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县:搬出来的新生活

甘肃临夏县:搬出来的新生活

乔玉青在家里进行缝纫作业。赵梅摄


甘肃临夏县:搬出来的新生活

罗桂萍在扶贫车间务工。赵梅摄


甘肃临夏县:搬出来的新生活

村民们在临夏县新凯凤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务工。赵梅摄

西北的冬日,寒气袭人,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镇异地扶贫安置点小区里暖意融融。

“搬出来后,住房条件好了,我还能到'扶贫车间'打工!”村民乔玉青说。

今年46岁的乔玉青,以前住在山大沟深的南塬乡贾家沟村,交通不便,住的老土坯房陈旧而简陋,家里的生产生活就靠几亩苦瘠的土地里种的庄稼维持。

几年前,丈夫又不幸患上了肝硬化,不能劳动,儿子读高三,沉重的家庭负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要不是搬迁,都感觉日子过不下去了!”乔玉青说,好在2017年村里实行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她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楼房。

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机怎么办?正在乔玉青发愁的时候,包村干部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她不但能去“扶贫车间”扬帆制衣有限公司参加培训,学习缝纫技术,还能在这里务工增收。

既能照顾虚弱的丈夫,还能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打工。乔玉青从2018年底接受培训,刚开始一月拿1000元,到如今,她已经成了熟练工。“任务多的时候,一月可以拿到2000元。”

42岁的罗桂萍是南塬乡江家寨村1社村民,2018年8月搬到土桥镇异地扶贫安置点,在新凯凤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务工近3个月,如今已经掌握了车休闲鞋鞋帮技术,随后她还将学习其他复杂的制作技术。

怎样让“十三五”搬迁的2329户11321名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临夏县围绕从根子上解决搬迁群众“两头跑、两头住”和加重负担的问题,对集中建点安置、县城和土桥镇购房安置的群众,因地制宜、强力推进落实后续产业扶持政策,综合采取“就业培训+公益岗位”“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合作社+电商”等措施,坚持挪穷窝与建产业并重,夯基础与强保障齐抓,让搬迁群众住的好,心里稳。

如今,临夏县已建立1个布鞋加工培训基地、3个“扶贫车间”,培训输转就业劳动力2200多。

“搬迁搬出了新希望”!”乔玉青说,如今,她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儿子的成绩也不错,新家里的条件也适合丈夫养病,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

乔玉青的新家里,阳光照进卧室,照在她的缝纫机上,一切都像她栽植在花盆里的花,满怀期待又充满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