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主要体现在哪里?

十年飘零


我们都长大成人了 不在像小孩子一样 现在过年就像上班放假一样休息好了 继续上班



Faded143977169


我刚看到这个问题,刚好看到我3岁的小外甥女在边上吃糖葫芦,也刚好还有3天过年了。

我问了小外甥女喜不喜欢过年,过年开不开心,她说开心,喜欢过年,过年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新鞋子,还可以和妈妈,舅舅玩。

问了我姐,我姐说有啥过的,年底催业绩,小孩儿明年也该上学了,压力大。

问了我妈,我妈说过年太累,炸丸子,炸麻叶,蒸鱼,做饭,打扫卫生。

问了我奶奶,我奶奶说,之前过年可以去街坊邻居家唠唠嗑,现在住楼房里了,都记不住门牌号了,也不方便了。

要我说,过年没年味,更多的是人们阙值提高了,之前穷,一年到头不买新衣服,过年前新衣服都叠的整整齐齐,放床头,第二天天不亮,就穿戴整齐,很期待。之前平时也不能天天吃肉,现在去外边吃饭,只想点白灼菜心。

如果你一年不买新衣服,不吃肉,不娱乐,那过年作为一个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你肯定会比现在过年开心无数倍。

所以,现在你明白年味儿淡在哪了吗


职场管理天天学


小时候过年还是挺好玩的,和一些熟悉的小伙伴四处放鞭炮,现在呢出门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导致很多小朋友随着父母出门在外,只认识附近和同学,回到村里谁也不认识谁也就玩不到一块!大人长年在外只有过年回家,偶尔泡泡茶聊聊天,虽然熟悉且又陌生,没有老友相见那种激情!没几天又得回城里继续一年的开始,逢年过节回家倒成了应付的事情,所以现在年味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浓!(初中文化,语句不通顺,反正就那意思,嘿嘿)


喷子研究协会会长


以前我们那边过年,年前15天就开始准备了,有个仪式叫“扫堂”,就是打扫房子,是过年前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家家户户都会做。然后就是备年货,我们那边有赶集的风俗,年前农历12月22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赶集,所有人都会选择这一天去办年货,买衣服,买糖果,香,炮等过年必备物品。再然后就是杀猪了,那时候村里总有几户人家是养猪的(我家就养),没到那时候,杀猪都很热闹,村里人都来到家里,现场买猪肉备年货。到了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除夕夜,每个人穿上新衣服,开始放烟花,走家串门,小孩子就放鞭炮。大年初一,我们那边有“摆寿”的风俗,就是谁家有老人做寿,那家人就会在当天在大厅摆上三张桌子,然后摆满各种吃的,全村人就会去给那家人拜寿,然后可以随便吃,随便拿,主人不仅不生气,反而更高兴,那时候家里穷,平时根本吃不到,而那一天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可以随便拿,随便吃,那一天是小孩子最开心的一天,当时小孩子买衣服,不是要买好看的,而是都买口袋大、多的衣服,就因为那天可以多装点吃的[大笑]。再然后就是连续几天的庆祝活动,拜访亲戚,收拜年红包,去哪都能吃糖果。元宵之前年味都非常足。

可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都消失了,人变懒了,也不重视了,过了大年初一,年味就没有了,很可悲,也很焦虑,或许再过几年,我们的下一代连过年都不知道是什么了。

在全世界都开始慢慢流行过中国年的时候,我们自己却越来越不重视了。想象一下,如果以后那天,我们过中国年要去国外(比如韩国)才能过的时候,那将是我们的悲哀,而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我们把本都给抛弃了。


旅行诗人若虚


物质生活太丰富了,过年吃的东西平时全能吃到,也就没有期待了,小时候肉呀鸡呀鱼呀平时很难吃到,所以很期待过年,很想吃好的!

另外玩的也是各种各样,平时都能买到玩到,也就不新鲜了!还有炮仗烟花不让放了,少了一个很好玩记忆深刻的的!

走亲访友,原来年前排的满满的,哪天去哪家送什么东西,现在呢都旅游去了,找不见人了,送的东西也都常规的没什么新奇的!小时候买东西长见识,好多平时见不着的东西过年会拿出来卖!


