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晚10年爆發戰爭,在這十年內拼命發展軍事,能攻下歐洲嗎?

夢想的奶牛


不能!

這個判斷不是我下的,而是當時德國人自己總結的。

二戰之前,爆發了全球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西方國家中,德國最先走出了經濟危機。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德國也順勢重整了軍隊,發展了軍工。在當時德國的經濟和軍隊都是最好的。戰爭打的就是經濟,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後勤,打的就是錢。德國當時經濟最好,錢最多,所以德軍有充足的人數,有充足的武器,有充足的訓練。

德國的經濟最好,錢最多,軍隊最強。希特勒也就有意願發動戰爭。但德國人做事還是精細的很,他們事先做了大量的調研,探討戰爭應該在什麼時候進行。得出的結論是:

德國應該儘快發動戰爭。現在德軍在先進裝備上佔據優勢,再過兩年,其他國家也會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到時候經濟走強,英法美有足夠的錢發展武器,在先進裝備上就會追上德國,到時候德國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泡沫破裂是一個必然的輪迴,就跟人必然會生病一樣。健康生活了幾年,體內毒素積攢多了,得一場病,折騰幾天,免疫系統消滅了毒素,虛弱,康復,健康強壯,幾年後再病......如此循環往復。人體就是在不斷的與病毒的鬥爭中強大的。經濟也是在不斷的危機中,不斷的泡沫破裂中不斷自我修復,不斷繁榮的。經濟一定會有危機,一定會遇到泡沫破裂,但也一定會從危機中走出來,然後新生。

二戰前的經濟危機,西方國家一定會走出來的,這是必然規律。只不過是德國先走出來了兩年,佔據了先發優勢。而德國人也清楚的看到,未來幾年,其他國家也會走出危機,重新振作,到時候德國的優勢就沒有了。

所以他們的戰爭只能提前,不能往後推。

說到這咱們就可以繼續探討為什麼二戰初期英法為什麼輸的那麼慘,英法的綏靖政策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剩下的大家都知道,英法宣而不戰,在西線徘徊,沒有主動進攻德國。然後德國殺了個回馬槍,直接滅了法國,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跑回了老家。

這些事標準的說法是:英國首相軟弱無能,沒有勇氣開戰,居心不良,想禍水東引,讓希特勒去攻擊蘇聯,最終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都是195幾年,196幾年編的教材說的,跨過了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進入了21世紀,都人工智能、5G時代了,到現在還有人閉著眼睛背臺詞,也是讓人很無奈。

英法的綏靖政策根本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還沒有徹底走出經濟危機,根本無力主動發起大規模進攻。

英法還在為吃飯發愁,德國已經開始大練兵了。英法的企業還在籌集資金生產桌椅板凳,德國已經生產坦克、炮彈了。同樣的錢,德國可以敞開用,生產10枚炮彈。但在英法手裡,只能生產1枚炮彈,剩下的錢去買民用品......

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嘴上說宣戰,但對於英法而言,想打仗,甚至是想主動發起進攻,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幹。就武器裝備而言,譬如坦克、飛機、大炮、彈藥......很多工作得從畫圖紙、建廠房開始。就人員而言,得從徵兵開始。徵兵的同時還得建兵營,建操場,建醫院......對於英法這種還在經濟危機中掙扎的國家而言,做這些工作明顯是極其艱難的。

想完成這些準備工作,需要一個奢侈品:時間。而德國就沒給他們這個時間,率先向法國發動了閃電戰。

我們國內很多人低估了英國宣戰的意義。宣戰,是有法律效力的。一個國家正式宣戰不是鬧著玩。它是經過議院通過,國王批准,首相正式向全世界宣佈的。宣戰就是要拼個你死我活,必須打,肯定打。英國對德宣戰是板上釘釘的要跟德國玩命,這沒有懸念。問題出在英國是按照一戰的節奏去準備戰爭。還以為能跟德國打塹壕戰,自己有一年的準備時間。英國還按套路準備呢,結果一眨眼希特勒已經拍馬拎刀殺到面前,英國人也只能虛晃一槍撥馬便走了。

