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么?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

京东李达康


朱棣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还真算是违法,但朱棣还是可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的。

(注意这个违法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违法)

宗法制是古代皇帝得以统治天下必不可缺的一个制度,而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则是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夫人生的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一般来说,嫡长子默认就是太子。皇帝死后,太子就可以直接继位了。

(一)嫡长子继承制怎么破?

当然,嫡长子继承制只是一个默认选择,实际上,废长立幼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曾把周平王给废了,结果周平王与其外公联合缯国和犬戎把周幽王给灭了。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总的来说,废长立幼,很容易玩火自焚。

如果儿孙中真的出现有更加贤能的人怎么办?很简单,让有继承人资格的人全部失去继承资格即可,最简单的方式就让他们去死,或者废掉——总之就是让他不会影响到你要传位的那个人。

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清朝康熙皇帝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九子夺嫡事件,皇太子二阿哥胤礽骄纵蛮横并结党营私,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除了太子身份。

所以皇帝老子如果铁了心要废长立幼,也不是不可以的。

(二)隔代传位很少见

至于直接隔代传位,就更少见了。基本上来说,都是太子死了,但太子有小太子,按礼可以直接传位给孙子。除非孙子已经有一定权势,否则又是玩火。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周平王,他的大儿子和小儿子死了后,就让自己的孙子继位。

又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因为太子朱标死后才传位给孙子朱允文的。据说,朱元璋属意的继承人是第四子燕王朱棣,但是……我们上面有提到过,朱棣是老四,前面还有两个有继承人资格的哥哥。

所以当朱元璋提出这个想法时,就被翰林学士刘三吾以“立朱棣,按照立长原则,秦王、晋王将被置于何地”为由反对了。朱元璋儿子太多,个个都有才,如果为了立朱棣废秦王、晋王肯定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立嫡长孙朱允文为皇储。所以皇帝隔代传位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条件满足,还是可以做到的。

(三)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吗?

答案是可以,第一个原因是太子朱高炽德心仁厚,不会因为儿子做了皇帝会有什么其它想法。甚至可以说,即使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改立朱高煦,朱高炽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第二个原因是,朱瞻基自幼就受到朱棣的喜爱,所以朱棣特意挑选朝内有名的大臣来教育朱瞻基,并且朱棣每次外出作战也都会带着朱瞻基,由此来锻炼朱瞻基的才智和胆识,并且有助于朱瞻基积累了朝中的人脉支持。

事实上明仁宗朱高炽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他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年仅26岁的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期间虽然有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意图制造第二次靖难之役,但都被朱瞻基轻易地平定了,所以朱瞻基不论是在行政能力还是在军事能力上都是完全符合继承人风格的。

所以综上所言,朱棣直接传位给朱瞻基问题不大。


咕嘟君


朱棣不能直接将皇位传位于朱瞻基。具体原因有:

一、朱棣很喜欢朱瞻基,并在永乐九年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是继太子朱高炽的第二顺位继承人。虽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但也次于太子朱高炽之后,所以说传位给朱高炽才是合情合理。

二、太子朱高炽年弱体衰,恐难继大位,但是只要朱高炽比朱棣多活一天,那皇帝大位肯定是先又朱高炽继承,之后才轮得到朱瞻基。

三、太子朱高炽在永乐大帝二十二年间监国多年。恩威并施,治国理政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靖难之役中,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仅以一万余众抵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五大军的轮番攻城,使燕王朱棣根基稳定,最后大败李景隆并成功靖难。朱高炽的帝王之相,朱棣是看在眼里的,传位给太子朱高炽有利于大明王朝的稳定与繁荣昌盛,即使太子身体不好,但是传位给朱高炽多少都是对大明王朝有益的。

四、朱棣最喜欢的皇孙就是众所周知的宣宗朱瞻基,但是宠爱朱瞻基的原因除了朱瞻基本人的聪慧过人,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所以说朱棣宠爱朱瞻基是基于朱高炽罢了。

