下令将亲生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一齐诛戮。

后来,又有人告发太子刘据(卫后所生)在宫中用木人诅咒武帝早死,武帝异常恼怒,但毕竟是亲儿子,又是太子,于是按捺不发,暗中派江充去调查。

江充曾弹劾太子家人,得罪过太子,于是栽赃陷害太子刘据,诬他诅咒武帝,太子百口莫辩,于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被迫假传圣旨捕杀江充,又发兵攻占长乐宫门。

武帝听说太子举兵造反,勃然大怒,派丞相刘屈氂发兵镇压,抓捕太子,太子将狱中囚徒释放并武装起来,与刘屈氂军激战数日,最后太子兵败被杀,卫皇后闻讯也自杀了。“巫蛊之祸”与太子造反案在第二年被查清是冤案,太子刘据得以平反昭雪。后来,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也被指控用巫术诅咒武帝,刘屈氂被处死,李广利被迫投降匈奴。

“巫蛊之祸”中共有卫伉、卫元、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公孙贺父子、刘屈氂、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等显贵人物遇害,先后有数万人被牵连罹难。大将军卫青的姐妹以及后人几乎被诛杀殆尽,这个曾显赫一时的外戚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事情平息后,汉武帝终于醒悟,为含冤负屈而死的太子平反,还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思子台”,寄托无尽的悔恨与哀思,但因“巫蛊”阴谋酿成的悲剧却让汉王朝的危机加重了。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迫于极度不利形势,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并承认自己一生所犯的种种错误,以挽回民心。

“巫蛊” 一案影响很大,是史上典型的“宫廷阴谋”案例:强势却年迈力衰的帝王、仁慈宽厚、深得人心的太子、年老色衰的皇后与其背后逐渐失势的外戚家族、嚣张跋扈却有恃无恐的得志小人......共同演绎了这出历史悲剧大戏。其最终结果是:大量朝臣惨遭清洗,太子死后武帝其他的儿子争谋代立,安定成了泡影,新立的皇帝年幼或昏庸懦弱,朝政混乱,百姓苦无生路,曾经强盛的汉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卫青、卫子夫出身卑微,却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卫青为大汉驱除匈奴,居功至伟,却从来不居功自傲,克尽臣礼,卫子夫贵为皇后,却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几十年,姐弟两一内一外辅佐汉武帝,为汉武帝排忧解难,然而在卫青死后,“卫氏悉灭”,卫氏家族遭到汉武帝的清算,这是怎么回事?


卫青是个私生子,是他母亲卫媪在丈夫死后和县吏郑季私通所生,卫青作为私生子,被他母亲送到郑家,却被郑家当作奴仆畜生一样虐待,卫青不愿受气,就跑回平阳公主府中当了一名骑奴,而他的三姐卫子夫则是平阳侯府的一名歌女,汉武帝刘彻十八岁那年去霸上祭祖,回去的时候到姐姐平阳公主府中作客,卫子夫献舞的时候被刘彻看上了,宴会期间,刘彻去换衣服,平阳公主令卫子夫随侍,两人就在尚衣的轩车中成了好事。

此后卫子夫入了刘彻的后宫,为刘彻生了女儿,破了刘彻不能生孩子的谣言,更是受到刘彻的宠爱,这却让一直不能生孩子的皇后陈阿娇嫉妒的要命,陈皇后的母亲刘嫖派人去抓卫青,想以此恐吓卫子夫,结果却是让卫青因祸得福,卫青被公孙敖所救,而刘彻得知此事后大怒,对陈皇后进行打击,把卫子夫的兄弟姐妹都给了封赏,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为卫青以后大放异彩打下基础。


卫青因为一直跟随皇帝左右,其才能也得以被刘彻发掘,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和李广、公孙敖、公孙孙贺三路大军一起去迎击匈奴,结果四路大军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这一路大获全胜,这是汉朝建立以来对战匈奴的首胜,士气因此大振,汉朝终于有与匈奴一战的能力了,汉武帝大喜,封卫青为关内侯。

