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

宇泽历史


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母亲是人尽皆知的孝庄皇太后。

顺治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政治经济都得到了稳固,除了东南沿海外,全国的领土基本上也得到了统一。但是顺治帝寿命短,只活到24岁,就因染病而去世了。

在这里有人问顺治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位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呢?在这说一下,长子因为早夭,所以皇位只能从下选。福全和玄烨当时也才八九岁,而下面的孩子年龄就更小了,所以皇位只能从福全和玄烨之间选。

其实顺治帝是比较偏爱次子福全的,但是最后却选择了三子玄烨,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 玄烨的母亲家族势力大

玄烨的母亲是佟佳氏,本姓佟,是汉军正蓝旗。虽然她并不受顺治的重视和喜爱,但是并不代表她出身低微啊。可以说在清朝的统治前期,佟家的势力可是非常的大。

她的爷爷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春秀的堂弟,而她爷爷自己本身也对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是清朝的开国元勋。

佟佳氏的父亲佟图赖官至都统,也因功封一等公,后来受到康熙帝的抬旗,抬为了满洲镶黄旗。

而且当时佟家很多人也都在朝中做官,有不少还身居要职呢,所以在当时传有“佟半朝”的说法。

而当时顺治帝的孩子也都很年幼,如果顺治帝一旦撒手人寰,年幼的皇子继位,怕是压不住大局。

顺治考虑怕别有用心的人趁机作乱,所以他认为还是选母家势力强大的皇子继位比较好。

这样如果有趁势作乱的,继承的皇子也可以凭借母家势力来震慑那些趁势作乱的人。

刚好玄烨的母亲佟佳氏,她的家族势力非常强大。而福全的母亲董鄂氏(并不是顺治最喜欢的那个董鄂氏)。她的父亲是个长史,她的家世也还算拿得出手,但还是和佟佳氏的家族势力有差距的。

所以顺治帝还是选中了佟妃,而且佟妃为人低调,也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更不会有政治野心。

选择她的儿子,顺治帝也不会担心后宫专权的问题。所以最后花就落在了三子玄烨的头上了。

二、 选择玄烨也是孝庄皇太后的意思

顺治有偏爱福全的意向,这一点孝庄皇太后是看在眼里的。但是孝庄皇太后也有自己的想法。

玄烨的性格从小就和其他兄弟们不一样,他勇敢、善良、孝顺,非常的懂事,这些都让孝庄很是喜欢。

而且玄烨聪明过人,就是顺治查看玄烨所写的文章,并让他背诵时,玄烨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孝庄当时已经五十多了,她在后宫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识人的本领还是有的。她非常看中玄烨,虽然福全和玄烨自己都带过,但是她还是认为玄烨的聪明比起福全更胜一筹,而且玄烨的性格也适合做帝王。

福全有眼疾,这对未来发展都会有影响的,综合考虑,所以孝庄还是非常力挺玄烨的。

不仅如此,还因为福全是董鄂氏的儿子,虽然不是那个让顺治帝看破红尘的董鄂氏,但是孝庄皇太后还是对董鄂氏的家族非常的痛恨。因为那个董鄂氏,让自己的儿子顺治什么都不管不顾,于是孝庄皇太后就把这个迁怒到了整个董鄂氏家族。因此福全也是受这个连累,而影响了孝庄对他的看法。

总之是孝庄力挺玄烨当继承人,她认为玄烨在综合方面都是个不错的好苗子,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孝庄的话还是有分量的,顺治帝也是不得不参考的,毕竟孝庄的地位在那摆着呢。所以这也推动了玄烨当上继承人的步伐。

三、 因为玄烨得过天花

就在顺治帝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人点醒了顺治,他就是汤若望。汤若望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顺治帝是十分地敬重他。

汤若望建议顺治帝找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继承皇位,为什么要找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呢?因为天花在清朝算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凡是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这点顺治是很清楚的,因为他也得过天花,他知道这种病不仅会传染,而且在当时还没有药可救。可以说天花是造成清朝皇子和公主早夭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得过天花的人,他的免疫系统就高,而且会终身免疫这种病毒。

