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曾有一位“大俠”,名字是你可能熟知的他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這篇《封丘作》和它的作者封丘人應該都不陌生,唐天寶九載,時年五十歲的詩人高適在封丘縣尉任上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詩中飽含對民間疾苦的眷眷關注之心,作者憂懷國事、關切民生的情感樸素真摯,令封丘人敬仰至今。高適“為官者”及“詩人”的身份大家都知道,不過他還有一個身份就並非眾所周知了,這個身份就是“俠客”。不錯,高適生平不僅喜歡寫詩,亦好遊俠,而且他還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大俠”。

封丘曾有一位“大侠”,名字是你可能熟知的他

高適

這樣的身份切換大家可能有點不好接受,畢竟舞文弄墨的書生與快意恩仇的俠客形象出入太大,但在許多唐代詩人身上這卻是很自然不過的。因為唐時遊俠好勇之風盛行,於是那些崇尚節義的詩人便不單是“文士”,同時也是“武士”了。典型如李白:“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曾“手刃數人”。也就是說李白不僅是詩仙,出了名的還是位劍俠。他二十來歲乃仗劍遠遊,浪跡天涯,試想若有刁民匪徒膽敢半道打劫的,恐怕遇上直接就被李白給“見義勇為”了。高適就更不簡單了,高適是唐代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何謂“邊塞詩人”?即相當於現在的“戰地記者”,哪最危險往哪去,經常要面對的不是鳴鏑流矢,就是快馬彎刀,非可以“上馬草軍書,下馬擊狂胡”者不能為之。李白、高適在盛唐時皆有俠名,與他們二人交厚的杜甫曾誇讚高適:“高生跨鞍馬,有似幽並兒”,稱他作派如燕趙之地的慷慨遊俠少年一樣。但就二人實際而言,高適做俠客卻是比李白還要高一等級的。

封丘曾有一位“大侠”,名字是你可能熟知的他

李白

何以見得?李白雖然在詩中不止一次以豪邁跌宕的激情表達過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但他言過其術,在現實生活中行得卻是一副江湖輕俠的作派。高適則不然,高適少年雖也曾狂放不羈,但後來常年在邊塞苦寒之地以大筆書懷、長劍擊敵,完全是一個獻身邊陲、慷慨為國的大英雄形象。如他在《送渾將軍出塞》中寫道:“塞上應多俠少年,關西不見春楊柳”,又如《薊門五首》其三:“幽州多騎射,結髮重橫行。一朝事將軍,出入有聲名”,等等。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高適大量詩篇中體現出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兼其關心民眾疾苦、以天下安危為己任,所以論俠者風範,確實要勝過李白一籌,也當得“大俠”二字。

封丘曾有一位“大侠”,名字是你可能熟知的他
封丘曾有一位“大侠”,名字是你可能熟知的他

監製丨周玉廷 審核丨賈自旺 編輯丨朱丹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