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兰州皋兰山“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是什么?

北纬37度八


这个问题很简单,随便一搜,把本处也吓傻了。再看其他回答,还真有人煞有介事的去解释。这世界怎么了?这是个传说,但也足够荒诞。简直不可能。下面就大致分析一下。

先把故事情节简单说一下。

说是一个采药的,得到一本天书。并且按照天书的指点,找到了龙脉。在他死后让儿子朝天上射箭。射满八十一天,就能成为皇帝。死时候还要不穿衣服,赤条条来赤条条走。

但是在六十四天,平射了一支箭,射到了南京朱元璋的宫殿柱子上。然后朱元璋找刘伯温,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西北方向有龙气生成。刘伯温就带人去西北,斩断了龙脉。

先不说,天书和龙脉的事,单说从兰州到南京,坐飞机也要五个小时。一个人力气再大,能把一支箭射出这么远的距离。那还当什么皇帝?直接成仙了。

那么请问,这支箭从第六十四天射出去,要多久能射到南京朱元璋宫殿的柱子上。就按照飞机的速度,五小时到。那么,刘伯温带人去甘肃要多久呢?古代没有飞机、火车,只能骑马、坐船。从南京到兰州的距离是:1712公里。

古代快马可以一天跑100公里。这么长的距离,就是十七天。且不论刘伯温当年的岁数能不能禁得住骑马颠簸。即使按最快的速度,从第65天开始启程(做准备工作,召集人员,也要时间)。也要十七天后才能到。65+17=82。最后期限是八十一天。正好没赶上。

再说刘伯温其人。本身就是个书生。后来被神化了,甚至妖化。仅次于诸葛亮的位置。但观其生平却没有到过甘肃。

有的说是做法,并没有亲身去。用桃木剑,朝着西北方向劈了一下,结果当地的皋兰山立刻塌陷了一块。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能练成这种神功,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又何必那么辛苦。直接让刘伯温那把桃木剑,照着虚空劈一下,直接就斩了陈友谅的首级。

不过说到龙脉,在风水学上来说,还真有这种说法。

由于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也是从西向东流。风水随动,便是风水。而江河便是龙的脉络,根据由西向东的走势以及中国的山川地形,确实有三条龙脉。这三条龙脉的走向,由北到南,依次是:

北龙是黄河,由青海而出,贯穿甘肃、山西、河北,之后北上,覆盖东北,延伸至朝鲜半岛;隐入东海。北京正在这条龙脉上。

中龙在黄河与长江之间,覆盖川、陕、冀、荆、皖、鲁,入渤海;古都西安、洛阳,在这条龙脉上。

南龙便是长江了。覆盖南方地区。南京、上海在这条龙脉上。

而前面那个荒诞故事的主角刘伯温确实也与龙脉有些关系。据说,南龙的走向是他考证出来的。即从峨眉山沿江而出,东行到浙江海盐是南龙的尽头处。


参习处


刘伯温怒斩皋兰山龙脉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但是很少有人看过完整版的,都是残缺不全,今天羽评郡主就将完整的“刘伯温斩皋兰山龙脉”的故事写出,喜欢看民间传奇故事的不妨看看,当不得真。



第一部分

相传在兴隆山以前叫“兴龙山”,山里森云密布、走兽成群,如今却丝毫不见鸟兽,成了荒芜之地。山里住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阴阳先生,他有两个儿子。


一天,两个儿子按捺不住,就去问父亲,让父亲教他们本领,可是老先生说不是我不教你们,是你们没有这个根基,兴隆山这个地方时卧虎藏龙之地,教了你们万一糟蹋了龙脉怎么办?

后来在老先生临终之际,两个儿子问他死后埋在哪里?老先生说:“我死后你们不必声张,只需要将我的身体用清水清洗干净,再赤身用草席卷起来,用草绳子捆好,再抬着他向兴隆山一直跑,绳子在哪里断就埋在哪里,切记不可随意移动,等到墓地修好之后再守墓一百天,同时还要将我留给你们的桑弓柳箭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拉弓三次,最后到了第100天,你们就将箭对准太阳射出去,这样你们便可出人头地。”


说完便断气了,再用草席卷起来的时候,老先生的女儿说父亲赤身不好看,最后就穿了一条裤子再卷,而后两个儿子也的确按照吩咐,每天守墓,还坚持拉弓三次,但是100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将日期算错了,到了第99天的时候,他们就将箭对着太阳射了出去,没想到那支箭射出去后就不见踪影,两人害怕就赶紧回家。