五、论传位于太子还是太孙,其实朱棣心里是在明白不过了,当年起兵造反的原因除了反对朱允炆的激进的削藩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立太孙,并在死后传位于太孙。朱棣心里知道,要是直接传位于皇太孙朱瞻基,肯定会于众人不服,天下藩王共诛之,王朝肯定会再次发生靖难之役。

如果朱棣把朱高炽架起来肯定是不违法的,因为朱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九五之尊。天子做的岂能是犯法。但是朱棣不是一个糊涂皇帝,架起朱高炽直接传位于朱瞻基肯定对大明王朝不利,所以朱棣不会那样做。





愿你开怀


先说第一个问题,作为皇帝的朱棣可不可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当然可以!在封建帝王朝代,皇帝就是最高权威最大的法,想把皇位传给谁,几乎就是皇帝说了算。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朱棣后世子孙明神宗,在这个问题上就翻了船,没能自己说了算。扯远了,还说朱棣,必须承认朱棣是个好皇帝,治国能力在大明270多年的十六位皇帝中,排名应该在前三名之内!在皇位传承上,朱棣有过犹豫,究竟传位于长子朱高炽?还是传位次子朱高熙?个人感情江,朱棣喜爱次子朱高熙,周为次子像自已,英勇善战文武双全。但是朱高炽是长子,立嫡以长是历代帝王秉承的皇位传承习惯,也是历代帝王宣扬的儒家思想,朱高炽为人性格忠厚心地宽容善良,在治国方面也没啥错误,而且朝中大臣一支持朱高炽的人很多,若废长立幼,朱棣担心会给大旧带来动荡。最主要的还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喜欢既胖且跛的儿子朱高炽,太喜欢这个孙子了!所以最后还是按照立嫡以长的皇家习俗,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

既然直接传位给自己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不违法,朱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理由就两个:

第一:没必要!因为皇位终究是要传给自已儿孙的,而且儿子健在,己做太子监国治国多年,也没啥错误,若直接传位给孙子,如何对朝臣及天下臣民有个合情合理的说法?说太子没治国能力?那么太子有啥错?最主要的还因为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你虽然越过儿子,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但孙子继位之后,会因此感激你而说自已老爸不好吗?既然出力不讨好,不如传位给儿子朱高炽,由儿子再传位孙子,这样来得皆大欢喜。此其一也!

其二:怕产生动乱动摇大明统治。这可不是乱猜想,上面说过,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未棣有过犹豫,若是直接传位给孙子,那么就给次子造成留下了话柄。别忘了,太祖朱元璋就这么干过,结果朱棣不就因此造反并成功了吗?既然于情于理于国于私,都是传位给太子朱高炽更合适,那么以朱棣的英明,如何会想不到这些?所以最后朱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





JSDD


可以啊,朱棣是皇帝啊,他把凳子一摔,对着朝臣那么一吼:“今天我就是要让我孙子当皇帝!谁有意见那就白绫毒酒见吧!”

有几个不长眼的会比比?比比的都给我拉出去斩!完了还能镇不住局面?所以朱棣可以这样做,也许还想过这样做,但问题是朱棣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朱高炽做错什么了?

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生的嫡长子,虽然身体不好,但性格沉着冷静,进退有度。朱棣每一次出征都是他在镇守后方,输送物资,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朱棣才能够心无旁骛的打仗。

朱高炽只是胖一点,身体差一点,不像弟弟们那么英勇善战,但他从来不是无能的人,靖难之役也曾经死守北京,抵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高炽不像朱棣,却正好弥补了朱棣性格里不足的地方。

朱元璋就很喜欢朱高炽,更何况他还有个好儿子。朱棣就算不够喜欢他,也信任他,认可他。

朱瞻基也是很爱他爸爸的

朱瞻基当然也想当皇帝,但他也不至于要越过自己亲爹去坐这个位置,他皇太孙的地位足够稳固,朱高炽是个好爹,仁厚温和,假如朱棣真有这种心思,朱瞻基也不会任由朱高炽倒霉。

朱棣何必没事找事?