汤若望建议顺治选择出过天花的皇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怕选的皇子不知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万一因为天花夭折了,那就麻烦了,所以才出此建议。顺治帝听后也是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他就从皇子中选得过天花的人。

而出过天花的皇子中,也就玄烨一个人,所以顺理成章顺治就选中了玄烨。玄烨可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他奇迹般地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了出来,这就说他以后可以免受天花之灾了。

所以说玄烨也是有福之人,他的大难不死更证明了他自身的福分,同时也让孝庄格外地宠爱。

这就是为什么因玄烨出过天花,而让他当继承人的原因。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够健康,能够在位时间长一些,更好地治理国家。

顺治最后综合孝庄皇太后的意见和汤若望的意见,确实觉得玄烨是个最佳候选人。他聪明、勇敢、善良,孝顺,是个可以承担天下的人。

而且玄烨还得过天花,让他产生了自身免疫力,今后可以免得天花,从而不会早夭。

最为关键的是,玄烨还有一个强大的母系势力,这无疑也能给他的皇位加固,关键时候可以捍卫自己的皇位。

顺治是对的,康熙没有辜负他的厚望,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时兢兢业业,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被后来人称为“千古一帝”。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顺治传位于玄烨,实际是顺治帝和孝庄太后协商的结果。

顺治去世那年,福全九岁,玄烨八岁,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别。但福全排行老二,玄烨排行老三。以汉文化“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顺治深受汉文化影响,他考虑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想让福全继承皇位。



但是,顺治六岁登基,叔父多尔衮摄政,君臣关系扭曲,给顺治身心造成巨大伤害,他担心九岁的儿子福全登基,继承皇位,会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一度想采取汉文化的另外一种传承制度,“兄终弟及”制,让自己的弟弟接班。但是孝庄只有顺治一个儿子,为了避免皇权旁落,顺治“兄终弟及”的想法,遭到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

孝庄想让玄烨继位。孝庄不接受汉文化,她不考虑“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考虑“兄终弟及”,她考虑的是她的后代,她的直系,福全和玄烨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福全和玄烨比,玄烨更加优秀。所以她才推玄烨。福全和玄烨孝庄都带过,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刻苦,只是福全有眼疾,对学习有影响,未来发展会受限制,所以孝庄力挺玄烨。



顺治和孝庄想法明显发生背离,这种背离实际上是汉满两种文化的背离。这种背离使顺治陷入犹豫不决之中。

为此,顺治征询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说,天花流行,危害严重,选一个得过天花的人当皇帝,有利于王朝稳定。玄烨得过天花,对天花病毒有免疫力,不会再得天花,由他继位比较合适。顺治接受了汤若望的观点。



顺治之前,清朝选继承人主要采取“贵族公推制”,选皇位继承人主要考虑的是继承人的才能,所以孝庄才选玄烨。顺治身受汉文化影响,他选皇位继承人主要考虑的是保持国家稳定。考虑国家稳定,“兄终弟及”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好,所以顺治先排除了“兄终弟及”,得过天花的比没得过天花的好,又排除了福全。

这样顺治为了国家稳定锁定了玄烨,孝庄为国家发展锁定了玄烨。顺治孝庄选继承人标准不同,结果却一样。形成了统一意见,就这样玄烨就成了顺治的继承人。


豫有得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驾崩”顺治皇帝在遗诏中,宣布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帝位,即康熙皇帝。顺治皇帝在世的皇子共有六人。由于皇长子早逝,所以次子爱新觉罗·福全(九岁)为最年长的皇子,其次才是玄烨(八岁)。如果按长幼之序来排的话,应该福全优先。

如果按生母地位来排的话,福全的生母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地位仅次于皇后。而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当时只是个普通妃子。此外,顺治帝本人对福全的喜爱也超过了其他皇子。

原来一切还要从康熙幼年时得过的一场疾病说起。当时京城天花疫情严重,凡是传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都是九死一生。而幼年的康熙却正好被传染上了。但非常幸运的是,康熙竟然奇迹般地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了出来。天花虽然死亡率很高,但如果被传染者能够痊愈,那将终身都免疫这种病毒。

