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有些农民家庭12点还差几分钟就放鞭炮,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时间不准?

每日新况


其实十一点过后就是新年了,十一点到一点属子时,子时是新的一天了,放鞭炮的最佳时间应是十一点开始。


蓝绿31


我觉得是时间不准。

比如我们湖北农村吧,大年三十晚上多冷啊,窝被窝里看春晚多舒服。等到23:50了,只好拿着烟啊打火机啊鞭炮跑到室外去准备放鞭炮的,由于时间短,也不可能穿戴整齐,就批件外衣出门,在外边肯定待不住10分钟,也很少拿着表掐时间。基本都是50分准备,出门都52-53了,在外面呆一会儿,估计时间差不多到了(其实也就57-58分),有别人家带头放了,我们也跟着放了。赶紧放了完成任务回被窝里是正事。


岚海之婪


农村大年三十晚上不到十二点就开始放鞭炮,那当然是故意的,也是因为时间掐得太准,才能够提前几分钟。

记得是2000年左右,是过节放鞭炮最多的时候,城里咱不知道,我们这里农村是这样的。

除夕这天,到祖坟上坟祭拜,给逝去的老人“送好吃的东西”,烧纸送钱,也要放鞭炮,谁家放得多、响亮预示着后人混得好。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一般在开始之前,燃放几挂鞭炮,抛砖引玉,只要一家开放,其他的也跟着放起来,持续时间长,一直到晚上十点钟左右结束。

短暂的平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看春晚,十一点以后,远处陆续传来经营的鞭炮声,听声音鞭炮都是比较短的那种,主要以二踢脚、震天雷为主。这时母亲会把炉子弄得最旺,座锅烧水,准备下水饺,让水一直沸腾着。

十一点五十多以后,放鞭炮的多了起来,大多还是试探性的,这时水饺下锅,鞭炮也早已经挂号,弄好鞭信,准备燃放。

到五十八分,安耐不住的人家开始了过年鞭炮的燃放,因为跨越十二点,就算是过年放鞭炮了。

初一拜年的时候,大爷会问到,年午更放了多少鞭炮,谁家放了多少,什么时候开始放的,这些都是门清。

不过现在好了,没有人再会在乎谁家放了多少鞭炮,谁家放的早晚,最重要的是高兴就好!


奋斗幸福515


这种情况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并非如此,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年都是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总是在天刚亮时放鞭炮,据他说这叫接财神。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钟表,更没有春晚。

之所以会出现除夕夜十二点之前放鞭炮,大概是从90年代中后期,家家有了电视之后,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只要一到春节倒计时,人们就赶紧把鞭炮拿出来放了,以为这样就算讨到吉利了,这里面还有个从众心里,一家开始放,大家就跟着放。其实不然,因为你是在旧历年放的鞭炮,是在庆祝旧历年的尾巴。真正到了新的一年你又不放了,所以我觉得不妥。正确的时间应该是等新年钟声敲过后再开始放。




风清景明2


小时候我们也这样放鞭炮的。我也问过我爸,我爸告诉我农村人靠天吃饭,如果当年风调雨顺的话可能会到两三点才放鞭,意味着要把好的年岁留住;如果当年干旱或其他灾害导致收成不好,那么11点就会放鞭,意味着把不好的年岁早早送走,迎接来年的好年岁。


千里兵疯


这是各地过年的习俗不同,我是辽宁东部的,我们这里正常三十晚上11点半左右就开始煮饺子,1点50就开始放鞭炮,放到12点以后,这时接财神,同时也开始吃饺子啃猪爪子一直吃到12点以后,寓意迟旧迎新,跨年,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把这个习俗都往前提了,有的11点就开始放鞭炮吃饺子啃猪爪了,差一分钟放鞭炮,鞭炮结束是在12点以后,这样就辞去旧年迎来了新年的意思。


用户时光闪耀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在农村唯一有一点年味的地方,就是还没有禁鞭,每到春节,鞭炮声此起彼伏。在我们这里,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正月十五。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二十四过小年,要放鞭炮接祖先回家过年,除夕以前,女儿,女婿,外孙过来辞年,也要放鞭炮接送,正月所有来拜年的亲戚都要用鞭炮来接送。除夕的晚上更是家家户户放礼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的夜晚,放鞭炮迎新年,一般都会选在12点转钟之后,为什么有的人会提前几分钟开始放鞭炮呢?

其实,这是由于有的农民喜欢沿用古代的计时方法,古代的计时方法与现代不同,现在的计时,是一天使用二十四小时制,夜晚12点钟以后就算新的一天开始。而古代是使用十二地支来计时的,以子时为第二天的开始,子时折算成现在的时间就是夜里的11点至凌晨1点。11点以后就算第二天的天气了,所以有的人在11点过后,就开始放鞭炮了,到12点差几分钟才开始放鞭炮,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在转钟的时候放鞭炮,主要图放鞭炮的人多热闹。一时间,天上地下五彩缤纷,鞭炮声、人声鼎沸。其实,即便是十二点以后放鞭炮,也是有前有后,不必太过在意。图的嘛,就是个热闹。


村夫夜话


你提问中谈到的有些农民家中,除夕夜不等十二点就放炮是什么心态,答,这的分地区而言,向我们老家,可𣎴是你说的这样,而每年的除夕夜接财神,那是有钟点的,而且全是风水先生给看过或上庙求过,一般每年大都在一至二点中间,各家各户才开始放炮接神,而且,放完炮还的围着旺火左三圈右三圈转上六圈,并且把手中的麻花或糕点全部吃完,但,真正不过十二点放炮的地方,就是我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因为,我现在的住地,大多数为各省市的移民,同时还来自于五湖四海,可是,全国的风俗习惯又不一样,最后,人们逐渐地把除夕夜的放炮时间定为十二点整,但,也有一部分人,抢着不等十二点就放炮,原因是,希望一年四季财源广进!?


李德才21


提前放炮叫辞旧迎新。夸年那几分钟在炮声中走过,是辞旧迎新的基本主题,没错。而若在子时正点放炮,就把辞旧的那一半忽视了,显得迎新年缺了垮越感。

生活蒸蒸日上,是建立在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时间概念上,只有承前启后,才有明天的希望。

炮声隆隆响,神洲共此时!


严树峰


这个跟时间没关系,过年是中国几千就传承下来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底蕴之一,过年就是团年,拜年,赶年兽,跨年。

放炮的主要作用就是赶年兽,而今很多的人已经不记得这个本质的东西了,变成了一个应该执行的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能带来好运的事,所以只要放了,就有好运,这种心态做怪,觉得越早越好运就来得早,所以有些人23点就开始放炮了,谁还去看时间,只要把这事做了,就有好运了。

中华的很传统节日,都是有很多文化传承在里面,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这些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