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秘密二

读《资治通鉴》二

《资治通鉴》的秘密二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对一个人的尊重,始于言行一致的诚意,而毁于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对一个人的尊重,不管公众场合还是非公场合,都应该是同等的对待。现代社会,这种尊重真假难辨,有出于礼节性的面子工程,也有真心实意的敬仰。人心向善,对别人的尊重出于真心实意,别人也会适时反馈的。四方贤士多归之。就是魏文侯尊重人才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切实的言行一致之上的,一味的忽悠收获的只是短暂的认同,或者说仅仅收获语言上的认可,落实到具体行为,依旧各自思量。

《资治通鉴》的秘密二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中描述的事儿不大,无非约好了别人出租郊游,踏青打猎,自己先在家喝翻了,放了人家的鸽子。文侯的处理是“身自罢之”,当然这个受限于时代,放在今天,只是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好,我不认同发短信和微信,这是一种尊重别人的体现。

古人惜墨到了吝啬的地步,两件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三言两语交代的清楚明白,不拖沓,也不罗嗦,多余的标点符号都没有。哪像现代社会下的长篇大论只是讲了上台时候的“两点意见”。

同样是晋国的血统,智氏家族在处理兄弟邻邦的事情上,比文侯差的何止十万八千里。智伯只知道凭借自己的强大,管向隔壁家的邻居要钱粮土地,却不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作为三晋的老大哥,在极力维持着三家的和谐。韩赵火拼,都来找大哥借粮草兵马,文侯仅说我不会帮助你去和我兄弟干架,化解两家干戈,三兄弟依旧和满。

几个字记录一场血雨腥风的化解过程,但是我的脚趾头告诉我,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是需要很强大的自控能力,和很坚定的大局意识,整个处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赵借师于魏以伐韩。

韩借师伐赵,我们可以理解为魏文侯顾及兄弟之情和邻邦友谊,予以拒绝,但是韩国使者回去,是把魏家祖宗好多代都一一问候了一遍,也肯定是画了很多圈圈诅咒魏文侯,再是通讯靠吼的时代,这些信息的传递也不过数日而已;

紧接着赵借师伐韩,魏文侯还像保护赵国那样保护韩国,这个不是一般的度量能够做到的;赵国使者回去,也是一样肯定的问候了他的家族,还有可能天天发朋友圈,刷微博的来整;

《资治通鉴》的秘密二


在各国都忙于开疆拓土的年代,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仅需要能力、需要手段,还要有足够承担风险的勇气。他们曾经联合起来和智氏家族干过一仗,灭了人家一族,分了人家的土地钱粮,然后各成一家,万一那两个家伙联合起来跟你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