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錢多通神”

從前,江州有一個財主,叫金仁,家有良田千畝,金銀無數,為江州首富。金仁心黑手辣,橫行鄉里,老百姓無不對他恨之入骨。有個年輕的書生,叫吳志,早就立下誓言:“如果我能為判使官,必先懲金仁,以平民憤。”

幾年後,這個吳志果然高中,當上了判使官,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就是拿金仁開刀。金仁對吳志此舉也有耳聞,知道這下沒自己好果子吃了,於是見了吳志就跪倒在地,磕頭討饒:“求大人饒恕,小的有罪,小的罪該萬死!”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吳志瞥一眼金仁,說:“既然你說有罪,那好,你把自己的罪行從實招來,以求得本官寬大。”

金仁一聽連連叩頭:“小的願招,願招。”他於是便從頭說起,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自己做了什麼壞事,一件一件,說得清清楚楚。

不過,金仁說得越清楚,吳志心裡卻越疑惑:哪有賊會如此不打自招的?看來其中必有文章。他朝金仁一瞪眼:“你的交代可有詐?”金仁的頭搖得像撥浪鼓:“小的不敢。請大人明察,明察!”吳志想了一下,說:“這樣吧,你先回去,把剛才說的這些罪行寫來給我看看。”說罷,他將金仁放回了家。

第二天大早,吳志起床,發現自己書房案上放有一帖,上寫:錢三萬貫,隨罪並呈,望大人貴手高抬,不問此案。吳志一看大怒,立即召來金仁,訓斥道:“你明明罪不能赦,居然還想收買本官?”他喝令手下:“來人呀,給我將他重打五十大板!讓他快快交出罪狀來!”

可不成想,如此過後,第二天早上,吳志在書房案上又發現一帖,一看,上面還是那幾句話,只不過錢從三萬變成了五萬:錢五萬貫,隨罪並呈,望大人貴手高抬,不問此案。吳志此時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姓金的傢伙真是吃了豹子膽了,竟敢一而再地收買本官。他一聲喝令,讓傳下話去,限金仁兩天之內把所有罪行都交代清楚,否則絕不輕饒。

讓吳志萬萬料想不到的是,第三天早上,他書房案上照舊放著一帖,錢從五萬變成了十萬:錢十萬貫,隨罪並呈,望大人貴手高抬,不問此案。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吳志看完帖卻臉色大變,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渾身發抖,額上直冒冷汗。他長嘆一聲,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而後便把這十萬貫收了起來。

夫人見狀大惑不解,問他:“老爺,你既然恨透了這個姓金的,發誓若當上判使官,必先辦了他,怎麼如今有了辦他的機會,卻反而無聲息了呢?前兩次他給你送錢,你都怒而不收,可今日卻見錢色變,如大病在身,這究竟是為何原因呀?”

吳志朝夫人擺擺手,一聲長嘆:“夫人,你有所不知,三萬、五萬貫一般,但若是上了十萬,這錢便能通神了,這時候我若不收,那姓金的便會用這錢去買通上官,到那時我命將休矣”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重要的是理念和心態

當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影響力依然經久不衰!

但錢多一定能通神?也不見得。現代社會流行這樣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不過俗話說的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樹立健康的金錢觀,不僅需要社會的輿論導向,也需要每一個人的自覺自省。

當下,國人理財已經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那麼那麼一次好的決策真的可以讓我們資本變得更多,但是往往人們在專注於短期收益,而放棄了真正的機會。

埃德溫·利沃默在他的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中說的,“華爾街的傻瓜認為他必須在所有時間都交易。對於我而言,從來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賺大錢,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嗎?我一動不動地坐著。”

著名投資者吉姆·羅傑斯對做交易時的耐心做了更生動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錢躺在牆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過去把它撿起來。”換句話說,除非他確定,交易看起來簡單得就像撿起地上的錢一樣,否則就什麼也別做。

從收心、守心到修心,三者是循序漸進的關係,很多情況下,讓自己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傻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當然,只有不斷地做減法,用規則來限制自身的慾望,一個成功者的思維、心態才能從雜多走向純粹,從複雜走向單純。就像著名音樂人高曉松說的:讀萬卷書才看得清皓月繁星,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做到這一點成功離我們就不遠了。


