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文|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思想家胡適公開表示:“五歲時就唸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兩句話,當了十年大學教授以後,還是不理解以上兩句話的意思。”

按照大多數的白話釋意:“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為什麼胡適還說不能理解呢?他是故作謙虛呢,還是這兩句話另有深意呢?

如果細心留意那兩句話的出處,就能知道胡適絕不是自謙,而是對知識、學問的一種尊重態度。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千字文

《千字文》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在傳播的過程中,文化氣息卻愈加的厚重,名氣不曾消減,隨之有很多人還在不斷地模仿,更是被人們所喜愛和重視。

直到當今時代,模仿千字文節奏和韻律的人大有人在,這意味它潛藏的價值和魅力是巨大的。

千字文開篇即說到,“天地玄黃”。其實,這句話也是有出處的,在《易經》裡說“天玄而地黃”。天地二字可以簡單理解,如頭頂上的藍天,腳下的土地,而天地在古漢語裡有多重的解釋,含義的深淺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易經中,天地講的是天地之道和陰陽變化的道理。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天地

玄,玄色是深藍近乎於黑的顏色;在意義上講,指高遠、高深莫測之意。其實,之所以我們肉眼看到天是藍色的,是由於太陽光的衍射現象形成的,它的真正顏色是近乎於黑的。

“黃”又當怎麼講呢,中國傳統文化又可以理解為“炎黃文化”,比如,土地是黃色的、人的膚色是黃色的、稻麥成熟又是黃色的。又比如人精神層面的,有黃泉道之說等等更為深邃的說法。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玄黃

我們再來看,“宇宙洪荒”。它出自《淮南子》與《太玄經》。在千字文中解釋到:“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何為宇宙呢?在《淮南子》裡說:“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來,叫作宙。”千字文中每一個字如果用心去挖掘,它都有著深層含義的。

千字文的前八個字就引出了很多個出處,而每一個都有不凡的深意。

胡適說他看不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此話確實是真話,又或者他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這才是一個嚴謹的治學態度。如果僅從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也就不存在看不懂的事情了。

所以,一旦深入去解讀它,所涉及的將是一個人的視野、思想、世界觀等等因素的綜合考量,其背後也必定會牽扯出眾多的大部經典著作。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另外,再來看千字文的組成部分,它是從王羲之的書法中摘取出的1000個字,然後又重新梳理成文章的。

對於此事有人也提出了一個疑問,梁武帝最初拓印王羲之的作品,是為了讓皇子們練習書法,後來想到梳理成文章會更容易讓人記憶。

但問題也就出來了,一篇好的書法作品不僅僅只看單個字的,還要看通篇書法的整體造詣和作品內在流動的氣韻。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王羲之書法

如《沁園春雪》,如果單提出一個字來,也看不出來哪好,但是全篇再看,氣勢撲面而來,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了,絕對是大家之作。

所以,當1000字梳理成文章後,即便將王羲之的字一個個地連接組合起來,也失去了整體性的美感。在別人摘抄或者書寫千字文的時候,似乎與王羲之的書法字沒什麼關係了。

胡適:當了十年大學教授,千字文讀30多年,有兩句話還是似懂非懂

沁園春雪

有時事情的發展並不只有非此即彼,千字文被眾多人喜愛和收藏的原因之中,也不乏與王羲之的書法有關。很多人喜歡臨摹和書寫千字文就是得益於王羲之的書法名聲,這無形當中擴大了千字文的喜愛人群。

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千字文》獨此一份,即便後來有人試途改進,也只是徒勞。

由此可知,一件類似於《千字文》這樣的文化、藝術作品,是需要眾多經典元素共同組合而成的,如,有意義的故事、巨人的肩膀、高超的寫作藝術、深邃的思想和廣闊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