第二部分

朱元璋在天下安定之后,清早洗脸时,突然一支伴着红色光芒的箭从他身边掠过射中了金銮殿的柱子上,吓得朱元璋差点摔倒在地,事后朱元璋怒气难消,心想竟然有人谋害我!我定要差个水落石出,可是一问大臣们,他们都说不知道,更何况今日也没人去过朱元璋的寝宫。



朱元璋一拍大腿,怎么没想到刘伯温呢!于是去找刘伯温问个清楚。刘伯温得知这箭并非皇宫人所谓,掐指一算,认定这支箭是从西北方向射来的,而西门方向射到宫殿,直指朱元璋,看样子西北有真龙天子,对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对刘伯温一直都是深信不疑,这次决定派刘伯温亲自前去西北斩断龙脉。


刘伯温到了西北地区,四处打听,查探龙脉在何处,走到榆中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条连绵不绝的山脉,这里山清水秀、奇峰罗列,鸟兽成群;而河水也同样哗哗流淌,鱼跃龙门,刘伯温断定龙脉就在此地,于是命人去打听附近又没有奇异的事情发生,果不其然,刘伯温得知阴阳老先生的下葬怪事。

第三部分

刘伯温找到老先生埋葬地点,命人开挖,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白天挖了一大半,第二天起来一看坟墓又合上了,刘伯温知道事有蹊跷,决定不分昼夜,终于将坟墓挖开,打开棺木,草席早已腐烂,只见老先生上半身已经长出龙鳞,下半身因为穿了裤子,没有长出龙鳞来,但是一条腿已经跨上土龙,准备一飞冲天。




刘伯温赶紧命人摧毁坟墓,接着将附近的龙脉也挖断,据村民们回忆,从这之后,兴隆山就开始荒芜了,树木生长缓慢、山间鸟兽也不来此地栖息加上不断的砍伐,最后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刘伯温在兴隆山地带一直寻找龙脉,怕有疏忽,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异动,总感觉还有龙脉没有斩断。于是他又来到兰州城,站在高楼观望,发现黄河奔腾直流,旁边两座大山隔河对峙,黄河上方的雾气不断被旁边两座山吸走,慢慢融合在一起像极了两条腾飞的龙。



南边的龙头早皋兰山,北边的龙头在九州台,一旦两龙相交,真龙天子定会重现于世,刘伯温自知大事不妙,幸亏发现及时,他命人将皋兰山山脉挖断,自己默念咒语,皋兰山上空出现一把巨剑,将皋兰山斩断,后来人们就将挖开处叫做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做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叫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用来压住龙的身体,后来人们把那里叫做四墩坪或者伏龙坪。

皋兰山

兰州红山根红泥沟的红土,就是当年刘伯温斩龙时的龙血染成的。除此之外还在伏龙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根据民间传言,龙脉断了后,南北两山生态逐渐恶化,变成了荒山秃岭。

以上就是刘伯温去西北斩皋兰山龙脉故事的全部细节,可能很多人以前看到的都是残缺的,如果您喜欢历史或者有趣的历史故事,就关注下羽评郡主,带给您有趣的历史知识。


猫眼观史


这个传说是说兰州皋兰山一带有一个老人发现了龙脉,要求儿子在向天射箭81天后将自己赤身葬在龙脉所在之处,结果儿子在射箭的过程中有一支箭射到了南京朱元璋的宫殿,朱元璋一看这还得了,招来刘伯温一掐算,知道了龙脉的存在,刘伯温遂赶往兰州,在皋兰山斩断了龙脉,并用一系列手段做法压胜镇住了这个地方,后来当地人把刘伯温斩龙处称为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叫红山根。

刘伯温没有去过兰州,他也不是术士,所以这个传说是完全虚构的,不过,刘伯温兰州皋兰山斩龙脉的传说是对明代初年西北政治军事紧张局势的反映,也是对明代初年西北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明清以来,兰州科举出身的大官不多,因此兰州当地百姓在皋兰山顶修建了魁星阁等建筑,取聚集兰州文脉的意思。


谈古论金


龙脉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风水业内公认: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另外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长安,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

西北自明代后就没有出过更大的官或者天子,原因就是刘伯温斩断了西北的龙脉。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朱家江山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命令刘伯温到全国各地去巡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有龙脉,如果有,就想办法破坏掉,以免出真龙天子争夺朱家天下。