交易者一定要明白,投資這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理解這種長期視角和方法背後隱藏的含義:

一次交易並不重要。不要對單次交易成敗看的很重,你未來會有成千上萬次交易。

風險應該低一些。交易生涯並不是建立在少數百分百年回報率上,而是建立在很多中低收益或低風險收益上的。如果你想以此為生,那麼變數就是你的修行和情緒費。

耐心一些。一步一步學習技術,真正體會‘時間與我為伍’。如果還需要5年才可獲利,這種等待也是值得的。

第一,能夠容忍正確的虧損,不能容忍錯誤的盈利。

第二,完全成為趨勢投資者。不要和我談價值投資。

第三,相信輪迴,相信週期,春夏秋冬,陰晴陽缺,天下大道。

第四,職業規劃完全不迷茫,炒股是一輩子的事。(不過個人認為靠炒股發財很不現實,股市只是個財富的放大器,而且放大倍數對於一般人來說也不會太高)

股民是幸福的,小小K線,一葉而知秋,天下大勢盡在眼前,壯哉!

熊市那幾年屢戰屢敗,辛苦省下來的錢賠個精光,有段時間有一種萬念俱滅的感覺。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還要一直傷害我?

但如果說在股票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一無所獲,浪費了人生,我不贊同。

對於我來說,雖然沒有通過炒股賺多少錢,反而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初看虧大了,但是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提升,這個收穫是巨大的。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平衡思維。通過炒股,你會或多或少地有這種思考習慣。新手怕跌,老手怕漲,我以前討厭空頭,現在害怕多頭,尤其是那種狂拉的票。更進一步,盈虧同源,你是怎麼賺來的以後就會怎麼虧回去。所以在這點上說,無所謂高手,別人操作只不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十五年前用過指南星,那上面有很多公式,玩久了就會發現公式越有效,那麼離它無效就越近了。在社會上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人類發現了一種非常穩定的規律來獲利的話,上帝會破壞這種規律,打出第二張牌:概率,來製造新的平衡。為什麼股市是七虧二平一賺,因為這樣的結構才是平衡的。

概率思維。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中大獎的機會是99%,你高興嗎?其實沒有什麼高興的,雖然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但若那百分之一發生在你身上,對於你來說也是百分之百。所以炒股倉位控制非常重要,也就是做人要保守。感覺炒股越久,膽子越小,滿倉這種事極少。以前剛玩的時候都是全倉進出。這點創業的朋友們多注意,千萬別動不動就梭哈,陰溝裡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全局思維。個股再好,板塊不行也是假的,板塊再好,大盤不好也沒有持久性。所以呢,你本身很牛叉,還不如呆個好公司,公司牛叉,還不如選個好行業。

週期思維。漲跌牛熊根本不要去找原因,順勢就好,漲久了必然要跌,跌久了必然要漲。話說中國經濟這個票也應該要跌了,畢竟漲了三十年了,再漲地球上的資源都不夠用了。我這個大叔主動從今年起開始轉行,炒股的知道,熊起來的話就三個板塊好,吃藥喝酒拿刀。一個人一生不過七十幾根年K線而己,我希望老死的那年K線創新高,呵呵。

最後一個,知行合一。這個就不多說了。

以上所說都是掏心窩的話。借用一句名言,也許我沒有把全部都告訴你,但我告訴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


頂級交易高手,都擁有全局的思維

決定交易結果的並非勝率,而是勝率*盈虧比,評估交易者水平也並非由最近的結果決定。沒有明白這些簡單的道理,說明你對交易可能剛接觸不久,視角太過於單一。

單一視角,是我們人類的本能之一,也是大多數沒有理解混沌走勢的交易員常見的表現。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1

前一段時間,有位朋友加我好友,他開門見山的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說:我可以跟著你做嗎?

我說,咋跟?他說:你下什麼單子,我就下什麼單子…

這就是市場傳說中的跟單模式。在某些想要跟單的人看來,只要找到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並且跟著他做,不就可以獲利了嗎?