在古代作为皇帝,朱棣万万人之上,他当然可以任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他喜欢打仗,那就劳民伤财,横尸万里。

但朱棣同时也是个明君,他看得见朱瞻基的优秀,也看得见朱高炽的能力。朱棣想要的是做一个好皇帝,让后人都知道他的功绩,撸掉朱高炽,必然会有很多人为此牺牲,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这就违背了朱棣的初衷。


历史小板凳凳


如果朱棣能够多活一年,他肯定会将皇位传给他的孙子朱瞻基。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朱棣和朱高炽,两人的去世的时间。
朱棣是在公元1424年去世的,而朱高炽是在公元1425年去世的,也就是说,如果朱棣晚死一年,那么朱高炽也就死了,皇位继承人肯定是朱瞻基。

可以这么说,朱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皇帝,他也很有才华,他和朱元璋的性格非常相似。

而朱瞻基有深受朱棣的喜欢。朱瞻基从小就很有才华,也很聪明伶俐,他的性格和朱棣非常相似。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朱瞻基就被朱棣封为皇太孙了,而当时朱瞻基还只是个孩子。

朱高炽的几个兄弟当时都反对朱棣这么做,他们认为朱高炽生性懦弱,不配当这个太子,但是最终朱棣还是间接的将大明江山交给朱瞻基了。

和朱元璋执政时期不一样,虽然朱元璋将大明天下交给了朱允炆,但是朱棣的政治眼光非常高,所以最后天下还是被朱棣抢走了,而朱棣的几个孩子就没这么厉害了,相对的,朱瞻基却比朱允炆要强很多倍。

朱高炽对自己的儿子能够当上皇太孙,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也就是说即使朱高炽死在了朱棣的前面,大明江山也是由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
但是朱高炽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而且只比朱棣多活了一年时间,朱高炽当上皇帝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朱瞻基能够登上皇位,说明他的政治能力非常强,朱瞻基在去往北京登基的路上,他的几位哥哥为了截杀朱瞻基,在路上埋下了重兵,但是朱瞻基仍然顺利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当上皇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朱高炽生性懦弱,主要就是靠着他的宝贝儿子朱瞻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这个身份。

可以说,如果朱高炽死在了朱棣的前面,那么朱棣肯定会像朱元璋一样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这个皇太孙。后来事实证明,朱棣的几个儿子的能力确实不如朱瞻基的,所以朱棣的选择还是非常明智的。


公元前


这不是一个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朱棣敢不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礼法问题,关乎大明江山的稳定,所以朱棣不会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也不可能这么做!


皇位的传承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皇帝的一句话,但,实则不然,终明一朝“宗法”之下,一直采取立嫡立长的原则,特别是靠“靖难”夺取天下的朱棣更是深知如果跳过朱高炽而立朱瞻基的危害。宗法制能从周朝起一直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有其道理存在的,朱棣不敢这么做。

其实历史上也有不少的皇帝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如朱棣的老爹朱元璋就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如南越皇帝赵佗因为活的太久了熬死了自己的所有儿子,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再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武帝,因为太子病逝选择传位给自己的孙子。

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太子“不在了”才会出现隔代传位的情况,没有任何一个是皇太子还在便隔代传位的。


因为这是“宗法”,更是为了防止
不必要的动乱,哪怕朱棣在喜欢朱瞻基也不行!

自古以来最无情的便是帝王家,皇位的继承是一个大问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朱棣自己的靖难之役。


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反过来一想自己直接跳过朱高炽传位给朱瞻基,这不是要自己的靖难之役在重演一遍么?别的藩王不说,自己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必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打着维护朱高炽正统的旗子,起兵“靖国难”然后杀掉朱瞻基和顺手除掉朱高炽,自己做皇帝。



此外,虽说朱高炽这个人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又肥又胖,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朱棣靖难时期开始守护朱棣的大后方顺天(北京),建文帝一方以十数倍的兵力仍无法撼动顺天,便可看出。而且朱棣常年征战,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是朱高炽一人处理的井井有条。


江山只有交给朱高炽才不会出问题,而且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朱棣心里也明白朱高炽坐稳了天下,朱瞻基的继位便是板上钉钉。这一切也如朱棣所想的一样,朱高炽与朱瞻基不仅坐稳了皇位,还继永乐盛世之后将明朝推向了巅峰,史称“仁宣之治”!


