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都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魯北小肖


您好,兩點,1是農民掙點錢真的不容易2是現在農村生活成本(當然除了糧食)尤其結婚成本太高了。

你可能不知道農民種的糧食賣的多便宜,其他省份不清楚不便評論,就說我們山東聊城吧 ,1年種兩茬莊稼,1茬小麥(必種)1茬玉米(之前有種花生、棉花、穀子的,太麻煩現在都不種了一般都是種玉米),1般是1口人1畝多地,小麥1畝地一般賣1000左右,玉米1畝800—1000元,去除旋耕15元、播種15元、種子50、化肥100元、灌溉80、滅蟲30、除草30、收割25等費用成本1畝345元左右,這還不算農民自己人工費,辛辛苦苦1畝地1年也就賺1400—1600元左右,我們家5口人8畝地,種地也就掙1萬多點,如果不是靠打工上班掙點工資,這點錢夠幹啥?

好多農民平時都不捨的買菜吃,天天吃醃的鹹菜或鹹雞蛋。現在農村除了糧食便宜啥都不便宜,另外現在我們農村娶老婆結婚彩禮都18萬起步了,多的要25-30萬,越是生意人有錢人女方要的反而少,越是沒錢人莊稼人女方要的越多,還得有車有樓,農村哪家還沒有個兒子啊,除非有個大女兒或都是女兒的生活不用太算計,有兒子或兒子大女兒小的誰不要攢錢啊,就這樣一年都存不了多少錢。現在已經好多人不種地栽上樹了,省事,這樣就可以去廠裡上班打工了,掙得還多些。


魯味十足


大家好我是陝北農村人,為什麼農民都精打細算過日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回答。

第一、農民的艱苦樸素

我們村鄰居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妻,他們有三個兒子因為做生意賠了錢都在外打工,常年四季很少回家。前幾年他們的孫子結婚了,生了兩個兒子。現在大的已經三四歲了,小的剛滿週歲都住在城裡,只留下兩位老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在農村。他們家養老幾只老母雞,每天能下三四個雞蛋,老兩口卻一個都捨不得吃。每次我回家,他們都會打包好了雞蛋讓我稍給城裡他們的小曾孫吃。而他們自己呢,平時就吃自己家種的蔬菜和麵。聽我們村人說,他們一點四季都很少吃肉。這種長輩對晚輩的疼愛其實已經深深的融進了骨子裡,寧願自己吃苦都會讓晚輩能夠過的更好一些。

第二、微薄的經濟收入

在我們陝北農村現在只靠種地一年到頭是賺不了幾個錢的,能有一萬塊的收入就很不錯了。就拿我們令居家的老兩口來說吧。家裡種的地不多,能賣的經濟作物更少,幾乎沒有。種地主要是為了一年自己家吃,順便能給外面的三個兒子帶些家裡面自己種的糧食,來減輕他們生活的壓力。一年的左右收入還是鄰居的大爺每年都會攬工沒村裡其他人鋤地之類的,一天大概能賺一百多兩百。再就是村裡誰家修房子,修水渠,修路之類的零碎活,賺點錢補貼家用。現在農村住的人少了,這種活也是比較少的。一年大多數時間還是沒事做,年齡大了出去外面賺錢也不合適。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收入有個一萬左右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有收入日子當然就得精打細算了,不然過了今天明天的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

第三、生活壓力

現在農村的生活壓力主要還是來自於子女結婚,和孩子的上學這塊。現在農村的學習學生很少,大多數都為了有更好的教學條件,轉學去了城裡。到了城裡總得有個住的地方,現在房價高租房也貴。條件不好也得一年四五千塊錢,雖然學習上學都免費了但是現在的各種補習,各種興趣班對農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再加上平時家裡的吃吃喝喝都要買,一年怎麼說也得兩萬多塊錢吧,這都是往少了說。而且一年兩口大人還要有一個給孩子做飯,基本沒時間打工。一個人賺錢養活一家人,這種家庭現在有很多的。一年下來也基本是扯平了,攢不下幾個錢。

我們再說說結婚這件事吧!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房價很高,而現在的結婚女方大多數都是要房的,幾十萬對於農村人來說,可以說是一座很大的山,但是還必須扛的山。沉重的生活壓力,讓很大一部農村人都是舉步維艱。自己的日子也就不得不精打細算了。

綜上幾個觀點我們不難看出,不同年齡階段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煩惱。而微薄的經濟收入也導致了大部分家庭都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以上觀點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順利每天都能賺大錢。也歡迎大家評論說出自己的觀點,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


鄉情星星


題主您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我就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雖然近些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但是不得不說大部分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您所說的精打細算過日子,也是一種無可奈何。造成這種精打細算過日子習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收入微薄,生活所迫