大难不死,让幼年的康熙获得了皇祖母孝庄太后的格外宠爱。

顺治帝最后时刻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他个人更喜欢福全,但孝庄太后更喜欢玄烨。正当他举棋不定时,洋教士汤若望的一番话让他最终下定了决心。汤若望指出,当时天花疫情依旧严重,而皇子们都还年幼,身体抵抗力差。玄烨因为得过天花,因此不会再得此病。

于是,顺治帝正式决定让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

谁也不曾想到,一场差点夺走幼年康熙性命的疾病,却在无意中使他幸运的登上大清王朝权利的巅峰。





学史泛舟


清世祖顺治帝一生虽然近乎“专宠”孝宪端敬皇后董鄂氏,但私生活依然“丰富多彩”,一直也没有闲着!除了孝献后所生的荣亲王之外,还和其他女人生下了七个儿子,这还不包括女儿……在孝献后生下荣亲王之后,清世祖大赦天下并公开宣称“此朕第一子”!大有将荣亲王立为储君之意。事实上,在荣亲王之前清世祖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其中就包括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清圣祖康熙帝)。清世祖如此高调,无非是想强调荣亲王的与众不同,所谓“第一子”大概其就是说荣亲王是“嫡子”之意吧!其实,彼时的孝献后还不是皇后,她的孝献端敬皇后是死后追册谥的,而且还打了折扣、不能系帝谥。



只可惜,荣亲王根本无福消受,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了。清世祖悲痛不已,甚至不惜违制、破例将这个夭折的儿子追封为了亲王,即前面提到的荣亲王。在荣亲王之前,清世祖的庶长子牛钮也已经夭折。因此,到清世祖去世时,皇次子福全其实就是事实庶长子!如果按照中国古代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作为事实庶长子的福全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那么,为什么齿序比福全靠后而且同为庶出的清圣祖能够后来者居上成为了皇帝呢?



被满洲人抛弃的“嫡长子继承制”

满洲人入关之前和入关之后都没有真正实行中原王朝长期实行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康熙年间唯一的一次试水也以彻底失败告终。在满洲人心中,只有“嫡子优先”,却没有“嫡长子绝对优先”!这一点从后来清朝的皇位、爵位传承事实中也能看得出。以怡贤亲王胤祥为例,承袭怡亲王爵位的是嫡出幼子弘晓,而齿序比弘晓靠前的嫡子弘皎却只得了个宁郡王爵位,这就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嫡子优先”还是存在的,弘皎、弘晓皆为嫡出。胤祥的庶长子弘昌齿序最长,但因为是庶出,他没有袭爵的权利,连宁郡王都没份!换言之,福全的事实庶长子身份并不占据太大优势,又或者说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如果福全是嫡出,恐怕就真的没有后来的清圣祖了。只可惜,他并不是。福全的生母虽然也姓董鄂氏,但此董鄂氏非彼董鄂氏,只是与孝献后同姓而已。



童言无忌:“愿为贤王”

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原因,福全儿时曾经对父亲清世祖表示:“愿为贤王。这件事的真假我们就不去纠结了,既然史籍上有白纸黑字,我们姑且就当是真的。仅凭孩童的一句无忌童言就彻底否决其皇位继承资格,未免太过儿戏了!



不过,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清世祖放弃福全倒也可以理解。说出句这话,无非两种情况:一、福全说的假话。二、福全说的真话。小小年纪就在自己父亲面前耍心眼,这样的儿子太可怕!作为父亲,恐怕没有谁会喜欢,不是吗?如果福全说的是真话,那他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和远大志向、安守本分之人,当臣子绝对合格!可当皇帝,恐怕就不及格了……



外戚权势对比

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董鄂氏虽然与孝献后同姓,却不是一家人。宁悫妃的父亲喀济咳只是一名长史,说通俗点儿就是王府的大管家(当然,人家是有编制的正式官员)!虽然是官员,但级别并不高,也没有太深的背景。