像素说


事实上朱棣要想越过朱高炽,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朱棣能不能做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大明王朝皇位继承制度的问题,关系到大明王朝以后的皇位传承,关乎到国家发展的稳定与否,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朱棣就不会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哪怕他在喜欢朱瞻基,都不会这么干。

任何朝代涉及到皇位的传承,都是相当严谨的,很多政权采取的都是立嫡长子的传承制度,特别是像朱棣这样在靖难之役中夺到天下的皇帝,更加明确知道,一旦将皇位继承人由跳过长子,而立长子的儿子做皇帝的做法,很有可能会直接动摇到朱家统治基础。别小看宗族礼法制度对于王朝传承的作用,不然为什么从周朝起长子继承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这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以至于像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敢逾越这种制度的合法性。

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例子,就是因为皇帝自己活得太长了,结果熬死了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只能将皇位传给孙子,进而引发了不少动乱。在朱棣之前就很直接的例子,那就是他的老爹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朱允炆,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因缘际会之下,朱棣才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那么朱棣就很清楚,如果他敢这么干,很有可能会让朱瞻基走上朱允炆的老路。

皇位传承制度是固定的,要求也是相当明确的,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在这一点上也很难有所违背,哪怕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并不是很受到朱棣的喜欢,哪怕他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他也没有办法跳过朱高炽,而去选择另外的人来当皇帝,毕竟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一旦跳过了朱高炽,将皇位传给朱瞻基,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靖难之役重新再来一遍。

但实际上,如果说抛开朱高炽这个人的身材体貌特征,他的能力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从朱棣的靖难之役开始,他就成为了朱棣阵营能够负责后方事务正常运行的牛人,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和手段。想当初建文帝这一方,以数十倍的兵力都无法拿下朱棣的根据地,就可以看出,朱高炽在军政事务方面的手段是相当厉害的。

既然自己的儿子,除了在身材体貌方面稍微有所欠缺之外,无论是名分还是能力,都是当皇帝的上上之选,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跳过自己的儿子来选择孙子作为皇帝呢?反正等朱高炽百年之后,这个皇位最终人选还是朱瞻基,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小芊芊爱历史


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当然不违法,但是朱棣不敢啊……

皇位传承看似是皇帝自己的事情,喜欢谁就给谁呗。但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从周代开始一直传承,为的就是保证国家安定。

自古无情帝王家,谁继承皇位是个大问题,弄不好就是血雨腥风。你比如李世民,按理说不该他继位,他不服,所以弄死了自家兄弟——这不仅导致李渊痛失爱子,更导致了此后唐朝皇室各种混乱,自家人互相捅刀子的事情就没停过。

(玄武门之变)

历史上皇帝传位给孙子的,也不少。比如南越武王赵佗,活了一百多岁,儿子全都熬死了,就只能传位给孙子了;再比如说南朝齐武帝萧赜,也是因为皇太子病死,传位给了孙子;到了朱元璋这里,皇太子朱标病死了,也就顺理成章的传给了嫡长子朱允炆。

你看,传给嫡长孙可以,但前提是嫡长子死了。


朱棣要直接传位给朱瞻基,就要等朱高炽死了,这是礼法,更是防止动乱。

(朱高炽)

朱棣自己的皇位是抢来的,他比谁都清楚,乱选继承人可能会带来刀兵之祸。也许朱高炽形象不好,又不讨人喜欢,但他毕竟是嫡长子。你要真把朱高炽扔一边去,以后会不会出现另一个王室宗亲,打着拥护朱高炽的旗号,造反弄死朱瞻基?