卫青此战揭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此后七战七胜,收复河套、河朔地区,击破单于,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对匈奴展开大反击,彰显了大汉声威,让匈奴闻风丧胆,解除了困扰中原千百年来的威胁。


卫青战功赫赫,汉武帝封他为大将军,节制所有将领,成了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首脑,因为卫青的功劳太大,刘彻高兴之下将卫青三个儿子在同一日都封了侯,食邑均为1300户,卫青对汉武帝刘彻给他的殊荣并没有冲昏头脑,对汉武帝给他儿子封侯予以谢绝,不过刘彻还是一定要封,卫青当然也没办法,卫青虽然功高震主,却是深知臣礼,从不做逾越规矩的事,在当时养士之风盛行,有人也劝卫青养士以显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所以从不养士,可见卫青政治智慧超乎常人。

不过汉武帝毕竟是个帝王,对卫青宠信的同时,也会给予敲打,所以卫青的三个儿子在封侯几年后都被免去侯位,大儿子卫伉在受封侯位8年之后,坐“矫制不害”免侯,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都是坐“酌金不如法”免侯,谨小慎微的卫青对汉武帝的决定没有丝毫怨言,卫青不仅对汉武帝尽忠尽职,对同仁也是谦和忍让,所以朝廷大臣们也很尊敬卫青,加上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的军功,两人在世时,朝臣和汉武帝根本都没想过要动卫氏一族。


在卫青死后,局势开始变化,汉武帝在位几十年,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却也因为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力,政局开始动荡起来,搞得汉武帝心烦不已,而汉武帝本人也是日渐衰老,体弱多病,开始疑神疑鬼,对长生不老的渴求更甚,老觉得有人要害他,这为卫氏一族埋下了祸根。

卫氏一族权势熏天,难免有些纨绔子弟,卫青的另一位姐夫公孙贺是丞相,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挪用军饷因此获罪,公孙贺为了救儿子,就想以抓捕大盗朱安世来给儿子赎罪,朱安世被抓后,愤恨不已,就诬告说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行巫蛊之术害武帝,刘彻立马下令去朱安世告发的地方去挖掘,果然挖出个木偶来,就这样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拉开了序幕。


公孙贺父子因此获罪死在了狱中,汉武帝宠爱的酷吏因为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借机对刘据的外家进行打压铲除,以此消灭支持太子势力,于是罗织罪名,把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都连坐进去,此时汉武帝年老昏聩,加上年迈体病老是治不好,对巫蛊之事愈加相信,听到这些人都有份参与“压胜”之术,不问青红皂白把这些人都处死了。

再后来就是江充这些小人对太子刘据下手,说太子也有埋木偶诅咒汉武帝,这想陷害人埋个小木人还不容易,刘据看到江充从他宫里挖出小木人,心里惊惧的很,加上汉武帝在甘泉离宫养病,自己无法见到汉武帝证明清白,惶恐不安的太子不想坐以待毙,就把江充杀了,传到汉武帝耳里成了太子造反,武帝开始也不信,派人去查看,使者不敢去,半路就返回跟汉武帝说太子真造反了,愤怒的汉武帝于是派人攻打刘据,刘据兵败逃跑,走投无路下自杀身亡。


汉武帝对卫氏一族下手,并不是将卫青的儿子都杀了,巫蛊之祸中受到波及的只有卫青长子卫伉一人,卫青的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都没有被波及的记录,史书上说的“卫氏悉灭”,是指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卫氏亲族,而这些人都是因为牵涉到太子刘据的势力而被陷害,加上汉武帝年老昏聩,很容易听信馋言,因此卫氏一族惨遭杀戮,显赫一时的外戚家族自此一蹶不振,淡出了历史舞台,在事件平息后,醒悟过来的汉武帝后悔不已,在长安城外建了个“思子台”,征和四年,汉武帝又下道《罪己诏》,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给老百姓造成了痛苦,以挽回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