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区别在哪?为何说大炮对轰时用战列舰,追击受伤战舰时用战列巡洋舰?

专打韩棒子


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一样拥有大口径舰炮以及高大的舰桥,从外观上很难从外观上辨别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如果从外观上来看,那就是战列舰比较短粗,而战列巡洋舰比较细长。这是因为早期舰船动力还没有实质性提升的时候为了增加军舰的航速就必须增加锅炉,而为了给多出来的锅炉腾出位置,就必须将舰体拉长,而更小的长宽比可以降低军舰航行的阻力。而战列巡洋舰只有英国和德国有建造完成,而美国和日本并没有服役过这一舰种,美日的战列巡洋舰被华盛顿海军条约给改成了航母。


上面用赤城号航母是用战列巡洋舰的舰体改过来的,可以看出无论是长宽都比下面的长门号战列舰要大,但实际上长门的排水量比赤城的排水量还要大

而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区别就在于装甲的厚度,首先战列舰可以用火力、机动、防御这三大属性来衡量。而战列舰为了防御一般都会将舰体尽可能的缩短以减小被弹面积,而战列巡洋舰的舰体更长,同吨位下的装甲平均分配到更多的面积时平均厚度就比较薄。所以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区别就仅仅区别在这里,战列巡洋舰设计时是为了对付对方的巡洋舰的,但是由于它整体航速比战列舰快,所以很容易盲目自大跟对方的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对上炮。不过英战巡的防护没有德战巡防护好,所以对轰时就是英战巡吃亏了。
美国田纳西号战列舰,可以看出


它非常宽,其装甲厚度比衣阿华级还要厚

其实和无畏舰一样,战列巡洋舰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也就一战前期流行而已,而战列巡洋舰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它不行,而是因为在一战时期战列舰就已经开始在发生动力系统的革命性变化,那就是石油代替煤成为军舰的燃料。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就是世界上第一型采用全油燃料的军舰,航速就能达到了此前战巡的24节航速。而1920年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的航速就已经能达到26.5节了,所以舰船动力系统发生革命性变化使得高速战列舰成为可能,这才是战列巡洋舰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也就说以前因为技术原因妥协了装甲,现在技术提高了不用妥协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区别,主要在装甲上。战列舰的装甲带厚,排水量大,因此航速普遍不高,在对攻时候占优势,因为装甲厚重,不易被击穿。

战列巡洋舰是在尽可能把大口径舰炮装上去的同时,牺牲一部分装甲,以换取更高的机动性,跑得快,所以追着别人打很合适。

战列舰,因为最早海战时,火炮安装在船体两侧,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火力,需要把战舰横过来排成一条直线,这种战术被叫做抢T头。因为排成一条线,所以得名战列舰(作战时候排成一列的战舰)。

战列巡洋舰的出现,最早是英国皇家海军提出的概念。因为海上交通线经常被敌人攻击,很多物资还没使用就损失掉了,为了保卫海上交通线,需要火力足够凶猛的战舰。当时战列舰成本高,加上跑得慢,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保留战列舰的火力,结合巡洋舰的速度,就这样,战列巡洋舰诞生了。

因为当时在动力上没有革命性提升,所以无法有大的飞跃,要想跑得快,就不能太重,于是,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就变得比较薄弱了。火力猛,跑得快,适合追击和驱赶,就像刺客,高爆发,高速度。

而战列舰,装甲厚,跑得慢,在对攻时候占优势,因为既有输出,又很肉,就是典型的坦克。

实际上,战列巡洋舰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战绩,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评论,战列巡洋舰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创新。

二战末期,航母的巨大作用,使海战不仅局限于水面和水下,也把战场拓展到了天空,成为了海战新主宰。自此,称霸海军200多年的战列舰马上被淘汰了!二战以后,只有美国保留了衣阿华级战列舰,加装先进雷达和导弹之后,参加了海湾战争,海上巨炮的怒吼,从此成为绝唱!

大舰巨炮时代就比落幕,属于钢铁和热血的浪漫,再难见到了。


老霍家那小勇


战列巡洋舰,仅从字面意义解释,就是战列舰+巡洋舰的结合体,事实上果真如此,英国人率先搞出这种舰种,企图凭借战列舰的火炮加上巡洋舰的高航速,用来对付海战场上轻重巡洋舰等舰种。

同时,在遭遇战列舰时,又指望利用巡洋舰的高航速,尽快逃之夭夭,不与战列舰玩海上决战的游戏。因此,所谓的战列巡洋舰,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舰种,即牺牲装甲防护能力,以换取所谓的高航速。

