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样板戏在当年到底有多火,现在还有人记得样板戏吗?

魏青衣


样板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家喻户晓的经典,田间地头、车间和军营,都有嘹亮的歌声,普及度之广,是任何作品难以比拟的。《红灯记》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临行一碗酒》、《赴宴斗鸠山》等;《智取威虎山》中的《把反动派消灭光》、常宝唱《只盼深山出太阳》等;《沙家浜》所唱的《驰骋江南把敌杀》等歌曲,八部样板戏,部部经典,都历经沧桑历练,至今仍栩栩如生,闪耀着光芒。样板戏无论是编排及唱腔,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剧中的每个场合及唱段,很难找出瑕疵,艺术达到完美。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人谁都会来上一首《万泉河水清又清》和《北风那个吹》。样板戏是七十年代人的缩影,是那时革命教育的主阵地,普及率之广,是任何作品难以达到的。今天,重温红色经典,是那样可亲,心里的共鸣仍是那个年代的足迹,共产党、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是样板戏的核心实质,人心所向的真理。











依稀57


样板戏的确是经典,而且是几乎不可复制的经典!

样板戏是在统一领导、统一组织、集中全国优势的情况下成功的。无论其表现的政治正能量、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价值、民间推广普及性、工农兵大众的乐于接受、乐于传播的程度,都达到了戏曲艺术的极致。

样板戏的成功,也是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要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就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受样板戏的带动,豫剧、黄梅戏、歌剧、舞剧,也创作出了符合新时代的剧目,不得不说是对中国戏曲发展的推动。

至于要把功劳归功于谁?当然要归功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归功于领导者、组织者、创作者、演出者、拥护者、传播者,归功于毛泽东时代,归功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群众。

应该说,六七十年代以上的人,都熟悉记得样板戏,几乎每个人都可哼唱几句。如果现在稍加推广,相信很多年轻人也会喜欢。甚至会成为中国戏曲的救赎!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我们倡导的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样板戏,也应该辨证唯物的去看待。好的、正能量的,需要我们去认可,去推广,去传播!








静远


想当年普及样板戏深入人心,谁家过年大堂屋墙面上没有贴过样板戏的年画,谁家没有几本样板戏的剧本书和样板戏的小人书,谁家没有过扶老携幼去影剧院观看过样板戏的电影,谁家老人孩子没有欣赏过大队、街道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样板戏的汇报演出,收音机、广播、报刊杂志,机关单位学校等,样板戏中"高大上人物"的影子无处不在,"学唱样板戏,永做革命人"在祖国大地上蔚然成风。


样板戏虽然是特定年代的产物,但也是举全国之力演绎出来的戏剧界的经典之作,现在忆来我们如数家珍,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杨子荣、邵建波和李勇奇,郭建光、阿庆嫂和沙奶奶,乃至洪常青吴琼华,大春喜儿、江水英、柯湘、杨水才等等剧中人物,千家万户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戏中唱腔脍炙人口,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段,样板戏就是这么火,这种空前现象,实属罕见,天下少有。


我们几代人对样板戏是独有情怀的,终身难以忘怀的。可喜的是,样板戏的魅力不可小觑,现在众多年轻人通过网络逐渐认识样板戏,了解样板戏,认可样板戏,接受样板戏,从而喜欢上样板戏,大唱样板戏,当然也会永远记得革命样板戏的……


老伙计610322


革命样板戏在当年到底有多火,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深有体会。

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小喇叭,也是当时唯一的误乐工具和信息工具,小喇叭天天播放革命样板戏的唱段。我们村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革命样板戏《龙江颂》,在离家二里地的大队院里放影,我父亲用独轮小堆车推着奶奶去看的,因为奶奶小脚,视力不好,晚上走不了路。从此奶奶也知道了什么是电影。这大慨是六十年代未。

进入七十年代后,不仅要普及革命样板戏,还要学唱革命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海港》等里边的唱段人人都会哼上几句:



”我家的表叔,数也数尽,没有大事不登门……”

”大吊车真厉害,钢铁的铲子一抓就起来……”

”九龙江上摆战场,相互支援情意长……”等等。

我们大队青年团还排演过《红灯记》、《沙家浜》和《平原作战》。不是京剧唱腔,而是山东吕剧唱腔,利用冬天晚上的时间排练,新年过后,就在大队院里露天上演,那时最高兴的事就是正月里看大戏,晚上整个大队院里灯火通明,人潮涌动,附近村的社员也跑来观看,前面的坐小板凳,后面的站在高凳子上,将演出场地围得水泻不通。

其间还发生过一些喜剧故事,我远房大伯家的姐姐扮演《红灯记》中的李铁梅,看上了扮演李玉和的男青年,两人谈起了恋爱,遭到了大伯的竭力反对,主要是觉得小伙子家里穷,兄弟四个,家徒四壁,是全大队出了名的”老贫农”,小喇叭里播放李玉和的唱段,大伯气得将小喇叭摔得粉碎。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那位姐姐最终还是嫁给了李玉和的扮演者。