雖然德國有了個夢幻的開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拖到了中後期,以英國為例,他已經把經濟轉到了戰時軌道,完成了準備,把整個國家都動員了起來,在裝備上超過了德國。英國在雷達、聲吶、密碼這些高技術領域領先於德國,艦船方面更是德國所不能及,戰鬥機、轟炸機,也是略強於德國。陸軍方面,雖然英軍的戰鬥力,將領的指揮水平遠遠不如德軍,但依靠後勤、裝備的絕對碾壓,英軍已經能在地面打贏德軍。

蘇聯在初期被德國打的差點亡國,但熬過了2年以後,把國家都動員起來,他的飛機、大炮、坦克也完全碾壓德國。至於美國就更不用提了。

德國為什麼鍾情於閃電戰?因為他最大的劣勢就是時間。

戰爭越往後拖,對他越不利。法國沒能扛過他致命的一劍,立撲。英蘇挺過了他三板斧,國家動員起來,德國也就必死無疑了。

如題所說,德國埋頭再發展10年。如果那樣的話,英法也會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經濟變強,也會跟著發展軍事,德國不但不會領先,反倒會被追上來(這就是開頭我說的德軍自己的判斷)。不過禍福相依,如果真是那樣,希特勒還會不會發動戰爭就不一定了。

德國人戰前自己的判斷就是要麼早打快打,要麼就別打。時間對德國不利,這個誰都明白。希特勒明白,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這些老油條更明白。1939年二戰爆發,1941年的冬季德軍被阻擋在斯大林格勒,熬到了1942年,英美蘇都緩過來了,這時候德國敗局已定。1943年德黑蘭會議,英美蘇就開始研究瓜分戰後世界了。1942年到1945年,這是盟國之間講價、勾心鬥角的垃圾時間。


銳度何老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以1939年9月1號德國閃擊波蘭為起點;如果向後推遲10年,那應該是1949年9月1號。如果在這10年裡,希特勒積極整軍備戰、厚積薄發能不能一舉拿下歐洲?

不能!首先,我們不能將假設的目光集中在10年後德國所積攢的力量上,而是要重點評估在這10年裡,其它國家以及國際格局所發生的變化。

如果從陣營夥伴的角度來看,希特勒可以等,但日本和意大利卻等不起!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經濟危機波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也未能倖免:黃金外流、工業萎縮、農業減產;種種告急迫使日本不得不早日發動戰爭。

反觀意大利,同樣因經濟危機而和日本同病相憐。國內不堪重負的經濟壓力讓墨索里尼手足無措,權衡之後認為:只有儘快發動對外戰爭才能及時有效的減輕本國內的經濟負擔。

客觀而言,1929年的那場經濟危機是截至目前在資本主義社會爆發的最嚴重的一次!始於美國紐約、然後以燎原之勢蔓延至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工廠紛紛倒閉,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英、法、德、美等國才剛剛從一戰的泥沼中爬出,緊接著又掉入經濟危機的深淵。而彼時的蘇聯也僅是一個建立還不足十年的新生政權,政治架構並不算穩定。

這一系列罕有的國際性大事件,無疑給了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絕佳機會,但這個機會卻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納粹德國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裡,抓緊恢復經濟、擴充武裝,那即便是開戰也無法與二戰相提並論的成績。

所以說,給希特勒十年就等於給美、英、法十年;德國在發展的同時,歐洲其它國家也在發展。屆時,德國或許就已經不再具備發動戰爭的條件。(如果希特勒推遲10年,說不定按耐不住的就是蘇聯)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不能!不論戰爭爆發的早晚,希特勒都得輸。如果晚爆發十年德軍輸的可能還要慘!