战列舰,军迷们都知道,是一种海上的巨无霸,具备厚重的防护装甲,以及超大的大口径舰炮,一般都380毫米以上,炮弹重动辄1吨以上,其高爆榴弹的爆炸威力可想而知。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拥有两艘全球最大的战列舰,即大和号以及武藏号,满载排水量高达7.2万吨,每舰拥有3座3联装460毫米舰炮,一发炮弹竟然重达将近1.5吨,真的没什么舰种能经得住大和级战列舰一发炮弹的打击。

但日德兰海战,英德双方都有战列巡洋舰被击沉,缺乏有效装甲防护的战列巡洋舰,经不住战列舰主炮的轰击,证明了在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之间,战列舰才是海上真正的霸主。

尽管航行速度快,披着战列舰外衣但薄皮的战列巡洋舰在战列舰面前,事实上只有挨宰的份,想凭借高航速逃离却非常困难。

因为战列舰的大口径舰炮射程都有数十公里,战列巡洋舰仅比战列舰快6节或以上的速度,战时极难躲过战列舰舰炮的打击。

综上,航母和舰载机投入海战之前,所谓的海战就是双方舰队舰炮的对轰,谁的舰炮口径大,谁的舰艇装甲防护厚,谁就将处于海战的有利态势。

当然,航速快也是海战的有利因素,利于高速抢占有利的开炮阵位。

这就是海战不同于陆战的地方,想用什么以弱胜强,灵活机动的战术等,事实上是投机取巧,都没有什么鸟用,海战就这么无情,器不如人只有挨操的份。

因此,双方舰队决战时,战列舰肯定打头阵,利用船坚炮利,给予对手以沉重打击,争取海战的主动权,或最终战胜对手。

当然,对方舰艇负伤退出海战场,或整个舰队掉头就跑时,为扩大海战战果,追击的舰艇必须航速高,同时舰炮威力大。

此时,就非常好理解拥有战列舰的舰炮,同时具有巡洋舰高航速的战列巡洋舰就非常受欢迎了。


国平军史


可以理解为机动部队抢占t头位的超重型巡洋舰,一般战列舰会从行成多纵列进行对轰。唯一可以发挥全部火力的只有抢t字头 本身对于笨重的战列舰来说行程双纵列或者更多纵列时,需要消耗很长时间进行机动。这个时候先分遣队要快速机动抢占t字阵位逼迫敌方转向,保证我方火力舰在敌方进行机动时的优势火力。如果说这个时候巡洋舰抢到了位置发现对面的快速舰机动特别好还耐揍火力还猛。自己的t字优势不等主力舰到位就被打散了。会变成敌方t阵逼迫我方进行舰队机动。。在哪个依靠信号旗和灯进行指挥的年代。全舰队同时转向并再次行成纵列相当困难,所以各舰都会走到前一艘舰的转向点进行转向并通过其余告知后舰跟随转向,一艘接一艘的转 日德兰海战时候德军使用过舰队整体转向接敌,也是因为第一分舰队机动跟不上,以及判断失误而被迫完成的,在哪个考蒸汽动力的年代 大型战舰的加减速非常笨拙,再就是没有火控 在战舰转向的时候几乎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才逼出来一个需要在巡洋舰和舰队战列战舰中间的战巡 用处就是在巡洋舰接敌后快速扩大我方优势 一直保持到舰队战列舰到来进行主力炮战。


飞翔D荷兰人


战列舰

战列舰(英语:Battleship),美国军规常用代号为BB。台湾称为战舰,香港称为战舰或战斗舰,日本称为戦舰、中国大陆称为战列舰或主力舰,是装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主炮的大型军舰,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和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大舰巨炮主义时代的极致产物。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作为海军中最大的武装舰艇,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标志,因此常被做为“主力舰”(Capital ship)或旗舰(Flag Ship)。随着潜艇技术日渐成熟,空中优势破坏战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开发,战列舰已不再被认为是建立海上优势所必须的装备,因此已经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这个名词来源于历史上的风帆战列舰(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排成战列线进行战斗的大型军舰。随着蒸汽机、爆破弹和钢铁装甲的发展,19世纪后期出现了称为铁甲舰(Ironclads)的蒸汽装甲舰,即是后来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无畏号(HMS Dreadnought)标志着战列舰“全装重型火炮”的革命,后来所有按这个概念设计的战列舰都被称为无畏舰,与之相对,之前的战列舰称为前无畏舰。不久,出现了比无畏号更强大的战列舰,称为超无畏舰。

海军大国争相建造战列舰引起了长期的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了战列舰对决的日德兰海战。战后,各海军大国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缔约国战列舰的数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条约生效期间被称为“海军假日”。条约失效后,出现了最后一波建造战列舰的热潮,出现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过60,000吨的巨舰。即使如此,战列舰的价值一直受到质疑,更小、更廉价的潜艇、鱼雷和飞机都能对战列舰造成严重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的主导力量。战后,战列舰纷纷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计划被取消,只有美国海军曾在几次战争中重新将数艘战列舰投入使用。