反观清圣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的父亲佟图赖在顺治年间官至正蓝旗固山额真(都统)、礼部侍郎,爵封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别小看这个子爵,在彼时的汉军和汉臣中,已经非常高了。虽然佟氏家族自认满洲土著,但因为汉化较早,一直被编在汉军序列之中。一个世袭子爵与一个王府大管家相比,谁对皇帝更加有用?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吧?清圣祖年幼,为避免辅臣专权、将皇帝变成傀儡,留下有些势力的外戚撑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外戚势力又不能过于强大,以免倒逼皇帝。而彼时的佟氏家族恰好满足这样的条件!既有背景、有势力,但又没有强大到可以倒逼、威胁皇权的地步。这一条,福全的姥爷喀济咳是做不到的!



引发极度恐慌的天花

清世祖死于天花、孝献端敬皇后死于天花、豫通亲王多铎死于天花……由于满洲人对天花缺乏免疫力,清初死于天花的满洲宗室、贵族比比皆是,彼时的清宫甚至到了闻天花色变的地步!清圣祖是不幸的,年幼时便罹患了天花。清圣祖又是幸运的,凭着自身超强的免疫力,清圣祖硬是挺了过来!除了脸上留下了一些“麻子”,一切恢复正常。



众所周知,患过天花之人对天花是终生免疫的。换言之,挺过来的清圣祖再也无须担心会重蹈自己父亲清世祖的覆辙了。但是,福全并没有患过天花,虽然后来的史实告诉我们,福全并没有死于天花。但彼时的清世祖、孝庄文皇后却无法确定!与其如此,倒不如买个保险,选择已经患过天花并痊愈的皇三子玄烨!玄烨就这样成了皇帝、成了后来的清圣祖。


农民工歪说历史


小编问“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当时玄烨(康熙帝)的继位背景说清楚,否则,读者朋友就会困惑不解,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顺治帝有两位皇后,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当时由多尔衮做主,订娶。福临与这个皇后不和,经常发生口角,册封皇后两年多一点就被福临废为侧宫为静妃,因不受顺治帝宠幸,无子女。第二位皇后是前一个皇后的侄女,也就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淖尔济的女儿。虽然这个皇后比较贤德,但是福临(顺治)对这位新皇后仍不满意。然而,这位皇后尽管得不到顺治帝的宠爱,却得到孝庄皇太后的信任,成功的保住了皇后地位。因为她也没有儿子,所以,顺治帝并无嫡子。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谥号孝献端敬皇后)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萌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在立储君的问题上,顺治帝病中曾考虑在自己的兄弟中选择一个立为储君,而孝庄太后坚决主张在顺治帝的儿子中选择一个做为储君,得到了顺治的认可。顺治帝共有八子,长子和四子早年夭折(其中,四子是顺治帝最宠爱董鄂妃所生)。五至八子在顺治帝去世时年龄还太小,最大的尚不足五岁。适合继承皇位的只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他们当时也只有八岁。由于顺治帝福临自己是六岁继位,深知年幼的皇帝会受到权臣的欺压(多尔衮摄政专权)。甚至皇位不保,所以,首先将五至八子继承皇位可能性排除在外。因此,只能在福全和玄烨之间二选其一。

下面,我们将福全与玄烨做个对比:

第一、爱新觉罗·福全(1654—1703年),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初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母亲为宁悫妃董鄂氏(长史喀济咳女。初为世祖庶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封为皇考宁悫妃为皇考宁谧妃。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佟佳氏(当时没有封号)。他们两个人的母亲都是侧妃。按说福全的母亲董鄂氏地位要高于玄烨的母亲佟佳氏很多,而且,董鄂氏还比较受顺治帝的宠爱。但是,玄烨出生后,就得到了顺治帝的欢心,也得到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喜爱(视如己出)。并且幼时由孝庄皇太后亲自抚养,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曾这样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可见玄烨与祖母孝庄太后的感情至深。这一点是福全无法比拟的。


第二、福全的母亲尽管是得到皇帝比较宠幸的宁悫妃董鄂氏(非那个皇贵妃、死后谥号为孝献端敬皇后的董鄂妃)。怎么能与的皇太后、皇后和佟佳妃相比呢?特别是孝庄皇太后权利、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当时清朝廷内外无人能比的。有了孝庄皇太后的支持。这一点就算是“子因母贵”的福全也是无法与玄烨竞争的。

