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教育孩子读书对吗?

文萃堂主人


这样的教育理念,被父母或老师经常用来激励孩子好好读书。可以说,在以前,确实激励过不少孩子通过读书而拥有了光明前程。

但是,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贯输这种思想,那么,它对孩子的成长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这种说法在孩子心里已经没有多大信服力,甚至觉得很可笑。

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就业途经和机会很多。对于上学读书这件事,无论是成绩优秀者,还是成绩低劣者,真正将它当作未来工作之需的,恐怕还是小部分。如果不信的话,家长或老师可以试试,对孩子讲这话,看孩子是什么反映,有什么效果!

“三味"在上政治课时,曾就类似问题对班级学生做过调查,很多学生相信自己,即使不读书,也不会担心工作的问题。

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并不认为“上大学”才是“找工作”的唯一途径。

其次,“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大学、找到工作"的思想,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学。

如果说这种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习优秀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伤害成绩低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普高的升学率仅50%左右,高考专科以上升学率也不过70%右右。这么多人上不了大学,上了大学好多也找不到好工作,而这大部分人还得要工作赚钱,甚至事业成功。

现在很多初中学生,他很清楚自己在学习上有几斤几两,即使再努力,也考不上高中。但是知识是有用的,学习是必须的。家长和老师为了让他们好好学习,只能用“知识有用论"才可能真正说服他们。如果用“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的思想来加以教育,无异于在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放弃学习。


因此,我认为,家长务必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句话不适合对每个孩子讲。

友友们说,是不是这样呢?


三味聊教育


“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句话表现的是家长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梁老师觉得这样教育孩子读书,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没有什么不妥。


梁老师是农村家庭出身,小时候家里穷,12岁时家里才通上电,15岁时家里才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那个时候爸爸妈妈都很忙,梁老师也经常跟着爸妈一起下地干活,有时候累得连腰都挺不直。

妈妈小时候考上了高中,因为家贫没有去读,想外出西安闯荡,家里也没人支持,后来不久后就嫁人了,生了我。她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坚持读书,没能提早外出闯荡,导致后半生只能在农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她没有抱怨,只是在我干活累了的时候勉励我:“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而不是整天像我一样呆在农村,一直被那几亩地牵绊着。”

这也许是我顺利考取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并顺利找到工作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读书不应该是为了梦想么?

很多人生来贫困,不敢谈梦想;很多人连眼前的生活都处理不好,顾不得谈梦想;很多人衣食无忧,不想谈梦想。


所以,读书梦想论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花架子,都是假大空的说辞。

读书不应该是为了报效祖国么?

很小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以后长大了做什么,很多小朋友都会说科学家、医生、老师等,但慢慢长大,参与到了大人的生活中去后,你会发现,以前的这些信誓旦旦的说辞,很多人只是说说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若能靠读书考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个能基本上“独善其身”的工作,不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算不算报效祖国?

若再厉害一些,找到一个既能让自己过得很好,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算不算报效祖国呢?


所以,我认为读书为了考好大学,为了找好的工作,是一个最朴素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支撑梦想,可以报效祖国,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想法肯定是没错的。


我是梁老师,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地理老师,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请轻拍~~

师说新育




对于“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对孩子读书的教育好不好的话题,这里需要分三个层面去解释。

第一,好好读书。

在考上大学前的阶段好好的读书,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开始起跑一直到高考结束的那一天。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我记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的时候,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都会非常的紧张和害怕。因为在我上五年级以前,我一直是尖子生,每到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都能名列前茅,每一次都能拿上几张奖状回家,如果没有拿到奖状,我就会被骂,被侮辱。我记得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我成绩下降的特别厉害,从班上的前三名,一下子跌倒了倒数的第六名,先不说排名怎么样,反正奖状是肯定没得拿的,那时候我拿了成绩单,战战兢兢的回到了家中,家人就开始问了,怎么没看到奖状回来,这奖状似乎成为他们引以为豪,能够拿出去炫耀的资本,我说没有,他们就会开始来骂我了,说考得这么差,还读什么书,跟我们去工地打工还能挣钱之类的话,每一次都是以这样的一种消极刺激的方式来激励我好好的读书。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关心似乎没有递减,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一次我听到了我朋友对待他孩子的教育方式,才发现我那时候还算是庆幸的。这位朋友经常在他孩子耳边唠叨重复好好读书,将来上个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不要像我们这样干体力活之类的话。他每天除了和孩子聊成绩,似乎没有别的可以聊的,而且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班,周末的时间,这位孩子也没有闲着,当我问这位孩子,你喜欢上补习班吗?她说不喜欢,但是爸爸妈妈跟我说,只有我好好的读书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听到这里,其实我都觉得替这位孩子感到心酸。