這就是典型的單一視角。

在我們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由於知識量有限,而世界無限複雜,因此存在茫茫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本能的偏向單一視角,因為這樣可以消除未知帶來的恐懼感。

《事實》一書曾一針見血的指出:當我們擁有了一個簡單的想法,並且發現它可以解決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很興奮,因為這意味著事情變的簡單了,世界也簡單了。我們不需要面對未知,也不需要更多的思考,可以節省大腦能量,還可以空餘出大量的時間。

然而,世界終歸是複雜的。由人們預期構成的K線,也是混沌的。

跟單,是市場上非常不靠譜的一種模式。因為盈利靠的不是精準無敵的單次判斷,盈利靠的是交易者堅持正確的交易行為綜合多種因素而獲得的。盈利只是結果,而這個過程夾雜了大量外行人無法理解的潛在邏輯。一個交易者在不懂背後邏輯的情況下直接跟結果,是根本跟不住的。

2

那天,某個討論組裡正在熱火朝天的探討最近某位做某品種盈利豐厚的交易者,這個時候,某人做出了總結:太厲害了,英雄出少年。其他幾個人也都表示:確實如此,真是天才交易員。

這就是投機交易市場上最典型的單一視角:以眼前收益定高低。短期的收益越高,越是天才,收益越低,越是水平不行。

當你看到這種單一視角類型的言論,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相關人員的真實水準。因為只能看到局部和能夠看到整體,是區分新手和高手的分水嶺。

你的視角高低,代表了你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你能否觀察到事物的全貌。

曾經我出過一個題目:有兩個交易員,交易員A在一年的時間內交易了3筆,最後收益200%。交易員B在一年的時間內交易了1000筆,最後收益率20%。兩者的資金曲線如下圖: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那麼他們水平誰更高?

有很多人上來直接就說,這還用想嗎?誰收益率高誰牛,所以選A。這是典型的單一視角。

然而,也有很多朋友看到了更多:交易員A僅交易了3筆,前兩筆都是虧損的,只是靠第三次交易的盈利而獲取了超高的收益,這會不會是運氣導致的?關於這一點,網友杜冷丁先生的評論很精彩:我用一句很哲學的話裝下13:“一個停掉的鐘每天還能準確兩次呢。”

而B呢?他的樣本數明顯更多,經歷的風險和收益也多,大數據表明他的穩定更好,他的反脆弱性更高,基於這一點,B更優秀。

這些朋友的觀察視角明顯更豐富。

還有的人看的更多,他們認為:僅看結果,A很優秀,前兩筆交易雖然虧損,但是明顯有止損。第三筆雖然盈利,然而因為不知道其倉位和交易品種的趨勢流暢度,因此無法準確判斷其交易邏輯,而且因為樣本數量更少,運氣成分佔比更多,所以,A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其中。

而B呢,雖然樣本數多,穩定性強於A,然而,因為不知道其交易週期,交易級別,品種走勢等,同樣也是無法生存定論。因為數據的不足,我們根本排除其他可能性。

比如A有可能是某位超大級別的交易者,正好趕上當年行情不多所以僅做了三筆,而B可能是單單死扛,運氣逆天全能抗回來的交易者…因此,他的結論是:這個問題明顯根本沒有確定答案。

這些視角的背後,能力水準高低一目瞭然。一個交易者的視角,他所看到的那一部分的背後,就是他的認知層次,它們決定了他的交易行為,而交易行為決定了他的交易結果。

高手和低手的差距就在於此。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3、

前幾天,有位採用類似海龜交易策略的交易者很崩潰,他被最近的利潤回吐弄的非常崩潰和沮喪。他覺得最近走勢的V型反轉明顯變多了,他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如果採用在浮盈一定位置鎖倉的方法,或許可以保留一部分的利潤。

他決定採取行動,問我是否合適。

很明顯,這一點上,他考慮的不夠全面,他只盯著一個角度,就是如何解決當前走勢下的利潤回吐問題。他沒有考慮風險敞口,盈虧同源,系統不利期的必然性,系統的包容性等等多種因素。