这一日刘伯温来到了兰州白塔山,他在山上的望河楼极目远眺,见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南北岸边有两座大山对峙,山上郁郁葱葱,树木林立。兰州城被黄河隔开,河上水汽弥漫,与山的雾气合在一起,似有七彩霓虹。

刘伯温是个识货之人,他看南北两山宛如两条龙,此地将来必出真龙天子。

于是,刘伯温将发髻解开,长发披肩,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剑,朝着皋兰山龙头处一挥,大叫一声:“开!”只见愁风惨雨,雷声阵阵,剑指过去,山顶染红。刘伯温知是龙头已被斩下,为保险起见,又在南山上修了一阁,压住龙头;在龙尾处修筑4个土墩,以免龙翻身。这样,兰州的龙脉被刘伯温斩断,此后再出不了天子。

此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了,把皋兰山有红色土的地方叫红山根,把筑了四个土墩的山,叫成四墩坪,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

刘伯温继续四处巡视,斩断了无数的龙脉,最后只独放过了长白山的一条龙脉。这是因为长白山的龙脉特殊,龙眼在一颗长衫树下,刘伯温没有发现这条大龙。也有说法是刘伯温算到自己以后的子孙会跟随长白山龙脉的主人,如果斩了这条龙脉,将来生孩子没屁眼。

长白山龙脉没有斩断,后来在此崛起了爱新觉罗家族,成为明朝的埋葬者。清朝历代皇帝也听过这个故事,为了保证龙脉安全,在清朝长白山是禁区,不许别人上去的。


宰少


我是历史工匠我来回答,关于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来源于甘肃民间故事

甘肃兰州皋兰山被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来源于甘肃民间传说,对于刘伯温斩龙脉,要从朱元璋创立大明朝后开始说起

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内心极为不安,农民出身的他,虽然历经磨难夺得天下,但出身不好的他最是没有安全感,总认为有人要加害他,有可能夺取这得来不易的朱氏家天下,所以密令刘伯温前往全国各地侦察风水,将有可能诞生真龙天子之地毁掉,所以才有了标题的,刘伯温斩龙脉

故事的主角刘伯温,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其中刘伯温的风水秘术,寻龙定穴,最为后世津津乐道

刘伯温被后世各种增加神秘色彩,犹如诸葛亮般,神魔化,其中又以风水传说居多,其实刘伯温是深悟天地日月运行之道、精研五行八卦之精髓,重要的是他还会寻龙脉点龙穴断地气辅佐江山。当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受到一位老道的点拨说,天下龙脉众多,龙脉之地必出反王。所以,朱元璋就命刘伯温带兵去到处寻找龙脉龙穴宝地,斩断龙脉地气,以保大明江山永固。在我国大江南北,关于刘伯温斩龙脉龙穴断地气的故事很多,数不胜数,讲起来又是绘声绘色,甚至是有的县志里正式有深刻的记载。

说起龙脉龙穴宝地的事神乎其神的,虽无太多的科学道理,但有些产生的现象至今为止,也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在风水学中,龙脉其实就是起伏的山脉,一般龙脉聚集的地方被成为风水宝地,有龙穴孕育。

话说刘伯温领朱元璋命令后向西北出发,我们都知道中华大地龙脉始于昆仑山,分支后一条走于黄土高原从北京到长白山。另一条从西北川蜀到金陵入海。所以刘伯温对于西北大地是重点照顾的,

刘伯温来到了西北边陲,在兰州白塔山上的望河楼,极目眺望,但见滔滔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南北两条大山雄峙两岸,山上灌木丛生,郁郁葱葱;山顶上还有几棵老树迎风挺立。他再俯视金城,城池虽比不得北京、长安宏大,却也是一河隔双城。若西守金城关,东扼桑园峡,南北两山驻以重兵,其坚固程度,真如金汤浇灌一样。

刘伯温看后,不由得在心中叫好。刘伯温追随朱元潭多年,过惯了军中戎马生活,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这一天早晨,他又登望河楼,发现黄河之水气竟然与南北两山的雾气合在了一起。这雾气被晨曦映照着,似有彩虹出现。他忽然若有所悟:这南北两山不正是两条龙吗?那河南面的皋兰山最高处不正是龙头吗?那西端的末尾不正是龙尾吗?那北面的九州台不正是龙头吗?倘若两龙交尾不就真要出真龙天子了吗?