其實在1939年的時候,希特勒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他也並不想發動世界級的戰爭。他一而再的向他的將軍表明戰爭不會爆發,因為他的將軍也都恐懼戰爭!1939年之前,英法兩國放任德國發展,默許希特勒東進。這使希特勒想當然的認為即使他入侵波蘭,也不會招來英法的戰爭。但是一夜之間,英國的政策就變了,張伯倫決定守衛波蘭,對德國宣戰。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曾呆滯了很久,戰爭就是這樣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性的爆發了。其實不光是希特勒,包括所有的參戰國都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英法還都在擴軍,蘇聯正在進行它的五年計劃。

假如希特勒不入侵波蘭,戰爭就不會提前爆發。希特勒原本是想一直擴軍到1944年,到這個時候他才認為自己有挑戰英法的資本。如果按照題主的意思,希特勒從1939年開始舉全國之力發展軍備,那麼整個歐洲都會進入劇烈的軍備競賽當中。原本希特勒上臺後,英法就一直在緩慢的擴軍應對有可能到來的衝突,如果德國突然加大軍備的擴張,那麼相對於德國的擴軍,擁有更多軍事資源的英國,軍隊可能建造的更加完善,再過十年英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都能飛到柏林扔炸彈了,而德國的轟炸機仍然還是短腿。畢竟資源有限不論希特勒如何擴軍,海軍都比不上英國。那麼面對英吉利海峽,德國陸軍仍然飛不過去。德國空軍面對建造的更加完善的英國空軍仍然不能統治英倫。

再來看蘇聯的五年計劃,如果戰爭晚爆發十年,個人認為歐洲最有威脅的就不是希特勒了,而是斯大林。戰爭爆發的越晚越對蘇聯有利,蘇德在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斯大林就想用這個條約來拖延一下希特勒,讓蘇聯有充分的時間來重整軍備。1938年的時候蘇聯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剛剛開始,斯大林重點發展國防軍工,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重中之重就是航空,除此之外陸軍也面臨大規模換裝。1938年的時候蘇聯的航空產能就比去年翻倍,而到1939年的時候,蘇聯的飛機生產數量就達到了10000架規模,1940年的時候蘇聯的武器生產總額就超過了英美之和,而到了1941年的時候蘇聯武器生產總額就已經是第一,超過了德國。正常情況下蘇聯的五年計劃到1942年就結束,然後開啟下一個五年計劃。如果這個時候德國瘋狂擴軍,我相信蘇聯的這個五年計劃仍然是國防軍工,時間越久蘇軍越強大,這段時間還可以再拿芬蘭練練手。強大起來的蘇聯軍隊,會讓斯大林的野心更加的膨脹。我感覺用不到十年蘇聯反而會先開戰。

比資源德國是歐戰主要參戰國當中最少的,幾乎沒有殖民地,海軍比不上英國,陸軍耗不過蘇聯,空軍還要一分為二同時對抗整個歐洲。再加上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美國。不論給希特勒多少時間,終究還是要敗!

我是鐵血戰史1927,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鐵血戰史1927


首先,希特勒為什麼要晚10年再發動戰爭?當時德國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人才濟濟,國家富裕,當時德國已經有2000多架戰鬥機及轟炸機,就是放到現在,那個國家有這麼多戰機?不要給我說現在戰機貴,難道1938年的百萬富翁沒有2018年的億萬富翁有錢?反倒是其他國家都沒有準備好,這對德國來說是個好的機會,為什麼要推遲呢?而且歷史也證明希特勒是對的。至於最後的失敗,有人說是敦刻爾克放走30多萬英法聯軍導致的,有人說沒有聽取古德里安將軍直接進攻莫斯科引起的,還有人說後來不斷分兵導致的,其實都不最重要的原因,即使放到現在來看,希特勒打蘇聯也沒錯,一個國家被消滅了400萬正規軍,居然還有幾百萬部隊可以打仗?蘇聯的衛國戰爭,其實拿老百姓的命去堆出來的,口號是為人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蘇聯歷史,看看蘇聯衛國戰爭前後怎麼對待蘇聯人民的,而希特勒又是怎麼對待德國的人民的。希特勒的每一步驟都沒錯都沒錯,但是歷史就是給出了一個正正得負的結局。任何人都會出錯,但歷史不會,不管怎麼樣,因果循環,歷史走到今天必有它的道理,尊重歷史才能無愧於心未來。


