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朝代的兴或衰,最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这句话有道理吗?

用户105381250680


老百姓处于恒常的劳动支撑状态,和平时期是这样,改朝换代也是这样。习以为常了,何谈苦乐?苦也在其中,乐也在其中。不入此群,焉知此味?

改朝换代利益受损最大的一般是中上层。再加之养尊处优舒服惯了,遇上折腾、家破人亡这种事,反差太大,最痛苦,最难过。

不要一说起老百姓,就是苦大仇深。老百姓自力更生,心安理得,天人护佑,自然长久。乐也乐不到那里去,苦也难不到那里去。天下更多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过得去,其他人才能过得去。

这几年,贪官入狱、奸商跑路,好活过头了!老百姓还不是吃饱睡安,撸起袖子干活?



大河湾精灵


这句话是至理名言,相当的有道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说的就是无论朝代怎么更替,怎么变化,世间最苦的人,就是最底层的百姓。

这个不是谁随便说的一句话,而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举例来说

古代战争时期,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天下大乱,十不存一,任何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即便是有可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为了自个能够拥有更多的地盘和权力,无数的士兵死去,无数的百姓遭殃。

这样的战乱年代,百姓能有好生活?

即便是太平盛世,日子过得安稳了,百姓依然是过得很苦的,除了没有战乱,没有颠沛流离以外。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颠沛流离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同样就是发生在太平年间。

远的我们不说,就来说说现在,几千年来少有的太平盛世,所有人吃饱穿暖,没事了还有很多娱乐活动。

但是底层的百姓生活不苦吗?答案是一样很苦的。

因为同样他们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当然,不再是为吃的发愁了,这个苦已经转换了。

转换成了车子、房子、甚至是娶个媳妇。现在无数的农村人,看似日子红火,其实都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内心其实压力很大,日子过得也很艰苦。

为了一个房子,一家三代人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好不容易买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债,还有几十年的房贷。

因为买了房子,家里花的一干二净不说,又失去了村里贫困户的资格。反而很多没有买房的人,手里攥着大把的钱,却还吃着国家的贫困户的钱。

难道买房的人都有钱吗?非也!很多时候是不买不行啊,为此欠了债不说,还半辈子房贷不说,还得让村里那些吃着国家贫困户钱的人说着某某家有钱,城里买房了。其实,真实的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现在,看似日子好过了,其实很多人的日子都看不到头,没有什么希望,一样的非常之苦。

以前的人为了一口吃的活着,只要能够吃饱饭其他的都不重要。

现在反而吃饱了,日子却过得更加的紧张了。

百姓苦,乱世当兵打仗,拿命为顶层的人换来好生活。盛世捐钱纳粮,地里的收成大多被充了公粮,为顶层的人吃得更好,最后自已却什么保障也没有。

不管世间怎么变化,最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观复一鉴


有道理,所以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如何如何全心全意地为你服务。听听就行,千万别当真。


红尘飘落的一片落叶


政客为的是改朝换代,受苦受难者自然是老百姓,老百姓就像他们脚下的蚂蚁,谁会在乎你的生老病死?利用老百姓效力时会给一点甜头,如果牺牲老百姓能维持皇权做为代价时,老百姓注定是万劫不复。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观与评


封建社会这话有道理。但是,现代社会,你这么没头没脑的说,那问问你,共产党终结了国民政府,打倒了蒋家王朝,建立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人民的朝代,也是百姓们最受苦吗?


长剑垂空


有道理老百姓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奴立,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人吃人的社会!


地主大叔743


现在老百姓在共产党英明领导下,有吃,有住,马上奔小康了,有什么苦呢?


佐佑逢源2019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无论朝代的兴或衰,最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这句话有道理吗?”

可能有的人会说“兴,百姓苦!衰,百姓苦!”因此,不管朝代怎样更替,最受苦受罪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而且任何时候都逃不出这种宿命!因为,历史只为统治阶级的历史,历史和百姓永远不沾边,是两条永远没有交叉点的平行线。

但是,你可曾听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呢?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不能被某些有害的“鸡汤”灌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也不能只听信别人的观点;更不应该将认知、判断停留在“梦”中。在红旗下长大的我们,曾经高唱“东方红,太阳升”,如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座右铭,始终如一的将“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还要知道“天下是公”,懂得什么是“大爱无疆”,不仅要学会滴水入海,还知道大道无疆的道理。

想当初,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是拋头颅,洒热血,他们又是为了什么?毛主席领导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劳苦大众吗?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谋幸福吗?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活的更好吗?我们怎么可以如此认为呢?有什么理由有这种消极的想法?又有什么资格如此悲观呢?