第三、玄烨、福全六岁的时候,他们俩偕同众兄弟向父皇问安。世祖福临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其他皇子最大的才三岁,不能回答什么。皇二子福全说:“愿为贤王足矣”。玄烨却道:“效法父皇,黾勉尽力”。于是福临十分看重玄烨,在顺治心目中,福全自然又差了一步。

最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临终时接受洋大臣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正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所以,这个正式的皇位继承人自然非玄烨莫属了。补充一点,福全的母亲董鄂氏不是那个死后谥号为孝献端敬皇后的董鄂妃,请读者不要混为一人,回答完毕,谢谢!


聊以自娱2


玄烨之所以能够当皇帝有三个原因。

第一他的奶奶孝庄的势力在后面支持。孝庄从十三岁到盛京,中间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才让儿子坐上了龙椅,儿子却因爱生痴执意出家当和尚,这让孝庄十分绝望!她虽手握大权但她深谋远虑格局很大,她缓放权辅佐孙儿没有选择做第二个吕后。之所以支持玄烨是因为玄烨和儿子顺治登基情况一样,都是帝年幼而母壮。但玄烨母家是汉人,家族势力再大,也不能像正黄正蓝这些旗手握军权,万一幼子坐上皇位,少壮的母亲家势力压制不住,那么玄烨的母亲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吕太后,后面的事情将不可收拾,大清才刚开始的基业也就此断送。

第二玄烨自小就聪慧而少年老成善于察言观色,属于胸中有丘壑又波澜不惊那种类型。他深得孝庄喜爱,可以说是在身边长大,孝庄行事的手段能力对孙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不用人刻意教,也能说出“将来和父皇一样平治天下”这样与众不同的话来。

第三点,当时天花属于不治之症,玄烨出过天花没有夭折的后顾之忧,历史证明孝庄眼光真毒,康熙终成千古一帝。





谦语谦寻文史录


传位给玄烨并不是顺治帝的主意,而是昭圣太后和汤若望的建议。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四,顺治帝不豫,他曾经考虑过传位给堂兄岳乐,但是被生母昭圣太后和大臣们劝阻,只好选择皇子。

顺治帝一共有八个儿子,最宠爱的儿子,也是身份最高的荣亲王夭折,其他七个都是庶子,没有序齿,长子、六子、八子也和四子一样夭折。

在顺治要死的时候,只有十岁的二阿哥福全(生母庶妃董鄂氏),八岁的三阿哥玄烨(生母庶妃佟佳氏),六岁的五阿哥常宁(生母庶妃陈氏),二岁的七阿哥隆禧(生母庶妃纽氏)四个儿子。

这四个儿子,论生母身份,四位都是庶妃,谁也不比谁高贵,但是,其中二阿哥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和七阿哥隆禧的生母钮氏都是满洲人,比出身汉军旗的佟佳氏和陈氏高档。如果论家世,就佟佳氏的爹佟图赖官职高,其他三位都是名不经传,但官职再高出身汉军旗是硬伤。

要是论年龄,二阿哥福全都十岁了,也更合适,综合各方面,还真是二阿哥胜出。但是,福全和他爹顺治一样,没有出过痘,就这一条,就让福全和皇位擦肩而过。

顺治帝就是小时候没有出过痘,如今都24岁了,却遭遇出痘性命不保,昭圣太后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四个皇子中,唯独三阿哥玄烨出过痘,因此,昭圣太后在汤若望的支持下,劝顺治帝立玄烨为继承人。

因此,三阿哥玄烨才得到登上皇位的机会。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顺治是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六岁即位,在位十八年,二十四岁驾崩(有说是出家),其驾崩之时,皇子都还尚小,唯有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年龄稍长。

所以顺治在皇位的继承人上面,就仅考虑从这二人中选择一位,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标准来选择的话,皇位应由福全来继承,但清朝的皇位继承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例如皇太极本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顺治皇帝亦如此,其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所以顺治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也未按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来选择。