三隻小豬180901818


首先可以說不能,先把目光放在中心,希特勒掌權的德國,實質上,可以說就是披著社會主義外衣的民粹集團,後來對猶太人的暴行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其次,大部分科技,不得不承認,是在戰爭中以極快速度發展的了,縱使希特勒可以在這十年時間裡發展,我們完全可以預料到以下情況:

德國海軍發展不大,仍然是以潛艇的狼群戰術為主的艦隊,至於為什麼?德國海軍在軍費方面最大的阻礙,就是赫爾曼·戈林為首的德國空軍集團。眾所周知,德國人為了發展和儲備空軍人才,大量建立飛行俱樂部,從這裡面想哈特曼為首的人才也源源不斷的冒了出來,相較於海軍在一戰後付出的慘痛代價,彩虹行動中,以皇帝級,國王級,巴伐利亞級為首的十一條戰列艦中的十條,還有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毛奇號,塞得利茨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共十五條大型戰艦沉沒,這就導致魏瑪共和國以及希特勒執政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海軍相當於從頭再來,這就給了戈林藉口,相較於很難造就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反而成為了可以大力發展的對象,並且,戈林不希望海軍航空兵分掉他的空軍指揮權,所以,戈林就天天在希特勒身邊吹風,這種現象的最終結果就是: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建造斷斷續續,也根本沒有投入實戰。


陸軍的發展更顯而易見,德軍前期仍然沒有擺脫騾馬化,彈藥仍然依靠馬車運送,其次,德軍前期步步取勝,到了巴巴羅薩行動前期更甚,基輔戰役,分割包圍並最終俘虜蘇軍六十多萬,至於原因,自然是大清洗造成的軍事指揮人員的斷層,我們不能保證,十年時間大清洗會不會提早結束,也不能保證,大清洗會不會繼續進行下去,不可否認,蘇軍的大清洗的惡果在蘇芬戰爭就已經初現端倪。

所以,我只能預測出如下結果:首先海軍發展仍然還在停滯,或許齊柏林伯爵號航母會下水服役,戰艦,不會很多,但肯定大部分是小型艦艇和潛艇,俾斯麥級可能會建造三到四條。

空軍,戰前數量我估計會有五千四百五十架新式戰機,德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首飛噴氣式飛機的國家,類似於me262這類的截擊機會有上百架並且編為單獨的噴氣截擊機中隊,經過十年的發展,空軍數量參照正常時間線的1939年戰爭爆發前的三千七百五十架不會多特別多,飛機真正製造多起來肯定是在戰時,平時養就養不起。

陸軍的話,新式輕武器發展會很快,stg44突擊步槍和g43這類半自動和全自動武器肯定會大量替代k98k型步槍,坦克方面,五號豹式坦克,六號虎式坦克都會在戰前小批量裝備,德軍的坦克主力仍然為三號,四號坦克及其改型;外因方面,張伯倫任期結束,下臺後,不可能保證下一任英國首相是綏靖派,因此,德國軍隊的一舉一動,肯定會在英國和法國人的注視下,所以我認為,德國如果想在十年後快速進攻英法,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暗地聯繫英法各個殖民地的民族主義力量,掀起民族解放戰爭,讓法國人陷在中南半島,英國人陷在緬甸和英屬馬來亞以及英屬印度,這樣才有可能速戰法國並取得勝利,至於登陸英國,除非德國海軍實力能有英國皇家海軍總體的一半,這樣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橫跨英吉利海峽,在英國南部登陸,第一次大規模的傘降作戰就可能不在克里特島,而是在英國本土。


