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堂主人
這樣的教育理念,被父母或老師經常用來激勵孩子好好讀書。可以說,在以前,確實激勵過不少孩子通過讀書而擁有了光明前程。
但是,如果父母和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貫輸這種思想,那麼,它對孩子的成長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明顯的。
首先,這種說法在孩子心裡已經沒有多大信服力,甚至覺得很可笑。
當今社會,經濟發達,生活水平較高,就業途經和機會很多。對於上學讀書這件事,無論是成績優秀者,還是成績低劣者,真正將它當作未來工作之需的,恐怕還是小部分。如果不信的話,家長或老師可以試試,對孩子講這話,看孩子是什麼反映,有什麼效果!
“三味"在上政治課時,曾就類似問題對班級學生做過調查,很多學生相信自己,即使不讀書,也不會擔心工作的問題。
也就是說,現在的孩子,並不認為“上大學”才是“找工作”的唯一途徑。
其次,“只有好好讀書,才能考上大學、找到工作"的思想,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厭學。
如果說這種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習優秀孩子的積極性,那麼,一個更大的危害就是傷害成績低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在普高的升學率僅50%左右,高考專科以上升學率也不過70%右右。這麼多人上不了大學,上了大學好多也找不到好工作,而這大部分人還得要工作賺錢,甚至事業成功。
現在很多初中學生,他很清楚自己在學習上有幾斤幾兩,即使再努力,也考不上高中。但是知識是有用的,學習是必須的。家長和老師為了讓他們好好學習,只能用“知識有用論"才可能真正說服他們。如果用“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的思想來加以教育,無異於在讓學習不好的學生放棄學習。
因此,我認為,家長務必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這句話不適合對每個孩子講。
友友們說,是不是這樣呢?
三味聊教育
“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句話表現的是家長對自己現狀的不滿,也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愛。梁老師覺得這樣教育孩子讀書,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沒有什麼不妥。
梁老師是農村家庭出身,小時候家裡窮,12歲時家裡才通上電,15歲時家裡才有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那個時候爸爸媽媽都很忙,梁老師也經常跟著爸媽一起下地幹活,有時候累得連腰都挺不直。
媽媽小時候考上了高中,因為家貧沒有去讀,想外出西安闖蕩,家裡也沒人支持,後來不久後就嫁人了,生了我。她一直很遺憾自己沒能堅持讀書,沒能提早外出闖蕩,導致後半生只能在農村裡面朝黃土背朝天。
她沒有抱怨,只是在我幹活累了的時候勉勵我:“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好工作,而不是整天像我一樣呆在農村,一直被那幾畝地牽絆著。”
這也許是我順利考取高中,又順利考上大學,並順利找到工作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讀書不應該是為了夢想麼?
很多人生來貧困,不敢談夢想;很多人連眼前的生活都處理不好,顧不得談夢想;很多人衣食無憂,不想談夢想。
所以,讀書夢想論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花架子,都是假大空的說辭。
讀書不應該是為了報效祖國麼?
很小的時候老師問我們以後長大了做什麼,很多小朋友都會說科學家、醫生、老師等,但慢慢長大,參與到了大人的生活中去後,你會發現,以前的這些信誓旦旦的說辭,很多人只是說說而已。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若能靠讀書考一所好大學,找到一個能基本上“獨善其身”的工作,不給國家和社會添麻煩,算不算報效祖國?
若再厲害一些,找到一個既能讓自己過得很好,又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工作,算不算報效祖國呢?
