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我们晚清的名臣,他不仅爱国,而且拥有很高的智慧,他的智慧尤其体现在识人方面。

一次,有三个人一起拜见曾国藩,他们与曾国藩只寒暄了几句,就各自离开了。这时候,一个幕僚就问曾国藩如何看待这三个人。

曾国藩意味深长地说:“第一个人,他目光低垂,态度温顺,拘谨有余,小心翼翼, 必是个一小心谨慎之人,这种性格适合于做文书之类的工作。

第二个人,目光灵动,能言善辩,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眼神不坚定。神色不端,这个人属于狡诈之辈,不可重用。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第三人,目光凛然,气宇轩昂,声若洪钟,有不可侵犯之气 ,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

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果真第三个人便是后来立下杰出功勋的罗泽南,后来他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曾国藩的话一一应验了。当然这并非曾国藩会算命而是得于他高超的识人术。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很多人富丽堂皇的外表下下藏有一颗阴暗的心,也有人在邋遢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纯洁的灵魂。

学会如何识清他人的面目,我们才能更好地处世,同时他也是我们能游刃有余地生存的法宝。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所以如何识人是我们处事的大学问。

我曾读过一位心理学专家撰写的一本关于用心理学的角度去识人的书,印象颇深。

书上说要懂得识人,要学会一些方法,掌握一些套路。掌握以下三个套路,必定能辨别他人。

【一】人群中最安静的往往最有实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大多数内向的人反而更具有实力。

简单地说,就是有实力而又善于隐藏的人,更具力量。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工作之前,都会让自己停一停,静一静,从而以自己最大的精力投入工作,获得更高的效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曾经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想要激发灵感,那么就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沉静下来做深呼吸和冥想,这样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不良情绪也会得到缓解。通过这种方式,会让人迸发灵感,比如一些疑难杂症偶然就能想到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懂得安静,是一个人难得的修养和气质。一个人只有在心静时,才能找到初心,才能看清前路。也能更加自己真正的需要。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这个观点同时也在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很善于演说,有很多青年人慕名来向他求教。

一天,有一位青年来请教苏格拉底,想让苏格拉底教会他演说的技巧。为了让苏格拉底同意教自己,青年在苏格拉底面前夸夸其谈说着自己对演说的理解。

等他说完后,苏格拉底向他索要了两倍的学费。青年非常气愤,询问苏格拉底原因。

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闭嘴。”

我们始终要明白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一个真正沉着冷静能管好自己言行的人,必然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这种能必定是能成大气候的。

【二】多听少说的人都是聪明人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在我们的世界里,使听和说以平衡的方式出现是当务之急。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浪费时间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来试图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无形中给人们真正了解对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讽刺的是,我们说的越多,交流的越少。

苏格拉底说过:“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你少说多听。”倾听是艺术,更是智慧,与人交谈,到底应该怎样把握呢?

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20%,而其他次要因素要占80%。

因此,掌握20%的重点,就能控制全局。

这一原则在交谈中同样适用,也就说,用80%的时间倾听,20%的时间说话,是最合理的时间分配,能帮助你冷静分析形势、抓住事情的关键点。

这位心理学家在书中提及一句话:“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这让我想到了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的一次访问。

有一天他采访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言语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继续问他: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少表达自己的意见。

少说,是当别人说的时候不插嘴以及不议论是非。

多听少说——就是虚心好学,不议论是非,保守秘密。

只有一个人说话说的少,且说得好,句句话都说到点子上,才会得到人们尊敬和重视。

【三】胆子小的人长大能干大事

心理学家表示:大多数胆小的人,其实做事都很谨慎和细致。正因为如此他们做事情会考虑很多,而且没有一定的把握不会轻易迈出自己的步伐。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胆小并不是懦弱,只是因为敬畏。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规则。

心理学上有个规律,读书越少的人越大胆,极端地讲,就是大到无法无天的程度。为什么?

因为读书越少,越不知道敬畏世界、敬畏圣灵,越不知道做事应该遵守规则。

当然了,世界需要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动能。守规则与创新并不矛盾,真真正正的创新,是在规则下的创新。

投机取巧也能取得成功,但那是暂时的,最后的赢家,都是敬畏规则的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

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是因为害怕吗?”

小男孩回答很妙:“ 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而且他敬畏规则,懂得适时退让,这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所以,有时候胆小并不一定是坏事,而是看在什么事情上。有时候看着胆小的人,却能在关键时刻干成大事。

一位心理师的识人经验:看人掌握这三个套路,一看一个准

身处社会,学会识人很重要。让我们学会识人技巧,擦亮双眼。好好生活,愿你们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纯良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