戰鬥機解說家


希特勒能夠在前期如此順利,已經是天時地利人和了。

否則任何一點出了問題,希特勒基本上都不可能執政。


  • 假設希特勒進軍萊茵,法國人強硬一點,希特勒就不敢大肆作祟。

  • 假設希特勒擴充軍隊,英法能強硬一點,希特勒就沒有那麼多兵源。

  • 假設希特勒吞併蘇臺德地區,英法能強硬一點,希特勒至少還知道收斂。

  • 假設當年修馬奇諾防線,能夠鏈接到比利時,希特勒進攻法國就沒有那麼順。

  • 假設蘇聯一開始沒有把兵力全部部署在邊境,能夠善用朱可夫,希特勒可能一開始就會遭受挫折。

……

正是因為種種機緣巧合,希特勒才成功了。


蘇聯國力


由於大清洗,蘇聯喪失了相當的戰鬥力,蘇聯中5位元帥中的3位、15位將軍中的13位、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57位軍長中的50位、186位師長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28位軍政治委員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處以死刑。


大清洗導致整個蘇聯軍隊的組織被打散,軍中指揮官匱乏,蘇聯前期的無力不是因為蘇聯的武器不夠精良,而是因為指揮為。


如果再延遲十年,蘇聯將會建立一套體系更加健全,且軍力更加龐大的軍事力量,冷戰期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是多麼龐大,到時候到底是蘇聯先進攻還是德國先進攻,那真的就兩說了。


德國的國力非常有限,德國相對於蘇聯和美國來說,就是一個小國,石油,礦產等方面都非常依賴於他國,中國抗戰時期還拿稀土換了不少德國裝備,也就是所謂的“德械師”。


況且希特勒能不能撐到10年後還兩說,當時的德國經濟已經在危機的邊緣,希特勒打歐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掠奪歐洲的資源來補充國內的短缺,舉個例子,希特勒攻下法國以後,大幅度貶值法國貨幣,掠奪法國,又在歐洲各國強收所謂的“佔領費”,所謂的以戰養戰。


納粹這個戰爭機器,一旦戰爭停止,納粹的經濟會迅速崩盤。


李建秋的世界


首先吐槽下這種問題。

你軸心國打不贏戰爭安心發育就能贏?問這問題的人估計就是那種玩即時戰略遊戲的孩子心態。



你去問問諸葛亮,問問他拖著一個“益州疲弊”不出祁山不打仗,和數倍國力的曹魏對著發育,誰能贏?

等你德三安心發育,美蘇要地有地要礦有礦要人有人,哪樣都比你多幾倍,你對著發育?


不說美蘇,英國坐擁5億人口的殖民地,你和人家對著發育?

等你十年發育完了,蘇聯都幹完第四個五年計劃了,三百個師甩你臉上叫你打,來啊打啊!烏拉烏拉!

等你十年發育完弄出投在廣島長崎那種蘑菇彈了,人家美國的核彈都能遠程打擊了。

你不打仗,一戰的鉅額賠款你賠不賠?擴充軍備和重振經濟的鉅額外債還不還?想好了,打仗征服歐洲就都一筆勾銷了,就強猶太人那點錢夠支撐國民幸福指數和對納粹狂熱度的嘛?



你德三不打仗就那麼丁點個地方,別說軍用原料,你糧食都得進口,你不先下手為上等啥呢?


許多人就是搞不明白,德國短板太多了,他身為戰敗國和經濟危機受害國,所以他必須用他的長處---軍事能力來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


歷史區的旅法師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二戰的爆發並不是由誰選擇的。同樣的不論是希特勒還是丘吉爾或者斯大林,他們可以決定戰爭的結束。但決定不了戰爭的開始。二戰時期對於德國來說,越晚開戰當然對於德國來說越有利了。起碼德國可以更進一步的整軍備戰。不至於開戰之後手忙腳亂。但事實上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希特勒自己可以選擇時間而決定的。