美国最后两艘战列舰威斯康辛号(BB-64)和密苏里号(BB-63)参与1990年海湾战争,是战列舰最后参与的大型战役。战争结束后,两舰先后于1991年和1992年退役,并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正在右舷齐射的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BB-61)。它是世界上最晚服役/除役的几艘战列舰之一)

战列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英语:battlecruiser 或 battle cruiser;又名巡洋战列舰,或简称战巡)是一种短时间活跃于20世纪初的主力舰。战列巡洋舰在尺寸、造价和武装与战列舰相近,但一般装甲都较其薄弱,以换取更高的航速。世界上第一批战列巡洋舰为英国所建造,与同时代的“无畏舰”取代“前无畏舰”一样,战列巡洋舰也是“装甲巡洋舰”进一步发展而成的结果。战巡的设计理念是以自身高航速的优势去追捕速度较慢的巡洋舰,并透过战列舰级别的火力摧毁,而装甲厚重、航速较慢的战列舰则加以回避。然而在实战中,大多情况是战列巡洋舰与防护较佳的战列舰共同作战,其选择性交战的构想难以实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只有英国、德国、奥斯曼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日本海军使用战列巡洋舰此一舰种,著名相关海战包括福克兰群岛海战、德军于北海袭扰英国沿海都市的行动以及史上最大规模的主力舰海战——日德兰战役。英军的战列巡洋舰队在日德兰战役中受创严重,其轻装甲难以承受大口径舰炮弹药的破坏。战后,主力舰的设计倾向转为战列舰航速增快、战巡则是装甲增厚,战列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之间的分野也越来越模糊不清。《华盛顿海军条约》后,各国的主力舰建造计划受到了限制,催生了各种特定数据限制的“条约型”战列舰与战巡,部分的建造计划也因此废止。

1930年代起,世界上只剩下英国海军继续服役战列巡洋舰此一舰种,日本的战巡则已经被重新改造过,与战列舰几近相同的性能。

二战期间,战列巡洋舰再度被投入战场,但只有一艘存活至战后。战巡重新定位于为大型“巡洋舰杀手”的军舰,但在战争中几乎没什么发挥空间,其相关建造计划也被严重限制,以腾出造船能量用于需求更迫切的护卫舰、航空母舰和货船。冷战期间,苏联将“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也归类为战列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所属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人类历史上建成最大的战列巡洋舰。1924年3月17日摄于澳洲)

区别究竟在哪?

这还要从为什么会产生战巡这个分类开始说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蒸汽机和早期蒸汽轮机的效率低下

为了获取更大的功率,就必须安装更大更笨重的机器

这样战舰的重量会大大增加,而为了保护蒸汽机而安装的装甲和巨大的炮塔不可避免的会拖累战舰的航速

在这样的互相矛盾的取舍中,放弃厚重的装甲,但保留强大的火力和更高的速度

这就诞生了战列巡洋舰

特别是英国设计的战列巡洋舰

由于在设计时将装甲作为最后考虑的一项

所以导致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装甲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脆弱

这一点在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暴露无遗(对比一下英德双方的战果就知道了)

设计战列巡洋舰的主导思想是其可以轻易摧毁敌方的巡洋舰,因为战列巡洋舰所安装的主炮可以在自身进入巡洋舰射程之前就向敌舰发起进攻

而高航速使其可以躲避敌方战列舰,或是在海战中袭击对方已经损坏的战列舰

所以说白了,战列巡洋舰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高航速和重火力的产物

(世界上最早的战列巡洋舰 无敌号)

战巡一般保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超过同期战列舰的航速以及明显弱于同期战列舰的装甲

这一点在英国最早建造的战列巡洋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它们的船体和炮塔装甲厚度为6或7英寸(150毫米或180毫米),而相应的战列舰的装甲为11英寸或12英寸(280毫米或300毫米)。它们的航速可达26节(48千米/小时),而当时相应的战列舰的航速为20节到21节(37千米到39千米/小时)。它们的火炮口径为12英寸(305毫米),这与同期的战列舰相当

战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弗莱克群岛海战中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这次战役中英国的坚定号和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消灭了一支德国在南大西洋的巡洋舰舰队。而这正是战列巡洋舰的作战目的

但是在18个月后的日德兰海战中,战巡暴露出其不适合作为和战列舰交战的单位的问题

日德兰海战中一支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舰队试图在英国主舰队到达之前与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作战,其结果是一次惨败。英舰玛丽女王号、不倦号和无敌号爆炸沉没,除少数人外几乎全部舰员丧生。狮号被迫注水入弹药库来避免同样的结局。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虽然强一些,但它们的结局并不好多少。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被重创。在这次海战中,除一艘德国老式战列舰外英、徳的战列舰没有一艘被击沉