造物小百科


主要是现在禁放烟花爆竹,以前小时候放炮是最大的乐趣,还有就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不像以前盼着吃好吃的,以前过年要蒸馒头,炸丸子,等等准备过年的东西,现在直接买,所以气氛越来越淡。还有以前过年时盼着团聚,现在团聚都是互相攀比,感觉越来越没意思。


擎天柱8029


小的时候吧,那时候国家和大部分家庭生活都一般,快到春节的时候盼的就是吃肉、买新衣服、放鞭炮。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上去了,平常吃的、穿的和春节的差不多,所以过春节也没以前有年味儿了。另外,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压力也大,好多人连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都没有,也就对春节没什么感觉了。不管怎么说,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还是上来了,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国家,应该快快乐乐的生活。



风云天下12


1.以前我国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食,生活条件差,所以对过年有一种特别的期盼,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时舍不得买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压岁钱,所以人们都盼着过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时和过年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没人盼着过年。年味也许可以算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特殊产物。

2.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方式也在改变。以前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舞狮子、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有趣和新鲜的。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已经变了,比如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不过却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着年夜饭还抱着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

3.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一些千百年的传统没有人愿意传承,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变得精神空虚和思想懒惰,放个鞭炮都嫌吵,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放了个小长假,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外出旅游,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过春节。传统文化的流失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冷。

4.感慨没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历了复杂的时代变迁,所以感触最深。曾经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记忆,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闹,也没有了曾经的无忧无虑,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琐的事务,有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愿意过年。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如今虽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经不再有,其实说到底还是青春易逝。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过年,尤其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们则是期盼儿女们能回来团圆。当然,还有那些不远千里往家赶的打工者,他们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乡,只为了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过年是他们心里最真挚的期盼。


吉先生A


说起过年这点事儿,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放在以前,那是多么让人期盼的事儿啊!

记得每年大年三十儿,大人们一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做美食、贴对联……,除夕夜晚饭前,姥爷和姥姥就把做好的年糕、花果子、小动物形状的馒头、糖果还有香喷喷的炖肉,摆在院子里的供桌上,烧上香炉,对着大大的月亮祭拜老母奶奶,祈福上天的风调雨顺,带给我们所拥有的五谷丰登,一家人的幸福安康。我们一群孩子就咽着口水,等待着祈福完后姥姥给我们分好吃的,一家人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睡觉前,认真的把新鞋、新袜、新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想想第二天就能穿上去拜年,心里美滋滋的睡不着觉。初一早上伴着一片片鞭炮声,还有姥姥喊着:“饺子下锅了,赶紧起床啦”!我也会麻利儿的起床穿上新衣服,吃完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门和小伙伴们比比谁的新衣服好看,然后跟着拜年的队伍去拜年,走在村里的大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是新春对联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欢声笑语的人们,都在用“过年好”互相打着招呼,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气洋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些都已经成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现在的我们好像都太忙了,年根底急匆匆的购些年货送送礼,在酒店里订年夜饭,少了一家人手工制作美食的忙碌;拜年也成了漫天飞舞的微信祝福,少了亲朋好友之间面对面的亲切问候;国家为减少大气污染,实行了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管控,爆竹声声贺新春的景象也渐渐消失了……,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节奏很快,让我们放慢步伐,把心沉淀下来吧,品味生活的中细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的。








心灵陪伴者


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一位退休的老人,对自媒体接触不是太深,只是一知半解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得向各位同僚门学习。希望我们今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书归正传我还是回答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了,信息科技发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变得更现实了。随着社会的变革,公有制逐渐私有化,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人们的思维以及观念也就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丢弃以往旧的观念,从而接受新的各种新生事物出现。同时也必须按照现实的生存游戏规则而生存,也就使人们处理各种事情更加现实和实际。


同时在社会进步的情况下也就产生了各种弊端,如信仰道德的缺失,金钱荣华富贵的追求,慢慢的使大多数人变得自私自利逐渐没有了人情味,具体表现为有老人跌倒后,路人无人问津和搀扶,造假损人利己的事件频频出现等等....。.再是随着农村人口的变迁,农村过去的那些老的风俗习惯已逐渐慢慢消失,走家串户拜年的习俗也就被现有的打电话发微信所代替,加之环保要求政府燃放鞭炮的限禁令的颁布,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