所以,我認為讀書為了考好大學,為了找好的工作,是一個最樸素的想法。這個想法可以支撐夢想,可以報效祖國,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個想法肯定是沒錯的。
我是梁老師,一名奮戰在一線的地理老師,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請輕拍~~
師說新育
對於“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的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樣對孩子讀書的教育好不好的話題,這裡需要分三個層面去解釋。
第一,好好讀書。
在考上大學前的階段好好的讀書,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開始起跑一直到高考結束的那一天。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著同樣的經歷。我記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的時候,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我都會非常的緊張和害怕。因為在我上五年級以前,我一直是尖子生,每到每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出來時,都能名列前茅,每一次都能拿上幾張獎狀回家,如果沒有拿到獎狀,我就會被罵,被侮辱。我記得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成績下降的特別厲害,從班上的前三名,一下子跌倒了倒數的第六名,先不說排名怎麼樣,反正獎狀是肯定沒得拿的,那時候我拿了成績單,戰戰兢兢的回到了家中,家人就開始問了,怎麼沒看到獎狀回來,這獎狀似乎成為他們引以為豪,能夠拿出去炫耀的資本,我說沒有,他們就會開始來罵我了,說考得這麼差,還讀什麼書,跟我們去工地打工還能掙錢之類的話,每一次都是以這樣的一種消極刺激的方式來激勵我好好的讀書。
當然,這麼多年過去了,家長對於孩子成績的關心似乎沒有遞減,還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有一次我聽到了我朋友對待他孩子的教育方式,才發現我那時候還算是慶幸的。這位朋友經常在他孩子耳邊嘮叨重複好好讀書,將來上個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不要像我們這樣幹體力活之類的話。他每天除了和孩子聊成績,似乎沒有別的可以聊的,而且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給孩子報了語文,數學英語的輔導班,週末的時間,這位孩子也沒有閒著,當我問這位孩子,你喜歡上補習班嗎?她說不喜歡,但是爸爸媽媽跟我說,只有我好好的讀書學習,將來才能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聽到這裡,其實我都覺得替這位孩子感到心酸。
第二,考上好的大學。
我記得兩年前,我到一所公立高中學校去實習,那時候擔任兩個高一班級的科任老師和帶班主任,每當我看到他們那一雙雙似乎有些迷茫和呆板的眼神時,我會問這些孩子一個問題:你未來的夢想是什麼?出乎我的意料,百分之九十以上說的答案相類似: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這是一句多麼不清晰的目標,這麼多年來,這一句話讓多少天真可愛的孩子失去了本應該屬於他們的童真。
在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我發現周邊的大一朋友和我有著同樣的感受:上大學之前,這麼多年的奮鬥目標就是為了考大學,現在終於考上大學了,反倒迷茫了,突然失去了這麼多年來奮鬥的動力,一下子適應不過來。大一的我們常常會做一些在我們上大學前不敢做的事情:整天窩在宿舍裡打遊戲打到通宵或者泡連續劇追到通宵,開始光明正大的談戀愛,經常性的逃課曠課,考試掛科等。
第三,考大學為了找到好的工作。
考上了大學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嗎?好的工作定義是什麼?我想大部分人對好的工作的定義應該是收入高吧。自從我大學畢業出來,沒少聽周邊的長輩們說,你看,誰誰誰家的孩子跟你一樣大,沒有讀過大學,現在賺的錢都比你多最少兩倍。我只是笑笑而過。像這種情況誰又說的準呢?
但是可以說的就是,不一定上了大學的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很多從大學出來的應屆生,基本上從一個單位的基層做起。前段時間還看新聞報道說,某某名牌大學畢業出來的博士,拒絕接受工作從基層做起而且拒絕一開始的低收入,最終一直沒找到工作。
個人認為,同樣從大學裡出來的應屆生,幾年之後,過得比較好,有較高收入的,往往是那一些踏實專注把事做好,接受基層做起,願意放低心態的人士。
所以說“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這樣子教育孩子,傳輸這樣觀念給孩子我是不贊成的,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大學生出來,思想過於單純,沒有怎麼接觸過社會,容易上當受騙。但並不是說孩子就不讀書了,而是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讓孩子產生讀書的動力,等真正進入大學,才不會迷茫不知所措,才懂得在大學寶貴的幾年時間裡,為自己將來的夢想工作做鋪墊,同時,家長可以有空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多與社會接觸,讓孩子明白,除了讀書學習,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未知有趣的事情等著自己去探索和發現。
情感節日culture
現在大學生已經太常見了,基本屬於社會標配,一般公司連最簡單的文員,前臺基本都會要求大學畢業。考上好大學並不能成為找到好工作的動力,培養性格與個人能力比較關鍵。
一味的死讀書也不好,很早以前我被同學騙到傳銷窩裡過,當時裡面大概有三十幾人,最多的就是大學生,也有很多是學習優異的名牌大學生,在裡面懷揣著發財夢。我沒念過大學,只是職專畢業,當時我很奇怪,大學生不是應該懂很多嗎?為何一個個被洗腦的心甘情願。在我看來滿滿都是漏洞的洗腦,他們為什麼那麼容易相信?