玄烨有三个方面是二哥福全所无法相比的:

其一、玄烨深得孝庄太后的喜爱,孝庄太后不但让自己最信任的侍女苏麻喇姑担任玄烨的启蒙老师,而且自己也经常亲自予以教导,孝庄太后作为清初的无冕之君,其对玄烨的喜爱,是顺治择立新君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



其二、玄烨得过天花,且痊愈了,天花在清初几乎是不治之症,很多人是谈之色变,但人只要得过一次,便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从此不会再患,为了帝国的新君不像他一样短命,玄烨健康的身体,亦是成为新君的重要因素。

其三、福全的腿不好,这对于福全来说是致命的,因为皇帝是要君临天下,成为万民之主的,为了皇家的颜面,立一个身残之人肯定不行,另外福全在读书习武等方面,既没有玄烨聪明也没有玄烨用功。


福全没有被顺治立为帝国的新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福全自知能力远逊于弟弟玄烨,所以曾向父皇顺治表示过,自己愿做一世贤王,无意与弟弟玄烨角逐皇位。

从后来玄烨即位后的功绩来看,顺治选择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是正确的,因为顺治时期的大清,并非国泰民安,而是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尖锐,若即位之君无雄才大略,是极难让立足未稳的清王朝继续走下去的。


清史宴


作者笔下出文化,文化内涵见历史,我是小作者,我来分享。


清朝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各种不可思议事情层不不穷,关于顺治为什么仅仅让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

公元1661年,顺治驾崩,历史上有记载是死于天花。这个时候的顺治,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也就是玄烨,没有传给福全。

分析一下顺治可以传位的继承人,看清史得知,顺治一共在位不到十八年,并且只生育了八个皇子。大皇子、四皇子以及六皇子早期夭折,也就没有了下文,还剩下五个皇子。

在年龄上还要排除三个,因为年龄上相差甚多,只有二皇子福全以及三皇子玄烨,但立长不立幼的道理都知道,但为什么顺治选择了玄烨呢?

分点概括:

1.勤奋好学,胸有沟壑的玄烨

玄烨深的孝庄皇太后以及顺治的宠爱,是因为玄烨集百家所长,各种学问往往一看便知,顺治皇帝看似对玄烨进行了放养,但是一直暗中关注,得知其勤奋刻苦。

顺治定期会给皇子进行考试,就是为了考校其功课作业的进度,有一次在考试中,福全自认玄烨比他更适合当皇帝,自己愿意成为贤王。

福全

玄烨年纪尚小的时候,被孝庄太后严格管理,不管做什么还是一言一行,都是按照皇帝来培养的,自然有一颗帝王心,有能力也有野心。

2.年幼天花,终生免疫天花

年幼的玄烨,曾经患过天花病毒,为此差点就死了,但最后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在此之后,对于天花就有了很强的免疫力。

顺治比较重视汤若望,汤若望称小时候的玄烨得了天花没死,就说明以后也不会得天花了,人一生只会得一次天花,这更加确定了玄烨的帝位。

很多传言中,天花才是玄烨当上皇帝的关键,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3.福全的缺憾,无心争夺帝位

距传说福全有一个眼睛出过问题,所以当时顺治觉得福全不是一个“圆满”的继承者,所以就没有立福全,这只是一部分。

上面提过其实福全内心想过的是淡然生活,心中根本不想争夺这个帝位,对于治理家国天下没什么野心,故而主动跟顺治说过,顺治也就应允了。

结语:

以上就是为什么福全没有得到帝位,反而是三子玄烨得到了帝位的原因了。

玄烨也就是康熙帝,前期的才能自然是不用说,尽管后期一系列问题,但还是不能抹杀其功劳的存在。

题外:

《少年天子》之中,有人说:“孝庄太后看到大号(顺治)被练废了,然后从中汲取教训把小号(康熙)练好了”,其实蛮有感触,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能够更加清晰知道一些具体原因。


