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詩詞10篇大全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詞牌名,又名“過龍門”“煉丹砂”“”賣花聲”等。以李煜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為正體,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五十三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六句四平韻,後段五句四平韻;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等變體。代表作有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等。

唐代教坊曲,屬歇指調。此調聲詩與長短句並行。唐人劉禹錫聲詩九首,其一雲:“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調名取此。其他唐人如白居易、皇甫松所作均是七言四句之聲詩。長短句之詞體始於五代李煜兩詞,均是名篇,其另一首雲:“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靜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此調有小令和長調兩類,小令如李煜之作未標“令”,長調如周邦彥之作未標“慢”,二者音譜與體制均異。《詞譜》列此調小令六體,但以此體為宋人通用之正體。賀鑄詞名“曲入冥”。李清照詞名“賣花聲”。史達祖詞名“過龍門”。馬鈺詞名“煉丹砂”。

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一個五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七字句組成,用平聲韻。全調用韻很密,用韻之句末兩字均為平聲,而且四個四字句均為仄仄平平式,故音韻響亮,和諧流美,並有迴環之藝術效果,宋人用此調者甚眾,名篇亦多。

歐陽修洛城送別友人之作:“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辛棄疾《賦虞美人草》聲情極為悲壯:“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唱起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吳文英感舊一首情意纏綿而沉痛:“燈火雨中船。客思綿綿。離亭春草又秋煙。似與輕鷗盟未了,來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過西園。凌波香斷綠苔錢。燕子不知春事改,時立秋千。”無名氏一首抒寫離情:“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徵鴻。”從此調名篇用韻情況來看,多選用陽聲韻,音韻特別洪亮。此調適於抒情,宜於表現悲壯、沉重、熱烈之情。

《浪淘沙令》詩詞10篇大全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浪淘沙令(歇指調)

宋代:柳永

有個人人。飛燕精神。急鏘環佩上華裀。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簌簌輕裙。妙盡尖新。曲終獨立斂香塵。應是西施嬌困也,眉黛雙顰。

浪淘沙令(菊)

宋代:王炎

秋色滿東籬。露滴風吹。憑誰折取泛芳卮。長是年年重九日,苦恨開遲。因記得當時。共捻纖枝。而今寂寞鳳孤飛。不似舊來心緒好,惟有花知。

浪淘沙令·有個人人

宋代:柳永

有個人人。飛燕精神。急鏘環佩上華[衤因]。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簌簌輕裙。妙盡尖新。由終獨立斂香塵。應是西施嬌困也,眉黛雙顰。

浪淘沙令·祝壽祝壽

宋代:史浩

祝壽祝壽。筵開錦繡。拈起香來玉也似手。拈起盞來金也似酒。祝壽祝壽。命比乾坤久。長壽長壽。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烏兔從他汨轆轆底走。長壽長壽。

浪淘沙令·秋色滿東籬

未知:王炎

秋色滿東籬。露滴風吹。憑誰折取泛芳卮。長是年年重九日,苦恨開遲。因記得當時。共捻纖枝。而今寂寞鳳孤飛。不似舊來心緒好,惟有花知。

浪淘沙令·流水繞孤村

未知:王炎

流水繞孤村。楊柳當門。昔年此地往來頻。認得綠楊攜手處,笑語如存。往事不堪論。強對清尊。梅花香裡月黃昏。白首重來誰是伴,獨自銷魂。

浪淘沙令·今日□筵中

宋代:無名氏

今日□筵中。酒侶相逢。大家滿滿泛金鍾。自起自斟還自飲,一笑春風。傳與主人翁。權且饒儂。儂今沈醉眼朦朧。此酒可憐無伴飲,付與諸公。

浪淘沙令(開禧丙寅在大坂作)

宋代:王炎

流水繞孤村。楊柳當門。昔年此地往來頻。認得綠楊攜手處。笑語如存。往事不堪論。強對清尊。梅花香裡月黃昏。白首重來誰是伴,獨自銷魂。

《浪淘沙令》詩詞10篇大全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詩詞10篇大全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