原本在一戰後,德國的戰敗導致了德國時刻處於被法國剝削壓迫的環境中。雖然希特勒上臺之後開始擴張生產,整軍備戰。但實際上德國的經濟一直都處於奔潰邊緣。我一直都強調,二戰的爆發實際上就是一場利益的爭奪戰。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股市都崩盤引發了銀行擠兌風潮。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美國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自然也影響了整個歐洲。而德國孱弱的經濟狀況在經濟危機面前瞬間崩潰。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希特勒無奈才會發動戰爭。“內部矛盾外部解決”這是政客的慣用手段。

歷史上把德國入侵波蘭認為是二戰爆發的導火索。但實際上全球性的經融危機爆發才是二戰真正的誘因。希特勒實際上並不願意那麼匆忙迫切的發動戰爭。但沒辦法,被逼無奈之下希特勒自己能倉促發動戰爭。如果真的按照提問者所說,給希特勒給德國十年的時間發展。那麼德國取得二戰勝利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強。

二戰時期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能源物資後勤補給不足。還有德國雖然當時科技水平世界第一。但畢竟經歷過一戰被制裁的傷痛。所以德國在工業方面較之美國蘇聯想差很大。試想一下,如果給希特勒十年的時間發展德國。那德國會強到什麼地步?德國要是有了十年的時間來發展壯大德國的海軍。即使和英國對剛不了。但起碼也可以有能力對英倫三島實行登陸作戰。只要德國有能力實行登陸作戰。那麼英國分分鐘就會被滅。如果西歐被德國一統。那麼德國就再無後顧之憂了。


其次,德國有了十年時間的發展。以德國二戰時間那種變態的科技實力來看,德國的軍事力量將會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有十年的時間擴張德國的工業生產規模。那麼德國後勤供給不足的穩日就會得到改善。而且在德國擊敗英國並且獲得英國廣袤的海外殖民地之後。能源物資就再也不是德國掣肘的問題了。工業發展跟上腳步。沒有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以德國二戰時期的軍事實力,那麼很有可能德國就會取得勝利。別說攻下歐洲了。現在的世界霸主也將會是德國。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時間上不允許。

在政治上,1939年以前德國已經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雖然都是和平吞併,英法也是綏靖政策,但是張伯倫,達拉第都只有不到兩年的任期,下一屆英法政府的態度就難說了。而且此時英法兩個國內都危機重重,英國國內有箭十字黨,法國正陷於工潮,對德國都相當有利。北歐國家的態度也傾向於德國,挪威,丹麥,這些國家國內的納粹分子也開始造勢。在東方,波蘭人已經感覺到不對勁 ,加速戰爭準備,推遲戰爭無疑加大了難度。

從技術上說,德國的閃電戰理論在西方學界並不是什麼新東西,英國人很早就提出過了,雖然當時不是主流思想,日後就難說了,德國工業基礎並不比英法有多大優勢,德國坦克甚至比英法都差,十年之後技術上的差距很難預計。


夢中窮人77019246


十年不能挽救德國,即便再發展二十年,德國也難以以軍事稱霸歐洲。

和平是既定國策



早在俾斯麥時期甚至更早,德國就意識到,海洋上有英國,大陸上有法國。德國無論從海岸線長度、領海面積以及其它歷史積澱來看,都不應該把目光投向海洋。所以德國的既定國策是聯合英國對抗法國,謀求陸上霸權。

戰爭捅了馬蜂窩



一戰時,德國人破壞了自己的計劃,全面的戰爭一爆發,德國人立刻發現英法俄意的世仇消失了,一國打多國必然陷入到持久戰,而德國沒有速敗已經可以說明德國的軍事實力了,之後就進入到我們熟悉的情況了,德國被徹底拖垮了。

希特勒沒有勝算



二戰時代,國際局勢並沒有發生有利於德國的大變化,而德國若要獲勝,必須強大到能打敗所有國家,十年夠不夠?不,問題不在時間,打仗不僅是軍事的比拼,蘇聯的解體就可以說明窮兵黷武的後果。

除非希特勒有提升德國國力的良策,否則原子彈都救不了他,二戰的戰略失誤就在於發動了二戰本身,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休戰都改變不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