第二日,他将发髻解开,将长发披于肩上,穿起了道袍,手持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朝着皋兰山龙头处把剑一挥,大叫一声:“开!”说也奇怪,那被剑指过的地方,土的颜色从此就变红了。刘伯温还不放心,又指使金城地方官在南面山上修了一阁,压住龙头;在龙尾处高筑起4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墩,把龙尾压住,以免它再次翻身。刘伯温征服了南面的龙后,又去制服北边的那条龙。据说寺院也是可以压邪气的,他又指使地方官在金城关上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并且对白塔寺进行了扩建。这样,北面的龙便也给制服了。兰州的龙脉就这样叫刘伯温给斩了。后来,南北两山的灌木丛不见了,就连那皋兰山顶上的几棵大树也没了,变成了秃山。每年开春之际,兰州还要下几天土。据说,这也是因为风水走了的缘故。以后的兰州不要说没出过皇帝,就连大一点的人物都没出过。几百年来,兰州当地岁数大些的老百姓,每谈及此事,还都对刘伯温表示愤慨呢。以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了,把皋兰山下有红色土的地方叫红山根,而且还附会其意,把筑了四个土墩的山,叫成四墩坪,也叫伏龙坪,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

这就是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之一,据说当年刘伯温斩的龙脉达到三千之数,但能猜测到神算如刘伯温也没想到,在长白山支出会诞生下一条真龙天子。

我是大历史小工匠,择历史终一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阐释君


古书中说,昆仑山为龙脉之祖,先后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龙脉。北干龙脉与中干龙脉造就了黄河,中干龙脉与南干龙脉造就了长江,进而形成了我国三山夹二水的特殊地理地形。而刘伯温所斩的龙脉就在皋兰山、青白石、兴龙山的走向上。

刘伯温斩的这条龙脉应该是属于北干龙脉的支脉,并非特指皋兰山一座山,而是从皋兰山到兴龙山的这个走向上。兰州榆中的兴隆山也是龙脉的所在地,所以也就有了两个关于刘伯温在西北斩龙脉的传说。

皋兰山在东西方向上环拱着兰州城区,自古以来就是兰州的屏障。刘伯温,明朝的开国元勋,精通阴阳象纬之学,通俗的讲就是能掐会算之人。传说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斩断了天下九十九条龙脉。

皋兰山、兴隆山之龙脉便是其中之一,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让刘伯温帮其推测大明的国运。于是刘伯温日观天象发现西北方隐约有游龙之气浮现,预示着西北方将有能人崛起,会对大明江山构成威胁。

为保大明江山永固,刘伯温领朱元璋命遂到西北斩断龙脉。刘伯温发现龙脉就在皋兰山到兴隆山的走向上,一条龙头在兴隆栖云之顶,另一条龙头在皋兰山巅。两条龙尾相交于青白石。刘伯温决定先除掉皋兰山巅的龙。

在一黄道吉日,刘伯温身穿五色道袍,手提桃木宝剑,设立祭坛并烧起起黄纸符,口中念出真言,朝皋兰山方向念了一声“开”,忽然间皋兰山山巅被削平,山势也因此而改向,自此皋兰山没有了龙气,刘伯温当的斩龙之地后被称为伏龙坪。

接着就是斩兴隆山的龙脉,传说在兴隆山中有小山蒲家坟,有位姓蒲的阴阳家为了夺取大明江山,而遍寻全国,最终将兴隆山仙人峰作为墓地,可使后代取得江山。这位蒲先生临死前嘱咐儿子说,他死后在蛇打鼓、狗摇铃、驴骑人的时候下葬。

下葬之后还要为其守坟百天,且在最后一天太祖朱元璋在金柱前洗漱时,也就是日出时分,让儿子将神箭射向太阳,朱明朝江山便可由蒲家取而代之。蒲先生去世后,儿子便按其遗嘱足足等了四十九天,才出现了父亲下葬所需的所有条件。

之后便是其儿子漫长的守墓过程,由于蒲先生的墓选在深山之中,夜间阴风阵阵,鬼哭狼嚎,再加上连绵不断的阴雨,让其儿子好生害怕,好不容易守到九十九天。这天媳妇进山送饭,看到男人疲敝不堪,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媳妇就劝他回家,也不在乎这一天的时间,到明天朝太阳方向把箭射出就大功告成。男人经过仔细的考虑后,便同意了媳妇的说法。次日,儿子将父亲生前绑好“符”的神箭朝东射去,这一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柱子上。

当时朱元璋正在柱后洗漱,见状大吃一惊,急忙传来刘伯温。这就回到前面我们说的朱元璋派刘伯温赴西北斩龙的之时,刘伯温在斩掉皋兰山之龙后,马上带领人马来到兴隆山。刘伯温发现两山峰如龙飞跃,一派帝王之像。

