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熱鬧的小吃街,常年人山人海,本地人卻說他們都不去


“拜武侯,泡錦裡”去成都旅遊的人,肯定都不會錯過這兩個地方。不過最近疫情嚴重,哪裡都不要去了,看看文章,瞭解一下這些古蹟在古時的樣貌和故事,等疫情歸去後再去體驗一番吧。

府河微瀾,不彰而流;錦裡絲織,不脛而走。錦裡的得名,與織錦有關。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就寫到﹕“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裡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裡也。”這既是錦里名稱的由來,在歷史上也常用錦裡作為成都的代稱。

挨著武侯祠的錦裡曾是秦漢、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如今,錦裡也是成都著名的步行商業街,與寬窄巷子、春熙路並稱成都三處網紅旅遊打卡地之一。2005年還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城市商業步行街”之一,與北京王府井、武漢江漢路、重慶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齊名,號稱“西蜀第一街”,也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不過實話實說,如今商業化的味道實在太濃了。


青石磚道的兩旁是古香古色的商品攤位,貨品和全國行業街的貨品也都差不多,當然當地的特色會更多一些,比如泥人、臉譜之類,畢竟川劇變臉是這裡最大的特色。但這就像很多“不去一輩子後悔,去了後悔一輩子”的知名景點一樣,第一次去成都的人大多都還是會去的,畢竟武侯祠出來就可以進入,倒也方便。

如果不去看那些天下雷同的商品,也不在湧動的人流中穿梭,坐在“水岸錦裡”石橋之上憑欄遠眺,讓時間慢下來,到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水波燈影、荷塘石橋,“四百米古道詩與畫,兩千年桑海雷和電。”默默體會著蜀漢遺風,在歷史的長河中,什麼都是過客,一切皆可放下。

如今年輕人開始關注代表自身民族文化的服飾,錦裡裡也總能與穿著漢服的小姐姐擦肩而過,有些帶有演出的茶館門口也有穿著戲服角色的人在招攬生意,有時候不免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灣灣石橋流水、座座青磚綠瓦、陣陣人聲鼎沸……錦裡雖商業化,卻也有個中滋味。


在成都,所有的特色街道都有掏耳朵的服務。伴隨著悅耳的金屬撞擊聲,看著被掏者或閉眼享受自若、或微微皺眉的緊張神情,圍觀者們快樂地討論著他們到底是癢,還是“巴適得很”。但也都低聲細語,生怕炒到、打擾到了掏耳人。

成都小吃歷史悠久,錦裡當然也少不了吃,雖然全國都有的羊肉串、魷魚串這裡也會有,但特色的雙流老媽兔頭、張飛牛肉、樂山豆腐腦、軍屯鍋盔、黃醪糟、龍抄手、缽缽雞、賴湯圓等四川名小吃自然也少不樂。有些人說,錦裡已經成了成都最有名的小吃街。

空氣裡飄著成都人喜愛的油炸辣椒的香味,即便不能吃辣的遊客在這裡也想嘗試一下。各式方言、各種打扮,無論性別與年齡的人聚在一起,每個人嘴唇上沾染的紅油與碗中沉澱的麻辣共長一色,相得益彰。不過既然是景區,錦裡中小吃的價格自然也比外面略高一些,其實錦裡附近吃飯的地方不少,所以如果人多,也可以選擇在這條街外面的串串店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