那時候我真的是覺得不可思議的,後來我想大概是因為我職專畢業就出去工作了,比他們早出社會幾年,生活閱歷比那些大學生要多些,所以我覺得家長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對孩子也不要過多的保護。讓他們多些獨立,多去社會上走走,哪怕家裡很有錢,節假日也讓孩子出去打工賺點外快,引導他們多去看看社會的發展與艱辛,讀書的好壞他們自然就知道了。
但是書還是要念的,最起碼在同等崗位要求時,好的學校,好的成績會讓面試官更偏向。
另外以後哪怕成績一般,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家裡幫忙打點一番走個後門什麼的,有證人家才會願意
農民也有小資情調
我覺得這樣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我們大人給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想法,特別是農村的家長,沒有那麼多的高深理論,不會講出什麼大道理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理就是這個理,你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將來就不會找到一個好工作,一般的理解好工作就是工資高的工作。要不然你就只有回來種田(至少原來種田很辛苦)
我家是農村的,從小父母給我們講不了為什麼要讀書,讀書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讀書的時候自然就高高興興的去讀,也沒想過逃學,父母也想得簡單,將來不當農民,可以有一個國家戶口(貌似那個時候成了國家戶口,什麼都有了一樣,曾經還興起一段時間賣戶口),那時候我們就羨慕家中有父母在單位上的,初中畢業可以報考中專,畢業以後可以直接進父母所在的單位,而我們父母都是農民的,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只能老老實實的讀書,考中師(出來當老師),或者考高中讀大學。目的就是脫掉農皮(我們農村是這麼說的),我們小孩子也是朝著這樣的目標奮鬥的。
記不清那個老師給我們講了,你只有考上了大學,才會有錢,才會有大房子,才會有美女.....可能我現在什麼也沒有(除了愛我的妻子),沒有大錢,沒有大房子,美女不找我,難道就真的是沒有讀好大學吧!
那個時候的我們為什麼會堅信這些說法是對的呢?因為我們沒有選擇,身邊看到的都是農民,很辛苦,所以堅定信念要好好讀書,不一定會考一個好大學,一般的大學那個時候還是不錯了。現在的孩子貌似不信這一套了,他們也見多了沒有文化知識的人照樣掙大錢,照樣過著很舒適的生活,所以他們會對玩手機上隱,遊戲上隱,電子產品上隱。。。因為他們覺得無所謂,讀不讀大學,我可以出去打工,我可以去做生活,因為他們看到的都是掙了錢的,而那些死了千千萬萬的,他們卻看不到。
<strong>
“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可有不符合正統的價值觀,但是我相信它裡折射出的基本道理,讀書沒錯,努力沒錯,讀一個好大學更沒有錯。你不一定會擁有好工作,但你面臨的選擇將會更多,成功的機會也更有可能。
<strong>
楊鍋來了
這句話理論上有用,但是題主不覺得這句話很蒼白嗎?現在的家長,將孩子當成了寶貝,有意無意的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了家長的努力,並且以後什麼都是孩子的,什麼都給孩子準備好了,孩子還要好工作幹什麼?既然不需要找好工作,還要考上什麼好大學呢?家長們,如果平時不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孩子們就是這樣想的,只是你不太清楚而已。
筆者的親身經歷。
我老家在山溝裡,家境貧困,讀到初中二年級,成績可以說一塌糊塗,父親從來就不管也不說什麼,只是初中二年級的暑假,無論天晴下雨,無論多麼酷熱,都帶著我種田種地,還不准我戴草帽遮擋太陽,並悉心教給我種田的技術,整整一個暑假,直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當時恢復高考也有好幾年了,父親跟別人聊天時有意無意提醒我,只有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
結果是,一年以後,我考上了縣一中,我們初中哪一屆只有5人考起縣一中,後來就順利的考上大學了。
後來我想,如果不是父親採取這種方法,我根本就上不了大學,我初中同學當時吃商品糧的,沒有一個考上了大學的。
適當限制孩子的消費水平,很有必要。
可以這樣教育孩子,爸爸媽媽也就是一般的工薪階層,家裡開支很大,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存款,爸爸媽媽以後可能幫不了你,老了還要指望你呢,到時候你上有老下有小,負擔可是不輕啊。
當孩子要求你買這買那時,不能都滿足他,尤其是孩子找你要買手機時,堅決不能買,沒有別的理由,就是沒有錢,為什麼沒錢?就是因為當時讀書不用心,沒有考上好大學,工作不好,收入太低。
孩子大了,在上學,家長就不要去打牌了,不然孩子一句話就要噎著你,沒錢怎麼去賭博呢?!
