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儀式感"的能力,"年味"就不會淡

文章由桃心柚子媽媽原創,歡迎一起分享

座標三線小城市,今年全城禁放煙花爆竹,往年每到農曆三十晚上零點鐘聲敲響,總能此起彼伏地聽到一陣又一陣鞭炮的聲音,(傳統習俗在農曆三十到來這一天用鞭炮辭歲),記得前年孩子還被凌晨的鞭炮聲嚇哭過。但是,今年是最安靜的一個年,年味更淡了,孩子不禁問,媽媽,過年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躲起來了,為什麼小區裡安安靜靜,超市商場的人比平時更少了,他喜歡的海洋球也不營業了,樂高店也放假了。孩子長大了,春節除了代表不用每天早起上幼兒園,有更多玩的時間,更多的是無聊和孤單。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春節團圓、團聚的氛圍

因為孩子並沒有感受到節日,也許是我們太少給他儀式感。

雖然,如今過春節的形式和氛圍已經不同。80、90年代的父母小時候的春節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春節"隆重的儀式感仍然不能缺少,如何讓孩子能體會到春節?如何把春節的甚至其他節日的儀式感教給孩子?即使時代在不停變化,儀式感不變,教給孩子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儀式感",讓他們擁有製造"儀式感"的能力。當我們變老的那一天,孩子一樣會注重"家"的感受,即使孩子在外也思鄉、思親傾注對家的情感。重視每個節日,珍惜每個與身邊親近的人相處的時光。可以這樣做。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動手寫春聯

1、 帶孩子尋找身邊的年味

春節的儀式感來源於"衣、食、住、行"每一樣都富含濃濃的寓意。讓孩子瞭解春節的習俗,添置新衣,大掃除窗明几淨,採購年貨新年禮物,換新幣準備壓歲紅包,吃年夜飯、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新年,拜大年。這些父母們都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其中。讓孩子挑選新衣,動員一家人一起掃塵,各自負責自己的物品的收納整理。讓孩子一起寫春聯,掛燈籠。佈置裝飾,製作新年糕點,一起參與感受動手的快樂讓年味濃起來。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製作糕點


2、 給孩子講有關春節的故事

春節的背後有著很多的傳說和故事,每一種習俗有蘊含著不同的道理。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一起觀看影視作品,回鄉感受傳統文化等方式讓孩子體會原來過年還有這麼多講究。通過父母的教育和孩子的感受重新溫習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又是如何代代相傳,瞭解美好獨特的文化習俗,讓孩子對春節的文化有更深厚的理解,也同時在記憶中留下了有關春節記憶。傳遞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生活智慧,和人生觀念,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家的觀念,做一個注重家庭,有責任感的人。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參與春節習俗

3、 利用春節的時候帶上孩子走親訪友

父母在這一段時間通常是放假,這個時候就得帶上孩子感受人際交往的最好時期,在走親訪友的同時讓孩子熟悉親戚的稱呼,還可以學習到不少稱謂的知識,分清親戚輩分。因為上一代人獨生子女政策很多稱謂"消失"或者變得模糊了,不僅僅是孩子很多父母都分不清七大姑、八大爺,多多走動可以有利於孩子簡單的捋清楚各種親戚的稱呼,在春節期間帶孩子認識這些親戚朋友可以彌補這部分傳統文化的缺失。讓孩子從小學會尊重,學習孝順長輩。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感受傳統文化

讓孩子用心過節,放下手機,自己動手、親自問候,從準備工作到團聚祝福讓孩子體會到春節獨特的儀式感,期待春節,珍惜春節家人在一起的時刻,長大後做一個傳遞愛、繼承幸福和製造幸福的人。

過節不必拘泥於形式,往常母親都會親自動手為家人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可能現在更多家庭會選擇外出聚餐,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向長輩拜年,如今可能變成在微信中各種群,家族群,朋友群,班級群中問候拜年,現金紅包變成了微信裡的紅包,人與人的交流少了,但是春節帶給我們的幸福感一樣不變。無論哪一個年代每個人對家的期盼、對親情的渴望永恆不變。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團聚的氛圍不會變


從今年開始給孩子給親人一個不一樣的春節,"用心"去準備春節的儀式感,傳遞給每一個人愛,這樣的年味不會淡,讓今年與去年不同。讓年年歲歲都依舊陪伴在孩子和親人的身旁,讓每一個人珍惜春節,珍惜這一刻珍貴的記憶。相信這才是最好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的愛傳遞下去,讓孩子獲得製造"儀式感"的能力,懂得給生活驚喜,把生活過得更美好。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孩子會用他們最美的愛,最隆重的儀式感回款給我們。

冷冷清清的春節?教會孩子製造

永恆的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