第二,考上好的大学。

我记得两年前,我到一所公立高中学校去实习,那时候担任两个高一班级的科任老师和带班主任,每当我看到他们那一双双似乎有些迷茫和呆板的眼神时,我会问这些孩子一个问题: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出乎我的意料,百分之九十以上说的答案相类似: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是一句多么不清晰的目标,这么多年来,这一句话让多少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童真。

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我发现周边的大一朋友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上大学之前,这么多年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考大学,现在终于考上大学了,反倒迷茫了,突然失去了这么多年来奋斗的动力,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大一的我们常常会做一些在我们上大学前不敢做的事情:整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打到通宵或者泡连续剧追到通宵,开始光明正大的谈恋爱,经常性的逃课旷课,考试挂科等。

第三,考大学为了找到好的工作。

考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吗?好的工作定义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对好的工作的定义应该是收入高吧。自从我大学毕业出来,没少听周边的长辈们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跟你一样大,没有读过大学,现在赚的钱都比你多最少两倍。我只是笑笑而过。像这种情况谁又说的准呢?

但是可以说的就是,不一定上了大学的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很多从大学出来的应届生,基本上从一个单位的基层做起。前段时间还看新闻报道说,某某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博士,拒绝接受工作从基层做起而且拒绝一开始的低收入,最终一直没找到工作。

个人认为,同样从大学里出来的应届生,几年之后,过得比较好,有较高收入的,往往是那一些踏实专注把事做好,接受基层做起,愿意放低心态的人士。

所以说“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这样子教育孩子,传输这样观念给孩子我是不赞成的,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大学生出来,思想过于单纯,没有怎么接触过社会,容易上当受骗。但并不是说孩子就不读书了,而是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让孩子产生读书的动力,等真正进入大学,才不会迷茫不知所措,才懂得在大学宝贵的几年时间里,为自己将来的梦想工作做铺垫,同时,家长可以有空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多与社会接触,让孩子明白,除了读书学习,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有趣的事情等着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情感节日culture


现在大学生已经太常见了,基本属于社会标配,一般公司连最简单的文员,前台基本都会要求大学毕业。考上好大学并不能成为找到好工作的动力,培养性格与个人能力比较关键。

一味的死读书也不好,很早以前我被同学骗到传销窝里过,当时里面大概有三十几人,最多的就是大学生,也有很多是学习优异的名牌大学生,在里面怀揣着发财梦。我没念过大学,只是职专毕业,当时我很奇怪,大学生不是应该懂很多吗?为何一个个被洗脑的心甘情愿。在我看来满满都是漏洞的洗脑,他们为什么那么容易相信?

那时候我真的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后来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职专毕业就出去工作了,比他们早出社会几年,生活阅历比那些大学生要多些,所以我觉得家长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对孩子也不要过多的保护。让他们多些独立,多去社会上走走,哪怕家里很有钱,节假日也让孩子出去打工赚点外快,引导他们多去看看社会的发展与艰辛,读书的好坏他们自然就知道了。

但是书还是要念的,最起码在同等岗位要求时,好的学校,好的成绩会让面试官更偏向。

另外以后哪怕成绩一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家里帮忙打点一番走个后门什么的,有证人家才会愿意


农民也有小资情调


我觉得这样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我们大人给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没有那么多的高深理论,不会讲出什么大道理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理就是这个理,你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不会找到一个好工作,一般的理解好工作就是工资高的工作。要不然你就只有回来种田(至少原来种田很辛苦)

我家是农村的,从小父母给我们讲不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读书的时候自然就高高兴兴的去读,也没想过逃学,父母也想得简单,将来不当农民,可以有一个国家户口(貌似那个时候成了国家户口,什么都有了一样,曾经还兴起一段时间卖户口),那时候我们就羡慕家中有父母在单位上的,初中毕业可以报考中专,毕业以后可以直接进父母所在的单位,而我们父母都是农民的,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的读书,考中师(出来当老师),或者考高中读大学。目的就是脱掉农皮(我们农村是这么说的),我们小孩子也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奋斗的。

记不清那个老师给我们讲了,你只有考上了大学,才会有钱,才会有大房子,才会有美女.....可能我现在什么也没有(除了爱我的妻子),没有大钱,没有大房子,美女不找我,难道就真的是没有读好大学吧!