于是命人凿挖山石,取出栖云峰上的两绽黄金,后又挖仙人峰左腿。可是挖了几十天毫无进展,有位民工忽然发现挖开的壑口里有人说话。刘伯温得知情况后,便命人昼夜不停的挖,最终挖出个芦草根,众人将其斩为两截。

忽然芦草中渗出鲜血来,一直流到了河边,如果能流进水中,蒲先生便可大功告成。可惜他儿子少守了一天坟,鲜血在离河水一指宽的地方被牛蹄印所阻。最终蒲先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刘伯温也成功的斩断了龙脉。

刘伯温斩龙脉,只不过是民间的传说罢了,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解闷的小故事而已,自然谈不上相不相信之说。刘伯温斩龙脉虽是民间传说,但蒲家坟确是有记载的。《皋兰县志》中记载蒲察氏为女真人,后将蒲察复姓改为“蒲”姓。


野史也是史


关于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有很多种,这里也是归纳了多种传说,整理而成的。

传说,朱元璋登基以后,一个姓李的大官犯了错,被朱元璋发配到西部。这个李姓人家在西部安家落户之后,虽然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但是他的心中,还是对繁华都市比较留恋,时常想着要返回京城。

没几年这个姓李的人父亲去世了,他的父亲临死之前,救过一个道人。这个道人为了报恩,就给李家点了个穴。并且告诉他,他的父亲死后就葬在那里,而且还要为他的父亲守孝100天。然后朝东边射上三箭,就可以带兵攻打京城了。

等到他父亲去世之后,按照道人的要求,将父亲葬在点好的墓穴之中。然后他便开始守孝,等到第99天的时候,他的夫人受不了了。心想少一天也没事儿吧,就想快点结束。于是李夫人就催促她的丈夫赶紧射箭,在夫人的催促之下,他也坐不住了,拿起弓箭,狠狠地朝东边射了三箭。

没成想,这三支箭居然像哪吒拉开的乾坤弓一样,一路向东,直到京城,差点就射中了正在洗脚的朱元璋。这还是因为他守孝期间不,。如果他能守够100天,那么朱元璋必死无疑。

被着三支箭吓得半死的主朱元璋,连忙召集刘伯温入宫。刘伯温打眼一看。就发现这三支箭不对劲。于是就率军去查看。而射箭的这个人,发兵到半路,听说朱元璋居然没有死,而刘伯温却带着大军前来,吓得连忙退回老家。

刘伯温带着大军到了西部之后,多番调查,也没人知道谁射的箭。刘伯温仔细的观察这里的地形,发现这里居然藏着龙脉。刘伯温大惊,这可是要出皇帝的。刘博连忙命令部下,将找到的龙脉一一斩断。

这一天,刘伯温爬上了当地最高的山,向下俯视。发现还有两条地龙向西延伸,已经快到黄河岸边了。这两条地龙已形成双龙戏珠之势,如果龙头和黄河接连在一起,那就要变成真龙了。到时一定会改朝换代。

刘伯温命令军队挖山斩脉,但是,白天挖开之后,到了夜晚龙脉会自动合拢。就这样不停地挖,持续了几个月,刘伯温忍不住了,命令部队日夜兼程,不间断的换班挖龙脉。

就这样,刘伯温把两条龙脉挖的支离破碎。没有了龙气之后,整座山也变得荒芜起来。从此,此地再也没出现过大人物。


老虫


兰州古名叫金城,是汉骠骑将军所建的前进基地,取名固若金汤的意思。霍去病的前进基地,就设在皋兰山北麓,汉军驻扎在半山腰,离黄河较远取水不便,霍去病拔剑击出五眼甘泉,皋兰山北麓又叫五泉山。隋大业年间,在皋兰山下设州府,故称兰州刘伯温带着人,四处寻访,查看风水地脉。这一天,来到了榆中,只见眼前一条山脉,山清水秀,奇峰罗列,鸟兽成群,的确不凡。再往前走,河水哗哗流淌,小鱼跳跃。刘伯温断定射出惊天一箭的人就在这一带,就耐下性子慢慢查访,果然打听到了蒲阴阳这个人,更听到了安葬时发生的怪事

于是,刘伯温挥剑向皋兰山下斩去,相连的山脉便被斩出缺口,这就成了后来的大豁岘,皋兰山尾部成了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就成了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即为四墩坪,也称为伏龙坪,坪上还建了一座伏龙亭。