我告訴他,可以改,但是如果你保持這種單一視角,那麼你將會在優化的路上越走越遠。這一次,僅是你干預系統的開始而已。

他一身冷汗,重新思考了各種可能性之後決定繼續堅持執行。

實際上,如果你能夠以全局視角來仔細的分析各種可能性後會發現:你把時間週期拉長,樣本足夠多的情況下,眼前所有的磨損,所有的小瑕疵都不值一提。

頂級的交易策略沒有完美的,以高的格局包容那些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實力。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4、

在我接觸過的茫茫多人群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很多人,他們對專業能力缺乏足夠的敬畏,他們無知又狂妄。買了幾支股票,看過幾篇關於交易投資新聞,就可以對著一個專業交易風險的人評頭論足,講的頭頭是道。

可能是他們不懂專業的力量,或者他們早就習慣了單一視角,他們覺得自己所接觸的有限信息就可以輕鬆的定義一切。他們可能已經習慣於活在自己的認知枷鎖中,這樣的人,是無法再投機交易這種不確定的領域中生存下去的。

想要避免單一視角,要有謙卑的態度。在自己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有限的情況下,多接觸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看法,並且儘量多的思考其背後的根本邏輯。

不要讓我們的本能輕易的阻止我們思考。

當某一天,某交易者的交易出現某些問題,他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的思考到所有可能性,直接站在一定高度以全局的角度的去看待它時,他就擁有了邁向頂級交易者的資格。



這麼些年,這幾句話總結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經驗,足以立於不敗,自當牢記於心。

盈虧同源,是未入道者最難體會的一條。

盈虧同源,是對待市場對於風險的一種認知態度。老溼經常講"輸的起才贏得到",就是盈虧同源的演化。

比如說用同樣一種策略(某種信號出現)去打板,今天你或許會贏,明天你就或許會輸,但總得來看,你還是能賺錢的。

可是,你並不滿足這點盈利。怎麼辦?你想優化策略,如果減少打板次數儘可能找確定性強的機會再上,可不可以?當然可以。

不過,最後你的確輸的次數會少,但賺的錢卻更少了。因為你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把賺錢機會降低了。

這就是盈虧同源。

你並不知道哪一次會賺錢,所謂確定性強是無法證偽的,除非你試錯。因此你在做無意義的事情。

如果在一定交易次數下,你所獲得的利潤穩定在一定區間(不一定是勝率),那麼為了擴大利潤,應該藉助槓桿而不是優化策略。

風險與收益的穩定,是交易模式的天然確定性。盈虧同源,當一致性確立,主動迴避風險的同時,你就等於在迴避利潤。也就是老溼常說的,"正確的虧損"是以後你持續盈利的原因。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我曾經講過如何面對風險,這裡再系統歸納一下。

風險共有三個層次:1.系統性風險 2.主觀風險 3.策略風險

系統性風險就是市場施加給所有人的風險。從盈虧同源的角度,不能主動迴避。也就是老溼總說:不抄底不逃頂。這就是懂盈虧同源的人才明白。

一個琢磨抄底逃頂的系統,是不可能賺到錢的。這不科學,都是騙子捏造出來哄人的,或者作者在騙自己,只是倖存者偏差的錯覺。

概率上講,頂、底的確認都是小概率事件,只有最後一次才是正確(勝率低賠率高),之前的嘗試統統都是錯的。

如果為了逃頂抄底,系統試錯成本遠遠超過了你的預期回報,這就是長期看,這種系統為什麼不可能賺錢的原因。

至於主觀風險,理論上都可以避免,只會造成虧損不可能有盈利,完全源於自己的失誤。

一般來說,就是一致性你已經知道,但情緒影響了你試圖優化它,比如因為輸了錢造成情緒上來了,違背計劃按照主觀判斷去做情緒交易;或者因為有主觀判斷在前,不甘心打臉而承受不必要的虧損拒絕止損。

人總會有情緒,職業高手一般都會敏感發現情緒波動而暫停交易,直到恢復平靜後再開始。情緒,對於交易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只會讓人有機可乘。

所以,主觀風險不能用盈虧同源來解釋,而要完全避免。因為它不具備一致性條件,處於非常態。我們所講的盈虧同源,必須是基於行為一致性下的穩定收益。

至於策略風險,就是博弈風險,是對手特意強加給你的風險。與系統性風險不同,博弈風險發生的概率無法統計,而系統性風險是有概率的。

博弈風險一旦發生,就應該立即調整你的策略進行迴避。因為它針對你的一致性,在不斷侵蝕你的利潤。盈虧同源是基於一致性的,如果系統風險加上博弈風險,你還有利潤嘛?這要算算賬。