还有《沙家滨》中扮演啊庆嫂的姑娘看上了我本年族中的二叔,也就是胡传魁的扮演者,两人喜接连理。如今他们都做爷爷奶奶了。

好怀念红红火火的革命样板戏时代!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落英乡间


什么叫创新?样板戏就是创新的典范,是成功实践毛主席文艺革命路线的成果。实践证明这些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朽的。有人讲十年只八部样板戏,文艺生活因而萧条这不符合事实。事实是那时群众性的文艺活动是空前繁荣的,工厂、学校、农村公社、部队都有群众性与专业性的演出。


手机用户740381560


革命样板戏是六七年在各地上演的现代戏中,挑出的五台京剧和二台舞剧,还有一场交响音乐。

分别是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共八出。称八大样板戏!

很多人误把那时的所有戏都误称为样板戏。也有的认为那时只有八出戏,都是搞混了的。还有认为八大样板都是京剧,就更不对了!

其实除了样板戏外,还有"红色娘子军","杜鹃山","平原作战","苗岭风雷","磐石湾","红云岗","节振国","黛诺","白毛女","沂蒙颂","小刀会","六号门","火烧望海楼","钢琴协奏典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

而且还不止这些。还有海量的革命歌曲,现在根本就说不全!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琵琶曲"战台风","十面埋伏"等!

电影也不止"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奇袭","小兵张嗄","渡江侦察记","火红的年代","大浪淘沙"。有的我只记住插曲名什么"清清花溪水","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很多!

进口电影也很多如朝鲜的"卖花姑娘","苹果熟了的时候"。阿尔巴尼亚的"山鹰之歌"。罗马尼亚的"多脑河之波

"。南斯垃夫的"桥"。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

实事求是的说,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生活,并不象有些人说的贫乏之极!只是现代戏,特别是样板戏演出的太多而已。

当时我只知道云南的专州市都有京剧团,歌舞团演现代戏。省会昆明演出单位更是数不清,有云南省京剧院,云南省滇剧院,云南歌舞团,,,,,都演现代戏。更不用说市,街道,单位,工厂的宣传队了!那时绝对是大多数人都会唱几句样板戏(现代戏)。有的票友(当时不这样叫),甚至能整场唱下来。京剧爱好者数以亿计!

戏院演现代戏,电影放现代戏。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台都放现代戏!至使当时各大省市都有一到数个无线电厂,广播器材厂,生产出世界上最多的收音机,广播喇叭!

由于普及力度前所未有,以致今天都还有上亿人会来几段现代戏,样板戏!可见现代戏的影响之广泛,深远。完全可称"空前绝后"!











干杯安德烈


革命样板戏在当时的社会中影响力很大,大人小孩都知道,我在上小学时老师还教唱过智取魏虎山杨子荣的唱段穿林海,滑雪源。

八个样板戏是精品大人小孩都会唱几句,能鼓舞人心,不忘初心,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好戏曲,所以人人爱看,爱听。


知足常乐281852221


样板戏是当时特殊背景下的产物,记得65年前,我家有一副上海大世界年画。有京剧,沪剧等全国有名的剧种,演的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公子遭难,小姐嫁人一些剧。65年以后逐步被现代戏替代。同样是上海大世界年画,全是现代剧,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沪剧《芦荡火种》以后改为沙家浜。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改为红灯记。其中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智斗一场……。还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赴宴斗鸠山。打虎上山等等。直到现在仍记憶犹新不时哼上几句。我认为比现在宫庭戏有教育意义,国家应适时推出一些现代戏,弘扬正能量。


s大浪淘沙s


1970左右正是革命样板戏大兴旺年代,自从文革以后,全国全党全军进入了政治思想年代,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了迎合政治需要,一切旧的传统的戏曲都视为封建残余,全部封杀,在江青的领导下,对中国京剧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八大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推行全国。各个地方剧团也效仿演唱,整整唱响了一个年代,热火朝天,一直到现在都能听到。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净化了社会,人们都私心杂念都悄悄的收起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当时,部队唱的更是红火,提出"学唱样板戏,做革命人"的口号,每个战士都能唱上几段,不同场合经常比赛,拉歌唱样板戏选段,把部队搞的朝气蓬勃,增强部队战斗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王树峰765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判"!我代表90后来表演下: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要消灭反动派……共产啊啊党阿啊员,时刻听听从党~召唤!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哪万代幸福泉。"这种绝对正能量的红色经典样板戏永远鼓舞我们。老一辈的人经历过苦难而革命样板戏很大程度是血泪的控诉。是绝对真诚的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讴歌。现在的年轻一辈在欢娱幸福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前辈艺术家作曲家的豪情满怀为世人留下永放光芒的战歌!老电影老歌曲革命样板戏我们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永远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