江小周


兰州古名叫金城,是汉骠骑将军所建的前进基地,取名固若金汤的意思。霍去病的前进基地,就设在皋兰山北麓,汉军驻扎在半山腰,离黄河较远取水不便,霍去病拔剑击出五眼甘泉,皋兰山北麓又叫五泉山。隋大业年间,在皋兰山下设州府,故称兰州。兰州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他是中国的几何地理中心。控制了兰州,就控制了河西走廊,从而控制青藏高原和新疆。

兰州的风水很好,皋兰山如同龙头,蜿蜒向西伸展,有龙爪龙尾,这就是兰州的龙脉。龙脉之说,起源已经很早了,唐玄奘西行过兰州,就有了龙脉的传说。而兰州龙脉被认可,起源于成吉思汗征西夏,先驻兵于皋兰山下,经阿干(蒙语)过榆中,看到兴隆山(兴龙山)植被繁茂风景优美,便说百年之后葬于此地。

而关于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是朱元璋灭元建立大明。大明之初,朱元璋想江山永固,曾经和刘伯温有一次长谈。谈话开始前,朱元璋咬了一口烧饼,用玉盘扣起。刘伯温来了,就让刘伯温猜是什么东西。刘伯温随口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后来,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问答,就被记载下来,成为预测千年国运的预言,被命名为《烧饼歌》。

传说,这次谈话之后,刘伯温认为北方有天子气,就行走天下寻访威胁大明江山的天子龙脉,这一日刘伯温来到皋兰山下,一看不得了,一条大龙就要腾飞而起,刘伯温遂将兰州龙脉斩断,断龙脉的地方就是今伏龙坪。刘伯温是否真的斩龙脉,不得而知。

而真正斩断龙脉的原因,是阿干镇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时,去往阿干的老路要从伏龙坪过,后来人们在伏龙坪下,沿雷坛河修建了一条运煤的路,而这条路的确把龙脉弄断了。但是今天,铁路和公路又把龙脉接上了,而且传说刘伯温的法力咒语,也只能维持五百年。

兰州老地名和龙有关的还很多,老兰州人说兰州有九条龙。有看风水的人说,自从陇海线通车以后,兰州的龙脉就重新接上了。真的假的,谁能说清楚呢。但是,兰州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挺多的,就是没有好好开发宣传。而且,近年来,兰州的气候也有所改变,兰州雨水比以前多了。


冷清先生


关于刘伯温斩龙脉之说,不仅有甘肃兰州皋兰山这个版本,还有东北版本。盖因朱元璋自草莽而皇帝,他与他的那一班人颇接地气,故事很多。


好,先说这个甘肃版本,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明朝建立后,北元政权应在甘肃有动作。王保保(就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之兄)始终是个隐患。当年刘伯温与李善长不和辞官,临走前特别叮嘱朱元璋:凤阳虽是您家乡,不宜作都城;王保保不可不防。

从这些言行可知,刘伯温关注过西北是无疑。咱们就当他来了皋兰山。

据说,刘伯温来到了兰州,登高望远,观察风水地理,就看见滔滔黄河日夜奔流不息,南北两山势若来龙盘踞,大河中氤氲的水气蒸腾,与两山的雾气融合一处。这气象分明就是表明这块地方,是双龙荟萃风水极佳的宝地,山龙与水龙的结合,相得益彰互相裨益,日后可是要出帝王的!



这等危及朱明天下的事,刘伯温焉肯姑息?

于是,刘伯温命人日夜开挖,将龙脉挖断,并且在龙尾——伏龙坪——上修建了四个墩子,寓意钉龙桩,并且修了一个伏龙亭,山顶处修建了一个阁楼,用以镇压。

按照后人的科学解读,这貌似是在兴修水利……不过据当地人讲,刘伯温如此这般之后,此地人才凋零,再没出过像样的人物,不知是真是假。

但刘伯温东北斩龙脉事更神奇。

传说朱元璋某晚有梦,见东北方光芒万丈,醒来不乐,告之刘伯温,言恐此地有天子之气。


刘伯温到东北实地考察,目观天象。果见天有八龙。于是作法砍之,到最后,见剩下一龙伤遁,他心念斩龙乃逆天之举,不忍赶尽,放了这条龙。

二百多年后,果有后金八部崛起,最后努尔哈赤一部胜过……然后,满清代明。

人们还说清朝入关后封禁长白山,是为护龙脉。

我看他们是为了保人参,天知道满清在人参贸易上赚了多少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