還是用前面的例子,如果在一段特定時間,打板就有人砸,對手的策略一致性就是針對你,你的策略還能有穩定的利潤嘛?迴避,才是正確的選擇。

綜上,盈虧同源的前提是交易一致性的存在。瞭解它,就能克服對於系統性風險的恐懼,警惕主觀風險帶來的無謂損失,迴避博弈風險造成的破壞。

博弈型交易者,是這個市場最難纏的對手。他的交易模式就是藉助或破壞其它人的交易一致性來獲取利潤,強行施加風險給對手。作為捕獵者,他也可能成為其它博弈型交易者捕獵的對象。這一層,是這個市場裡特殊的群體。

曾經有一個投顧跟我興致勃勃講他如何與莊家鬥智鬥勇,然後被我劈頭蓋臉訓了一通。"你是來賺錢的還是來比智商的?"

做簡單題,持強凌弱,是永遠正確的法則


老百姓也常說:“一招鮮,吃遍天。”此六個字,無價!

做股票也是如此,你不必去學習那麼多花拳繡腿,那都沒用。關鍵是你能夠真實挖掘出自己的性格特徵,並找到與你性格特徵相適應、相匹配的那個方式方法,並將它發揮到極致,你就可以無敵於天下,成為一方霸主,不在話下。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失敗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缺點。但成功一定是因為你將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切記:在股市,慾望越多,缺失就越大,失敗也就越多,需要彌補的就越多。如果總是想著彌補自己的缺點,最後會陷入焦慮而無自信。時間總是不夠用,需要彌補的總是沒玩沒了,想見的成就總是越來越遠。

所以,必須承認自己對股市認知程度和自身能力是有限的!先分辨出自身性格中最適合的那個方法,並將時間和精力優先投入到這個方式方法上。其他無暇顧及的,先不要讓它們成為自己的慾望。減少了慾望,就減少了失敗、失望。將好的心態和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實現最重要的目標上。

何為極致?極致就是“看山還是山”的迴歸。極致就是經歷滄桑與沉浮之後的簡單,學會簡單其實不簡單。

老師常說,做交易一定要有堅持和耐心。最初的時候,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但隨著一天又一天的堅持正確方向的行走,耐心地等待每一次系統發出的交易信號去執行,慢慢的,“耐心”這兩個字已經完全深入內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與性格完全融入的習慣。

在交易學和實戰過程中,很多人學了很多交易方法,如打首板、打轉強二板、三板後的低吸、龍頭首陰等等不下上百種,又或者是完全專注於邏輯的方法研究,千姿百態。有些人越學越迷茫,然後就放棄了,不斷的懷疑方法的有效性和穩定性。面面俱到地掌握所有的盈利方法固然好,但是,多數人在交易中沒有一種方法是做精的,連半桶水都沒有到,這樣又怎麼能達到穩定盈利呢?

出現上述這種情況,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學的方法不對路,造成了自己始終不得入門,始終無法突破那層窗戶紙;二是悟性不夠,因為市場每天是動態變化的,如果未能及時跟上進行修正,還是無法盈利的,有時候雖然能盈利,但無法穩定,這就是沒有達到深層次的認知;三是對個股的K線趨勢、級別等相互之間轉換的關係沒有理解到位。因此如果能在前人(實戰中歷練出來的,而不是寫書寫出來的)正確的引導之下將一種交易方法做到極致,並能做到穩定盈利,我們就可以擁有成功的一生。

當你負債累累,連親戚都瞧不起的時候,不妨試試古人的炒股思維

能實現穩定盈利的人,就是能把最最極致的簡單落到強到的執行力上面,這樣往往是能實現從一個階層跨越到另外一個階層的質的飛躍,簡單的說就是從窮人變成富人。

極致交易模式歸根結底一句話:學會放棄,把一種方法模式做到極致。

極致交易就是最簡單的交易,如果你還沒有成功,就說明你不夠堅持,沒有做到極致。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學習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