有必要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工廠的流水線,再看看高檔寫字樓的白領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孩子看看工廠的流水線,看看建築工地,讓他懂得勞動的艱辛,我們不是看不起工人、農民工,但是如果當初他們好好讀書,從事的可能就不是這種工作。不要灌輸工作沒有貴賤之分的思想,那只是一種無奈的說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讓孩子們親身體會到上大學與不上大學的區別,給孩子們適當的擔當,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蒼白的說教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教育至上
“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樣的話,已經成了中國家長的普遍觀念,也恰是因為有這樣的觀念,才會不遺餘力地支持孩子上學讀書。從精神層面來講,這是很多家長養育兒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目標。
至於這句話的理念對嗎?從廣義上來講,並沒有錯,畢業這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向上攀登,通過學業這條路改變人生命運的一條通道。從自至今,學而優則仕,就是這麼傳承下來的。但是從狹義角度來看,好好讀書是前提,可是如果不好好學做人,既然成績再優秀,將來走向社會參加了工作,也未必能勝任本職工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在慢慢改變著自己的育兒觀念,書要讀好,人品更重要,因此,才會在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從小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道德,鍛鍊孩子基本生活獨立的技能,讓孩子成為綜合素質強的人,已經被家長們廣泛認可。事實上,現在很多家長也越來越實務了,因為把社會現實看得很透。
為什麼說把社會現實看得很透呢?因為現在社會信息非常發展,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豐富,自然人的眼界就非常開闊。但是看得透,能否調整好心態面對現實,卻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只要孩子學業成績不是很好,就會內心缺乏自信,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現在社會上各種負面流行風,其實恰是人內心自卑感的充分體現。
不管時代發展到哪一個階段,供孩子上學讀書都是必經之路。因為在這條路上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唯有知識才能讓人提升個人的素質。在未來的發展中,家長更會重視讓孩子上學讀書,因為低學歷,沒文化的人將會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尤其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往以人力勞動密集型產品將會逐漸被工業機器人所代替。
因此說,“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句話始終是對的,有道理的。不過,將來上大學會越來越容易,因為到那時高等職業教育將會成為香餑餑,有技術在手,會讓生存發展更容易。
寒石冷月
好好讀書,不是為了考好大學
家長教育孩子從小要好好讀書,將來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樣的家教理念,在幾十年以前,很多農家子弟的父母這樣去教育孩子。那時候這樣的理念很盛行,而且被大家所接受一些農家子弟為了跳出龍門刻苦學習,奮發圖強,考上大學然後有了不錯的工作。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好好學習並不是為了考好大學,也不是為了找好工作。現在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可能出來去送外賣,做快遞員等等其他的一些最基層的職業。讓很多人對這樣的教育理念產生了懷疑。讀多年書出來,可能還得從事最基本的勞動或者去打工。
學習未必能改變命運,但是不學習你連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沒有
現代社會可能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時代,一些粗放型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包括現在的快遞都在一些大中城市普及無人機來送快遞。
我們要告訴孩子們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自己有一技之長,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不被社會發展把自己淘汰掉,而不是單純為了考取好的大學,好的找好的工作。前些年一些上學無用論思想的盛行,讓很多人覺得上學好像沒有多大出息。但是我覺得學歷越高可能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思路視野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格局也許會放大。