就我自己家的真實例子,我小時候家裡條件非常艱苦,爸媽都是每怎麼上過學的農民,主要就是靠家裡的幾畝地來維持這個家的生計,同時還要供我和姐姐兩個孩子上學,這在1980年-2007年那個時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講,經濟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為了能讓我順利唸完大學,大家可想而知,爸媽都是省吃儉用,攢角角分分的錢來培養我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可能我們真的會吃了上頓沒下頓。


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經濟上的壓力,大多數農村居民就業機會很少、經濟來源非常單一,而且從事的工作很多也是靠出賣體力賺取微薄利潤的行業,為了維持一個家的開支,迫使他們不得不精打細算過日子。


第二、從小艱苦,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爸爸兄弟姐妹6個,我媽媽兄弟姐妹11個,這種子女很多的現象在我爸媽那一代應該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在過去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社會就算再怎麼貧困不至於捱餓,可是吃不飽飯餓肚子這種事卻真真切切的在我父母身上發生著。我爸爸在他們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我媽媽在她們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都是算大的,那個時候家裡有個窩窩頭都是要掰成很多份,先讓小的吃飽之後剩下才能較大的孩子吃,最後才是父母吃。


因為經歷過那種我們無法體會的艱苦歲月,所以他們從小形成了一種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的習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生存。


第三、不僅僅農民才精打細算過日子,所有生活壓力大的人們都在精打細算著

其實,個人認為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絕不僅僅只有農民。大家可以仔細想想現實身邊的很多城裡人,尤其是那很大一批中低收入的人群,房貸、車貸、醫療、老人養老、孩子教育、人情世故等等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壓力,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這些人又何嘗不是在精打細算過著日子?腳上鞋子已經穿了很久,磨得很舊了想去換一雙,但是轉念一想房貸這個月還差一點......孩子又要交補習費用了......老家父母的降壓藥又快吃完了......


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生活,為了家人,我們太多太多的人都在一邊咬著牙努力著,一邊精打細算著。


作者簡介:創業理工男,2015年開始農產品電商創業,2017年開始電商扶貧,2018年開始農村電商培訓。期待關注@原味餘生,交流農產品電商及三農問題。


原味餘生


大家好,我是愛郭郭,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喜歡我的觀點,記得動動手指點個贊關注一下!

為什麼農民都精打細算過日子,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也是我媽媽經常跟我說的話。

就拿我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為例吧!我爸媽現在六十多歲,他們生活的年代不要說吃飽,如果三頓飯都能按時的吃上,那就心滿意足了。我爸說他原來剛上班時。不要求給工資,只要能管飯吃就行,後來一個月掙8塊錢,我們小時候一個月打工也就30多塊錢,父親的工資要贍養爺爺奶奶,我和姐姐,還有姥姥姥爺也要照顧,不精打細算這日子怎麼過下來?所以父母這一輩的精打細算都是生活逼得,慢慢地就成為了習慣。

再說說現在年輕的農民,現在農民靠種地真的是一年也不轉不了幾千塊錢。四五十歲左右的父母還要張羅給子女買房買車娶媳婦,處處花錢,掙得又少,不精打細算日子怎麼能過好。

所以,我認為農民之所以精打細算都是現實所迫!喜歡記得關注我



華姐在農村


為什麼農民都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無論是誰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只有一個原因——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窮的日子!

現在農民種地掙不到錢,外出打工吧還會拖欠工資,所以農民掙錢還不容易了,而現在又是一個高消費的時代,花錢的地方太多隻能夠一塊錢當十塊錢用!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在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家裡有我和我哥兩個人上大學,所以每個月像是要工資一樣,他們兩個在外面打工非常節儉,沒一塊錢都會精打細算的去花,原因只有一個字——窮!

有些有錢人,工資高的人富人也有的會精打細算,因為他們窮過,就像全球的大富豪比爾蓋茨,有一天吃過飯後付了錢後發現多付了兩美分,就又轉身回去要了回來,服務員都有點嫌棄的問他,你堂堂一個大富豪還在乎這兩分美元?他說“因為我窮過,所以每一分錢都得看重”!

總之,無論是有錢人還是農民,精打細算的過日子無非是因為日子過得拮据,或者日子拮据過,知道沒錢窮困的日子不好過!

歡迎大家評論區交流!


阿坤鄉野說


農村有句老話說的好:勤儉持家,細水長流。

我奶奶在世的時候,就經常教育我,吃飯要端著碗,別把飯灑了;衣服、鞋子要注意點穿,走路小心點,別磨破了,掛壞了…

奶奶是吃過苦的人,知道日子的艱難。舊社會經常沒飯吃,餓肚子,為了向地主家借幾升米都得低聲下氣的,有時候還會遭到冷嘲熱諷,空手而歸!