日德兰海战反映出战列巡洋舰并不适合用于和敌方战列舰交战,因为其脆弱的装甲无法防御大口径主炮的攻击(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战巡的消亡

此后英国海军放弃了战列巡洋舰的战术。1918年下水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MS Hood)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胡德号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舰。它的装甲比过去的战列巡洋舰强,可是在装甲的设计和布置上面依旧存在先前的缺点,于某些角度下炮弹可以轻易贯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在与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炮战时遭击穿甲板、引发弹药库爆炸沉没,而当时她本来预定要进行相关的装甲修改

而在一战之后,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导致各国进入海军假日时期

在军备竞赛中设计建造的战巡不是被拆解就是被改造成航母(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和美国的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她们均被改造成航空母舰)

而此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海军列强没有建造新的战列巡洋舰

而当时还保有战列巡洋舰的国家——日本帝国海军着手改良了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并变更舰种为“高速战列舰”(日本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稍后重分类为战列舰)

193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技术进步,战巡的设计思维逐渐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新型高温高压重油锅炉使高输出燃气涡轮主机得到普及

这直接导致战列舰即使身披重甲也能够维持相对高速

工程师们不需要为吨位分配而出现极度矛盾的设计思虑

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虽然属性为战列舰,但可以维持29节急速

而最先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的急速甚至达到了33节

由于这种“高速战列舰”的出现,此时设计战列巡洋舰已经毫无意义

而且航空母舰的出现导致战列舰失去往日武力投射指标意义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了真正的战列巡洋舰的国家只有德国

其建造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旨在实施交破作战

最后一种设计属性接近战列巡洋舰的军舰为美国海军建造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所拥有的两艘“大型巡洋舰”之一,另外一艘是关岛号)

其单舰造价达到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70%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装备了12英寸主炮,这和过去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口径相同

但不同的是,英国舰艇的装甲无法对抗自己的武器

使用战巡最多的国家——英国也值保留了胡德,声望和反击三舰

在二战中只有声望号存活到战争结束

为何说大炮对轰时用战列舰,追击受伤战舰时用战列巡洋舰?

很简单

在战巡广泛被建造的年代

由于战列舰的航速相对较低(同期战列舰只有20节到21节的急速)但装甲厚重

所以在舰队决战时,战列舰更为适合

而追击作战更快的战舰

战巡的航速较高(能达到26节的急速)而且保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

并且由于在追击战中,战巡可以发挥其高航速重火力的特点,来弥补装甲不足的问题

但如果反过来,由于舰队决战时,战巡无法发挥其高航速的特点来规避敌方或战巡的炮击威胁

装甲防护又不足,十分容易被重创

日德兰海战就完美的证明了这一点

英舰玛丽女王号、不倦号和无敌号均是被德军击穿炮塔弹药舱殉爆沉没

狮号若不是由于炮塔指挥官法兰西斯·哈维少校在身负致命伤的情况下及时下令关闭弹药库舱门并向弹药库注水,但即使舰上的水手全力灭火,余火引发的闪燃蔓延到位于炮塔底部的弹药库,引爆了炮塔工作间内的八发炮弹药筒(内装线状无烟火药Cordite,作为炮弹推进剂,每次舰炮发射需要四发),强烈的爆炸产生的火焰窜升到与桅杆相当的高度,弹药库和炮弹间内的水手绝大部分阵亡,弹药库舱门也在巨大的气压下严重变形,若非弹药库此时已经注水,该舰恐怕也会落得前面提到的三舰同样的下场

而战列舰有着更加厚重的防护,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本人专业解答战舰世界相关问答(有时候还写一点GalGame相关文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烦请点个赞,或者转发最好是能关注一下啦

如果您觉得写的有什么问题,还请评论区提出来,但是不接受喷子哦。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您有其他的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直播可以再头条以及西瓜视频上观看

例行一图结尾


响宝宝改二甲


战巡就是快速,皮薄。其实是错误设计,远没有德国设计好,德国同等吨位,快速,皮厚,减少主炮,这样能当战巡用,还能编入战列线对打,当年你编队以后,主炮少影响不大,但是英国皮薄就完蛋了,其实后来战列舰全是走的德国路线,都是增加航速减少主炮,战巡就是错误设计


考拉123397996


战列巡洋舰, 战列舰的攻击力, 巡洋舰的防御和速度。打击的是巡洋舰。


龙坞古镇


一句话解释。。战列舰强调的是火力和装甲是第一位的,航速是第二位,且不惜吨位和造价。。战巡是火力和航速是第一位的。。装甲次之。。而且往往会考虑吨位和成本。。这就是区别。。战巡火力可以媲美战列舰。。但是皮薄馅大。。上了战列线和战列舰对轰很容易被打爆的。。胡德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