曾經有一個親戚的孩子,在高考前兩個月左右,想放棄高考去打工。家長想讓我給孩子做思想工作。通過與孩子聊天之後,我會發現孩子其實受上學無用論的影響。上了大學四年得花幾萬塊錢的學費和食宿費用。出來還是給人打工,與其是那樣子。還不如現在就放棄高考出去打工一樣的結果。
我領他去了菜市場,在熙熙攘攘人群中,他更加堅定了告訴我,賣菜的我高中文化程度,應該賣菜不成問題,而且我計算能力也強。這個賣菜的苦味能吃得了。然後我又帶他去了另外一個超市的淨菜區,全是現場可摘的新鮮菜。
原來菜還有這樣賣的,後來我還給他看了一篇報道,關於一位小學體育老師辭職以後,利用直播去賣菜營銷的手段,兩年買車買房,讓自己的家人過上了體面的生活。通過這樣的對比,孩子可能逐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同樣是賣菜,在超級市場賣一些無公害的淨菜和利用網絡直播等方式營銷來擴大銷量。把像簡單的勞動變成了複雜的營銷活動,這不需要知識去支撐嗎?所以他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依然參加了當年的高考。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厭學,其實是我們現在的家庭經濟條件放縱了孩子,孩子有了厭學的資本。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溺愛下成長起來的。對物質東西從來不缺,可以說是過著皇帝般的生活,缺少的是吃苦。
我們要讓孩子們吃學習的苦,學會吃生活上的苦。也讓孩子們要去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有一定的挫受挫性。可能在人生幾十年,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自己獨立去面對,去承受。我覺得一些家教老師們給家長上課的時候,更多的會說要帶孩子去四個地方,公交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感受不同階層人群的交通工具,來體驗人生百態,讓孩子從現在樹立我要努力奮鬥,過上我想要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努力奮鬥才能獲得。
結束語:雖然現在學習未必能改變命運,但是不學習你的選擇面可能會很窄。我們的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熱愛學習。從生活中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樹立正確學習的信念,摒棄上學無用論思想的侵蝕。
我是匯智坊,歡迎留著討論!
匯智坊
1.折射了中國現代家庭樸素的教育觀。
封建社會的勵志篇是這樣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只要男子考取功名,一切都會接踵而至。所以考取功名,是家庭的第一要務。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做官,在人前顯赫!
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是讓孩子考個好大學,這是好好讀書的目的。考上了好大學,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它排除了家世、背景,它對所有人來說都可能的事,都可以公平競爭。“只要好好讀書”,一切皆有可能。讀書為上、教育至上,一個社會中的每個家庭,都把讀書考大學考好大學作為孩子必修的一件大事的時候,未來可期!而這是好工作的必要條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在自己喜歡的行業有所作為,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這樣教育孩子沒錯!不讀書連參加高考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2.問題是:上了好大學就一定會有好工作嗎?不一定,但上了好大學卻一定能夠提高孩子找到好工作的幾率,也一定會助力孩子成功的幾率。有人調查過,上過好大學最後成功的的人比一般人多出10%以上,這就是讀書的作用!
所以,“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樣教育孩子讀書沒毛病!
格超梅上
這種教育至少不錯!說法上還可以更科學全面一點。我四十年前有了孩子以後,基本上就是這麼教育的。他幼兒園時,鼓勵他好奇好學,可以得到老師表揚,父母誇獎,進了小學,鼓勵他把書讀好,懂禮貌,可以讓同學們相信你,喜歡跟你一起玩,到了中高年級,知道錢是好東西了,知道工作崗位不同的人待遇很不一樣了,就坦然告訴他,讀書讀得好,今後機會就大得多。進初中以後,根據他平時提出的疑問,結合他看到的種種灰色現象,給他講解一些社會發展規律,政治經濟學常識,讓他知道,重要的是選擇,人的選擇權往往取決於你的學歷。通俗滴說,分數高,你選擇學校,分數低,學校選擇你。這樣到了高中,他就基本能在思想上趨於成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了。這時我們也基本放手了。至於大道理,只要家長能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學知識講解通透,就要比那些空洞說教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