農村人之所以精打細算,是因為真的窮怕了,餓怕了,不想再回到過去飢寒交迫的艱苦歲月。幸福生活來之易,對於農民來說更得珍惜。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的開支也是突飛猛進,結婚,生子,孩子生活費,補習費,人情開支,衣食住行,油鹽醬醋茶……哪樣不花錢?對於收入拮据的農村人來說除了精打細算真的沒辦法奢侈。

精打細算不是說農村人有多小氣,朋友來了一樣熱情款待,寧可節約自己,也不能怠慢了朋友!



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


現在好多了、七幾年左右才是、農村全年每人百十斤糧食、和四五百斤山圩一人、很多家庭糧食不夠吃、農曆九月往後山玉渣與糧食攪拌搞稀飯喝、到春天連這樣吃也困難、那時南京下放戶、在我們這更不行、他們在城裡過慣生活、來到我們蘇北農村沒按當地農民那樣、計劃節省糧食早早沒有、渣子稀飯他們不想吃也無奈、過的還不如當地農村人、也有比農村人強的、那是來到農村、又去縣城上班丶七九年往後他們又回南京去了、真是飽含了當時農村的困難、


xajh天下第一


要問農村的農民過日子為什麼精打細算呢?這個原因非常客觀,就是收入不多而支出卻不少,不精打細算日子就過不好。

農村有句俗語說得好,”一時窮,不算窮,計劃不到時時窮”。講的就是要精打細算才能過好日子,才有將來的幸福。

沒經歷過那個餓肚子年代的人,就不知道“精打細算”有多麼重要,也不懂得今天的幸福。小時候,我就因這個問過媽媽,為什麼放著糧食不吃,而讓我們吃拌了野菜的麵糰?為什麼加多點油好吃的菜只加一點?媽媽只是苦笑,有時說:”等你長大了就懂了”。是的,我懂了。現在生活好了,白麵可盡興地吃,油也可以多放點,魚兒蝦子,各種肉食品,想吃啥吃啥,兒想盡孝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時,可爸爸媽媽卻永遠地走了,並且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悲呼,哀也。

農民辛苦,賺點錢困難,攢點錢更難,日常開支,子女上學,得病吃藥,人情消費,水費、電費、衛生費,件件要動心計,不精打細算,就要浪費,浪費每一分錢農民都會心兒碎,因為那是農民的血汗錢。

“ 精打細算”,是農民的傳家寶貝。





李增喜3


誰能知道種田人的辛苦?收成好的年境,畝產玉米900公斤,每公斤出售1.80元,畝毛收入1620元。表面看收入還不錯,但拿掉投入就所剩無幾了。一年莊稼二年做,頭年秋要深耕、平溝、打埂、冬灌最少得投入100元;第二年年關一過就開始刮地、打地、耙地、施安苗肥最少得投入160元左右;其三種子100元,播種20元,打農藥再加上後期衝農藥和機械操作60元,機械施肥加上二銨尿素鉀肥最少得200元,年灌四個水加上衝一袋碳銨140元,秋收費120元,一年的勞務操心費300元,共計年投入1200元左右。毛利減去投入純收入最多也就是500元。一個六口人的家庭種10畝田年收入5000元能過怎樣的生活?孩子要上學,老人要吃藥,家如黑海。身強力壯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掙點錢貼補家用,想想看農民的生活能不精打細算嗎……


民辦教師137439566


俗話說得好“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一世窮!”是啊,精打細算不僅是一種厲行節約,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更是做為一個農民迫於現實生活的拮据而做的無奈選擇!因為做為一個農民,掙錢的門路不多,可花錢的地方不少啊!

捫心自問,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家人的吃飯穿衣”、“人情的禮尚往來”還是“子女的教育婚嫁”、“老人的養老送終”能有哪一項而不是需要一筆很大的開支啊?

做為一個“土裡刨食”的農民,深知財富的來之不易!君不見他們經常頂著烈日、冒著嚴寒,“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裡辛苦地勞作!可是面對“農資價格的瘋漲”,“糧食價格的狂降”,到頭來,農民辛辛苦苦換來的收穫卻是少的可憐!迫於生計,又有多少農民長年累月地過著背井離鄉、拋家別子的“漂泊生活”?為了養家餬口,他們幹著“既辛苦又勞累”,“既骯髒又危險”的工作,掙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血汗錢”!

精打細算不是一種”小氣”的生活方式,而是蘊含了“責任”的一種生活態度!試想如果沒有精打細算,做起事來“不顧一切”,花起錢來”大手大腳”,既使家有萬貫也終有”入不敷出”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