现如今,我国正在扫黑除恶,反腐倡廉正在进行中,为了人民共同富裕,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路上,虽然任务还很重,道路也许还会又坎坷,但我们唯有加油、加油再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终极理想,而要真正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就必须要建设好我国科学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百姓。如今“中国梦”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所以我们说,“中国梦,百姓的梦”,而这个梦也必将实现。

“兴,百姓苦!衰,百姓苦!”这句话也许在封建社会还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现代社会,这就是一句没头没脑,毫无道理的话。


大史官


永远是农民


太阳哥999608888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谴责元朝6700万杀戮为何能善终?

元朝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曾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到底啥意思?古今争论不休,可以确定一点是,元朝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让张养浩吃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何王朝兴旺都是百姓吃苦?

我们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解释是"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

这个解释,看起来对,但恐怕没有说到真正的根子上去。

张养浩这段话,是在四战之地潼关写的,自然要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所以,所谓的战争,才是让百姓苦的主要原因。

潼关以西,是秦朝和汉朝、隋朝和唐朝四个王朝的龙兴之地。秦始皇从这里出发,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秦王朝;刘邦从这里出发,灭项羽、绞杀异姓王,建立建立大汉王朝;北周和隋从这里出发,完成300多年统一中国的梦想;唐朝也从这里出发,削平十八路诸侯七十二路草寇。

潼关,是古代多个封建王朝的兴起之路,代表了王朝兴起阶段的统一战争。这一场统一战争中,必然伴随着经常性屠城、普遍性的战乱饥荒和瘟疫。这,是中国王超兴起过程中给人民带来的可怕伤害。

潼关以东,恰恰也是一个王朝衰败的缩影。

秦朝末年,崤山以东的军民纷纷起义、六国纷纷建国,起来反抗秦朝,反秦军先后三次西征,潼关所在的豫西走廊,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汉朝末年,黄巾军36路起义军、反对董卓的18路联军,都起来反抗东汉王朝。虎牢关战役、洛阳两次大火,老百姓没有死于战乱,也会死于军阀的残酷屠杀。

隋朝末年,潼关以西战乱频繁,李密的瓦岗军、王世充的洛阳、窦建德的河北、宇文化及的东南,都在潼关之外打成一团,山东户口减半,只有陕西关中一带比较和平。

唐朝中后期,潼关以西更是成了百姓的噩梦之地,先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后有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再后又有河北军阀割据,长安四次陷落,朝廷九次逃亡。

王朝兴起时的统一战争,或者王朝衰败时的农民起义战争,都是老百姓的噩梦。这一点,在张养浩的元朝,更为明显。

蒙古帝国的兴起过程中,保守估计直接死于战争的有2亿人,而中国战场则有6700万人。元朝或蒙古军队,每到一地必然要进行屠城,甚至很多蒙古贵族要求杀光汉人,把农耕区变成游牧区。

据统计,金朝末年有人口4500万,而元朝统一战争完成后,只剩下了不到700万。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时的1360万,崖山战役后,原南宋统治地区仅剩下930万户,以一户5人计算,有2400万人死于元宋战争。

张养浩写这首诗时,正在元朝失去忽必烈这个主心骨,不停内讧的阶段,处在从兴起到衰落的转折期。张养浩写的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元朝兴起时6700万的杀戮谴责,也表达了元朝衰落时将要造成更可怕的战争伤害。

可是,张养浩居然没有遭遇文字狱,死后还得到了"文忠"的谥号。古代封建王朝中,文忠的谥号仅次于文正,可见张养浩在元朝统治者那里,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很多人说,这说明元王朝的统治者很"宽容",其实真相可能是,他们没有读懂,他们不知道怎样调教这些知识分子。如清朝那样用130多年大兴文字狱,儒家知识分子被调教成只会跪舔的犬儒,饥荒不断战乱不断的康雍乾三朝,居然成了盛世。这才是清朝统治中国268年的真正奥妙所在!

如果清朝如元朝那样允许宽容知识分子,说不定中国近代化不会有那么多泪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