所以,朱棣所考虑的,是后代尽量安稳,少为了皇位杀来杀去。

人性贪婪,皇家无情,你要是不弄个规矩出来,那绝对是大麻烦。不要说皇家了,就是一般家庭,兄弟多了分财产还有起争执的呢……

另外,看人不能光看脸啊,虽然朱高炽又胖又残疾,但是人家还是有本事的。朱棣常年在外打仗,朝中大小事务都是朱高炽管着,不仅没出啥问题,朝中很多文官都还很看好他。

朱棣心里很明白,只有朱高炽坐稳了皇位,才能把孙子朱瞻基扶上去。所以,不能急,按规矩慢慢来。


七追风


朱棣是皇帝,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皇帝不敢做的事情了吧,更何况废立接班人本来就是人家的家事。

我们都知道皇帝做事情,一般想的都不是敢不敢做的问题,而是选择把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九五至尊的他,当然是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瞻基的了。

但是,他没有必要这样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毕竟他的儿子在呀,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皇帝,在儿子在的情况下。会直接把皇位给到自己的孙子的。

没有这样先例的话,就有可能会存在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风险都是一个一个的雷。若是有雷的话,这个雷一旦爆炸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更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还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比较妥善。

历史上只要是汉人在做皇帝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把嫡长子立为皇位的接班人,若是没有嫡长子的话,就选长子。

我们都知道,朱棣的嫡长子就是朱高炽。于情于理,他都是要把皇位床给朱高炽的。

尽管说朱棣不是太喜欢这个嫡长子朱高炽,他不但长得肥胖,关键是还有腿疾。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多少有一些不光彩。

但是,最后朱棣还是选择了他,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叫朱瞻基。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十分喜欢这个叫朱瞻基的皇孙的,在朱瞻基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接到了皇宫里去了,而且朱棣还带着他去打过仗,真的是把他当作未来的皇帝来培养的。

为了安全起见,只能把皇位传给他的爹,然后在有他的爹把皇位传给他。

这样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做到了妥善。

因此,朱棣也是选择了这种保守的方式。

那么,对于朱高炽和朱瞻基来说,他们皇位继承的最大威胁者来自是谁呢?

就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这个人英勇善战,而且他和当时的武将的关系是十分的要好的。

这样的人也是最为危险的,朱棣可能想到了若是不选他当皇位的接班人,他很有可能会反叛的。

但是,朱棣却对他动不了手,毕竟这个也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在说了朱高煦即使要反,也是朱棣想象的,是没有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话朱棣当然不能对他怎么样了。

事实上后来朱棣驾崩,朱高煦本来是想有要谋反的打算的,但是,最后都没有用上。


汉史趣闻


一般皇帝对皇太子不满意,最终将皇位传给孙子,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朱棣如果对皇太子朱高炽不满,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也是可以的。毕竟皇帝可以决定一切,但是恐怕也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因为这样做确实有些违背了中国古代的立法。

而且之前朱元璋在还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结果引发了不晓得问题,估计到时候很多大臣肯定会以这件事情来劝谏朱棣不要这样做。朱棣非常喜爱朱瞻基这个孙子,以至于在永乐九年的时候立他为皇太孙。在皇太子还在的情况下,直接立了皇太孙,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年朱元璋也是在皇太子朱标死后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不过,可能这件事情确实不太好办,因为传位给孙子恐怕还会遭到另外另个儿子的反对。最终,朱棣也没有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不过,历史也很给力,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死了,朱棣也很快实现了他的愿望。

因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很多,即使皇太子在皇帝之前死了,皇帝也会选择另外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像朱元璋和朱棣直接想传位给孙子是极其罕见的。不过,这种事情在国外却很常见。因为,国外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儿子不会很多。路易十四活得实在是太长久了一些,结果他的儿子在他之前死了,所以只能够传位给孙子。谁知道,继任的路易十五也活得足够久,最后也是传位给孙子。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娜二世对儿子保罗不满意,所以打算直接传位给孙子,也就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公布这件事情,叶卡特琳娜二世就生了重病去世了,保罗得以继承皇位。不过,由于保罗一世施政不当,结果很快被反对者推翻,亚历山大接任皇位,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愿望也很快就实现了。现在的例子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满意现在的王储,也就是她的儿子查尔斯,甚至也有了直接传位给孙子的打算。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