笔下点史


作为一名父亲,顺治无论作何选择都是正确的,毕竟皇位只有一个。但是作为一个有贤名的皇帝,选择一个储君那就需要抛弃自己的喜恶,从各方面来仔细衡量自己的选择的继承人是否达到标准。

在这方面顺治努力做到最好,他相继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

顺治是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突然病危的,他此时首要的任务自然是先将养好身体,立遗诏说起来只是为了预防意外。

顺治在当日将大学士麻勒吉和学士王熙召入宫内,至于商谈了什么,具体不清楚。王熙在他的笔记里未敢透露,用词极为谨慎,只是描述事情重大而已,以至于不敢多言。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王熙的确是和顺治讨论了日后朝政大事,或许涉猎了嗣君人选问题。但是也仅限于讨论,并没有确立。这在数天之后,也就是正月初六晚上,王熙两人又受到了召见可以看出。要知道,顺治在初七时就病逝。

也就是说,初六晚上的会见是形成了定论,应该是由王熙执笔的。关于这份诏书,甚至可以说是顺治的罪己诏,满篇几乎是顺治自查自纠的过程,只是在末尾带上了康熙,立为继承人。

如果就此说顺治与两位大学士两度会晤之后,就定下遗命,也显得过于草率。

那么,顺治是如何在康熙还是幼小的时候,就笃定玄烨一定是这样的长寿且睿智的圣君?他为何独独圈定了玄烨?

假如从结果往前推的话,顺治的确做到了一个父亲应当做的,也做到了一位皇帝应该做的。

继位的康熙,虽然年仅八岁,依然坐稳了江山,降鳌拜,平三藩,收服台湾,亲征葛尔丹,平定西藏,抵御沙俄,件件桩桩都是让人叹服不已。更为关键的是,在如此战争频发的时代,康熙竟然将永不加赋定为国策,是为藏富于民,与民共享太平的创举。可谓文治武功,皆是令人称道。

但是,仅从长了一脸麻子上说起的话,确实有些勉强。

四大辅政,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不但一颗麻子也没有,作为首辅的索尼更是垂垂老矣,担任首辅之初已是年近七旬,七十古来稀。顺治对于这位已然是上下朝都要抱着药罐子来续命的老臣,是不是应该更担心四大辅政去其一,稳固的局面会失衡,从而危及皇权。

所以,麻子是出过天花的象征,长命一说也确实占些分量,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其实,顺治还有其他选择,当然不是他的子嗣,而是他的兄弟。太宗皇太极有子十一人,其中有7人在顺治十八年之前过世,但是还有4人存留。分别是辅国公叶布舒,镇国公高塞,辅国公常舒,辅国公韬塞。(爵位是日后康熙封赏的)

事实上,顺治一个都没有选择。顺治他之所以最终没有选择,是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4人无不是子嗣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且无一人出任旗主,虽然可以是长君,但是没有威服臣属的威望。仅有镇国公高塞有些才能,长于诗书,年龄也适合,继位之后偏于文治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此时南方有明室宗室未平定,文治只能是稳定之后的事情。

另一方面,顺治出于对皇权血腥一面的敬畏,更是招到大臣们的反对,以及对母后孝庄之前遭遇的种种的忌惮,最终放弃了立兄弟继承皇位的想法。

那么,只能将时间锁定在顺治初二至初七之间,顺治究竟见了什么人来判断推理顺治是如何下的决定?

在清朝初期,还存在着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本身就是协助或者审定国政,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创建,后经多次改进,形成一项固定制度。

顺治的最后决议是会参考上述制度的商定结果,但在顺治病重期间,商定的结果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关键还是在孝庄的身上。在顺治的遗诏之中,着重描述了顺治对待母后的做法有失妥帖,并将其一再提及,那么孝庄的劝说自然对顺治会有很大的影响。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其实,康熙被立为帝,孝庄算是早有“预谋”,并且苦心经营。康熙回忆孝庄是如何教育他时,这样说到。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母(孝庄)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

可见,孝庄在顺治未确立嗣君时,已是心有所属。而早在康熙未出生前,孝庄就早已认定康熙的母亲佟妃,身怀龙子,并且大作宣传。

顺治十一年春,(佟)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