那个时候的我们为什么会坚信这些说法是对的呢?因为我们没有选择,身边看到的都是农民,很辛苦,所以坚定信念要好好读书,不一定会考一个好大学,一般的大学那个时候还是不错了。现在的孩子貌似不信这一套了,他们也见多了没有文化知识的人照样挣大钱,照样过着很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们会对玩手机上隐,游戏上隐,电子产品上隐。。。因为他们觉得无所谓,读不读大学,我可以出去打工,我可以去做生活,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挣了钱的,而那些死了千千万万的,他们却看不到。

<strong>

“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可有不符合正统的价值观,但是我相信它里折射出的基本道理,读书没错,努力没错,读一个好大学更没有错。你不一定会拥有好工作,但你面临的选择将会更多,成功的机会也更有可能。

<strong>


杨锅来了


这句话理论上有用,但是题主不觉得这句话很苍白吗?现在的家长,将孩子当成了宝贝,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了家长的努力,并且以后什么都是孩子的,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要好工作干什么?既然不需要找好工作,还要考上什么好大学呢?家长们,如果平时不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孩子们就是这样想的,只是你不太清楚而已。

笔者的亲身经历。

我老家在山沟里,家境贫困,读到初中二年级,成绩可以说一塌糊涂,父亲从来就不管也不说什么,只是初中二年级的暑假,无论天晴下雨,无论多么酷热,都带着我种田种地,还不准我戴草帽遮挡太阳,并悉心教给我种田的技术,整整一个暑假,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当时恢复高考也有好几年了,父亲跟别人聊天时有意无意提醒我,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结果是,一年以后,我考上了县一中,我们初中哪一届只有5人考起县一中,后来就顺利的考上大学了。

后来我想,如果不是父亲采取这种方法,我根本就上不了大学,我初中同学当时吃商品粮的,没有一个考上了大学的。

适当限制孩子的消费水平,很有必要。

可以这样教育孩子,爸爸妈妈也就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家里开支很大,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存款,爸爸妈妈以后可能帮不了你,老了还要指望你呢,到时候你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可是不轻啊。

当孩子要求你买这买那时,不能都满足他,尤其是孩子找你要买手机时,坚决不能买,没有别的理由,就是没有钱,为什么没钱?就是因为当时读书不用心,没有考上好大学,工作不好,收入太低。

孩子大了,在上学,家长就不要去打牌了,不然孩子一句话就要噎着你,没钱怎么去赌博呢?!

有必要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工厂的流水线,再看看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孩子看看工厂的流水线,看看建筑工地,让他懂得劳动的艰辛,我们不是看不起工人、农民工,但是如果当初他们好好读书,从事的可能就不是这种工作。不要灌输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那只是一种无奈的说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区别,给孩子们适当的担当,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苍白的说教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教育至上


“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话,已经成了中国家长的普遍观念,也恰是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才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上学读书。从精神层面来讲,这是很多家长养育儿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目标。

至于这句话的理念对吗?从广义上来讲,并没有错,毕业这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向上攀登,通过学业这条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条通道。从自至今,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但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好好读书是前提,可是如果不好好学做人,既然成绩再优秀,将来走向社会参加了工作,也未必能胜任本职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慢慢改变着自己的育儿观念,书要读好,人品更重要,因此,才会在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道德,锻炼孩子基本生活独立的技能,让孩子成为综合素质强的人,已经被家长们广泛认可。事实上,现在很多家长也越来越实务了,因为把社会现实看得很透。

为什么说把社会现实看得很透呢?因为现在社会信息非常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自然人的眼界就非常开阔。但是看得透,能否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做不到的,只要孩子学业成绩不是很好,就会内心缺乏自信,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现在社会上各种负面流行风,其实恰是人内心自卑感的充分体现。

不管时代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供孩子上学读书都是必经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唯有知识才能让人提升个人的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家长更会重视让孩子上学读书,因为低学历,没文化的人将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往以人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逐渐被工业机器人所代替。

因此说,“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句话始终是对的,有道理的。不过,将来上大学会越来越容易,因为到那时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成为香饽饽,有技术在手,会让生存发展更容易。


寒石冷月


好好读书,不是为了考好大学



家长教育孩子从小要好好读书,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家教理念,在几十年以前,很多农家子弟的父母这样去教育孩子。那时候这样的理念很盛行,而且被大家所接受一些农家子弟为了跳出龙门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考上大学然后有了不错的工作。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好学习并不是为了考好大学,也不是为了找好工作。现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可能出来去送外卖,做快递员等等其他的一些最基层的职业。让很多人对这样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怀疑。读多年书出来,可能还得从事最基本的劳动或者去打工。



学习未必能改变命运,但是不学习你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

现代社会可能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时代,一些粗放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包括现在的快递都在一些大中城市普及无人机来送快递。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自己有一技之长,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被社会发展把自己淘汰掉,而不是单纯为了考取好的大学,好的找好的工作。前些年一些上学无用论思想的盛行,让很多人觉得上学好像没有多大出息。但是我觉得学历越高可能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思路视野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格局也许会放大。



曾经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在高考前两个月左右,想放弃高考去打工。家长想让我给孩子做思想工作。通过与孩子聊天之后,我会发现孩子其实受上学无用论的影响。上了大学四年得花几万块钱的学费和食宿费用。出来还是给人打工,与其是那样子。还不如现在就放弃高考出去打工一样的结果。

我领他去了菜市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他更加坚定了告诉我,卖菜的我高中文化程度,应该卖菜不成问题,而且我计算能力也强。这个卖菜的苦味能吃得了。然后我又带他去了另外一个超市的净菜区,全是现场可摘的新鲜菜。

原来菜还有这样卖的,后来我还给他看了一篇报道,关于一位小学体育老师辞职以后,利用直播去卖菜营销的手段,两年买车买房,让自己的家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可能逐渐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同样是卖菜,在超级市场卖一些无公害的净菜和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营销来扩大销量。把像简单的劳动变成了复杂的营销活动,这不需要知识去支撑吗?所以他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依然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厌学,其实是我们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放纵了孩子,孩子有了厌学的资本。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对物质东西从来不缺,可以说是过着皇帝般的生活,缺少的是吃苦。

我们要让孩子们吃学习的苦,学会吃生活上的苦。也让孩子们要去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有一定的挫受挫性。可能在人生几十年,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自己独立去面对,去承受。我觉得一些家教老师们给家长上课的时候,更多的会说要带孩子去四个地方,公交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感受不同阶层人群的交通工具,来体验人生百态,让孩子从现在树立我要努力奋斗,过上我想要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努力奋斗才能获得。



结束语:虽然现在学习未必能改变命运,但是不学习你的选择面可能会很窄。我们的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热爱学习。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学习的信念,摒弃上学无用论思想的侵蚀。

我是汇智坊,欢迎留着讨论!


汇智坊


1.折射了中国现代家庭朴素的教育观。

封建社会的励志篇是这样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只要男子考取功名,一切都会接踵而至。所以考取功名,是家庭的第一要务。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做官,在人前显赫!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是让孩子考个好大学,这是好好读书的目的。考上了好大学,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它排除了家世、背景,它对所有人来说都可能的事,都可以公平竞争。“只要好好读书”,一切皆有可能。读书为上、教育至上,一个社会中的每个家庭,都把读书考大学考好大学作为孩子必修的一件大事的时候,未来可期!而这是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行业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这样教育孩子没错!不读书连参加高考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2.问题是:上了好大学就一定会有好工作吗?不一定,但上了好大学却一定能够提高孩子找到好工作的几率,也一定会助力孩子成功的几率。有人调查过,上过好大学最后成功的的人比一般人多出10%以上,这就是读书的作用!



所以,“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教育孩子读书没毛病!


格超梅上


这种教育至少不错!说法上还可以更科学全面一点。我四十年前有了孩子以后,基本上就是这么教育的。他幼儿园时,鼓励他好奇好学,可以得到老师表扬,父母夸奖,进了小学,鼓励他把书读好,懂礼貌,可以让同学们相信你,喜欢跟你一起玩,到了中高年级,知道钱是好东西了,知道工作岗位不同的人待遇很不一样了,就坦然告诉他,读书读得好,今后机会就大得多。进初中以后,根据他平时提出的疑问,结合他看到的种种灰色现象,给他讲解一些社会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常识,让他知道,重要的是选择,人的选择权往往取决于你的学历。通俗滴说,分数高,你选择学校,分数低,学校选择你。这样到了高中,他就基本能在思想上趋于成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了。这时我们也基本放手了。至于大道理,只要家长能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学知识讲解通透,就要比那些空洞说教有效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